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集 如何修證心中心法》

1. 座上如何才能死心塌地

   座上這個動,越動它就會越亂,越亂的話心就越慌,這四個小時不是打下來的,是熬下來的,熬了四個小時,動了四個小時,亂了四個小時,根本就培養不了定力。所以,我們說這個打坐的要求啊,從剛開始就要講原則,這個原則就是:一切放下,死心塌地。這身心的一切要放下,要死心塌地。那死心塌地我們是有細節的,首先這個腿不能動,不管你是單盤也好、散盤也好、雙盤也好,既然是結上去了就不要動,一動不動,腿不能動了,這身體不能搖擺;我們說這個腿不動了它就可以管住整個身體,因為這個腿代表根,我們盤腿打坐根本就在腿子上,所以這個腿不動了,根不動了,身體一般它動不到哪裡去的;那這個腰再把它看住,不讓它左右搖擺,腰不能動;那麼接下來的話呢,眼睛不能夠睜開,眼睛要一直閉著,因為這個身體不動了,那麼我們這個眼睛它就是最靈敏的,我們著相、迷失都是在這個眼睛的表現上,所以打坐要把眼根也給管住,眼睛要閉上,一條縫都不能留,全閉上;那這眼睛全閉上了,然後手印不散咒不斷,不到時間不下座。

2. 如何培養一動不動的打坐

   其實我們這個一動不動不是從四個小時開始培養的,而是從半個小時一動不動開始培養,慢慢地往上加時間,可以每次加十分鐘,兩年內能夠坐到四個小時那也不錯嘛。我們說這個定力是慢慢培養上去的,不是一下子坐上去的,就是古佛再來他也不可能一坐坐四個小時一動不動的,所以說這個是要培養的。從半個小時開始培養,不是從四個小時,我們從來沒有要求過哪個師兄一下子就要坐四個小時一動不動。而且最好是用六字大明咒來培養打坐的基礎,不要用心中心法來培養,因為這個心中心法翻種子翻得太厲害了,你定力還沒有培養出來,就被煩惱給衝垮了。相反修六字大明咒時種子翻得沒有那麼厲害,比較緩和一些,所以要用六字大明咒來培養打坐的定力。
   那我們有很多老修行的師兄說:哎這個心密我都修了那麼多年了,叫我放下改修六字大明咒,好像似乎於心不忍。其實並不是叫你把這個法放下,而是暫且放下,先把基礎培養好,再重修心中心法。否則你繼續這麼坐的話還是這麼亂,再亂二十年還是這個樣,人生有幾個二十年啊!當然也有師兄說:我還是修心中心法,我也能夠做到一動不動。然後繼續這麼修,那可能的確會有這麼幾天時間能夠一動不動,若是種子翻得厲害了還是會動。因為我們在動的同時,也在往這八識田裡面種種子,種子還會種回去,只要起分別作意就會往八識田裡面種種子。那這修到什麼時候才不會往八識田裡面種種子呢?修到心空無住,心空了一切都不住著了,才不會往八識田裡面種種子,只要有所住著還會往裡面種種子,你是神仙也是一樣。
  

3. 修心密一定要打好基礎

   修心中心法之前要選擇一個比較輕鬆的法門或者說是咒語來打基礎,我們上師沒有教哪位師兄一開始就要修心中心法,都是要先從六字大明咒、准提法、藥師法、阿彌陀佛一字心咒,或者就只是念南無阿彌陀佛來開始下手。因為這些法門種子翻得比較緩和,沒有那麼激烈。基礎一定要打好,基礎沒打好,那麼這個打坐、往後的修行他就總是在磨合,總是在跟這個身體過不去,總是在這個痛啊、難受啊、煩惱啊,在這裡垂死掙扎。我們說這個打坐,如法、如實地打坐三到五年,便可證入三昧,便可一心不亂;修得比較如法的,還可以打開本來,見性成佛,祖師大德都有過開示。但是他的要求就是必須要如法,基礎要打得好。

4. 心中心法的根器如何培養

   祖師大德們也說,心中心法是根器相當好的人修的,比較相應,它也要講根器的,不是什麼人都可以修。那根器怎麼培養啊?通過六字大明咒可以培養,用六字大明咒來打基礎。這說明絕大多數的人可以把根器培養起來,然後修心中心法,這根器是可以培養的,這裡面有很大的方便。打坐的基礎培養好了之後,那麼我們不管是修哪一個法門,每座都能坐四個小時到六個小時之間。一般我們鼓勵大家打長坐,就是到六個小時一座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再加長時間,四到六個小時就很不錯了。當然也有一些師兄想要考驗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有多大的局限性能夠突破,也會修八個小時、十個小時一座,甚至十八個小時一座都有,這些就是隨大家各自的發心吧,能夠坐六個小時一座就很不錯了。

