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雜談》

321   瑜伽與乘的幾種相應

 20200813瑜伽與乘的幾種相應
   
    答:這兩個字,大家知道吧?
    眾問:瑜伽。
    答:瑜伽就代表相應,瑜伽的本意就是相應。
    問:瑜伽是音譯吧?
    答:嗯,音譯。它有無上瑜伽、無比瑜伽、還一個叫大瑜伽。這個用梵文怎麼叫?阿底瑜伽(yoga),瑪哈瑜伽(yoga),阿努瑜伽(yoga)。
    問:哦,馬哈就是無比的意思?
    答:瑪哈瑜伽是大瑜伽,阿底就是無上瑜伽,無比瑜伽就是阿努瑜伽,這個就是相應。無上瑜伽叫金剛乘——無上相應;無比瑜伽是佛乘;大瑜伽就是菩薩乘。
    問:金剛乘比佛乘還要高?
    答:對。下來還有兩乘,一個叫事業成就部,一個是事業緣起部。這個就是聲聞緣覺,聲聞乘和緣覺乘。事業緣起部怎麼說?你今天講了嘛,打坐的時候心中翻出一些種子來,能夠把你的事情辦好了,這就是緣起出來了嘛,所以叫做緣起部,也叫緣覺乘。那這個條件是在一動不動的情況下才會出來,動是不會出來的。所以說你這個最初階段的緣起部都沒有,上面的成就是不可能的。可想而知這打坐的重要性,基礎的重要性。
    問A:那上師,如果有什麼煩惱的話,打一座來……
    答:是啊,這都是緣起,在緣起上做工夫。所以我們翻種子就是緣起部的開始,翻種子。那麼剛才說你這個事業緣起部,它所翻的還是粗的種子,還不是細的。所以最初的修行條件從這裡開始,首先是一動不動,第二是心念耳聞,這兩者做到了才可以跟緣覺乘相應,它翻出的種子對你才有幫助。
    問A:但是上師,工作的時候、煩惱的時候,不跟著這個煩惱跑,它來了之後我就應。
    答:改變緣起,發願。
    問A:發願。
    答:發願改變得最快。
    問B:就發這個根本願,就發這個?
    答:對。然後我們這個打坐的過程當中它要經過麻、痛、酸、脹、癢這些覺受。先是麻,然後是痛,再下去發酸,之後發脹,最終到發癢。這五個過程呢,我們先從麻開始,麻就是血液迴圈相當得不通暢了,氣堵得厲害,就麻;痛就是麻更進一步,痛的時候開始聚氣,所以這個氣要通關的時候它會痛;到發酸的時候呢,已經開始疏通了;然後到脹、發脹,脹就證明它已經通了;之後接下來就是癢。癢是怎麼回事?毛細血管擴張,這個氣通了才會導致毛細血管擴張,所以這時候我們感覺到皮膚有某些部位好像有蟲子在爬一樣,所以我們稱這個效應叫羅漢蟲效應。什麼叫羅漢蟲效應?你如果不管它,一動不動的,那你是羅漢。如果你用手去摸它了,那你就是蟲,所以叫羅漢蟲,就這個意思。真以為是一條蟲在爬嗎?所以這個其實不是蟲,它是一種覺受。這個過程都叫覺受增長。
    所以說麻、痛、酸、脹、癢這個過程之後,這個時候是配合我們持咒從粗住開始往細住發展這個過程。粗住怎麼說啊,煩惱不?有妄想不?有沒有妄想?妄想分兩種,一個是粗大的妄想,還一個是細的妄想。首先是煩惱,煩惱是由執著而成。執著從哪來呢?從妄想來,從打妄想來。那這個打妄想,它有推理性的妄想,那這個妄想建立起來之後,還要去推理、跟進,我們說這個推理三部曲就是打妄想。這是粗大的妄想,就是推理三部曲。那麼細的妄想呢,想到某個事,想去做、想要去執著,但是一會就閃過去了,也可以不執著它,這個就叫做細的妄想。
    這部分都屬於粗住。我們這個文字的表達很有意思,粗住,“住”就是“住著”的“住”,執著就是住。粗住它又分三個:粗粗住,就是非常大的煩惱;中粗住,就是我們所講的妄想三步曲;還有一個細粗住,就是有妄想,但是一會就過去了,不再執著它了,變細了。
    粗住下來之後——細住。細住也分三步,這個分三步是我們二祖王驤陸上師說的,我是把他分兩步,但是我們二祖講得更細緻,他分三步:粗細住、中細住、細細住。到了細住,我們就講妄念,不是妄想。你打坐的時候感覺什麼呢?老跟著妄念跑,咒語沒有力量,老要跟妄念跑一段,才能夠發現它,然後把它拉回來這個過程的就是粗細住。到中細住我們的速度開始加快,妄念跟我們的咒語交集,一會拉它一會拉回來,一會拉它一會回來,很短暫,這是中細住。然後到了細細住,基本上可以不跟著妄念跑,但是偶爾還會跟它跑。所以這個就是跟我們持咒的速度有關係,一般到這個細細住的時候,六字大明咒一分鐘在七八十遍左右,心中心法一分鐘在十五遍左右,這個速度,那是相應,這個就叫境界相應。
    再下來一步,微細住,微細住同樣分三步。我們二祖把這個講得非常細,所以我們可想而知二祖對整個法系的這個參透性是很不得了的,所以他可以寫出一部全集。自古以來,沒有幾個人能夠寫全集,由粗到細,由最初的修行到最後的修證整個成系統地關聯下來,這個自古以來是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得到的。
    所以你們在讀《乙亥講演錄》的時候,讀我們二祖的全集,要細細地品他所講的這些東西,結合我們的打坐修行來參照它,才會有進步,每一步都是里程碑,每一步都是超越。當然如果不主張打長坐,你是看不懂他在說啥,也用不上。所以要結合打長坐,才知道祖師大德在講什麼,很有意思的。你能夠把佛教裡面的所有名相、知識、諸佛菩薩的教理、教法圓融貫通,這就是無上相應。
    --淨明上師開示

