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觀照(十一) 下載PDF
觀照功夫
·一種妄心觀妄心,再後來真心觀妄心,最後真心觀真心
《2000 年徐老於寓所幻齋對保定居士的開示》
劉居士:徐老師,您簡單的說說,這個初學的人,修心中心法修的時間比較短的人,觀照的要領怎麼做呀?怎麼觀照?
徐老:觀照呀,這個話只能用言語講出來,不一定講你針對性的。總的來講,觀心,比如這個茶杯,我迴光返照,本來我看茶杯,現在眼睛閉起來,看自心,所以觀心有兩種,觀真心、觀妄心,分兩個方面。觀妄心,就是妄想生生滅滅,眼睛閉起來生生滅滅很多,妄想很多,這是觀妄心。觀真心,妄想歇下來以後,由智慧迴光返照,這叫觀真心。那麼大多數的人都是觀妄心下手的,都是妄心生滅,不去理它,慢慢慢慢它妄心由多到少,由從有相到無相,到最後呢,了了分明而一念不生,一念不生、了了分明,這個境界就是觀真心了,妄心歇下來了,真心現出來了,這個境界也叫清靜心,什麼時候出來呢,你無所住的時候清淨心就出來了,所以無住生心,生的就是清淨心,假如有住生心的話就是妄想顛倒。
觀的時候有兩種,一種觀的時候呢,它不是眼睛看的,用智慧迴光返照,觀自己妄想生生滅滅,到後來呢,它這妄想生滅心歇下來了,就是照了,照見五蘊皆空,照見。照見的時候呢妄想不起,生心、起心動念沒有了,到最後這個時候觀的是真心觀心。所以觀心有兩種:一種妄心觀妄心,再後來真心觀妄心,最後真心觀真心,都是自性三昧,這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到這個境界時,無實無虛、無來無去,清淨自性很清楚的現前,所以這個觀心的境界是很容易誤會,為什麼誤會呢?哎呀,一觀心呀,好像我就迴光返照看見心就是真心,實際上觀心的心不是真心,被心所觀的心,能觀的心都不是真心,到真心現前的時候,妄想脫落,這個是真心,但是妄想脫落不是簡單的,有時候覺得你好像妄想脫落了,實際上還沒有脫落,還有這個境界,總的來講,觀心反反覆覆的觀,一天要觀,《般若花》裡有的,觀數十次。我以前觀心,就從觀心下手,一天觀心,以前沒有事情的時候,觀、觀,沒有起念的時候什麼境界,等下妄想來了,就停下來,回去再起觀,重新起觀,起心動念,起觀,起觀還是觀的妄想,越觀越清楚,那麼妄想越來越少越來越少,到後來呢~不觀而觀,心即非心,不觀而觀!它自然觀,你用不著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還是妄想麼,不觀而觀,心即非心,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心就不是心,講到心講到觀都是善巧方便,這時無所謂觀無所謂心,但是呢,觀心清清楚楚,這樣。所以這個觀心的法門呀,講起來就是般若波羅密多,就是般若、智慧,智慧觀,觀,一切佛法不離開觀心,禪宗的也是觀心,六祖也有觀心的文字,六祖呀,六祖的《壇經》裡面有觀心的法門,禪宗也講觀心,止觀也講觀心,天臺宗講止觀就是觀心,淨土宗也講觀心,印光法師不是講,即念即觀,即觀即念,觀,也不離開觀。所以觀心是佛法裡的大法門,很大的法門,很殊勝的法門,當然到最高境界,不觀而觀啦。你用不著成心去觀就在觀照中,你就寂而常照,寂然不動,這時候觀照分明,到這個境界,得到很大的受用,但這以前經過很大的翻動,習氣翻出來,妄想翻動出來,這都是進步的現象,以後慢慢慢慢消下來,所以我可以跟各位講一講,就是這個修行的艱苦呀,憨山大師在《禪門日誦》裡面有段話,這段話很重要,我向大家來簡單來供養各位。他這麼說呀:修行,不管你念阿彌陀佛也好,修禪宗也好,修止觀也好,是嗎?修行到功夫得力的時候,妄想都大量的翻出來,所以說力量很大非比尋常,這是憨山大師講的,力量很大,不是一般的力量,他有煩惱歇不下去,沒辦法控制它,這時候呢,你就是要用大忍耐力、大精進力、大勇猛力,他講三個力量,大精進,大勇猛,大忍耐,還有三句話,“切不可被它籠罩”,習氣出來的時候不可被它籠罩,罩住了。