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雜談》
  • 271

     271. 妙用和攀緣的區別

        1.問:上師,妙用和攀緣的區別是什麼?
        答:攀緣會累,妙用不會累。
        問:妙用就是隨緣囉。
        答:累不累啊?
        問:隨緣就不累。
        答:不累哦,那就對了嘛。攀緣會累嘛,妙用不會累。
        問:妙用就是隨緣囉?
        答:唉,你問過一次就行了嘛,老問。
        問:攀緣把無事當有事,妙用事事皆無事。
        答:對呀,師兄回答的你聽得懂嗎?
        問:請重複一遍。
        問:攀緣把無事當有事,妙用事事皆無事。
        答:聽懂沒有?還不錯嘛,描述一遍。
        問:說不出來。
        答:你繼續說嘛。
       
        2.問:老師,您可以不可以把整個流程跟我們說一下?心裡有個譜。
        問A:成佛的流程,修道的流程。
        答:修道啊?
        問:就這個過程嘛,別人一問,我都不知道怎麼說哪一步。
        答:第一,首先要呼吸,呼吸掌握了接下來就不住,呼吸也不可得,呼吸可得嗎?
        問:不可得。
        答:這就是第二步。第三步呢,要學會睜眼,看的時候看啥都沒分別,啥都不要落在分別上,這無分別而見。接下來呢,要試著聽一下周邊和自己身體內部發出來的種種幻聲,這也是不可得的嘛。所以說這個呼吸也不可得、見也不可得、聞也不可得,那就是身相也不可得,心相也不可得。然後你就站起來試圖走兩步,感覺這兩步走得怎麼樣啊?走得穩不穩哪?如果可以走得穩的話,好!繼續走,走著走著,走也不可得,那就是行站坐臥皆不可得,你就可以去睡大覺了。
        問:老師,您這是究竟說,太究竟了!
       
        ——2014-2015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 272

     272. 咒沒有就沒有了,不用找它。

        問:老師,有時候在座上會有這種情況,座上坐得比較安定的時候,聽到一些聲音或者外面的聲音,一下子就覺得咒沒有了,這種情況持續一段時間,後來去找這個咒,提不起來。
        答:不用找,咒沒有就沒有了,不用找它。
        問:哦,所以我在這情況下會找這個咒語,找半天,但是那之後很舒暢的,就是這種感覺好像沒有辦法用語言表達的。
        答:咒沒有了正是觀照,正是承當,咒沒有了你去提咒也提不起來了。
        問:有時候就是作意去想這個咒。
        答:提不起來就不住了。
        問:哦。
        答:提得起來那還要提,要繼續念。提不起來就不住了,就徹底放下。
        問:有時候座下會有,就像呆了一樣,家人會覺得,會給我看手指,這是幾?好像覺得我自己傻掉這種感覺。
        答:這是幾呢?
        問:但我自己很清楚。
        答:對。
        問:這種情況下是不是……
        答:不要懷疑嘛!不管什麼境界出來了都要認取它,都不住,不住也就不會懷疑嘛。不疑就認取,不要住在境界上。所以我們經常說你要安住啊,如何安住啊?安住就是不住,一切不住便是安住,很直接的啊,沒有什麼方便之說。
       
        ——2014-2015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 273

     273. 不讓就是認取

        問:上師,也就是一切境界本來平等吧?
        答:你說這個話都有懷疑,很微細的都在分別,還有對立面存在,所以聽你的口氣就聽得出來。我們說要直說,你這個話裡面不要帶著問號。直說,直說它就是肯定。所以我們剛才說這個力量是當仁不讓!人家說你不是,你也不讓他。
        問:不讓就是認取嘛!
        答:那是啊,不讓就是認取,不要去懷疑它,其實認取了才可以破它。如何叫破呢?見性也不可得嘛,開悟也不可得嘛。哪有什麼東西是可得的?你看這又是超越了,所以認取了才能破它嘛。那不認取的話你破不了它呀,你還要求它怎麼破得了?本來開悟就是不可得的,所以說啥叫開悟啊?開悟就是悟到自己從來沒有迷過,從來就沒有迷過!誰迷啦?這不迷就是認取。所以我們經常有師兄來:蔡老師你給我印證一下,看我是不是見性啦?那這一上門來肯定就不是(眾人笑)。因為他這見性變成個名相了,變成個招牌了,拿這塊招牌來讓蔡老師認一認。直接就一句話:不是,回去好好打坐吧,不要求這個,開悟不是求來的,是要親證的。好,再來一句,那如何親證呢?待老師開悟了再告訴你。哈哈……(眾笑)
       
        ——2014-2015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 274

     274. 不住就是保,一切放下了,有什麼可認取的呢?這不是本來現成嗎?

