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密初祖 大愚法師》

1   大愚祖師簡介

   大愚法師,諱宗唐,一名叔倍,號時諳,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十一月十四日出生於湖北武漢李家。時諳先生自幼聰穎好學,氣節高邁。及長,貌古神清,才華橫溢,見者讚歎。時當清季,朝廷腐敗,列強侵淩,國家內外交困,神州風雨飄搖。先生青年時期就立志報國,一腔熱血加入中山先生之中國同盟會,為革命積極籌備。1911年同盟會舉義旗于武昌,發動辛亥革命,時諳先生親歷其中。革命勝利後,先生因德才兼備,歷任武漢海關主管、湖北省參議會議員(一說曾任議長)、中華民國教育部次長等職。然清廷雖倒,國患未除。各路軍閥不顧外侮,只為一己爭霸稱王,致戰亂頻起,生靈荼炭。先生痛心疾首,憤而棄官,繼續為國計民生而上下求索。
    1919年,時諳先生于北京聽太虛大師講《維摩詰所說經》、《大乘起信論》,深感國家民族乃至一切眾生之苦唯佛能度。由此具足正信發心學佛。1920年秋,太虛大師講法于漢口安徽會館。先生與武漢各界名流三十二人,于太虛大師座下受三皈,法名”慧融”。眾居士受太虛大師佛教改革思想之影響,遂有組織佛教會之提議,同年9月,於武漢六渡橋紅十字會會所舉行武漢佛教會(後改名為”漢口佛教正信會”)成立大會,通過章程,尊請太虛大師為導師。時諳先生先借慈善堂籌辦武漢佛教會道場。1921年建成武漢佛教會前棟殿宇;1923年又造成後棟殿宇,是年四月開佛誕會,皆先生一手經辦。其影響所及,遍於全國。
      先生痛感人生苦短,佛法難遇,為荷擔如來家業,遂決意披剃。當初,先生于太虛大師座下受三皈時,其夫人力阻之。後雖經時諳先生善巧接引夫人同皈三寶,然今欲出家,為避違緣,先生乃秘密出行,於1923年冬至南京寶華寺(注1)求戒。太虛法師應請為之派名”大愚”。其俗家夫人及武漢佛教會同修嚴少孚、鄧天明聞訊即赴寶華寺,欲勸法師歸家。然其志信堅固、且善轉俗諦(注2),三人反被說服一同發心出家。嚴少孚法名”大智”; 鄧天明法名”大悲” (注3);其俗家夫人依隆潔尼師出家,法名”能空”。此後四人同在寶華山受三壇大戒。大愚法師俗家兒女後均入佛門:長女儀莊師承貢嘎活佛;子榮熙系著名佛教學者、翻譯家,曾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次女自幼出家法名”體真”。其俗家妹妹亦受之影響而出家。
      得戒後,大愚法師即到泰州光孝寺閉關專修念佛法門,1924年下半年,轉到廬山東林寺(一說海會寺)閉關念佛。法師精進辦道,嚴持戒律,太虛大師謂其”悲心願力極充盛,常誦普賢行願品”。法師曾拜經,大病幾死,繼遇盜又幾死,雖屢遭厄難,曾不稍懈。 1926年冬,大愚法師發奮修”般舟三昧”(注4),三五日後,雙腿浮腫,兩手也相繼浮腫,寸步難移,法師咬緊牙關,不退初心,用手爬行,每進一步,須付莫大艱巨努力,個中苦難實非常人堪忍。于力盡爬不動時,大愚法師立誓除死方休,以身滾動前進,經此一番奮鬥,艱苦卓絕,終於偷心死盡,泯然深入大定,感普賢菩薩現身,為之灌頂,授以心中心六印一咒。菩薩告以”《大藏經》中原有此法,甚為善巧,深契末法眾生之機,可檢而參學。”師檢之果然,乃按《佛心經品亦通大隨求陀羅尼》(簡稱《佛心經》)如法受持,勇猛精進,綿密用功。
