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能所雙忘


 112-能所同體
   問:什麼是能和所?
   答:能和所是一體的,不是分開來說的。分開來說只能說一個是體、一個是相,但是體和相是同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只是解釋的時候,可以適當地打個比方,所以叫能所。
  能所對立,就會妄念紛飛;能所同體,就是一心不亂,能所同體也叫能所雙融、能所雙忘。元音師尊說:“不叫能所雙亡,叫能所雙忘。”“亡”代表著消失,消失之後有可能用不起來,人落在一個空相中,空空的,什麼都沒有,顯得有點死氣沉沉。“忘”就是暫時地消失,還能夠把它用起來,能夠起萬般妙用。這個“忘”也就是暫時把它放下了,該用的時候還是要用的,這就比較圓融。
  一心不亂、一念不生都是能所同體的表現,能所雙忘也是這個意思。其實能所是不會永遠消失的,還是要讓它起作用的。咒輪也就是能所同體的開始,一個是咒,一個是妄念,咒跟妄念的關係就是能所的關係,其實是一體的。佛號和咒是什麼?同屬妄念,當妄念消融的時候,佛號跟咒語同時也消融了。能所是產生對立的,同時也能夠起對治的作用,用一念佛號來代替萬般妄念,就是一種對治。當妄念消失、消融的時候,佛號也消失、消融了,這就是一念不生,一心不亂了。
  一念不生之後是不是什麼都沒有了?不是。認識到一念不生是自性真如的示現之後,便會念念不住,那還是在用,用這個能所同體、念念不住了。
  
 113-能所雙忘的前提是一切無求
   問:打坐老想著什麼時候能進入能所雙忘的狀態,要什麼時候才能出現呢?
   答:有求就不會出現,能所雙忘是無求的,一切無求才會出現能所雙忘。有求的心態在,它就永遠不會出現,有求就是執著,能所雙忘是沒有執著的。上座不求開悟不求定,一切無求,一切放下,只管持咒,時節因緣到了,自然會能所雙忘。但是你一直都在求,就是在打妄想,怎麼可能出現能所雙忘呢?
  所以要一切無求,即便定境出現了也不住它,也不追求它。既不追求它也不討厭它,這叫不壓不隨。不要討厭它,一討厭就把它壓制住了;也不要喜歡它,喜歡它就跟它跑了。這個不壓不隨就是一切不住。座上不壓不隨,座下才可以一切不住,這個力量就是這麼培養出來的。
  
 114-從極力追頂到能所雙忘
  (1)
   問:座上咒語念不出來了,但眼前還有很多圖像,妄念也比較多,這是什麼情況?
   答:還要繼續念,還不是能所雙忘。因為還有圖像出現,這屬於粗的念頭,還不是微細流注,微細流注是沒有圖像的。舌頭要動,舌頭不要輕易停下來的。舌頭停下來只有一種情況,就是念頭沒了,但是不會出現各種圖案和各種景象,這些都屬於動念。
  在能所雙忘之前一定會經過極力追頂,極力追頂就是咒念得特別快,不停地念。身心是輕鬆愉快的,甚至在輕鬆愉快中身體都找不到了,但這個極力追頂還存在。所以能所雙忘是極力追頂造成的,不是想念念不出來,而是還在念,但是咒已經沒有了。一張開嘴巴的時候就是“阿”,念頭全沒了,但是“阿”還在。這時候也不會去想咒了,因為已經不存在咒的問題了,已經是一心不亂了,能所雙忘就是一心不亂,也是一念不生,所以腦海中已經不存在妄念了,就是一個“阿”,不是咒沒了,而是咒跟念頭化成了一個“阿”。
  其實所有的咒念快以後是一樣的,所有的咒念到最後就是一個“阿”字——能所雙忘。祖師大德們用了一句話:“阿字本不生。”能所雙忘,一心不亂,“阿”也不可得,“阿字本不生”——證得無生法忍。
  (2)
   問:極力追頂到能所雙忘的過程是什麼?
   答:先是咒和妄念相向而行,之後持咒的速度快了,妄念跟咒語合為一體。合為一體的時候就不叫妄念了,叫念念不住了。這個念一旦跟咒合為一體的時候,速度就非常快了,就是形成了咒輪,也是元音師尊所講的極力追頂,自然出現極力追頂了。極力追頂或者說咒輪,就是能所雙忘的前兆,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出現能所雙忘。
  能所雙忘會反反覆覆。為什麼呢?無明是很難打破的,打破了,它很快又恢復了,打破了很快又恢復了,因為這是無量劫以來的各種妄執造成的。但是沒關係,這也是個消息,只要出現能所雙忘就是個消息,證明我們用功是對的。
  