        問:老師,剛才您說認取之後怎麼保呢?
        答:不住就是保。你看老人的開示,什麼叫保呢?外不被境界轉,內不被妄念牽,這就是保,這個是觀照也是保任。你看我們這啟七的時候就跟大家說了,下座以後大家不要去攀緣,不要去流浪,不要去執著,就是讓大家直接去認取它,認取就是保任。所以我們說自然觀照就是見性,離開了作意、分別,當下見性。
        問:這個力量應該是打坐培養出來的吧?
        答:那是啊。
        問:承當沒用啊。
        答:承當沒用嗎?那你不承當幹什麼去啦?流浪啊?
        問:沒力量嘛。
        答:你還要力量?叫你一切放下還要力量啊?你看,(杯子)拿起來這要不要力量啊?
        問:要。
        答:那放下呢?
        問:不要力量,是這個道理。
        答:放下是不需要,一點力量都不用的,因為你稍微用一點力量就叫作意。所以我們說全體放下,一切放下,一切知見都不要去立它,不要去建它,不建一切知見。
        問:這個靠承當,怎麼承當?
        答:你看還要承當,我們承當方便啊,方便說啊,認取啊,認取知道嗎?
        問:知道。
        答:你一切放下了,有什麼可認取的呢?這不是本來現成嗎?這正是認取啊,就是承當啊。
       
        ——2014-2015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 275

     275. 保任、觀照?

        1.問:到什麼地步才能提起保任?
        答:保任?保任是首先呢我們所講的就是下座,前面已經說過了,下座你先要認取我們這個真心,一切不住,一切不住就是保任啊,一切不住本身就是保任啊,我們所講的自然觀照也是保任,時時都沒有出現過去攀緣啊,去流浪啊,所以說這個你要好好地用一番功夫。其實這個過程很短,我們所講的這個過程描述起來似乎很長,實際上很短。所以我們前面說過了,這個力量啊它是相當大的,絕對的,你對它有懷疑也好,或者認為說:哎呀,我這個力量不夠啊。那麼這都是從我們這個打坐上面去參究一番,我們哪個地方用功不夠,好好去審度一下。就好比說你吧,你打坐時候我進去看見你總是打瞌睡,這個就是火候還不夠,火候不夠的話呢,我們在這裡做相應交流的時候,它就會產生不相應。
       
        2.問:如何用簡單的方法體會觀照?
        答:其實我所講的這個方法是非常簡單,也是非常直接的。我以前教很多師兄,因為他們打坐坐不了,沒打過坐。我說好吧,那你們就念《金剛經》,連續念它兩遍三遍之後,把這個《金剛經》合上放在一邊,然後呢端坐在那裡,眼睛閉上,體會一下自己。話就說到這份上,那好幾位師兄都能夠體會到什麼叫觀照。念兩三部《金剛經》很快的呀,半個小時就可以念完。半個小時都可以體會到啥叫觀照,那你打那麼長坐幹嘛不去體會呢?打長坐是很有力量的,能打那麼長坐,你想一想啊,全世界有多少人啊?學佛當中有多少人能打這個長坐啊?因為打長坐唯有心密提倡,就在我們這個時代呀唯有心密在提倡打長坐。那心密修持心中心法的師兄當中,又有多少人能打長坐啊?所以這個打長坐是很了不起的啊!那你打了那麼多長坐就跟沒打一樣,那你打它幹什麼?有啥意義啊?所以我們現在坐在這裡交流,這沉香還沒有喝完,繼續,也是在幫助大家發現我們自身這個修行上的不足。
       
        ——2014-2015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 276

     276. 身口意怎麼供養上師?

        問:請您講一下身口意怎麼供養上師?
       