      大愚法師自出家受戒,歷經多載苦修,得大成就。為護國息災,于廬山修仁王護國法。時有梵僧,以師之手摩己頭頂,殷勤請法,曰:方今世間疾苦,民生水火,願師不違本願,速接有緣。師遂應請於1928年冬下山廣弘心中心法,陳元白(注5)等居士護法甚力。時大江南北求法者不下五六萬人,入室弟子近二百人,以王驤陸祖師最得心髓。
      因部分信眾重神通而不重道,法師為正大眾知見,乃于1930年連開九次般若法會,將心中心法密意和盤托出。旋囑心髓弟子王驤陸祖師接法弘道。時軍閥混戰,哀鴻遍野。有軍閥請大愚法師以神通力為其助戰,然法師本為解脫大眾疾苦發心修證,豈肯以神通求名聞利養哉?乃以佛門大悲義勸其息戰。不從。師觀時節因緣,遂萌隱退之意。于1931年易裝隱居于成都弟子劉亞修家中。劉亞修夫妻執弟子禮甚恭,盡心供養。大愚法師在蓉時於心中心法之弘傳度生,關注如初,於有緣後學則悉心鍛造。與禪德賈題韜、袁煥仙及其高弟南懷瑾居士等亦時有往來。
    20世紀50年代,大愚法師留詩一首:
      拈花怎麼傳,不妨密且禪。
      歸隱揚眉際,相逢瞬目邊。
      一期從古棹,三界任橫眠。
      臨行無剩語,珍重一聲○。
置於硯旁,就此歸隱。明月清風,無勞尋覓。(注6)
      永嘉大師云:”大象不游於兔徑,大悟不拘於小節。”覽法師一生行跡,氣魄宏大,神通妙用,弘化無窮,誠大家之作略也。大愚法師自1928年下山弘法,至今近八十載,心中心法廣利有情,因之明心見性、修而有證者不可勝數。佛祖心印、拈花妙旨得以傳薪繼火,熾然煒燁,功德寧可思議!
    (編寫組根據《太虛自傳》及元音老人、徐恒志老居士所述等資料撰寫)
    注釋:
    1、寶華寺有”律宗第一名山”之稱,始建於公元502年,梁代高僧寶志和尚在此結庵傳經,故名寶志公庵。該寺位於南京湯山鎮寶華山上。寶華山因盛夏季節黃花滿山而得名,周圍36座山峰似36片蓮瓣,寶華寺如蓮房一般端坐其中。山間雲霧縹緲,溪澗流水叮咚,一年四季,松柏常青,是一方非同尋常的佛教勝地。
    2、嘗有項姓布莊老闆全家九口,因師善巧接引,俱同舍俗出家,一時傳為美談。
    3、大悲法師(1891-1971):俗姓鄧,名天明,湖北省安陸縣人。1906年畢業于武昌中華大學政治經濟系。後信佛,參加漢口佛教正信會。1921年前後,于太虛大師座下受三皈,法名大悲。1923年冬,投寶華山出家,與大愚、大智等同在寶華山受具足戒。曾任上海留雲寺、寧波天童寺、杭州靈隱寺、北京廣濟寺方丈。1966年以前,法師先後擔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浙江省一、二、三屆政協常務委員和省一、二、三屆人大代表。1971年2月1日在上海圓寂,世壽八十一, 僧臘四十九夏。法師精通佛學,持戒精嚴,擅長詩畫,寓佛法於其中,有《禪餘集》畫冊留世。
    4、”般舟三昧”亦譯為”佛立三昧”,修法以七日或九日為一期,日夜經行,不可坐臥,能感十方諸佛立於其前加持。
    5、陳元白:武漢富商,曾任辛亥會攻南京的桂軍司令,1913年與趙恒惕同為第八師旅長。後在太虛大師座下受三皈,護持太虛大師和大愚法師弘法甚力。
    6、師歸隱後之行蹤,有諸般說法。李儀莊居士言及師離蓉後到過重慶。詹瀛蓀老居士憶及:1962年春大愚法師曾來杭,與李權輔、馬一浮先生會晤。或謂法師遠赴巴西,或謂60年代示寂,或謂歸隱於終南山,至今有緣人尚能見到云云。
   