5. 長座後要在座上多坐十分鐘

   這個座上如此用功,下座自然而然就能夠綿密觀照。我們這個宗門的特點是觀照法門、見性法門,打坐是助行,主要不是打坐,主要是觀照。可是如果離開了打坐那就不是這個法門了,這個法門是不可能離開打坐的,所以這個法門的傳承是以打坐作為傳承。但是對於法脈,我們整個佛教的法脈傳承是觀照、見性,打坐只是一個助行,最重要的是下座能夠自然地觀照。所以我們坐了長座,四個小時、六個小時之後,下座之前不要手印散了我們就直接下座了,不要馬上直接下座,可以在座上多坐十分鐘,這叫屏息直觀,這當下就是觀照,直心觀照。反正這個法修完啦,手印散了,咒也停了,一切放下,連咒、手印都放下,這個時候正好屏息觀照十分鐘,讓我們在座上細細的品味如何叫作自在的觀照、自然的觀照,之後再下座,那麼在座下常常都能夠體現出如此觀照來。

6. 四小時打坐中會出現的境界

   剛開始這個打坐,兩小時內幾乎是妄念紛飛,人很容易跟著境界跑,有時候總要把自己的心給拉回來放在咒上,這個時候我們說持咒要字字分明,每個字要念得清清楚楚,就是要把我們這個容易流浪的心給它抓回來放到咒上,所以這個時候的要求叫作字字分明。咒不要念得太快,六字明一分鐘念三十到四十遍,心中心法一分鐘念十到十二遍,這個就是讓我們字字分明,把注意力抓在咒上,心流浪了知道了馬上要把它抓回來。這個階段就是跟妄想、煩惱,跟這個妄念紛飛作鬥爭。
   到了這個三個小時的時候,打坐到三個小時的時候,這個煩惱幾乎是沒有了,妄想也少了很多,妄念也由這個粗的妄念變成了細的妄念。那這個時候我們相應的持咒速度可以加快了,這個時候就不要求再去字字分明了,而是知道咒在就可以了,你知道咒在就行了。相應的這個咒的速度也就開始加快一些了,六字明每分鐘可以念到五十遍,心中心法每分鐘能夠念到十五遍了。這個咒的速度加快了,相應的他會出現昏沉,當然兩小時也會出現昏沉,但是到了這個三個小時左右昏沉會多一些。而且相應的還會出現那個八觸,就是我們所講的身體某個部位它在顫動,有時候是手,有時候是肩膀,有時候是腰部,或者身體某個部位它在顫動;還會出現癢,出現麻痛;有時候會感覺這個身體輕飄飄的,人這個身體在不斷地變大,突然間感覺自己長得很高大,這都是各種各樣的境界出來了。那再下去的話,因為這個妄念少了境界多了,所以下座以後忍不住也要跟師兄們去談境界,哎我今天打坐這個境界怎麼怎麼著了,這個一般是三個小時以後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境界。
   那麼到了四個小時的時候境界沒有了,這身體上出現了定境,那個變大變小的境界沒有了。相應的能夠體會到自己的呼吸很勻很勻,很微細,身體很輕鬆,很愉悅,甚至眼前會出現點點斑斑的光明,甚至是一片光明,然後這個人的脾氣也沒有了;相應的這個妄念由這個細妄念,變成了微細妄念,微細甚至微微細,都會有體現;這妄念是一陣一陣的,看不清楚它是什麼,但是能夠察覺到它的存在,這個身體相應的會出現定境。

7. 打長坐對培養定力幫助很大

   有師兄說,這個時候我感覺這個痛,知道痛來了。但是只要能夠感覺到痛的同時又發現這個痛與我無關,我可以不跟這個痛跑,甚至有時候還覺得這個痛是個很快活的事、很快樂的事,那這個身體開始超越了疼痛這種覺受。這都是定力得到增長了,能夠不跟身體上的種種覺受跑,對這個身體的執著呢,也就在逐漸的放下了,這個痛都可以不受了,所以說這個覺受開始在增長了。他會覺得這個腦袋空空的一片空寂,看什麼事情都了不可得,同時對周圍的一切又是明明了了、瞭如指掌,周圍發生什麼事都知道,但是不去受它,也不去住它,很自然。甚至對我們這個人世間的某些事情還看透了很多,也能夠放得下,同時這個身心又是愉悅的、歡喜的。我們所講的這些狀態都是在一動不動四個小時以後會出現,所以我們說打長坐對培養身體上的定力幫助是很大的。同時說話語氣會變得柔軟,別人一聽:哎喲,這個人一開口,好慈悲噢!而且每一句話當中都帶有莫名的歡喜。所以說,這個修行它會改善整個人的個性。

