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愚阿闍梨
    心密初祖

  •   初祖大愚阿闍黎,武漢李氏子,俗名叔倍(宗唐)。參政於軍閥割據時期,目睹諸軍閥為爭霸稱王,搶奪地盤,互相殘殺,擄掠民財,置國家危亡,生靈荼炭於不顧,於痛心疾首之餘,乃憤而棄官出走,到廬山東林寺出家。初修淨土法門,後拜經,大病幾死,繼遇盜又幾死,雖屢遭厄難,不曾稍懈。嗣感人生苦短,佛法難遇,乃發奮修「般舟三昧」(譯為「佛立三昧」,修法以七日或九日為一期,日夜經行,不可坐臥,能於空中感十方諸佛在其前立。)三、五日後,雙腿浮腫,寸步難移,師為貫徹初衷,決不後退,咬緊牙關,用手爬行,一、二日後,兩手也相繼浮腫,每進一步,須付莫大艱巨的努力,個中苦難實非常人所堪忍受。故近代淨宗行人絕少修此三昧,即修亦不能堅持到底,師於力盡爬不動時,立誓除死方休,以身滾動前進,經此一番艱苦卓絕的奮鬥,偷心死盡,泯然深入大定,感普賢菩薩現身,為之灌頂,授以心中心密法。並謂《大藏經》中原有此法,甚為善巧,可檢而參學。師檢之果然,及按菩薩所授與《大藏經秘密儀軌佛心經品亦通大隨求陀羅尼》(二卷,唐菩提流志譯)所說之六印一咒修持。經七年苦行,成就下山,開印心法門,為印心宗之初祖。

      師下山後,為使世知有此善巧方便法門,所到之外,略顯神通,大江南北無不為之轟動,當時求法者不下五、六萬人,入室弟子近二百人。嗣之廣大信眾重神通而不重道,師乃易裝歸隱四川成都,矚得其心髓之弟子王驤陸老居士嗣法傳道,後人尊為印心宗第二祖。

    師約於五十年代在其成都弟子家留詩一首:

    拈花怎麼傳,不妨密且禪;
    歸隱揚眉際,相逢瞬目邊。
    一期從古棹,三界任橫眠;
    臨行無剩語,珍重一聲〇。

    置於硯間,不辭而別,至今不知所終。師說法,貴直指心要,不立文字,其留傳後世之著述,除早期所著《解脫歌》外,只此告別詩一首。 《緬懷大愚祖師》《尋山問祖》

    1   大愚祖師法語

    2   大愚祖師軼事 --《新中華報》1927年7月24日

    3   二祖驤陸阿闍黎談大愚祖師《乙亥(一九三五年)講演錄-正修分意-分經緯》

    4   路逢劍客須呈劍,不是詩人莫獻詩,大愚祖師印可王恩洋先生

大愚阿闍梨 心密初祖

  • 拈花怎麼傳,不妨密且禪;
    歸隱揚眉際,相逢瞬目邊。
    一期從古棹,三界任橫眠;
    臨行無剩語,珍重一聲〇。

  • 印心法門 初修淨土法門,後拜經,大病幾死,繼遇盜又幾死,雖屢遭厄難,不曾稍懈。嗣感人生苦短,佛法難遇,乃發奮修「般舟三昧」(譯為「佛立三昧」,修法以七日或九日為一期,日夜經行,不可坐臥,能於空中感十方諸佛在其前立。)三、五日後,雙腿浮腫,寸步難移,師為貫徹初衷,決不後退,咬緊牙關,用手爬行,一、二日後,兩手也相繼浮腫,每進一步,須付莫大艱巨的努力,個中苦難實非常人所堪忍受。…… 《更多》

     印心法門

    故近代淨宗行人絕少修此三昧,即修亦不能堅持到底,師於力盡爬不動時,立誓除死方休,以身滾動前進,經此一番艱苦卓絕的奮鬥,偷心死盡,泯然深入大定,感普賢菩薩現身,為之灌頂,授以心中心密法。並謂《大藏經》中原有此法,甚為善巧,可檢而參學。師檢之果然,及按菩薩所授與《大藏經秘密儀軌佛心經品亦通大隨求陀羅尼》(二卷,唐菩提流志譯)所說之六印一咒修持。經七年苦行,成就下山,開印心法門,為印心宗之初祖。

 佛弟子 © 2004-2022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