2   (一)太虛大師與大愚法師

   太虛(1890-1947),法名唯心,字太虛,俗姓呂,生於浙江海寧。十六歲投蘇州小九華寺出家,同年到寧波天童寺受戒。大師是著名愛國高僧,中國近代佛教改革運動中的一位理論家和實踐家,兼通內學外學、舊學新學,融會唯識中觀、法性法相,在佛學和世學理論上,都提出了精深的見解,被譽為”東土釋迦”。
      大師針對當時佛教叢林存在的積弊,提出了”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產革命”的佛教三大革命。並指出近代佛教應當朝著建設”人生佛教”的方向發展,以大乘佛教”舍己利人”、”饒益有情”的精神去改進社會和人類,鼓勵僧眾和信眾從現實人生出發,由自身當下做起,建立完善的僧格、人格。
      大師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振興佛教、建設新佛教文化的事業,在創辦僧伽佛學院,培養僧才,組織居士正信會,團結各界信眾,出版書報雜誌,宣傳佛教文化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920年,太虛大師在北京觀音寺講《維摩詰所說經》及《大乘起信論》,文義新穎,言辭暢達,多發前人之未有,北京各界人士因之發心學佛者盛極一時。湖北一些名流聽聞太虛大師講席甚盛,乃相約上京聽講。為國家憂患未除、前途未蔔而深感迷茫的李時諳(大愚法師俗家名)先生亦與其中。太虛大師痛切地指出佛教衰落的根本原因在於僧人素質的低下,佛教要興盛,必須加強對僧眾的教育,主張興辦佛學院以培養僧材。時諳聽了大師切中時弊的演說,大為嘆服。
      1921年九月初,太虛大師應邀到武昌講經。講經畢,武漢軍政商學界名士李隱塵、王森甫、李時諳、滿心如、陳性白、趙南山、皮劍農、蕭覺天、楊顯卿、孫文樓、劉東青等三十二人發起求受三皈,太虛大師為李時諳起法名”慧融”。武漢學佛風氣之盛,一時空前未有。
      武昌講經畢,太虛大師應邀在漢口安徽會館開講《心經》三日。倍受鼓舞的眾居士當下發起成立武漢佛教會,推李隱塵為會長,以太虛大師為導師,李時諳於漢口負責籌備。
      太虛大師的佛教改革主張,在這些信心居士的護持下,有了實質性的進展。而李時諳居士以他在湖北的聲望地位,在太虛大師落實改革實踐的過程中起了重要的協助作用。武漢佛教會(即後來影響全國的”漢口佛教正信會”),即由他先借慈善堂籌辦起。據《太虛自傳》載:”武漢佛教會於民國十年(1921年)造成了前棟殿宇,十二年(1923)又造成了後棟殿宇,都是他(時諳居士)一手經辦。到十二年(1923年)四月開佛誕會,真也算轟轟烈烈了!”
      辛酉年(1921年)底,太虛大師因接管杭州淨慈寺疊生變故,遂接受武漢眾居士之邀,由杭至鄂。時武漢佛教會前棟已經造成,樓下中為大門甬道,左為職員辦公室,右為接引佛殿,附設通俗講演堂。樓上左為一講經堂,右為會客室及寮舍。太虛大師即住于會客室後的寮房,時諳居士主持會務,侍奉昕夕。也正是在此期間,太虛大師提出在武漢新建一所培養佛教基本人才的學校,並提出了佛學院的辦法及學科綱領。眾護法居士集議數次,決定照大師的思想,積極籌辦佛學院。1922年正月,太虛大師應請到漢陽歸元寺講《圓覺經》,隱塵、劍農、時諳、森甫、蕭覺天、陳仲楷等居士,一有空即到歸元寺聽講,仍不斷為籌辦佛學院的事談議。二、三月間,選定武昌通湘門內黎劭平閑宅為佛學院院址。到四月初八浴佛節,已將武昌佛學院各方面籌備工作辦妥的眾護法居士于武漢佛教會舉行隆重的儀式,禮請太虛大師出任院長。
      佛學院成立後,太虛大師搬至武昌。此時武昌佛教會與漢口佛教會已分設,李時諳主持的漢口佛教會常常請大師過江講法及授三皈等。1923年四月,漢口佛教會成立”宣教講習所”,禮聘太虛大師為所長,招生講習。大師的弘法事業,由1918年開始,數年之間,遍曆滬、杭、武漢、北京、廣州、長沙,講席頻開,法緣極盛,尤以武漢方面的信眾,對大師的志業支持最為熱切。
      李時諳居士與太虛大師的關係日益密切,太虛大師也對時諳居士的才華人品及正信悲願有了一個明確肯定的認識,對這位贊成和支持他進行佛教改革的護法弟子也更為信任和倚重(按:在《自傳》中,太虛大師憶及往事,稱時諳居士為”相近的人”)。