“切不可被它調弄”,你不可哎呀,今天這個事情好像很重要,實際不是重要,重要不重要你自己懂的,你說它大事就是大事,你說小事就是小事,但是這個時候你習氣來了,很小的事情當它大事,大得不得了,這個事情好像一定要解決,所以就不要被它調弄了,你被它調弄就你上它的當。“切不可當作實事”,當作它實事情,這是假的,夢幻泡影呀!你當它真,習氣翻出來了,他講的三句話“切不可被它調弄,切不可當作實事,切不可被它籠罩”,要用什麼呢?要用精進勇猛之力,好比我拿一把刀呀,魔佛皆揮,魔來也斬,佛來也斬,魔佛皆揮,什麼境界來都放下,都斬斷,要經過這樣子,艱苦奮鬥慢慢歇下去,歇下去以後呀,慢慢清楚,清楚以後,最後,勝利了,你鬥爭過去,勝利了,無量輕安,無量自在。《禪門日誦》裡有,憨山大師講的一段話, 叫“禪宗法要”,這開示,好得很。在這裡,這個時候你不要生歡喜心,你一生歡喜心歡喜魔又來了,這個功夫得力的時候,這時候還不能相差一點點,相差一點點就上當,所以修行的人呀一定要善持于金剛持地就是這個道理,你不去理它就不動啦。哎呀,我習氣多得不得了,我這法不修了,越修越亂,不修不修了,其實這是越修越進步哇,他這不知這是進步呀。所以一定要參訪良師益友呀,好的朋友、好的師父,多參訪參訪,很重要!不然的話,他不能出來呀,轉不過身來就拉倒了,生死就不能了了,這是憨山大師一段話,我供養給各位。
劉居士:徐老師,您的《般若花》上吧,提到這個問題。
徐老:我講一下,你這個照住跟照見呀,我在《般若花》上這個“破二執”這個地方有的。
劉居士:就照見和照住的區別?
徐老:這區別,寫得很詳細的,你再看一看,好嗎?
胡居士:《學般若、化二執》是這篇文章嗎?
徐老:對。什麼叫照住?什麼叫照見?照住跟照見不同的,先照住,住了以後,才能照見呀,你住也沒有住怎麼見呢,沒有開智慧呀,可以供參考,參考參考。
劉居士:您老在觀心的那一段當中,提到這麼一個問題,您說觀照的人吧,這個妄念起來不理它,它自然就過去了,有個人叫我問問這個問題,就是那個妄念吧,妄想起來不理它,但是又想知道這個妄念起來是不是要時時刻刻光是那麼盯住,你要不盯住妄念起來也不知道哇?
上海胡居士:這講到智慧的問題。
劉居士:是吧,是不是總得盯住這個心看著它呀,你不看著它,那它起來就不知道?
徐老:定慧呀大定大慧,小定小慧。開悟一樣,開悟也不是一次的,大悟一十八,小悟無數次,所以禪宗上也講。這個有時候看到妄念起來了,其實他已經有定力了,如不修的人,沒有定力看也看不到,一天到晚起妄想,自己不知道。當你看到哎呀妄想起來了,這已經有定力了,慧照的力量還沒有。所以被它調弄,被它牽著跑,隨它流轉。要等這地方有定慧力的話,妄想起來就能不理它。能夠把握住,不理!不理的時候它妄想又來了,好比與我相對的,一個一個賊進來了,你要不搭理他,他也不能劫東西。我觀照,看到一個一個賊進來了。但是你還沒有力量打出他,這就是觀照跟習氣相對治的時候,這個我在《學佛除習氣的過程》這篇文章裡邊有的,叫“照”的過程。有七八個照,最剛開始時候的是不知道照,一天到晚起妄想,後來起妄想怎麼呢,妄想起了很久以後,哎呀,我這會馬上回來,馬上回來再觀照,已經很遲了。再後來呢妄想起來了,觀照也跟著一起來。再後來,觀照在前面,妄想在後面。再下去呢,觀照,一天到晚觀照,寂而常照吧,一天到晚觀照,妄想無影無蹤了。這是起觀、觀心的過程,這個在《除習氣的過程》裡面有這篇,《般若花》裡都有的。
如何觀照(十二) 下載PDF
劉居士:徐老師,比方說我現在要學習觀心了,我看著自己的心,就在靜悄悄的時候,我看著自己的心。看著自己的這個起心動念,比如我看見念頭起來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念頭起來了,那我怎麼去處理它。如果念頭現在起來了,我怎麼處理這個念頭?
