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集 寂滅現前與開悟見性》

11. 聞所聞盡盡聞不住

   這個持咒:初于聞中,入流亡所,所入即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這個咒我們是盡聞不住,知道這個咒輪的存在,但是儘管去聽聞它而不住它。
   這個時候我們打坐,最大的作用還是體現在聞性上面,哪怕是身心俱空、能所雙忘、根塵脫落的時候,這個聞性依然在發揮它的作用,周圍的一切我們都可以聽聞得到,但是不會住在上面,這個就是盡聞不住。所以說不是什麼都不知道了,當然偶爾也會把這些境界給忘失掉了,似乎是什麼都不知道了,實際上他當時聽得還是很親切,但是他盡聞不住了,就直接就把它化掉了,所以沒有留下任何記憶,好像說我們這一座啥都不知道了。因為在我們腦子裡面是空白,沒有留下這一段記憶,所以表述出來就是這一座我啥都不知道。
   到下一座的時候很清晰,周圍有什麼響聲都可以聽得很清楚,跟上一座境界又不一樣了。因為境界是多變的,這都是內心的境界,跟外界沒有關係,所以這些境界出來了,也不可得。
  

12. 寂滅現前

   那麼到了這個定力深刻到一定的時候,自己的這個身心已經是消失了,念頭也沒有了,咒語也沒有了,但是對一切了了常知,同時根本不想去住它。這個力量是來自于我們的修行,是自然而然不想介入這一切境界,一切境界呈現的時候自然就不去管它。這個世界再怎麼繽紛多彩與我無關,甚至家人、父母兒女、親戚朋友在這個時候跟我是毫無關係的,一切都跟我無關。
   我們管這個叫什麼呢,叫寂滅現前。這是我們的真如自性洞開了,它所呈現出來就是這麼一種狀況:寂滅現前。
   這個時候,大家要把我剛才所講的這個狀況給它承當下來。
  

13. 敢於承當

   這個自性現前我們要把它承當下來,不要再錯過了,不要去懷疑它、不要去猜想它:哎,這是不是啊?不要有這個猜想,儘管承當,把它認可下來。
   伴隨著這個寂滅現前,有時候有響聲,自性深處的響聲,自己身上所顯現出來,不是外力,有時候會沒有;有時候會突然間覺得身體往下一沉,接著寂滅現前,有時候也可能身體往上一升,不管是升還是降它都是寂滅現前。大家在這個時候儘管承當,不要去懷疑它。當然力量大的話,它這個一現前啊打都打不走,趕都趕不跑,而歷歷在目。
  

14. 如何認取

   問:老師,您說的那個認取,如何認取?
   答:就是在我們的真如自性現前的時候,大家把它認取下來,不要懷疑它,也不要去猜想它,更不要去否認它。認取就是把它承當下來、承認下來。
   問:就是告訴自己就是它了?
   答:對呀,這就是承當嘛,我再也不懷疑了!這個認取需要力量,打七是最容易的,我們叫剋期取證嘛,最有力量去認取。
  

15. 時節因緣,真如現前

   如果是還沒到真如自性現前這種狀況的話,師兄們也不要去攀求,因為這個因緣時節它是自然成熟的,對每一個人都會出現,只是早晚的問題。沒有出現也不要去攀求,哎他怎麼有啊,他有佛性我沒有啊?其實佛性對每個人來講都是本來具足的,人人本有個個不無,什麼時候你把你的寶藏拿出來,那要看你的本事。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這個寂滅現前一定會是在座上六個小時內出現,有可能是我們引磬響的一刹那,這座打完了,哦我該下座了,一切都放下了,這刹那間他就頓開了;也有可能這一座完了,下來走路的時候,這時候走路很自在嘛,一下子就化開了也有的。所以,這個時節因緣啊是每個人都不一樣,它會有各種各樣的狀況出現的。
  

16. 止語的目的

   止語目的也就是去發願、去觀照。像我們那天所講的,往自性清淨處觀,不要跟這個境界跑,心清淨就是觀照,直接回歸。我們觀照是沒有境界的,沒有任何境界,遠離一切煩惱,就是《心經》上面所講的“遠離顛倒夢想”。觀照是沒有顛倒夢想的,心是清淨的他就沒有顛倒夢想。觀照就是直接回歸、直下承當,這個直下承當對我們座上打坐幫助就很大。