322   如來禪和超佛祖師禪(1)

 如來禪和超佛祖師禪(1)
    問:上師,為什麼在打坐過程中會覺得非常煩躁?
    答:嗯,剛開始翻出來的都是煩惱。
    問:就是感覺會比較坐不住,想下座。
    答:這個時候最好,這個時候我們這個打坐要有時間來管。你不要去管煩惱,也不管坐多久了,反正時間不到,鬧鐘不響,你就不能夠下座。這時候就是把這個我們的身心都交給時間了,時間說了算了,再煩也要坐在那裡,因為這個煩關過去了,你才能發現更美妙的東西。這個過程就好比撥雲見月這麼個過程,所以打坐是一個相當艱難的一個修行方法,能打坐的人不多,現在我們好多大叢林道場,他們也推崇打坐,他們打坐時間一般都是四十五分鐘,用我們的話來說煩惱還沒起來了我就先下座了,沒意義。有個別大德能坐到一個半小時,但他那些打坐方式就是一切儘管放下,那就放下放下放下,一切都不住了坐在那裡。跟我們講的翻種子是兩個不同的方面,這種往往就是座上不翻種子但是座下翻種子。
    問:那還不如座上翻是吧?
    答:那兩個不同的方向,談不上如不如,指導方式不同。他也是正統的佛教,只是指導的方向不一樣。
    問:對。那可不一樣,他是那種方法我們是這種方法。
    答:也要看根器,根器跟他相應的才可以修。我們去修會覺得很輕鬆,哎呀一切都是放下放下放下,很輕鬆啊。因為我們翻種子翻慣了,用他那個方法很輕鬆,但用了一段時間覺得沒啥意思。
    問:那是不是逃避啊?
    答:他不是逃避,他就是放下放下放下。那種就是修的過程比較漫長,五年六年都見不到一點消息。
    問:他翻得是不是也慢。就是翻得少。
    答:他沒,座下翻種子座上不翻。座上他就儘管放下,他叫儘管打坐,這屬於曹洞宗的一種方法。
    問:這好像壓念是不是?壓著。
    答:他也有點壓念的意思。
    問:放下放下放下,壓著。
    答:放下放下,他實際上沒放下,作意還在。
    問:然後座下開始又煩惱一大堆。
    答:對,我們這個是通過持咒通過心念耳聞,能所雙忘,這是徹底地放下。
    問:對,咱們就一下子抓到根上去了。
    答:對,能所雙忘就徹底地放下,就是說這個修法。比較如法的情況下,三年內必定會能所雙忘。
   