徐老:不取不捨嘛,當下就是不取不捨,不去理它,不取不捨就四個字,不理就兩個字。你越理它越多,我自己有體會的,有時候妄想習氣來了,抗戰的時候我在重慶,家裡在寧波,我去信寄出去一兩個月,有時還寄不到,心裡很掛礙,哎呀,這信到沒到,心裡很掛礙,那麼妄想起來的時候呀你讓它起來,吃飯儘管吃飯、辦公儘管辦公,也不要去住著它,一住它就不行,你越是住它越是厲害,不住它,不睬。不睬很重要,一個是我用“不睬”的功夫,一個是用“不取”的功夫,不去理你,一個是它要你分別,叫你掛心呀要寫信呀,就是不寫,讓它去!這樣子呢,鬥爭以後,慢慢、慢慢、慢慢妄想就少下去了,最多的時候經過八九天呀,八九天它不跑的,你也打不掉它,它也打不掉你,對治呀,對治八九天呀,慢慢才歇下來,那是不容易的呀,所以學佛也要有勇氣的呀。
劉居士:徐老師,比如我現在正在想一個事,正在考慮一個問題,我突然想起來了,我這是打妄想,突然想起來這是在打妄想,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要是不捨它,我又不想辦法切斷它,那我是不是會繼續想下去呀?
徐老:不會的。你想事,這個時候想起來了,要想切斷它,這是什麼東西,因為“要想切斷它”(這個念頭)還是你的妄想。你妄想上面加上妄想,妄想只會多不會少的。不理,辦法最好,不理會,我不來理你,我不來干擾你,也不跟你流轉,這時候,你到一定的時間,可能有時候三天兩天,有時候半天,有時候兩個小時。各人習氣不同啊,過去他習氣深,越是不動,越是習氣越深的人時間越長,習氣少的人一下子就過去了。你只要不理它,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理。你越理它,你理它本來就是妄想,妄想加上妄想,永遠搞不清楚,所以我剛剛講了,佛教裡邊呀,把不取不捨做為最高的法門。我們這裡倒沒有什麼稀奇的,《六祖壇經》裡有“不取不捨”四個字,你去看。不取不捨很大的法門啊,妄想只有這個辦法,我自己最清楚,不取不捨就解決問題,你要隨它、取它永遠解決不了問題,越想越多。
劉居士:徐老的意思就是要不取不捨呀,那妄想就成為什麼樣的了?
胡居士:要是不取不捨呢,妄想會怎麼樣子了?
徐老:不取不捨。
劉居士:不取不捨會到什麼程度?
徐老:自然下去,它不要你去加功的,它自然下去。你不去取它,你也不去捨它。一捨它就不行,我跟你講,修行的人用一個不取辦法,不取它,但(你想)最好是妄想趕快甩掉它,不行吧?你越耍掉它,它越來啦,你越是要耍掉它,它越多,越是要取它當然越多。但耍掉它也是越多,最好的就是不理,不理它,所以我最後用“不理”兩個字,“不理”兩個字比不取不捨還要好。
劉居士:徐老師,您說不理它,它就沒了,是不是?
徐老:它自然沒有了,自然沒有,並不是你加工叫它沒有,它自然沒有了。
劉居士:它自然沒有了,您假如說我不理它了,它自然就沒有了,沒有了我的心是成了什麼樣的了?
徐老:你迴光返照下看看成什麼樣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嘛,你而生其心,心生出來了嘛,你不取不捨就應無所住了,應無所住、不生一念,妄想一念不生,一念不生清淨心就出來了嘛,你煩惱沒有,清淨、菩提馬上來了。妄想歇掉當下就是菩提,當下就是。所以這裡說方便也是很方便,這樣你就見到本性了,如果你不會的話,將來還是搞不清。
胡居士:我現在平時我就那麼做的,平時你看我也沒念頭,心中沒念頭,但是很清楚明白。我就保持這個心態,但念一來凜覺了,不理它。
徐老:不理它。
胡居士:而且我這時候。
徐老:你沒有念頭時怎麼用功呀?念頭沒有?
胡居士:念頭沒有。
徐老:念來的時候就是不睬它。
胡居士:念來不睬。
徐老:你沒有念的時候怎麼用功呀?
