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儒釋道各家教意,根本總在攝心,儒家但求功名,釋子但求福報,道派徒練精氣,都不知歸宗。宗者,忠也,中心也,盡其己也,盡己而後可以爲人。下手第一求降伏其心。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但有三問,曰何者爲心,曰以何降伏,曰如何降伏。爰有三答,曰集起者爲心,曰以心降心,曰如是降伏。總是用個複字功夫,使之回復到本來地,明見本來清淨性,自然降伏。然此理論,非事功也。人人說得,人人不肯做。人每以爲明瞭此理即得,又曰明師一點即成,不用別的法子,談何容易。佛言理屬頓悟,事屬漸除,爲有多生習氣在,所以理悟的人或有,實證的人太少,悟前悟後,同有個如喪考妣,理事二障,均得打淨。如雙輪並進,缺一不可。理以輔事,事以證理,到一切無礙時,才至無學位。
性固是不動不變,不生滅,不污染,但能生萬法,起諸妙用,是名心用,乃一時之幻影,所謂不變而能隨緣者也。心本如水之流通無著,無可不可,惟住著不得,水住不流,便成腐水,血止不流,便成腐毒,心住於物,便成執妄,要無所住而活潑潑地,起諸妙用,這是一心的相貌,名曰真心。以由真如性體中流出,故曰真。一心者,無著無住之心也。雖起萬千變化,本體原不動搖,所謂隨緣而不變者也。今傳心中心法,應先知其義。此法旨在以心印心,求心中之心,究是如何相貌,直下見性,是謂歸宗,是謂盡己,是謂降伏,於是再起大悲妙用以利他,爲實實有體有用之學,決能此生見性成佛,故曰佛寶。
今欲證入無著無住之真心,自見本性相貌,原重在自力以自求,但自力太弱,必賴乎法。此法乃佛所傳示,故曰佛法。以此法能見性成佛,故曰佛法。以由自性佛道中所流出,故曰佛法。此心中心法,乃大愚阿闍黎在定中得普賢菩薩所親授,在廬山苦行七年而行於世。論法,在日本西藏均有,原無東西今古之別,獨修法不同,起用亦不同,不取有相,不離有相,人人可修,爲直證心田,克期見性之法。與顯教固是不共,與他密亦有所別。今欲直證無住,不住有,不住空,二邊不住,中道亦不立,非此法爲功。蓋自力佛力合,而功斯顯。其咒印,佛力也。勤修活參,自力也。得法之用而不被法縛,自力也。以言乎咒印,是無義可說,無理可講,則心不外馳,身亦無妄動,自不著有矣。若言著空,則手結印,口持咒,略有所事,自不落於空矣。如是左右挾持此心,往來調伏,由有轉空,由空翻有,心刹那刹那起,刹那刹那滅,起至無可再起,掃至無可再掃,經一千次之坐,心有十萬度之翻騰打掃,根根塵塵,全然脫落,逼到其間,寂光真境,常得現前,可謂常住真心矣。又印與咒力,法法與身體相配合,持咒有火輪旋轉。凡人有一習氣,即有一種惡蟲,被此火輪所燒,由腸胃中出,心淨而腹內夙垢亦淨,由是心安神足,體力堅強,得定自易。上座時用以養定,下座自能啓慧,定慧交資,戒在其中矣。又凡修一法,只得一法之用,獨心中心法則不然。由一法而兼八法,化于八萬四千,恒沙無盡,如一,直證如來地心地法,用以掃蕩習氣,此般若宗也。二,三密加持,此密宗也。三,以三密加持故,身口意三惡自戒,此律宗也。四,常攝在定,坐見本性,此禪宗也。五,有念皆相,隨掃隨空,此相宗也。六,歸至至淨,心蓮華開,此淨土宗也。七,證到無邊法身,周遍法界,大身無量,此華嚴宗也。八,大通後,妙用恒沙,善轉俗諦,此妙法蓮華宗也。依一法而法法兼備,空一心而心心皆通,故曰法寶。
雖然,徒法不能以自行,又曰人能弘道。
一、要自我,我發大願,願我成佛,願我能使一切衆
生成佛,是名大悲,是謂大心凡夫,佛說華嚴經,
特重大心凡夫,謂勝於菩薩,以能荷擔如來無上菩
提。有此大心,即是大器,具此大器,即可大成。
故非真痛切不可,經種種困難而不易其心,不變其志。
二、要師,得師指示周詳,使勿疑退。
三、要相當合機之法,則見功自快。
四、要伴侶,可以切磋琢磨。
五、要環境,或順或逆,皆我助道因緣,故上自諸佛菩
薩,下至一切惡道衆生,皆我伴侶也,彼皆外善知
識也,而我自己,乃內善知識也,神而明之,在乎
其人,故曰僧寶。
明乎以上三義,則因地正而行正果正,是謂正法。佛法未滅,亦無滅時,是謂佛常住。我今不依正法,是爲正法末世,不名報佛恩也。希各努力,至於坐時儀規及諸禁忌,另行開示,勿壞規矩可也。
茲再開示心是何物。心者,性中緣境之幻影也。心性非一非二,如形與影,性雖空寂,不言斷滅,心雖幻起,終不離體。心之未動前,歷歷孤明,名曰真心。已動而隨境流轉者曰妄心。但一覺即又回復未動前之本位。故覺者,乃回復時中間之過程,以覺亦影,住於覺,未究竟也。真心妄心同爲一體一物,皆假名也,爲是一物,故不能以心滅心,如惡念去,善念來,似乎以善滅惡,不知惡念又起,可見念終不可滅也。只是換,以惡換善,以迷換覺,前者念念在迷,久久成習而有力。
今者念念在覺,久久成習而亦有力也。以非相對,故不關力,此力足,彼力自弱。但言換者,亦非也。必二物相對,乃可言換。今是一物,將誰換乎,只可雲轉,如掌之一正一反,徒有來回動相,非有實體。然則惡固未嘗惡,善亦未嘗善,仍一如如不動之真心耳。然心何以流浪不覺乎,曰著相而忘本,本是一物,枉分主奴,佛言“彼非衆生”,言衆生佛性勿失,應平等視之。佛又言“非不衆生”,言本來與佛同體,但一時迷倒,又不得不分別爲衆生也。如於盜,平等觀之,憐憫之而必殺之,此爲大悲之用,是以衆生成佛,只此一轉,轉則無所住,無住則心空,雖證得空相而不斷滅,雖應付萬有而不失本位,可謂允執厥中者矣。然與儒家不同,彼爲有所守也,守于中道,此並中道而亦空之,方名執中,行者切莫怕妄心,要怕不覺,不覺即是生死流轉。如念起一覺,覺即非迷。經云“知幻即離,不假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此四語斬金截鐵,何等乾淨痛快。你莫怕,亦莫懊喪追悔,只顧凜覺,覺成熟時,般若力量自強,不但妄留不住,並覺亦著不牢。至於善惡種子,既已入藏,永永難除,惟大覺後,彼自無力,不是不知,不是忘記,只遇緣亦發不出,惡業自不能成,此是根本大戒,且可轉爲妙用,以度惡衆生也。總之擒賊擒王。
今依此法,一門深入,證見本性,爲安身立命之本位,永不退轉,自然起諸慧用,開般若以掃蕩習氣,如《大日經》說,至此地位,不久勤修,能除一切障,得大神通,知一切衆生心行中事,可以廣度有情矣。至心中心法果位成就,種種利益,可參閱《佛心經》,目前先坐幾百座再說。茲所言者,暫使仁者放心耳,且一心埋頭實幹,但論耕耘,莫問收成,功不唐捐,非空談也,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