8. 座上之十六勝觀──不予理睬

   那麼相應的來講,這個時候持咒,變得是能夠知道這個咒存在,但這個咒已經不重要了,手印也不重要了。手印它或許會向上舉,也可能會稍微往下落一點,這都正常。那麼再體會出來的是,對周邊的一切知道,但是很快又不知道了,存在一個知道和不知道之間。就對周邊的一切所體現出來這種不即不離、不取不捨,自然而然就是這樣,對咒語、對手印都是如此。整個身心融入在一團暖融融的定態當中,所以他相應的會出現身軟,身體柔軟,手印都是柔軟的,腳也是柔軟的,整個身體是柔軟的;頂暖,這頭頂上一股暖流啥時候都罩在那裡,這叫頂暖;眼明,眼睛雖然是閉著的,但是透過這個眼皮他看到前面不是黑暗的一片,而是光明的,這叫眼明;還有出現耳明,這耳明它不是說像一個什麼鐘聲啊,或者是引罄啊,有這種現象,甚至還會聽到空中有這個雷鳴聲,一陣一陣的,這屬於耳明。我們剛才所講這些它都是屬於氣機運行所表現出來的,這個身體自然而然表現出來的,也就是你的身體裡面有了定境出現。我們這修行過程當中有了定境出現,他相應的才會出現這種勝境,在佛教裡面管它叫十六勝觀,也叫十八勝境,都有這些說法,名相很多,我們這裡只是略說一下。出現這些境界我們都不要去理睬它,因為凡是有境界它都是生滅相,這個不是我們要修行的目的,而是這個修行的過程當中自然表現出來的,它同樣是了不可得的。我們就儘管去打坐,不要去理睬它,相應的這個持咒會變得更微細。因為出現這些現象的話呢,也是這個身體上真氣運行,這個真氣運行之後啊,我們這個力量,身體上的這個心力,它凝聚到一定的時候,就會出現能所雙忘,能念之心、所念之咒一時脫開。

9. 座上之能所雙忘

   一般而言,出現能所雙忘的前提是身心世界早就不存在了,就是我們所講這個身體上的覺受早已經沒有了,這個時候出現能所雙忘,它的力量就很大。手印空掉了、身體空掉了、腿空掉了、頭部空掉了,這些都空掉了,一切的覺受都空掉了,接下來出現能所雙忘。能所雙忘並不是說不想持咒了,我們好多師兄說:哎呀,我這個咒持不出來了。其實啊,好多師兄所謂這個咒持不出來了,是他不想念了,因為念咒很累,特別是越到有各種境界現前的時候,你硬要去持咒的話,這個咒會顯得很累。但這個咒持得很累不代表說他就是能所雙忘,能所雙忘的時候這個咒並不累,而是很輕鬆,只是一開口只剩下個“阿”在了…不是他不想念咒了,而是一開口咒沒啦,一念不生、一心不亂了,只有一個“阿”存在了。這個“阿”是從我們喉嚨裡面發出來的,不是從意識當中表現出來的,所以它是自然而然的。同時這個身體它是輕鬆自在的,而不是說:哎呀,我要念這個咒,要提起這個咒,我還感覺到很累,不是那個意思啊。
   那這個能所雙忘出現了之後,人當下他就進入一種靈明空寂的定境當中。這個定境會讓我們發現,這四個小時、六個小時的打坐,時間過得很快,甚至有時候一上座開始持咒,沒到幾分鐘,就直接就進入這個靈明空寂的定境當中,感覺自己才坐了十分鐘,這四個小時就到了,這就是一種超越啊!
   這些要跟大家說的細一些,因為這個對大家的修行,去判斷自己做功夫做到哪一步了很有幫助。
  

10. 座上之無明現前──繼續心念耳聞

   那麼越是功夫做到這一步(能所雙忘),相應的還能看到我們的末那識,就是我們所講的第七識──分別意識,這時候我們是有力量能夠看到它。這個分別意識此時此刻所體現出來的功用,就是妄動不已。你看我們說從第八識去做功夫就是心念耳聞,直接從第八識去做功夫,做到這個身心即將寂滅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到第七識了,它體現出來了,微細流注,一陣一陣地,在那裡輪回不息。而我們這個第七識又在那裡妄動不已,能夠看得到,能夠體會得到。它所表現出來的也是一種垂死掙扎的狀態,它要反覆、要翻滾,我們說這個時候叫作無明現前。無明現前時人會覺得沒意思,我這個打坐一點意思都沒有,坐在這裡人不知道這是在幹什麼,什麼境界都與我無關,我們說這個無明殼子翻出來了。甚至有好多師兄修到這裡,他覺得這個打坐修行太沒意思了,一點意思都沒有。因為此時此刻身體上已經沒有痛的覺受了,痛已經不在了,癢也不在了,難受也不存在了。這個時候啊,坐在那裡心裡面空空的,啥都不是,只想下座,這個就是我們這個末那識──第七識這個分別意識,它在妄動的一種表現。
   我們平時跟大家說:我們要發願啊,要發大願,解脫大願。如果說平時這個願力比較迫切,那麼在這個緊要關頭,我們這個願力很容易會油然升起,而且看破這個頑空。你要看破那就不管它這個相了,我們還是繼續在做功夫在持咒了,繼續地在心念耳聞,又回歸到心念耳聞上邊。所以這個無明殼子一旦參破了一旦看破了,接下來就是能所雙忘。
  

第五個七第四天(2014-01-22)
最後一集完整地回顧了打七的整個過程,系統闡述了如何修證心中心法:包括打基礎、培養根器,座上死心塌地、一動不動,打長坐的作用、座上的境界、座下如何自然觀照,到如何突破無明殼子,能所雙忘,以及大願超越一切障礙,最後根塵脫落、明心見性。
 佛弟子 © 2004-2020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