胡居士:沒有的時候,我感到這個時候說話、做事、走路一切作用,這個東西都是很清楚、合一的,這個就是佛性。
徐老:這時候就是照,……[此段錄音不清晰,編者]照就是這個東西。
胡居士:那麼這個很安祥的。
徐老:安祥呢,安祥就是照,不安祥就是煩惱,就是這個分別。
胡居士:我就是凜覺妄念,沒妄念我就這樣平平淡淡、自自然然。
徐老:對不對,用妄想來考驗,妄想顛倒把它離剝了。不放掉,就是妄想,它妄想沒有,但是照樣起用,照樣吃茶,照樣可以穿衣吃飯,就是妙用,就是照,對的。
胡居士:對的啊。我想這個東西,現在要這樣就作用反而感到挺簡單的啊?
徐老:停止懷疑,你現在懷疑的話你又沒見到性。
胡居士:是吧。
徐老:明明見到你還不相信它。
胡居士:對對對。
徐老:這很重要。
胡居士:而且我經常出現這種狀況。
徐老:對,也是你用功多年了,觀照的力量起來了。
胡居士:是,是呀。
徐老:好的。
胡居士:比方我喝水,用杯子來喝,我也知道就是這個東西。
徐老:下一步呢,就是在各種境界上磨練。磨練你的習氣,但這個時間不要懷疑。因為懷疑的話永遠見不到性。很重要!這很重要!你要自信啊。
胡居士:現在我在您這兒房間呆,現在沒有念了,一個念也沒有。一念不生但很清楚明白。
徐老:一念不生、靈知了了。妄念不起了,一念不生,但是靈知了了,這靈知不是識知,識知也不行,分別心就不對。靈知,靈知就是離念的叫靈知。
胡居士:離念的,不是木頭、石頭。
徐老:不是木頭、石頭,對,不是木石。
胡居士:沒有起念,但是它能用,都能起作用。
徐老:就這樣,這就叫妙用呀,不然變妄用了,是虛妄了。
曹居士:要出現那個境界我就去去去,可能那個去也是執著吧?
徐老:哎!對呀!
胡居士:師父說不取不捨。
上海胡居士:我們要不睬它!不取不捨,不理它!
徐老:就不理它很好的,這是修行的妙法。別管它,這“不理”兩個字很好的,這是修行的妙法。“不理”兩個字,修行的妙法。
上海胡居士:因為你不理它了,你執著了。
徐老:魔又來了。
上海胡居士:它不死心的,這個魔又來了,你不要它了。
徐老:要它也不好,不要它也不好。
上海胡居士:所以剛才師父講的不取不捨。
徐老:不取不捨。這個《六祖壇經》裡也有不取不捨這句話,還有《金剛經》,大家有空的時候多念念。
·覺照力量的進步層次
《般若花•怎樣實踐佛法》
修一切法門,離不開覺照,因心和境相接時,不照就不轉,不轉就不空,不空就不定,不定就不慧。在掃除習氣過程中,覺照力量的進步,可分為下列幾個層次:
一、心起在前,覺照在後,且必須竭力提起;
二、雖覺照在起心之後,但提起可不甚費力;
三、起心時就能覺照,但還是略有先後;
四、起心時,覺照也同時而起;
五、覺照在前,心念在後, 但也有時忘照;
六、覺照能時時在前,但還是顧及覺照;(以上在用功地)
七、不知有照,卻未離照,明知有境,本來無礙;
八、入于常寂常照的地步。我們可以考問自己,究竟到了那一種境界。
·階段和位次
《般若花•怎樣實踐佛法》
關於覺性顯發的過程,假使用教理來說明其位次,那末各經所說,各有廣略開合的不同。像《仁王般若經》說五十一位;《瓔珞經》加上“等覺”說五十二位;《楞嚴經》加三漸次、乾慧地及暖、頂、忍、世第一等位,共說六十位;《大日經》則依十住心而說十位,及說十地的十位。天臺智者大師,將流入此土的一代化導眾生的佛法,根據時機說教的深淺,釋成藏、通、別、圓四教。……
此外,我們再把念佛九品往生的情況來說明一下。凡具足真信切願,但念時仍散亂的,是下品下生;念時散亂漸少的,是下品中生;念時便不散亂的,是下品上生;以上雖還沒有斷見思惑,但能生安養的同居土(極樂四土都是清淨的),一得往生,就是位不退。(其他的教相中,必須斷見惑,才談得到位不退。)若能在一切時,念念相續,不散亂、不昏沉,在事上念到一心不亂的,便同斷見思惑的羅漢,是中輩三品生,生安養的方便土。若能體究到萬法皆如,心佛不二,在理上念到一心不亂的,便同破無明惑的大士,是上輩三品生,生安養的實報和寂光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