      經歷了武漢佛教會與佛學院的籌辦建立的整個過程,又多次聽太虛大師講經演說,李時諳居士對佛法及當時的佛教狀況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決意出家以荷擔如來家業,鑒於自己對漢口佛教會的重要性及可以預見的家庭阻力,最終選擇了秘密出行。
      1923年冬初,太虛大師遠在廬山大林寺,離志已決的時諳居士以太虛弟子的名義,到著名的律宗祖庭南京寶華寺求戒。此時,武漢方面唯嚴少孚、鄧天明二人略知時諳居士的去向。時諳居士的妻兒及佛教會眾,都責成嚴、鄧二人去把他找回。他的夫人也同去。哪知三人非但未能令他回心轉意,反在他的善巧接引下一同發心出家。數人向太虛大師去信,懇求太虛給時諳居士派名。名以傳信,久與時諳居士言談相契且深知其人品悲願的太虛大師,接受了他決意出家的現實,應請為他派名”大愚”。於是大愚法師與大悲法師(即鄧天明)、大智法師(即嚴少孚)等人同在寶華山受具足戒。
      得戒後,大愚法師即到泰州光孝寺閉關念佛。一出家即閉關,由此可見他信之真、願之切了。
      早在1922年夏,太虛大師到廬山,見向為佛教著名道場的大林寺已衰圮不堪,淪為牧地,周圍只有耶穌教堂林立,退處偏遠的僧侶佛徒久已無立足之地,大為感歎,遂擬依寺基修建一講堂,作暑期講演佛學的場所。回漢口後,大師即于佛學院院董會席上提議,得到贊同。李隱塵、李時諳等護法居士籌足款項,推嚴少孚往廬山籌劃監修。1923年五月,講堂修建完成,太虛大師等即到廬山進行暑期講演。1924年,太虛大師偕武漢僧俗佛徒數十人上山,開始在廬山的教化。1925年,又在大林寺設廬山學宭進行僧材教育,太虛大師自授佛學。可以說,當時在廬山的寺院進行佛法弘化工作的多是太虛大師改革主張的贊成者和追隨者,同時這也有賴於武漢眾居士的大力護持。
      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1924年下半年,大愚法師轉到廬山繼續閉關念佛,便於就近依止導師。太虛大師在《太虛自傳》讚歎他”悲心願力極充盛,常誦普賢行願品”。1926年上半年大愚法師念佛得定心境界後,特向太虛大師報告,太虛大師回信”教他多看經論勘驗”。可見出家後的大愚法師依然與太虛大師保持著密切聯繫。他修般舟三昧感普賢菩薩灌頂授以心中心法,也于後來親向太虛大師報告。
      東漢之時白馬馱經至於洛陽,佛教不為中土所識,迦葉摩騰踴身虛空,令眾生信。蓋神通非不可用,是不可輕用,用必得宜,須道眼明白,不為利養。大愚法師弘揚心中心法之初,為使世人識此法門,權開方便,略施神通,轟動大江南北。但末法眾生易著難明,當時修心中心法的人中,有契佛本心者,也有貪得神通、心外取法者。遂引起一些爭議,不瞭解內情的便說大愚法師好言神通。能契佛本心固是大愚法師所樂見,追求神通亦是他所不許的。佛陀有”因地不真,果遭紆曲”之教命,妄求神通者非但不能成道,相反入魔有份,故高僧大德皆極力呵斥之。大愚法師後來因部分信眾重神通不重道,連開九次般若法會,以正大眾知見,法會圓滿後即隱居成都。其後仁知祖師、元音老人皆力戒學人勿求神通,唯廣弘心地法門,力倡拈花之旨。
      謗讚交至之際,正是基於相知相惜的師徒情誼,太虛大師在《海潮音》十卷九期上發表杜罔聲明(注1),力辟外間誹謗謠言,維護大愚法師和心中心法。聲明如下:
      大愚信純、願弘、心猛、根勝、明理事、勤戒定,乃吾所素知。初本專修念佛三昧,俟普賢行願。今所傳心中心法,據云:十五年冬,感普賢傳授,仍以藏中聖教為憑。核之,頗得密淨禪之要。傳習有緣,自是無咎。
      特外間傳述,多重其預言時事,談人夙命,以神相駭異,遂屢書戒之,亦所以不令江湖術士借之惑世人也。與大愚及大圓、法肪、森甫、仲楷各書,皆教誡徒屬者。
    不知何人好事,取之播騰報章。爰有所謂”覺賢”、”相文”者,竟假之招搖,以肆簧鼓。按:相文僅持准提咒,我國中常持頌者,僧俗何慮千萬?衲僧曾行印度、南洋、康、藏者,亦隨處有之,何足據此聳人聽聞!乃流俗不察,竟亦受其欺,殊堪憫歎。
    故特聲明,以杜誣罔。
   