    ——2017年北京道場淨明上師開示

323   一切攝受力都來自于信心

 答:信心就是攝受力的源泉,你別說是正法,就是外道都很影響人。
    問:什麼,什麼意思?
    答:外道。
    問:啊。
    答:外道他也有攝受力,人家對他有了信心,他就有攝受力。
    問:啊,那就是……
    答:所以一切,一切攝受力都來自于信心。
    問:信心。
    答:你要不相信他的話。
    問:就沒用,它也不起作用。
    答:就是天天跟他在一起也沒用啊。
    問:所以說的話呢,但人家說是傳承的就不一樣了,所以有的時候就想要是有個傳承試一下。呵呵,就是原來是這麼想的。
    答:什麼叫傳承啊?
    問:傳承,呵呵,我嘴上……
    答:啥叫傳承啊?
    問:傳承……
    答:我傳給你,你傳給他,他再傳給他,就是傳承嗎?
    問:不是。
    答:那怎麼說啊?
    問:那就是證悟的人吧,口口相傳下來。
    答:證悟的人,這句話說的到頂啦。
    問:所以我……
    答:他必須是能夠……
    問:把他們……
    答:像釋迦佛的這一個法脈能夠親證下來,這就叫證悟。
    問:嗯。
    答:所以說整個佛教的法脈傳承就是明心見性,離開明心見性就談不上傳承。
    問:那也就是說這個老師,我們必須他是明心見性的,才能夠傳承的。
    答:嗯,對。
    問:傳承法門。
    答:但是老師不會說他自己是明心見性,知道嗎?
    問:嗯。
    答:他不會說自己,你看他是不是見性要從他的言行舉止。
    問:嗯。
    答:從他的指導方面去看。
    問:嗯。
    問A:我是覺得明心見性好像很難。
    問:很難。
    答:難,那肯定的,哪有那麼容易!
    問:呵呵。
    答:十地菩薩也不說他自己見性,能容易嗎?
    (眾笑)
   
    ————2017年北京道場淨明上師隨緣開示
   

324   古時候的禪宗講翻種子,現在的禪宗已不講翻種子

 所以我們說,我們這個方法是從八識田上啟修,直接在八識當中做功夫。所以說為什麼說別的宗門是從第六識、第七識上做功夫啊?我們從八識田來做功夫,從第八識下手,因為我們用的是心念耳聞,不用觀想。所以我們前面那部分講種子是跟各宗、各門相應的,都講種子,如何去種種子,如何去翻種子,但是我們這裡所講的打坐,又是跟其他宗門是不一樣的。
   
    所以現在有很多宗門的師兄在交流的時候,學會了我們的一個詞,這個詞就是三個字:翻種子。因為自古以來到現在,除了禪宗之外,沒有哪一個宗門講翻種子。當然我們所講的“禪宗講的翻種子”是古時候的禪宗,現在的禪宗也不講翻種子,現在的禪宗它是作意觀照,作意觀照相當於壓念不起,種子根本就翻不出來,所以也沒有翻種子這一說。所以大家一談到翻種子就笑:“他們那個宗就是翻種子。”他不知道這是妙法。誰有本事翻種子啊?唯有禪定的人才有本事翻種子。所以翻種子的過程,就是一種超越自己的過程,我們是在翻種子當中超越自己。當你翻出菩提種子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就是諸佛世界,處處皆是菩提,每一個人都是佛陀,這是菩提種子的體現。翻出了菩提種子的時候,看這個世界就是現成的華嚴世界。
   
