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雜談》
  • 351

     351. 觀照的功夫要結合打坐來做的?

        15-打掉第七識
       
        (2)問:觀照的功夫要結合打坐來做的?
       
        答:能不能清晰地看到念生念滅,這是做功夫的第一步,這就能夠見到生滅相是怎麼來的。如何是生,如何是滅,這叫生滅相。由念起念滅,一直心念耳聞下去,通過打長坐,就能夠體會到念念不住、念念不隨、念念分明。功夫再一直往下做,就會發現念念清淨。座上發現念念清淨,座下便能自然觀照。因為自然觀照是念念清淨,不需要住著什麼,也不需要提起,自然的,座上念念清淨,座下也是念念清淨,念念清淨就是觀照。念念清淨打成一片——也就是我們所講的功夫成片、觀照成片。這個需要修證,不是光看書,知道那句話在說什麼。光知道在說什麼,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得到,這個書是看到眼裡面了,但是用不上。
       
        要通過打坐實修打掉第七識,什麼叫打掉第七識?念念不住就是打掉第七識,念念不隨也是打掉第七識。念念清淨,第七識在哪?了不可得。所以觀照就是打掉第七識,那第七識跑去哪了?通過觀照體會到第七識是平等的,通過觀照把第七識轉化成平等智。這個是平時自然能夠流露出來的,這裡面沒有高低、多少、黑白、好壞,沒有這些分別,語言裡面也不會流露出這些分別。語言是心靈的視窗,所說出來的話跟內心是相應的,而不是矛盾的。我執和法執是根深蒂固的,就體現在第七識上。要打掉第七識,就是把我執和法執通通打掉。時時觀照便是破我執、破法執。觀照不屬於哪個法門,也不屬於哪個宗教,觀照是自性流露,跟哪一個宗教、哪一個法門都沒有關係。
       
        感恩根本上師淨明阿奢黎慈悲開示
       

  • 352

     352. 一切賢聖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20240410一切賢聖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答:無為法就是差別,所以叫差別智。所謂的差別指的是“差別智”。就是每一位賢聖他有他的方便和圓融的程度,在這上面體現出差別。所以你看我們講四種淨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這個就是他智慧運用方便和圓融的程度不同。所以他的世界大小不一樣,這個就叫差別了。
       
        同樣都是淨土,但他一樣有攝受大眾信念不同的地方,力量體現還是有差別的。那麼在智慧當中也有差別智,差別智也叫後得智。還有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和大圓鏡智,這也體現出是差別智。最後由根本智又轉化成法界同等性智。這就是力量大小不同,在菩薩的道位上也有差別。初地菩薩、二地菩薩和三地菩薩是相應的差別,他同樣都是智慧廣開,但是接引大眾的智慧和圓融的程度不一樣,這個就體現出差別智了。所以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就在這個修證的過程當中,結合諸相不可得,所以差別也不住。
        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五十三位善知識也是等同於他的這個差別相。
        答:他的修證過程、圓融程度不一樣。他這所參的五十三參當中,其中有四十二位還是外道。雖然說是外道,但是這四十二位外道也是大菩薩化現。也就是說,你具備的是菩提道心,無論你去參學的是誰,他都是大菩薩的化現。根本在我們自己的修證上,腳跟站穩了,你去參學外道,在外道那也能夠得到正法的開示。如果我們腳跟站不穩,人家一句話你就跟他外道去了,被他度了。
        問:那能不能這麼說,腳跟不穩的話,即使是再正的師父,哪怕是活佛坐在他面前,他都能看偏、悟偏、理解偏。
        答:有這種情況。
        問:那怎麼體現無為法呢?
        答:不住相便是無為,無所求就是無為。不住相、無所求你還想要什麼?
       