 115-能所雙忘的表現
  (1)
   問:座上咒斷了,身體不能動,不能思維,這是什麼狀態?
   答:能不能動都可以,動也是它,不動也是它。不能動就入定了,入定是了了常知、一切不住的,也是一種能所雙忘。能所雙忘的表現形式很多,不管是哪一種形式的表現,都跟真修實證有關係,不是大修行人就不會出現這些現象。
   能所雙忘是座上培養出來的一心不亂、一念不生。能所雙忘要出現無數次才會出現根塵脫落。能所雙忘是座上出現的,偶爾座下也會出現,但是根塵脫落都是出現在座下。
  (2)
   問:能所雙忘了就不理它了,不用去找咒語了,是吧?
   答:找也找不到,找不到才叫能所雙忘。不是要去斷咒語,它是自然而然斷掉的,還想念咒,但念出來就是個“阿”,這就是一念不生了,也是一心不亂了。念還在,但是妄念沒有了,這就是念念清淨。這個念還體現在哪裡?了了覺知就是念,這叫正念,正念是無分別念,沒有任何圖像或境界。也有人把這個叫作離念之念,離念之念就是了了覺知。
  (3)
   問:什麼是心念心聞?
   答:念念當自覺就是心念心聞,如果還有妄念在就不叫心念心聞了。心念心聞也叫一心不亂、念念不住。一心不亂就是心念心聞,實際上就是能所雙忘的表現。心、念、聞合為一體了,這叫相融、消融,一心不亂了,心就是念,心就是聞。
  
 116-出現能所雙忘應直下承當
   問:座上出現了像能所雙忘的狀況,怎麼辦呢?
   答:不管它,它還會出現的,不用理睬它。過去心不可得,不要執著在能所雙忘上,一執著以後就再也不會出現了。你是怕錯過了,可以放心,打七期間可以出現無數次,終究會有一次讓你終身難忘,不需要去尋找,不要怕。元音師尊在《略論明心見性》上說要“一把擒來”。“一把擒來”是什麼意思啊?就是直下承當。它是跑不掉的,妙圓真心一時現前,是趕也趕不走,打也打不跑的。什麼妙的境界都不要去執著,過去就過去了,還有更妙的在後面。

117-業力掙扎是為根塵脫落培養力量
 問:在極力追頂和能所雙忘反反覆覆過後,它會有一個不想念咒的那種無明出現,怎麼克服呢?
 答:能所雙忘之後它會出現業力掙扎。但是無論是能所雙忘還是業力掙扎都是很輕快的,不會感覺到很用力,感覺到用力就不對了。業力掙扎就是無明妄起,就是“又有念頭了又開始念咒了”。它是很輕鬆的,要是很用勁就不對了。只要還有能所在就要念,念到沒有能所。這個過程會反反覆覆,不要怕,反覆是好事,它還在培養更大的力量。
業力掙扎,它還會繼續生起念頭來,咒語也跟著又起來了。它會反反覆覆,一百多次、兩百次都有可能,這都沒關係。還是有念起,咒就起來了,很輕鬆的,不是很費勁的。
業力掙扎是為座下根塵脫落培養力量,由能所雙忘來培養根塵脫落的力量,它是一步一步的。歷代祖師說這個叫作“理可頓悟,事須漸修”,業力掙扎屬於漸修的部分,頓悟就是那一剎那。

118-座下妙用能所
 問: 雖然座上出現了能所雙忘,座下還是需要用能所的?
 答:肯定需要,能所是工具。舉杯子有沒有能所?沒有能所怎麼能把它舉起來?一切作用沒有離開了了常知,了了常知也沒有離開一切作用,它是一不是二。《圓覺經》上就已經說得很透徹:“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不起妄念”就是在各種作用中不去起分別對立。那“妄心”為什麼“不息滅”?因為它要起各種作用,“妄心”就是真心的作用。

連播區:點下面標題可呈現播放紐

淨明上師蔡奕忠老師

 佛弟子 © 2004-2025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