      其實外界的讚謗諍論,只是迷人自誤,于達人份上,不過付之一笑罷了。大愚法師在其所著的《解脫歌》中寫道:”一切聲,皆實相,惡言善語無二樣。不因謗贊別冤親,方契本心平等相。太虛飲光消契闊,幽谷回聲話晚煙。”所謂”契”者,親近也;所謂”闊”者,疏遠也,這一切都是”幽谷回聲”。稱譏毀譽,最終只如傍晚的炊煙一樣,消失在無盡的虛空中。
   
    注釋:
    1、 參見《海潮音》刊十卷九期《太虛啟事》,《海潮音》是著名佛教刊物,1918年太虛大師創辦《覺社叢書》,1920年改為《海潮音》,撰文稱:”海潮音非他,就是人海思潮中的覺音”。
   

3   (二)南懷瑾先生憶大愚法師

   我二十六歲時,在成都有一班朋友,當然這些人也不曉得我學佛。這些凡夫不懂,那時成都有一個高人,隱在成都,這個人在佛教史上你們找不到,同你們這裏有關係。
    太虛法師當時有個弟子,叫大愚法師。大愚法師俗名是什麼?北洋時代,推翻滿清以後做過教育部的次長,地位很高。出家了,太虛是他的剃度師父。
      他自己參禪,學禪宗的。民國初年誰都知道大愚法師有神通,真的有神通,參禪悟道有神通……
      大愚法師露了神通以後,後來在國內找不到他的影子。原來他隱居在成都,他的一個皈依弟子家。你們這一般老頭子老太太都不認識,他年齡比你們大。他的皈依弟子叫劉亞修,軍閥時代在北京做四川的代表。這個人風流又想學禪的,故事很多。大勇法師到西藏學佛法都是他們供養。這裏頭歷史故事很多,我要寫出回憶錄來比小說還好看,比武俠小說好看得多了。
    後來袁(煥仙)先生問我:”你要不要見大愚法師?你知道嗎?”
      “聽說過啊,此人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你要見他嗎?我常常跟他見面,在劉亞修家裏。”
      劉亞修倆夫妻在家裏供養大愚法師。大愚法師有時候脾氣也蠻大的,寫一個條子,要什麼什麼,不論多少錢,他倆夫妻總是買來。穿我這樣一個長袍,最好房間給他住了。
    然後袁先生帶我去見他。見到了,袁先生就講:”我這個學生,這個孩子啊,很有一點點見地。”
    袁先生已經覺得自己很謙虛啊。我向大愚法師磕頭,他趕快站起來給我回禮,很謙虛。
    他說:”你打七參話頭參過嗎?”
    我說:”參啊。”
     “你先生叫你參什麼啊?”
     “狗子有佛性也無”,我說:”他叫我參這個話頭。”
     “你破了參嗎?”
    我說:”我不知道。”
     “管你知道不知道,狗子有佛性也無?”
    我說:”有啊。”
     “狗子有佛性也無?”
    我說:”有啊。我早知道的,有!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為什麼狗子無佛性。”
    “無!無!參狗子有無佛性的話頭是這樣參的呀。狗子有沒有佛性?無!有沒有佛性?無!一路‘無’到底!”
    我說:”有啊。”
    大愚法師跟我來來去去好幾回。還是說:”狗子有佛性也無?”
    我說:”法師,告訴你有就有,你不信,我就把你的座位翻起來哦”。
      我抓住他的椅子。他說:”你不要動手,不要來這一套。”不要學古代的禪宗,把老師的座位都給掀翻了,把他掀到地下去。
      後來,我們是很好的朋友,不過我對他很恭敬,他的確很了不起。甚至走到街上,我有一次穿著軍官的衣服,很神氣的,忽然看到前面一個老先生穿個長袍過來。我一看,是大愚法師!在街上很多人,我也不管,就向他跪下來,頂個禮。
    他就把我抓起來:”不要這樣,你現在戎裝在身。在街上給我頂禮,你不要嚇唬老百姓啊。”
      我說:”沒有關係,那些俗人、老百姓管他幹什麼?我們走吧,喝茶去!”
      後來,我問他:”法師啊,你大徹大悟的人現在如何用功啊?”我告訴你,很奇妙的。
    “你怎麼問我?你比我高明。”
    我說:”不……”
      不要胡扯了,因為我這個人不老不少的,隨便跟哪個都開玩笑。我很恭敬他,但是很開玩笑的。
    他說:”我告訴你,我現在什麼都不用功。我只告訴你一句話,你記到啊,屁股上面第七節那個骨頭特別注意。”
    我說:”什麼?你說我將來會得腰病啊?”
    他說:”不是,你將來會知道的。”後來講:”算了。”
    等到我後來正式提出白骨觀的時候,有一天,把佛所說的每一個白骨觀法門自己試驗了以後,覺得很重要,就是洪醫師發現的那個。大愚法師就會,你說他沒有神通啊?他斷定我三、四十年以後就需要這一點,他就先講,你說他有神通沒有神通?
    (南懷瑾先生于1993年在閩南佛學院主持禪七,本文根據當時的錄像《南禪七日》整理。)
   