        ——淨明上師2023年4月10日開示

  • 353

     353. 菩薩與羅漢的區別

        20230226菩薩與羅漢的區別
       
        問:初地菩薩實際上就已經可以了生死了,但是他為了度化眾生,會繼續弘法。
        答:初地菩薩就具備了了生死的條件了。
        問:那如果他想了的話當即就可以了的?
        答:那就成了阿羅漢了。菩薩和阿羅漢的區別是菩薩有度眾生的大願,所以我們說初地菩薩就是因為他有度眾生的大願,所以稱之為菩薩。如果沒有這個大願就是自了漢,那叫阿羅漢。他的證地是一樣的,但因緣不同,結果不一樣。
        問:如果是真正的明心見性,您是可以看出來的嗎?
        答:那你也要見性才看得出來。
        問:那像您這樣的大修行人應該是可以看得出來。
        答:在我眼裡人人都是見性的。
        問:應該可以通過他的行為,看有沒有真正的住著。
        問A:那還是著相了,還是猜測。
        答:如果這見性的人說誰沒見性,那他自己也沒見性。因為見性是見大眾之共性,不光是見自性嘛。
        問:那起碼見性自己應該是知道的吧?
        答:誰都知道。因為他是共性,人人皆有,個個不無。
        問:那有沒有可能見性之後就退轉了呢?
        答:有。習氣遮蓋住了,但是他轉身很快,你別把他當凡夫,他只要不證到八地都會退轉。因為八地是不動地,七地是無為地,即便是證到無為了都會退轉,所以要到八地不動地才不會退轉。
        問:那他證到八地他應該知道自己證到?
        答:哪一地他都知道。
        問:那七地和八地的區別是?
        答:剛說完,就在退轉與不退轉上。他那退轉也是暫時的。
        問:他那個退轉是願力的退轉還是什麼的退轉?
        答:現象。願力不會斷的,但他的現象,他表法的現象會出現中斷。當然這個現象是結合因緣時節形成的。不在想不想中。
       
        ——淨明上師2023年2月26日開示
       

  • 354

     354. 觀照可以破見惑和思惑

        20-觀照可以破見惑和思惑
        問:如何培養平等智?
       
       

  • 355

     355. 如何是種子翻完

        1-如何是種子翻完
       
        問:上師,剛才您說到翻種子翻完,這種子能翻得完嗎?
        答:一時一時嘛。現象上是翻完了,根本上是轉化了,就是轉念。種子就是念,念念就是種子,念念不住了,就沒有種子可得了,這就叫翻種子。翻到念念不住了,種子在哪?種子都變成智慧了,變成菩提心了。所以我們說翻種子翻完了,就是念念不住了嘛。這只是方便說,實際上就是轉念,翻種子就是轉念。我們為什麼說它是種子呢?因為這個種子裡面有各種各樣的表現,而且一念覺、一念迷都是種子所表現出來的,所以力量很大。所以叫作一念覺、一念迷,一念覺就是佛菩薩,一念迷就是凡夫眾生。我們種子翻出來的都是念念,所以說字字分明、念念分明、念念不住、念念無生,這都跟翻種子有關係。製造了很多名相給大家執著啊。(上師笑)
        問:是方法。
        答:方法,對,你有沒有方法?
        問:上師的就是我的。
        問A:只管承當。
        答:嗯。
       
        2-自然觀照包括了願力
        問:上師,這個發願它也是自然觀照吧?
        答:嗯,“不求餘果”就是自然觀照嘛。
        問:“不求餘果”就是自然觀照。因為那天我聽一個師父說,你不會觀照的時候你就先發願。然後你就發願,等到自然觀照了就可以了,那麼就是有一個先後順序了。
        答:是啊,是這樣的。
        問:它還是有先後順序的哦?
        答:有啊。
        問:那會自然觀照了也要發願?
        答:自然觀照包括願力,因為你要持續嘛。
        問:要持續。
        答:持續的觀照就包括願力在內。
       