    ——2016-2017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
   

325   灌頂就是種下諸佛智慧的種?願力越大,成就就越大。

 問A:所謂灌頂就是種下諸佛智慧的種子?
    答:對,你成就的種子。發願也是在種種子,你願力越大你給我們自己種下的菩提道果就越大,所以發願也是種種子。所以我們所有的一切佛經,沒有哪一部佛經是不講發願的,而且皆是大願,所以你願力越大成就就越大。
   
    有人說,你發這個願這麼大,你這輩子實現不了那不是打妄語嗎?這句話是大錯特錯。那我們說地藏王菩薩發的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那他發這個願的時候成佛了沒有啊?發這個願了就成佛了,因為他的願很大,所以即生成佛。如果他沒有發這麼大的願,怎麼去成佛啊?所以願一定要大,你的願力越大,成就就越大,要發大願。沒有哪一位祖師鼓勵你發小願的,我們只有“發大願”這個詞,誰見過“發小願”這個詞啊?
    問:上師,我腦子裡想一個大願和發自內心的那種願有沒有區別?
    答:嗯,這個過程是有的。你雖然只是停留在腦子裡面想,那畢竟還是種下了一個因,將來必定會得這個果,這是個過程。那你說發自內心了,那就更近一步了,如果沒有腦子想怎麼會發到內心去呢?所以我們說這是個過程,首先是腦子裡面要有這個願。
   
    剛開始我們師兄們發願就跟念口頭禪一樣:願此生速開智慧成佛,救度眾生,不求餘果。念了念了覺得很沒意思,覺得說我這個願好像不迫切,發不到內心。我們說沒關係,種種因嘛,也挺好,那你不發願、不持咒、不觀照的時候你在幹什麼呢?胡思亂想,那不是更不好嗎?
   
    ——2016-2017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

326   持咒的換調和節奏問題

 持咒的換調和節奏問題
   
    問:我覺得座上的上半段時間會輕安,持咒可能也會比較輕鬆自在,下半段以後,好像把咒提起來都很吃力,然後不停地換那些調。
    答:不要換調,吃力的時候你可以把咒放一放。
    問:就一直換、換、換。
    答:你要把咒放一下,你覺得吃力就可以不持咒的。等到你覺得又能夠持咒了,很輕鬆持咒了,再把咒持起來。
    問:那不持咒就坐在那裡觀照?
    答:對,坐在那裡還是坐嘛。
    問:我就一直想提,然後換不同的調。
    答:那你這是在打妄念了,還升調呢,打妄念了,不要打妄念。
    問:我是為了不想把咒給斷了。
    答:沒關係,咒該斷就斷。咒是有生滅的,本來無生滅,佛號跟咒語都有生滅,自性無生滅。
    問A:沒有咒,沒有佛號,就讓妄念跑嗎?
    答:嗯,我們不是對你說的,對他說。他這個咒本來是要斷掉的,他怕咒斷掉,拼命地生起妄念,讓這個咒變成五花八門的音樂,(眾笑)各種調不就是音樂了嘛。
    問:提起來之後,覺得那個咒很不熟悉。
    答:是啊,變成唱咒了,不用,咒該斷就斷,當機立斷。你在上面又分別作意了,給它加上各種各樣的調。
    問:我是想把它提起。
    答:好了,你不知道方法,這一交流知道了:當斷即斷,不要執著它。
    問:它是因為累了提不起來,不是說我自己想斷。
    答:沒關係的,你試試看嘛。如果你覺得只是累,提不起來,那你還要提的話也可以,但是不要再給它配樂。(眾笑)好吧?
    問:好,阿彌陀佛。
    答:好,阿彌陀佛。
    問B:上師,我有一個類似的問題,但是我的問題不是配樂,我是那個節奏它會變來變去的。(眾笑)
    答:那你要繼續念。
    問B:繼續念?
    答:對。
   
