問:什麼是定力?
答:不亂就是定。如果粘在境界上了,這是亂還是不亂?粘在事境上也未必是亂,有亂的,也有不亂的,但都是粘著。粘著是不是定力?粘著不是定,定是不粘著的,所以要知道什麼叫培養定力。定力的體現就是不跟事境跑。禪定是外不亂境,內不亂心,就是不跟著境界跑,也不跟著妄念跑。不粘著了自然就不亂了,所以座上心念耳聞培養定力,座下綿密觀照自然清淨。座下自然的觀照也是不粘著一切事境的,座上培養了定力,座下方可起觀照的妙用,這就是解脫道。
能夠不粘著在一切境界上,能夠自然地觀照,時時刻刻都在解脫當中,這才是解脫道。解脫很微妙,佛經或者祖師大德所講的經論都講到“微妙身心”,是什麼意思呢?“微妙身心”的另外一個名詞叫作“無上相應”,時時刻刻與自性相應,這就是微妙身心。大家都知道武則天是位開悟的皇帝,從哪裡知道她是開悟的?她作的一首偈子寫道:“無量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如果沒有根深蒂固的觀照,她是不可能有這樣的體會的,所以這首偈子證明她是開悟的皇帝,是開悟之人。
微妙身心在座上體現在哪裡?當打坐出現了微細流注,微細流注就是微妙身心,能看到微細流注就是看到微妙身心。座上能夠心念耳聞了、看到微細流注了,座下就可以自然觀照、綿密觀照,這就是微妙身心,座上座下是相應的,無上相應。這個法修到了座下能夠自然觀照了,這就是行腳已經不需要拐杖了,找到了觀照的方法就找到了成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