        ——2016-2017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
       

  • 356

     356. 真正的伏藏每個人心中都有

        20230216真正的伏藏每個人心中都有
       
        問:聽說龍宮裡應該還有很多其他佛經,還有很多現在的佛經沒有提到的?
        答:有,為什麼呢?因為法法可證,證到什麼呢?證到一法不立。你心中有法嗎?拿出來看看。為什麼還有很多經沒取出來?等著師父去取吧,看師父取出來的是什麼經。每個人心中都有如來藏,所有的經都在如來藏裡面。龍樹菩薩取了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留待後人去取,還有誰取了?除了龍樹菩薩還有誰取了?你取出來了還能夠法法可證,一法不立。我們六祖也取了,《六祖壇經》就是六祖取的。留待後人去取,每個人都可以取。
        問:按照西藏的說法,這也是一種伏藏?
        答:不是西藏的說法,這是佛經的說法——《寶積部》裡的說法。因為我們漢地沒有人說,所以都以為是西藏說的,只有他們才有。真正的伏藏每個人心中都有——如來藏。打開你心中的寶藏,這就叫密宗,就叫密法,把每個人心中的寶藏都能打開。你親證本來的時候,你所說的一切都是如來藏裡面自然流露的。
       
        ——淨明上師2023年2月16日開示
       

  • 357

     357. 不住相就是回歸自性 、了了常知就是下手處

        1.不住相就是回歸自性
        問:上師我有個問題啊,就是我、人、眾生、壽者,都是那個幻境的時候,是不是都不用證那個本性了?
        答:它是立相便是立境界,所以佛經上說,不住此相,便能回歸自性。就是不讓你立相。所以我們說《金剛經》是立一相破一相,就是讓我們在念經的過程當中,能夠念念回歸本空自性。這部經的力量體現在這裡,所以叫作《金剛經》,就是形容我們這個諸佛自性能破一切法,又不被一切法所破,所以名為“金剛”。
        問:那再打開本來的話,那是不是有點多此一舉了?
        答:你說這話是對的。本來關上了嗎?在座的哪位本來是關上的?從來就沒有關上過。所以打開本來只是一個名相,用《金剛經》又可以講它了,打開本來並非打開本來,是名打開本來。(眾笑)
        問:按照那樣說,那本來就是打開本來的。
        答:“本來就是打開本來”,你這句話又多此一舉了。
       
        2.了了常知就是下手處
        問:上師,那個承當好像是貫穿一塊去了——座上有妄念還是無妄念,煩惱還是不煩惱。
        答:了了常知,這就是貫穿。
        問:但是下手處,包括座上座下的下手處呢?
        答:了了常知就是下手處。
        問:就是下手處啊?對我來說,我覺得承當也是了了常知啊。
        答:不是嗎?你能不了了常知嗎?
        問A:空覺極圓也是了了常知?
        答:對,沒錯,了了常知。
        問:座上就是各種境界來了,知道承當,但是好像力量不夠。
       
        ——2017-2018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
       

  • 358

     358. 本尊法既可以證體,也可以啟用。

        本尊法既可以證體,也可以啟用。驅蟲、避瘟、求雨、降龍就屬於方便法,不屬於本尊法。本尊法是定慧等持,悲智雙運,金胎不二。
        問:它就沒有用種子?
        答:它本身也是用種子,比如說求雨,你念求雨的咒語,那肯定也是種子,要應用這個種子才可以起作用。心中心咒屬於本尊法,它既是證體也是啟用。你剛開始修出不來這些力量,而且你要能啟用它,你肯定是不疑的,有一點疑在,你都用不了,疑就是障礙,已經把你障住了。就好比說一條2米多的水溝,我們說跳過去,你說這麼寬我能過去嗎?那你肯定過不去,這就有障礙了。所以說有大的決心是肯定能過去的,你稍微有個疑問,你跳了就掉下去了,就過不去了。
        問:像有些啟用法裡邊,像移山倒海這些的,啟用的時候是不是要消耗很大的?
        答:不是。消耗很大,那是力氣活,不叫法力。所謂法力,就是動個念頭就是法力,所以說法力無邊。你要是力氣大那叫作力大無比,不叫法力無邊。
        問:這個疑是跟修證有關,還是跟福報有關?
        答:修證,福報也是修證來的。
       