    問B:而且口水比較多的時候,它會不斷地打斷咒。
    答:沒關係,你就咽口水,這個是養生的一種表現。
    問B:但是它不斷地有,它就不斷地會打斷。
    答:沒事,沒關係,有就有,有你就咽下去,這個不算斷咒。
    問B:然後它因為吞口水而節奏被打斷一會兒。而且有時候持不動了,有時候力氣好像不夠,有時快有時慢,那就節奏不斷地在變換,就感覺好像比較亂了。
    答:沒關係,亂也沒關係,翻種子,沒關係。
    問A:就是快慢可以調,但是不要給它配樂,不要變調。
    答:對。
    問B:我中間斷句的節奏是好像有變化的,有的是斷在前面,有的斷在後面,我感覺後面也產生變化了。
    答:這個問題不大,你配樂也會覺得累的,配樂也是暫時的,它是個階段。所以一切相皆是生滅相,這個相有生必定有滅,所以它這個形態會變來變去。聞者不變,聞性不變。
    問B:但速度是盡力加快嗎?還是說我舒服就好了?
    答:嗯,現在沒到加快的時候,到了加快的時候你都不用問了,自然會加快,因為加快是輕鬆自在的,不是勉強的。所以不要作意地加快,作意地加快也快不起來,也會累。
    問B:節奏斷,變換就讓它變換了也不管了,隨著它自然去變就行了。
    答:對,萬變不離其宗,就別給它加上各種調就行了。
    問B:斷句,中間斷了無所謂斷前斷後,還是不管它了?
    答:無所謂。有所謂就斷不了了,還有一個所謂在肯定斷不了。
    問B:有時候聽得不是太清楚了最後,也無所謂了?
    答:了了常知嘛。
   
    ——2016-2017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
   

327   心念耳聞是念念承當、如何除習氣

 1.心念耳聞是念念承當
    問:上師,持咒有的時候就三個字“嗡啊吽”,就這樣。
    答:對,有時候聽起來是“嗡啊吽”。
    問:然後就在想這是在持咒嗎?感覺是很模糊那種。
    答:這都是能所。
    問:都是能所,但是還是懷疑,這樣持咒行不行啊?
    答:這個種子出來被你抓住了。
    問:種子出來了?
    答:嗯,被你抓住了,多疑。
    問:就是多疑這個種子是吧?
    答:都是多疑的,都是夢幻泡影,不是多疑是什麼?有什麼好懷疑的?所以起心動念都要去承當它。所以說心念耳聞就是能夠把握得住自己的起心動念,念念當自覺,念念承當,懷疑它幹什麼?念念都敢於承當,你就與佛不二。念念都承當不了就是凡夫俗子。
   
    2.如何除習氣
    問:上師,你昨天開示說顯部是自然流露。那我想說不是還有說是要勤除習氣嘛,是不是說的是咱印心宗門的話,他就是自然而然地不住了,他自然而然座下的話做事,他就是自然流露的,就是不住,如理如法,那是不是就不用像那些勤除習氣,像六祖慧能他到獵人隊裡磨練啊?
    答:習氣是在境界當中表現的,不是你自己的自然流露體現的,習氣表現在各種境界當中,各種環境、各種事境,這些事境現前了,你怎麼去做,這才叫勤除習氣。那在沒有境界的時候呢?是不是自然流露啊?如果不是自然流露還有造作,習氣你就除不了,所以我們所講的自然流露,跟除習氣是一回事,因為自然流露,所以才能夠除習氣,它不是矛盾的。那我們所講的顯宗,顯宗是誰創建的?創始人是誰啊?
    問A:釋迦佛。
    答:釋迦佛,是成佛後才有的,顯宗不是他成佛以前就有了吧?那這不是自然流露嗎?對吧?
   