    附錄:
        南懷瑾先生談般舟三昧
      站!站叫什麼東西呢?注意!出家學佛的更要懂得有個法門,以前中國的高僧成道的為什麼那麼多?很多都是修那個法門,現在很少人修了,叫做”般舟三昧”。告訴你們”般舟三昧”吧!不過,你們不要亂搞啊!老實講,現在年輕出家的沒有什麼大的道心。”般舟三昧”怎麼修的?我看到過,以前大陸上,有個大愚法師,有神通。在北洋軍閥時當過部長,後來出家,出家以後有了神通。他怎麼悟道?怎麼得神通?他是修般舟三昧來的。
    ——摘自《習禪錄影》
   
      般舟三昧有一種修法,禪堂上面吊的都是繩子,一條一條繩子吊下來,沒有凳子、沒有椅子,沒有床鋪,什麼都沒有,光的,一天到晚在走,慢慢走。走到累了的時候,要睡覺了,拉到繩子掛在上面,不准躺下,不准坐倒睡的。智者大師能夠開悟,得道成功,修這個法門。有時候,七七四十九天都在走,不能坐、不能站,充其量累了掛到繩子上面拉著休息一下,走到一、二十天,兩個腿腫得水桶一樣,脹起來,拖不動了,路都走不動了……再以後,慢慢腿脹,又縮小,又恢復了……在禪堂裏面好像飛鳥的飛翔一樣在走,百病都去掉了,都到腿部去。智者大師,你看他的全集,修這個般舟三昧,念念在念佛中,到了最後,到了時間了,滿期了,休息下來,躺一下,還沒有靠到枕頭,大徹大悟,成佛了,就是修這個法。
    ——摘自《南禪七日》
    【南懷瑾先生簡介】
      南懷瑾先生(1918-),浙江樂清人,資稟超脫,不為物羈,深入經藏,通達顯密,入儒入佛,著作等身,是一位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著名學者。南先生學問博大精深,教化涵蓋儒、釋、道,融會諸子百家,更及于醫卜天文,詩詞歌賦,其影響既深又遠。幾十年來,南懷瑾先生雖屢經人間磨難,然矢志不渝,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焚膏繼晷,筆耕不輟。先生大聲疾呼重建傳統文化,推行經典導讀,彌補中國文化斷層。先後出版了三十餘部專著,其中一些著作一版再版,長銷不衰。1990年以來,臺灣及大陸多家出版社陸續出版了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原本大學微言》、《老子他說》、《孟子旁通》、《易經雜說》、《金剛經說什麼》、《如何修證佛法》、《禪海蠡測》等著作,廣受歡迎。
   