        ——淨明上師2023年8月3日開示

  • 359

     359. 不做夢可以體現種子翻透

        20231219不做夢可以體現種子翻透
        問:上師如何做到睡覺(jué)呢?上師經常說睡覺(jué)。
        答:睡覺(jué)哦。睡覺(jiào)就是做夢,迷失了嘛,迷失才會有夢在。睡覺(jué)是沒有夢在,就再也沒有迷失在了,這叫睡覺(jué)。
        問:要做到沒有夢在啊。
        答:還有夢境在就還在中有當中。
        問:我是能感覺到自己在夢……
        答:我們所講的中有就是迷失,夢境中出現中有叫夢境中有,睡覺還要做夢叫夢境中有。夢是什麼?夢就是我們思維的延續,白天打了什麼妄想,晚上就會夢到它,所以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就是我們意識當中妄念的延續,通過夢境也可以考察我們自己的修行落在哪裡。
        問:是,我經常這樣考察。
        答:因為夢當中他所起的分別心是真實的。
        問A:夢就是獨頭意識。
        答:是,它就是意識的延伸。夢裡面所體現出來的欲望是最真實的,因為我們白天還有一個意識強加在上面,故意不去著這個相,但是在夢境當中這個意識已經是打開的,它表現出來是我們最真實的一面。
        問B:像我十二歲之前都沒做過夢,這個怎麼解釋?
        答:沒做過夢就是你已經沒有起這些妄想執著了。
        問B:小時候沒起。
        答:即便有些人還會有夢境,他的夢境也很清淨。特別是出家師父,你們經常做的夢肯定是領大眾修學佛法,叫統領大眾修學佛法。
        問A:十歲以前做的夢,孩子做的夢都是……
        問B:十二歲之前都沒做過夢。
        問A:對,沒做過也很好,但要做就是在玩,怎麼玩的。
        答:不做夢體現在哪?種子已經翻透了,而且再有種子出來你也不會往意識裡面去種了,所以他就沒有夢在。
        問:禪定當中也有獨頭意識。
        答:睡覺(jué)就是禪定。
        問C:上師,啥是獨頭意識?
        問:什麼是獨頭意識?是唯識裡面把意識……
        問C:就是名相。
        答:打七夢就少了哦?打七這個睡眠時間太短了,連做夢的機會都沒有了。
        問:我們所念的咒語本身它就是有清除……
        答:你說咒語的作用是吧?
        問:對。
        答:咒語的作用就是培養你不住相。
        問:不住相?那只是定力方面的,還有沒有……
        答:你看我們念這個咒,比方說六字大明咒,剛開始是念六個字是吧?六個字就有六個字的相。你念了之後只剩下咒音在了,還有沒有六個字的相?
        問:沒有了。
        答:沒有了。那心中心咒也一樣,本來有二十多個字的相,念一念之後,咒念快了之後變短了,其實就留下一個咒音,咒音也就沒有相了。但它還不是徹底的沒有,徹底的沒有就是出現了能所雙忘,這個相就完全給破掉了,就是咒也不可得,也就是佛號也不可得。
        問:那這是從證體的方面來說嘛。如果要在……
        答:這就是證體啊,一切都不可得。
        問:比如經書上又說持這個咒語有什麼功德是吧?身體健康發財什麼之類的,持那個咒語又什麼什麼。
        答:你問的就是我們所講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意義就是培養不住著的心、不執著的心,它的意義就在這裡。
        問:那為什麼還要有這麼多千差萬別的種種?
        答:因人而異嘛。所有的法所有的咒的存在都是應合大眾的信念、應合大眾所求嘛。因為我們傳法這麼多年,有些師兄來,我們跟他講解脫法,他說:“我不求解脫,我欠人家一屁股債我得還錢。”他說,“你傳我個財神法讓我發財,我把錢還給人家了,我再來講解脫。”那你如果沒有這個方便法的話,他就走了,所以各種方便都有。有的說: “我現在這裡痛那裡痛,我就想修一個法能夠把這個痛消失掉、消除掉。”這些都是大眾所求的下手處,所以你就要有各種方法能夠告訴他,滿他的願。那麼你滿了他的願,其實我們所傳的方法都一樣,都是直奔究竟解脫。那麼你在告訴他的情況下,肯定是應合他的所求而來,所以這樣就存在種種方便法的不同。
        問:其實最根本的作用還是上師剛才說的前面的那個。
        答:就是啊。好比我們說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它往生的方法還分九品,這九品往生實際上就是包羅萬象,上根的人我可以接引,中根的人我也可以接引,下根之人同樣可以接引,所以這個叫三根普被,什麼人都可以接引。
        問:那我們印心宗是不是也是三根普被?
        答:這樣才會有極樂世界,如果阿彌陀佛只接引禪宗根器的,那他這個世界就會很小了嘛。所以說是什麼樣根器的人都可以接引,這才可以形成極樂世界。
        問:印心宗是不是也是三根普被?
        答:對。你是哪一根呐?
        問:我?
        答:其實諸佛菩薩都一樣的,諸佛菩薩都講有求必應。有求,眾生的求是包羅萬象,八萬四千種求,所以就有八萬四千法門。
       