    ——2016-2017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
   

328   見性之後起心動念都是自性作用

 20231231見性之後起心動念都是自性作用
    問:上師,前幾天心**師兄來巡七,最後結束的時候,我跟心*坐在這裡,他看了看心*也看了看我,然後語重心長地跟我講:“將來你中陰身的時候要心*來度你。”我在想這個人是要死的,什麼時候死是不知道。(不停地笑)
    答:不要笑,你笑起來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問:他說了這句話,我就想死亡還是要自己把握,靠別人的話,這個無常什麼時候不知道。
    答:靠別人靠不住。中陰身出現了,心*開車跑了,那你怎麼辦。這不能靠別人,要靠自己。
    問:那得要靠自己。
    答:中陰身什麼時候會出現?
    問:中陰身打坐的時候都會出現。
    答:迷惑的時候,所謂中陰身就是迷失自性,就叫中陰,只要你還沒有覺悟自性,那都在中陰身。
    問:流浪的時候算不算是?
    答:是啊,也是中陰身。
    問:那流浪的時候一覺起來……
    答:人有六種中有,每個人都一樣的。活著的時候有三種中有:生處中有、靜慮中有、夢境中有,這個是活人的。死的時候有三種中有:死位中有、法性中有、輪迴中有。所謂中有就是迷失本來的人都會有中有,所以那什麼時候從中有當中解脫呢?見性之後就把中有給破了,就是再也不會有中有了。這六種中有轉成了六波羅蜜了,時時都在禪定當中。
    問:見性以後功夫如果不到位?
    答:見性沒有到不到位,它只有悟和未悟之說。開悟了,見性了就開悟了,開悟了知道自性本來具足,念念都在自性當中,所以它就不存在迷失了,這就是把中有已經給破掉了,就不需要別人來超度我們了。
    問:那還會流浪?
    答:流浪是用啊,你要不要用?要不要炒菜做飯?你要坐在那像癩蛤蟆一樣等天上掉餡餅?肯定要作用嘛,所以那不叫流浪那叫作用。流浪是什麼呢?在你沒有自覺的時候,沒有見性時候,做什麼都是在流浪,那就叫流浪。見性之後起心動念都是自性作用,流浪什麼?
    問:這見性之後就不存在中有的問題?
    答:中有已經破掉了,沒有中有了。剛才已經告訴你了,六種中有變成六波羅蜜了,已經是六度萬行了,你還要再去找個中有來認嗎?
    問:上師,再問一下。昨天打九的時候,您剛才跟心*說咒念合一,就是妄想也知道,咒也知道,三座下來一直是這樣子,這個就是看電影一樣的。但是我發現看電影的過程當中,有些座放過去好像是一個旁觀者,吃瓜群眾一樣的。
    答:你體會得還不夠,多多用功體會,先不忙著去描述什麼。
    問:怎麼樣叫體會更到位?
    答:你體會得還不夠,你是聽他說的,聽我們兩個交流嘛。
    問:我本來想問這個問題,你們交流的這個問題我知道這樣子。
    答:知道是吧?不是猜出來的?
    問:不是,我原來沒往這方面去想。我想他們持咒快慢快慢,我怎麼持咒老是有咒又有個念頭?
    答:那就對了,咒念合一嘛。
    問:然後昨天早上第二座的時候,就出現一種什麼樣的情況,不能描述嗎?
    答:描述吧。
    問:五蘊不是有色受想行識那種畫面,就是色釋放出來,然後覺受也跟著出來。完了發現有一股很強的力量,我昨天第二座的時候,整個後背就很脹,肩膀就很沉,我後來用一招方法,後來我就……
    答:境界不要去住它,不管境界。
    問:這是一種境界?
    答:境界,對,無常相,不要去住它。
    問:確實是無常,因為結束以後就沒有這樣,身體就恢復原來的樣子。那也不用去對治?
    答:對治無常幹什麼?
    問:就是在座上不用對治?
    答:不用對治,知道咒在就可以。
    問:知道身體的變化,知道咒在。
    答:不要去管身體變化,知道咒在就行了。
    問:就是注意力拉回來?
    答:是啊。就是說你在描述的時候可以提一下,但平時不要去住它,它是個無常的現象。
    問:所以無常的現象都只了知它。下午這座我就沒有什麼境界,所以我有幾個問題冒出來想問一下上師。第一個問題,宗門講粗念、細念、微細念、極微細念,然後無明現前,一路的風光都是我們打長坐的一個過程。我請問一下上師,這個過程是不是我們要反復地會出現,還是說這些過程過了就過了?
    答:有人是反復出現,有人是過了就過了,因人而異。
    問:因人而異是吧?所以我有時候在想……
    答:一般我們發現是什麼,就是說愛提問的師兄,他就會反復出現。
    問:這樣?我現在上座就是咒念合一,就沒有其他的……
    答:你不是愛提問嗎?你喜歡承當嗎?
    問:這個因人而異。
    答:因人而異。像他幾年都問這些問題,所以他就會反復出現。
    問:還有一個問題,咒有分有聲之咒跟無聲之咒嗎?
    答:有聲無聲都是聞性的體現,你就記住這一條就行了。
    問:有時候在打坐的時候,不一定完全按照嘴巴動與不動來判斷有沒有持咒?
    答:這個是一定要這麼判斷的。為什麼呢?它有這個過程,從動嘴巴開始到不動,那什麼情況不動?能所雙忘。能所雙忘它就不動了,那麼在沒有能所雙忘之前還會動。除非你用的是壓念的方法,用壓念的方法種子根本就不會翻騰,也就不會出現能所雙忘。
    問:那這個咒自然而然就不持了?
    答:不持了那就能所雙忘了。能所雙忘的時候咒才會消失,因為這個咒是對治妄念,念沒了,咒就停了。
    問:但是種子還在翻?
    答:沒有,你要說種子還在翻的話,那是……
    問:畫面還在顯現是嗎?
    答:不會,一般不是。你畫面還有顯現,證明種子還在翻,畫面就是種子的體現。那是你自己不念了,偷懶了,不念了。
    問:這個念與不念差別很大嗎?
    答:這個不是能所雙忘。你還沒有出現能所雙忘,你這水燒了還沒開,你就拿下來了,你就不讓它繼續燒了。
    問:我打九的時候我一直在持。
    答:一直都在持咒是對的。