        答:身供養,頂禮膜拜。頂禮諸佛菩薩,頂禮膜拜,五體投地,這個就是行為上供養。打坐上呢,身心不動,身體一動不動,就跟我們的諸佛菩薩、歷代祖師一樣,安住不動,身供養。這行善佈施上呢,又是身心力行,這是加上了願力,加上你的大心,身心力行,盡力去做,這都是代表著身供養;口供養,處處讚歎諸佛菩薩、歷代祖師,包括你的上師,處處讚歎;意供養呢,在這個修證上,在修行上,念念回歸清淨本來,觀照,觀照是最大的供養。如果說這個觀照我們做不到,那就處處都想著上師的音容笑貌,處處都回憶起上師的莊嚴法相,處處都以上師的行為作為一個指導,也就是意供養。
       
        ----2013年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 277

     277. 座上是什麼樣的風光呢,座下就是怎麼樣的見解。

        問:它現在痛啊,感覺啊,還是原來的那個,不同的就是知道它這個…
        答:與我無關。
        問:哎,與我無關啊,就這個旁觀者啊。
        答:是啊,不痛也與我無關,覺受與我無關,一切覺受都與我無關。所以我們說不要住在這個覺受上,它只是暫時的主人,暫時的客人,只是個暫時的現象,如同白雲過長空。所以大家經常一交流啊,我前幾天,或者我前兩年怎麼樣,這雲過長空都沒有痕跡,我們幹嘛要去管這個痕跡?那都是一種痕跡。
        問:現在聽老師講這個就覺得是很妙的事情。
        答:所以這座上,是什麼樣的風光呢,座下就是怎麼樣的見解。
        問:這個認知是不是來源於就是當時那一刻的,就是這個一氣在這個世界就在?
        答:時時刻刻。
        問:一氣不在,這些跟你就沒有任何關係了。
        答:所以說,這個大千壞的時候,法身壞不壞呀?
        問:永遠都不壞。
        問:也壞!
        答:(師笑)壞與不壞,與我何干?
        問:原來那些都不重要,和你沒有任何關係。
        答:但用無妨。這時候見的是啥呢?一線天機,這個天機洩露出來了,一線天機,徹底把它看破還有待時日。
        問:這就是身上還有一些牽絆的東西。
        答:哎,是啊,那些也是福報啊,也是福報。
        問:那個為什麼叫它福報?它把你都鎖住了。
        答:能鎖住就能打開。
       
        ——2014-2015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 278

     278. 入定了手印都會往上去,因為定力是向上的。

        答:學打坐的就坐這裡來,哪只腳在前面都可以,你回去底下可以墊個枕頭,這樣會輕鬆很多。
        問:嗯。
        答:六字大明咒啊?大蓮花手印。打坐的時候要把手上的東西摘掉,把一切放下。你看這手印,你先把它撐大,然後自然放鬆就可以了,小指要貼在一起,這個手不要伸出來,收進來離你的胸口近一些。高一點,不要太低,這手印高了才有加持力。還有一些地方的師兄手印是結在這裡的,這樣子結時間長了他就累了,手印要倒下來,所以那些地方的師兄為了防止這個手印不倒,前面墊了個枕頭,手印直接放在枕頭上,(眾笑)這樣子修不如法。我們的手印要貼在胸口,當然不要離心臟太近,那樣會憋氣,有個距離就可以了,但手印要高一些,在下巴的下面,你看手印是到這個位置來是最有加持力的。
        問:雙手可以靠胸吧?
        答:不要,不要靠得太緊,放鬆,要有個距離。你的手印太低了,太低了,你看我的拇指都貼到下巴了,看到沒有?
        問:嗯。
        答:差不多這樣,手印越高它加持力越大。當我們這個打坐入定以後,這個手印還會莫名其妙的跑上來,這個不怕,這個大家不用擔心,這是對的,入定了手印都會往上去,因為定力是向上的。
        弟子B:如果在家裡沒有那麼高的坐墊呢?
        答:準備一個嘛,準備一個。
        問:腳下面還要墊一個枕頭嗎?
        答:對,墊個枕頭在腳底下,墊個軟枕頭。手印要散的時候放在頭頂上。
       
        ——2016年6月淨明上師南寧道場隨緣開示摘錄
       

  • 279

     279. 手印往下沉是願力不夠心力也不夠

        問:上師,我想請問一下,就是我在修六字明的時候,在座上念的時候,一開始是蓮花印,慢慢的那個手會這樣子合起來,那我還要再重新打開麼,還是就保持剛剛您說的這個姿勢?
        答:這個最好是分開。
        問:就是它慢慢合起來,我又把它打開。
        答:但是老分開的話也會昏沉,也會亂。
        問:那我應該怎麼做?
        答:有方法,我們剛才吃飯不是有個塑膠碗嗎?端著它。
        問:哦,把那碗卡在這裡,是嗎?
        答:因為這個手如果老是這麼碰上去,那是我們的心力太弱了。心力太弱還要用這個手印來培養,其實所有的手印都是培養心力的。
        問:因為打坐的時候它慢慢不自覺的會往下沉。
        答:這是平時的願力不夠,願力不夠心力也不夠,所以還要多多發願。
        問:因為我是剛剛開始修。
        答:是啊,這都是剛開始修存在的毛病,所以我們說這手裡面可以抱一個塑膠碗,感覺不到的,感覺不到那個碗的存在,很輕鬆。所以我們剛才說這個打坐,通過打坐來培養。到我們這個念念分明的時候,這個階段是心念耳聞的開始,念念分明就是心念耳聞的開始。那我們所講的心念耳聞指的是什麼?念念不住,念念不住才真正叫心念耳聞,念念不住。
       