4   (三)詹瀛蓀老居士談大愚法師--俞中元

   近年來佛教界喜習禪定者及氣功界中人,有不少在習練心中心法,該法雖說在《大藏經》中列有,但其流行,其實還是從近代開始,是大愚法師在廬山閉關修般舟三昧定中感普賢菩薩灌頂所得。大愚法師之歸宿,一直是個謎。該法著名傳人有王驤陸老人,王再傳李鐘鼎老人,李老自號元音老人(注1)。上海著名的徐恒志老居士,亦為王驤老傳人,但徐老更著重弘揚淨土法門。目下修習此法者大都為李鐘老弟子,有言及大愚法師尚隱遁或在巴西云云。去年才謝世的中國佛協李榮熙副會長,系大愚法師之子,前數年舉家游杭,筆者拜訪之,曾詢及於此,他老亦不勝了了。
      去年我從杭州詹瀛蓀老居士處偶然獲悉,他老的一些親戚從學于大愚法師,我十分留意,遂再作專訪。
      詹老今年74歲,通曉醫術,擅書法、丹青、工詩,其作品曾在美國、臺灣等地展覽。詹老稱,大愚法師在家俗名李宗唐,又名李時諳,曾任湖北省參議會議長。抗戰前上海《新聞報》副刊曾連載筆名禺生所撰文章,專門介紹李宗唐,當時詹老僅12歲。
      與詹老同曾祖的堂姐夫李權輔與堂兄嫂詹學彭、金觀玉及子侄,均早年從劉亞修老居士學佛,由劉老介紹,彼等又從學于大愚法師。
      李權輔,號東林居士,其胞侄李寶萱,頗有根器,曾於十一二歲時,在杭讀書,居百歲坊巷,即詹老之堂嫂家。平日從叔父李權輔參禪,某日預言上海有客來,攜子執行李,嫂家試遣人往城站迎接,果如其言。抗戰爆發,李權輔扈從大愚法師於四川靈岩寺清修,後又攜侄李寶萱亦作同住。抗戰勝利後,李權輔任重慶銀行顧問,有學生名蕭建,四川人,長詹老十餘歲,遵師囑侍大愚法師於四川。因有劉亞修先生等照顧,所以大愚法師一直在四川隱居。外人不能得知,且以為他已歸道山。
      1962年春大愚法師曾來杭,李權輔在西湖設宴款待,並告知馬一浮先生。馬老托權輔轉請大愚在蔣莊會晤,冀作長住,法師轉答以因緣不具。當時李權輔陪法師瀏覽西湖,並呈詩偈,請法師指教。其詩偈為:”最愛西湖一畫圖,水晶盤內走明珠。歌叢舞席扶歸醉,還有佳人拜倒無。”最後一句系大愚法師所改,法師且付偈:”拈花怎麼傳,不妨密且禪,一期從古棹,三界任橫眠。歸隱揚眉際,相逢瞬目邊,臨行無剩語,珍重一聲〇。”
      付法後,李權輔大哭不已。又由李權輔陪同,共往靈隱進香,大愚戴上口罩,以免被人撞見。他與靈隱方丈大悲法師是舊友,早年同在太虛大師門下。他在靈隱是遙望大悲法師,但不願晤敘。他與權輔言,大悲恐有厄難,然後離去歸蜀。
      李寶萱善禪坐,入定可達8小時。50年代李寶萱由臺灣往巴西定居,辦圖書館,鑽研佛學。1963年春間在巴西某次入定,睹見大愚法師一身佛光,當即感知法師已圓寂,出定後亟函告叔父。李權輔接函後轉示詹老,又轉呈馬一浮老,馬老即與四川諸友聯繫。四川亦有訃函至李權輔,敘及法師在入定第十天,弟子們按其脈,已見停止,再按心脈亦然,於是安葬。所言圓寂時間與李寶萱定中所見之日相合。當時在杭抗日名將何柱國、鄭洞國,及浙江名士杜偉等,均為大愚弟子,亦撚知此事。
      今再補充上文中所述幾位:劉亞修老,四川人,與劉湘為堂兄弟,曾作朱德委員長老師,民國時期為川中各地區專員。四川省政府挖掘朱德祖墓,發現棺內數百萬螞蟻,劉老保護殘骸,收拾後另作安葬。1957年劉老被錯劃為右派,其親人劉光華,為《人民日報》記者,亦在政治運動中被逼自殺。
      李權輔是北京大學文科畢業,為蔡元培先生早年的得意門生。蔡先生晚年傾心于佛學研究,與李權輔有一定關係。曾魚雁往還,集有兩大箱,于文革中被毀。這于研究蔡先生晚年思想實在是莫大損失!蔡先生早年提倡以美育代替宗教,但其晚年可能並非如此。蔡先生之子蔡無忌,伊婿林文錚均為佛教徒。李權輔曾任農工銀行秘書處主任(董事長馬寅初),喜吟詠,陳毅元帥延請之,不出。反右時被戴帽子,文革時被譴還家鄉婺源李坑,日撿狗屎,未一年,即患病,臨終作詩一首:”長年肩厥白頭翁,瓦礫田畦足跡窮。拾得盈箕歸隊去,薰蕕笑我盡包容。”
      詹老憶及,杭州的胡漸逵居士(1972年去世,終年96歲)曾云,大愚法師有弟子十萬,民國時政要黃郛和剛解放時任農業部長的李書城,亦為其弟子。有關其軼事頗多,今尚健在之李寶椿,李寶萱昆仲,詹老欲再與聯繫,以更究其詳。
    注1:”元音”系老人之法名,不是號。
    (原載《浙江佛教》1998第2期)
   