329   直奔無明現前

 20231231直奔無明現前
    問:上師,我打九淩晨那一座,前面打了第四印手印它會掉下來,掉我也知道,咒我也在持,咒持得很輕,那一座六個小時時間過得很快。我知道我的座上是很清晰,就是很清明,很順很順地一直在持。鈴響的時候我本來是不想下座的,身體一點覺受都沒有。後來我想著還要打第二座,後面多坐一會就下來了,那這種狀態是啥?
    答:無常的。
    問:無常?
    答:不管它,什麼狀態都不理睬,勇猛精進。你要認為這是障礙你就發願,願可以破掉一切障礙。
    問:我就是看座上那些問題,然後我就覺得……
    答:無常的。
    問:對,一切都是正常的。
    答:這些都是無常的東西,一直一直把無明打出來,打到你沒有念想,沒有執著,也沒有希望,就一點味道都沒有,那個時候再交流,那是關鍵的時候。
    問:對,我就覺得像座上的這種狀態……
    答:你現在座上所反映出來的一切境界都會障礙你成就,所以你不要去停留。
    問:不停留。
    答:不停留就是不理它。
    問:我想表達的意思是像這種狀態,我知道它是正常的,因為它每一座都不一樣。
    答:無常的,不是正常的,是無常的。
    問:但是我本來是想著不交流。
    答:無常的時候沒什麼好講的。
    問:對,我也覺得不交流,但是不交流就我又覺得……
    答:我說你勇往直前呐,直奔無明現前。無明現前我們是一定要交流的,因為那個時候是關鍵。
    問:剛剛就是我的心裡面一股念頭很強大,心裡面想頂禮,然後您當時說了一句……
    答:沒事,你頂禮就頂禮,你一頂禮我就觀想阿彌陀佛,你們是在頂禮阿彌陀佛,跟我沒關係。
    問:我說我的心裡面的力量很大,就起了一個念,那個念的力量好強。