        ——2016年6月淨明上師南寧道場隨緣開示摘錄
       

  • 280

     280. 不要追求境界,入定是自然而然的

        1.答:我聽你的,你說吧。
        問:就是說因為我要壓腿,才覺得舒服,為什麼會這樣?
        答:壓腿?不要追求舒服嘛,既不追求舒服,也不追求難受。
        問:就是覺得壓腿容易入定。
        答:噢,不要追求境界,入定是自然而然的。而且我們好多師兄,修了那麼多年沒有入過定。我們印心宗的法門講持咒,座上講的是持咒。當你沒有出現能所雙忘,這個咒停下來了,咒沒有了,在這之前,一般都不會出現入定。即使入,也是很短暫,很快,這個定又出來了。那究竟啥叫入定呢?心不亂就是入定。雖然我們知道在持咒,但是我們的心不亂,這已經是入定了,所以我們不追求那種深定。深定也會出現,那在這個深定出現的時候一般咒語都不在了,妄念也不在了,這個深定直接就是大定。我們宗門跟其它宗門講的入定不一樣,我們強調座上不要求定,有求就入不了定。你只要求,心肯定會亂的,所以座上不求入定,不求開悟。開悟是因緣時節,每個人都會開悟,因緣時節到了就開悟,因緣時節沒到,沒關係,我們自心清靜,跟開悟也相差不遠。所以一切無求,心就清靜了。
       
        2.問:我問一下,發願,發什麼願啊?
        答:”願此生速開智慧成佛,救度眾生,不求餘果。“發這個願,不求餘果的願。
        問:上師,發願要不要加個:這一生我命終就要往生極樂淨土?
        答:不用,不用,你看,願此生速開智慧成佛,成佛不就是極樂淨土了嗎?成佛不是極樂淨土啊?嗯,是呀!沒錯,到處都是淨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一切淨土,統稱叫西方極樂世界,那是統稱。你讀過《阿彌陀經》沒有啊?上面有沒有告訴你極樂世界有多大?十萬億佛土。一佛土就是一個淨土,十萬億佛土就是極樂世界,那不是包括一切?所以說它是統稱,總持,也叫總集,不是指一個淨土,十萬億佛土,一佛一世界,無邊無際。所以我們說“願此生速開智慧成佛”這就包括往生淨土啦,成佛就是淨土。這個不用擔心,我打個比方啊,現在師兄們都說打坐痛啊、難受啊,你還有沒有在念佛,在持咒啊?有啊!你看我們人快死的時候,四大分離,不也很痛苦嗎?假如說四大分離那麼痛苦的情況下,還能念佛,那能不能往生啊?決定往生。所以,我們現在打坐痛啊、難受啊,但我們還在持咒、還在念佛,這個決定往生,已經往生啦!所以一切成就都是建立在解脫上,能解脫才會有大成就。所以你已經往生了。
       
        ——2016年6月淨明上師南寧道場隨緣開示摘錄

淨明上師蔡奕忠老師

  • format_quote 上師讚:

    禮敬上師我至誠
    無量方便演實義
    不辭疲苦走四海
    救拔群迷出塵埃
    大象漫步截流處
    來歸遊子皆醒悟

      學佛的目的:一是了脫生死,二是深入經藏,啟用諸佛菩薩的智慧,救度眾生;學佛的下手處:先要打坐培養定力,而不是先從理論上、知見上去下手;印心宗修學的整個過程,需要老師做相應的系統的指導,直到大徹大悟。
  • 傳法風格 力行祖師遺訓,秉持當面親傳、跟進指導的傳法風格。老師灌頂時,一個一個弟子逐一灌頂,並親授每一位弟子咒文、咒語、手印以及打坐要領及其他細節...都給予系統而細緻的相應指導,傳法具有系統性和嚴謹性。
 佛弟子 © 2004-2020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