5   (四)夜讀憨山懷愚祖

 寬林
    山居夜深,讀《憨山大師夢游集》,感菩薩入塵度眾,恩深難酬。志之。
   
    (一)
    是非皆我錯,讚謗任他評。
    風雨兩不顧,直心日夜行。
    靈山拈花旨,心地默耕耘。
    故園風光地,華開心中心。
    (二)
    誓探驪珠濟群生,此身不死願不休。
    忽然覷見本來面,普賢灌頂大隨求。
    (三)
    夢裏佛事敢辭勞?祖師當年臥塵埃。
    六印一咒辛苦得,換取大地春重來。
   

6   (五)中國佛協副會長李榮熙居士在京逝世--常正

   本刊訊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著名佛教學者、翻譯家李榮熙居士,因病醫治無效,於1997年8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
      李榮熙居士,生於1916年,湖北武漢人。父李宗唐,太虛大師弟子,後披剃出家,法名大愚,兼通顯密之學。榮熙居士幼承家訓,早歲皈佛。1936年在趙朴初居士安排下,受上海佛教界資助赴斯里蘭卡留學,追隨當時著名佛教學者金剛智長老受學。1938年回國,旋還初服,為居士。1939年參加太虛大師組織的國際佛教訪問團,歷訪印度、緬甸、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及新加坡諸國和地區,揭露日本侵華罪行,宣傳抗戰救國。  1942年由香港到重慶,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在中國赴緬遠征軍中擔任翻譯工作,後轉任重慶北碚國立編譯館編審。抗戰勝利後回武漢,先後任湖北醫學院、湖北師範學院、中華大學英語系副教授和教育學院研究員。1954年應趙朴初居士邀請到北京三時學會從事佛學研究工作,是時中國佛教協會應斯里蘭卡政府之請編纂英文《佛教百科全書》中國佛教的條目,羅致海內佛教學者撰寫論文,榮熙居士擔任了許多論文的英譯工作。1980年在中國佛教協會第四屆全國代表會議上當選為理事、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1982年在中國佛教協會四屆二次常務理事會議上被增選為副會長,並曾擔任北京市政協第六屆委員。
      李榮熙居士一生精研佛法,追求進步,學識淵博,為人正直,克己奉公,謙虛謹慎,平易近人,關懷後進,愛護人才。他愛國愛教,堅決擁護和執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擁護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盛讚香港回歸。四十多年來,無論是從事社會工作還是佛教工作都勤勤懇懇,認真負責。尤其是在襄理會務、從事佛教界對外友好交往、促進祖國統一、進行英漢佛教著述和資料的翻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的逝世是我國佛教界的一大損失。
      李榮熙居士逝世後,中國佛教協會組成了以趙朴初會長為主任的治喪委員會。8月11日上午在八寶山舉行了遺體告別儀式。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居士,中共中央統戰部二局王滿庭副局長,國務院宗教事務局赤耐、楊同祥副局長,中國佛教協會刀述仁、周紹良副會長,游驤、蕭秉權、倪強、申在夫副秘書長,中國佛學院副院長傳印法師、姚長壽居士,與本部工作人員,首都各大寺廟的法師、居士,以及李副會長生前友好100餘人參加了遺體告別儀式。中國佛協趙朴初會長、刀述仁副會長,北京市佛協,湖北省佛協,北京各大寺院,以及中共中央統戰部二局、國務院宗教局等單位和個人贈送了花圈。趙朴初會長親筆題寫了挽聯:”六十年前初識芝蘭,幸得助君遠遊獅子國;百千劫後歷經桑海,不違本願終到法王家。”
      8月12日,首都佛教界四眾弟子在廣濟寺大雄寶殿舉行了李榮熙居士往生回向法會,中國佛協刀述仁副會長、倪強副秘書長及李副會長的親屬參加了回向法會。
    (原載《法音》1997第9期)
   

淨明上師蔡奕忠老師

  • 傳法風格 力行祖師遺訓,秉持當面親傳、跟進指導的傳法風格。老師灌頂時,一個一個弟子逐一灌頂,並親授每一位弟子咒文、咒語、手印以及打坐要領及其他細節...都給予系統而細緻的相應指導,傳法具有系統性和嚴謹性。
 佛弟子 © 2004-2020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