  • 360

     360. 斬斷諸緣就是觀照

        20231219斬斷諸緣就是觀照
        問:上師,再提一個是幾天前的一個問題,問一下上師。我們不是講座上是磨刀,座下是用刀……
        答:砍柴。
        問:砍柴。那什麼是刀?請教上師。
        答:你拿過刀沒有?有沒有拿過刀?
        問:拿過。
        答:你知道在拿刀吧?
        問:知道在拿刀。
        答:所以作用處就是刀。
        問:作用處就是刀?
        答:作用處就是刀。所以說座下就是砍柴,你這個刀作用在哪裡啊?
        問:了知。若即若離,不即不離。
        答:你這個刀的作用就是觀照,觀照就是作用處。什麼叫觀照?斬斷諸緣,所有一切緣都要斬斷,就是我們心不作用在攀緣,不作用在分別執著上,而時時體會當下一念清淨,這就是斬斷諸緣,回歸本位,這就是我們的用刀之處。我們就是把座上培養出來的了了常知一切不住的心力,也可以說是定力,把它在座下體現出來,這個就是座上座下打成一片。
        問:用的就是這個定力。
        答:對,用的就是座上培養出來的。我們所持的咒把一切妄念給圓融掉了,以一念代萬念,念咒的咒力把妄念圓融掉了,它叫作念力,在座上叫念力。我們持咒是不是念念不住?只知道咒在,也沒有停留在咒上,也沒有停留在妄念上,這個就是念念不住的力量,把它應用到座下,就是念念清淨的體現。

淨明上師蔡奕忠老師

  • format_quote 上師讚:

    禮敬上師我至誠
    無量方便演實義
    不辭疲苦走四海
    救拔群迷出塵埃
    大象漫步截流處
    來歸遊子皆醒悟

      學佛的目的:一是了脫生死,二是深入經藏,啟用諸佛菩薩的智慧,救度眾生;學佛的下手處:先要打坐培養定力,而不是先從理論上、知見上去下手;印心宗修學的整個過程,需要老師做相應的系統的指導,直到大徹大悟。
  • 傳法風格 力行祖師遺訓,秉持當面親傳、跟進指導的傳法風格。老師灌頂時,一個一個弟子逐一灌頂,並親授每一位弟子咒文、咒語、手印以及打坐要領及其他細節...都給予系統而細緻的相應指導,傳法具有系統性和嚴謹性。
 佛弟子 © 2004-2020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