330   不住才是真實受用、身體發熱是真氣運行

 1.不住才是真實受用
    問:最近老想著持咒,在咒上老翻跟頭,老有問題。中間也有流浪,有時候就是昏沉得不行了,之後就有情景出現,比如上師加持來了,就真是感覺到上師的加持。還有一個就是《亮劍》裡面的那個連長說死也得死在衝鋒的路上。好了,醒了,醒了以後就突然不昏沉了,我覺得這個可能是一種用。
    答:這部隊出身的人就不一樣哦。(眾笑)
    問:就是這樣,我也在想實際上這是妄念。
    答:這都是種子。
    問:或者說是一種流浪,就是說因為不是持咒嘛。
    答:沒關係,我們剛才已經有一些話說過了,你在這個過程當中所翻出來的這些種子、覺受,不要太在意它,要讓它過去,翻過去就行了。你不要拼命想去描述它,描述又成了一種執著,執著又種下了種子。要心空不住,要像個傻子一樣沒有記性,因為這些境界了不可得,你去記它幹什麼?所以我們說大智若愚,不要去記著一切境界,境界都是生滅相,生生滅滅。你要是把它記在這個本子裡面,這個打七的過程一百本你都記不完,那你可以把它編成長篇大論了,所以不要去記這些東西。
    問:我是覺得受用了,從昏沉中出來了。
    答:受用是什麼呢?受用就是不住,不住是真實受用。所以剛才我回他一句“常用恰恰無”嘛,這就是不住,所以我們直取真實,這就是真實啊,不住嘛,不住才是真實受用。
   
    2.身體發熱是真氣運行
    問:上師,打坐發熱是每個人都這個樣子啊?一打坐就特別熱。
    答:發熱啊?發熱是真氣運行,真氣運行就發熱,氣動了。你的身體內在好,它就發熱。楊師兄是發冷,還發冷不?現在不發冷了吧?
    問A:冷也沒有,熱也沒有。(眾笑)有時候也蠻熱的,有時候沒感覺,不冷也不熱。
    答:以前是發冷的。
    問A:那這說明什麼呢?
    答:現在體質變好了嘛。
    問A:人家都說我氣機運行不暢的,體質好到哪兒去?
    答:能打長坐,氣機都會變好。
   
    ——2016-2017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

淨明上師蔡奕忠老師

  • format_quote 上師讚:

    禮敬上師我至誠
    無量方便演實義
    不辭疲苦走四海
    救拔群迷出塵埃
    大象漫步截流處
    來歸遊子皆醒悟

      學佛的目的:一是了脫生死,二是深入經藏,啟用諸佛菩薩的智慧,救度眾生;學佛的下手處:先要打坐培養定力,而不是先從理論上、知見上去下手;印心宗修學的整個過程,需要老師做相應的系統的指導,直到大徹大悟。
  • 傳法風格 力行祖師遺訓,秉持當面親傳、跟進指導的傳法風格。老師灌頂時,一個一個弟子逐一灌頂,並親授每一位弟子咒文、咒語、手印以及打坐要領及其他細節...都給予系統而細緻的相應指導,傳法具有系統性和嚴謹性。
 佛弟子 © 2004-2020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