17. 開悟就是悟見自己從來不迷

   我跟師兄講了自性本來就是具足的,它是不生不滅的,它既不存在打開也不存在關上,這打開跟關上都是方便之說。所以,當你認取它下來之後,你發現像你問的會不會認錯啊,不會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這個自性從來不迷,它從來都不迷。我們之所以把它承當下來是啥呢?發現:哦這個東西我從來就沒有錯過它,從來就沒離開過它,本來就是具足的。所以,所謂開悟就是悟見自己從來不迷,這叫開悟

18. 有懷疑就不對

   問:但是還有懷疑。
   答:有懷疑就不對啊!懷疑就是迷失啊,懷疑就是力量不夠啊!
   問:知道這是對的,但是……
   答:不對不對,你那個不是啦,你那個叫相似,你只要有懷疑在,你沒把它認可下來。這一個是力量不夠的表現,第二個是你平時沒跟老師交流,所以很容易錯過,我們為啥說有什麼境界你要及時跟老師交流啊。
   還有的他只是相似,出現了輕安,你把輕安認作見性了。輕安它是有境界的,我們著到境界上去了,當然我們所講的寂滅現前它是沒有任何境界的。
  

19. 了了常知

   問:輕安時,咒念得出嗎?
   答:輕安,你這個能所雙忘跟寂滅現前它還有一點距離,不是說能所雙忘馬上就是寂滅現前,還有點距離。咒念不出來了……
   問:很舒服什麼都沒有。
   答:很舒服那還是境界,你什麼都沒有也還是境界。你看我們所講的了了常知,我剛才說了你聽到沒有?了了常知。但是你住在很舒服、什麼都沒有上面,你住到境界上面去了。
   問:是了了分明。
   答:了了分明跟了了常知也還不一樣。你要講了了分明的話呢,那只是個提示,誰知道了了分明啊?老人開示說這了了分明就是嗎?老人沒這麼說啊,老人說是了了分明的靈知,你看後面還有個靈知嘛!這個靈知是不可說的,無法用語言表述的,所以借個名詞管它叫靈知。但是你如果只是住在了了分明上面的話那就不是,了了分明是境界,那這個境界誰知道?靈知啊。所以我們所講的了了常知這是佛經上的話,就是我們的靈知,它這個了了常知是沒有一切住著,不會去住在什麼都沒有上面,也不會去住在很舒服上面。你說什麼都沒有是針對你這個身體,這個時候表現出來什麼都沒有,因為平時什麼都有啊,所以這個時候什麼都沒有;那麼你所講的很舒服,有這個身體在就有舒服在嘛,這都是住在相上,所以你現在否認掉就對了。
  

20. 寂滅現前的修證順序

   我們這個寂滅現前的前提是在能所雙忘上,能念之心所念之咒脫掉了,在這之前身體已經化掉了。像我們師兄說我的腳還那麼痛,還有痛在它就不會化掉。痛已經不在了,甚至這個痛在,但是它是一種歡喜,我們說痛但是很快樂、很舒服,這個痛很舒服,我們可以不跟這個痛跑,這個身體才能化掉,身體化掉之後才會出現能所雙忘,它是有個先後的。所以他不會出現:哎呀,好舒服啊!好舒服那就是還有身體相在,還有這個執著在,他才會表現出來好舒服,那個最多只是一種輕安,輕安就是舒服的。我們所講的這個脫開,它是整個身體是化空的,身心世界都了不可得,身體還可得嗎?
   這就是過去的大德所講的一句話:一朝證得本來空!這身心世界,這身體本來就是空的,本來就是了無所得的。一朝證得本來空,我們這個光明寶藏,會赤裸裸地顯現出來,這個力量是很大的。我們所講的認取,就是你不要再去懷疑了,把它認取下來,你這一懷疑,又重新回來了,又不知道要過多少年,才會有這個時節因緣了。
   我們說過去心不可得,你只要執著,哎喲,我曾經好像見過,咱們這個寂滅它就不會現前了,因為有住,有住著它就形成障礙,所以不要住在相上。
  

第一個七第六天(2013-12-27)
這一集重點開示了座上“寂滅現前”和“開悟見性”。包括打坐入定、境界無常、能所雙忘、寂滅現前 、承當認取,以及最後的開悟見性,並講解了座上“知道咒在”以及下座“止語”等座上座下修法需要注意的一些關鍵內容。
 佛弟子 © 2004-2020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