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雜談》
  • 331

     331. 淺定和深定的表現

        淺定和深定的表現
       
        問:就是座上的時候,好像似睡非睡,好像又要昏沉,好像又沒昏沉,有時候咒也在,有時候咒也沒在了,但是有時候耳朵又聽得清楚,這算是犯昏沉嗎?
        答:不算昏沉,這叫未到定。
        問:就是未到定我上次問過你,你也說是未到定,但是現在跟那個情況不一樣啊?
        答:嗯,這還是未到定。
        問:哦,未到定,好吧。好了,暫時沒有問題了,謝謝!
        問A:弟子接那個問題說。
        答:好。
        問A:您剛才說那個未到定,就是沒有到定裡面的前一段是嗎?
        答:未到定也是一種定。
        問A:我覺得好多情況就是:剛上座一會,開始慢慢持咒,進去的時候,就會感覺到一種定,後來咒斷了,但是你不知道你去哪裡了,然後覺察過來以後,那個手印也不散。
        答:手印沒散。
        問A:沒散,但是你知道咒是沒有了,它停住了,它這種也算,是吧?
        答:這個叫淺定。
        問A:淺定?
        答:淺定,還能夠知道周邊的。
        問A: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
        答:不知道就開始是深定了,咒也沒了,周邊的也不知道了,這是屬於深定了。
        問A:好像有很多次是這樣,如果是定的話,從這一個定境出來以後,為什麼後面就感覺很散亂?
        答:我們現在雖然講這個定,但是大家不要追求。
        問A:知道。
        答:講是相應而說,不是究竟說。所以一切相、一切境界都是生滅相。既然是生滅相,它就無常,所以大家不要住在無常上,不要去求這個無常相,聽過就算了。那你說的每次出定了之後,都會亂一陣子,那個亂是什麼呢?種子又翻起來了,又是種子翻騰了。

  • 332

     332. 能和所是一體的

        能和所是一體的
       
        問:上師,這個能所,“能”是知道,“所”的話是指的是什麼呢?
        答:能和所是一體的,不是分開來說的。分開來說只能說一個是體,一個是相,它的形象,但是相和體是同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只是解表的時候,可以適當地打個比方,所以叫能所。
        能所對立,就會妄念紛飛;能所同體,就是一心不亂,能所同體了也叫能所雙融,能所雙亡。我們師公說:“不叫能所雙亡,叫能所雙忘。”“亡”代表著消失,消失之後有可能用不起來,所以人落在一個空相當中,空空的,什麼都沒有,顯得有點死氣沉沉。所以我們師公說“能所雙忘”,“忘”就是暫時地消失,還能夠把它用得起來,能夠起萬般妙用,所以叫能所雙忘。所以這個忘也就是暫時把它放下了,暫且放下,該用的時候還是要用的,這就比較圓融。
        問:那上師,我們念咒念到只聽到咒,所有外面的念頭都不起來的時候,是不是能所同體?
        答:嗯,可以說是能所同體,一心不亂、一念不生都是能所同體的表現。我們說能所雙亡、能所雙忘,也是這個意思,其實它是不會永遠消失的,還是要讓它起作用的。
        問:有時候念咒的時候,它那個不用力的,輕輕地把咒聽很清楚之後,它會變成咒輪。
        答:對,咒輪。咒輪也就是我們這個能所同體的開始。就是我們所講的一個是咒,一個是妄念,這咒跟妄念,或者說雜念,它的關係就是能所的關係,其實是一體的。所以我們剛才在樓下說,佛號是什麼?咒是什麼?同屬妄念,當妄念消融的時候,佛號跟咒語同時也消融了。我們前面說這個能所,它是產生對立的,同時也能夠起對治的作用,我們用一念佛號來代替萬般妄念,就是一種對治。當這個妄念消失、消融的時候,我們的佛號也消失了,也消融了,這就是一念不生,一心不亂了。
        那一念不生之後是不是什麼都沒有了?不是。我們認識到一念不生是自性真如的示現之後,便會念念不住,念念不住,那還是在用啊,用什麼呢?用我們這能所同體,念念不住了。所以我們說這個咒跟妄念,咒跟念,合為一體了。
       
        ——2016-2017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

  • 333

     333. 體會入定

        20240105體會入定
        問:上師,我想問問座上的情況,就是我今天在座上的時候,雖然是在念咒,然後就控制不了那個咒,它不知道是誰在念的,就是那個咒它也飛快。我自己在那坐著,我就會覺得也不知道是誰在那坐著。
        答:咒還在念嗎?
        問:一直都在念。
        答:一直在念哦,就停不下來,是吧?
        問:對。我就想讓它停下來,然後它也不聽話。
        答:對呀,自己不聽自己的話。
        問:對,原來我要是不想念了,它可以稍微地頓一下、停一下。今天它也不管用,你就是想,它就那樣。
        答:沒有了?
        問:還有就是後來禪堂“嘣”的一下,師兄發出點聲音,然後就是可靜了,一直就可靜了,我也不知道我在哪兒了,反正我也啥也沒有,就是一直都可靜了。
        答:啥也沒有了?夢幻泡影也沒有了,我也不在了?
        問:但是我知道。
        答:知道還在?
        問:知道還在,反正……
        答:反正還在。
        問:反正還在,還知道有咒,還想著那個咒……
        答:咒還在。
        問:我就想讓那個咒停下來。
        答:能所還在,能所停不下來。
        問:對,我就一直想它念得我就覺得實在是不想念了。
        答:你坐多長時間?
        問:就沒坐多長時間,我一上座它就那樣。因為我昨天下了座以後,我就覺得自己一直都可定了。然後心*在座上,她在那打坐,我就:“呀,心*打得真好。”然後我都入定了。
        答:無比讚歎。
        問:人家心*打得可好了。
        答:那你就光入定就行了,你就不用持咒了。
        問:我停不下來。
        答:不是,我說你以後嘛。
        問:我以後不持咒?
        答:從今天開始你就不持咒,體會體會是什麼樣的覺受嘛。

  • 334

     334. 昏沉可能是一種定境

        20240105昏沉可能是一種定境
        問:上師,我今天第三座在座上後半段的時候,突然體會到那個念起即覺,好像和我們所說的看念頭幾乎是一樣的。
        答:看念頭幹嘛?
        問:不用看念頭。
        答:不用看念頭,念起即覺。念起即覺就已經是第一念了。
        問:因為我是先知道這個狀態以後,我說這不是念起即覺嗎?因為到亡所以後那個念頭很微弱一點點,突然我自動地就會不用起,也不用幹嘛。
        答:就直接拿來用。
        問:對,然後這樣會有一個咒也出來,直接就沒了,然後就在那個狀態,很平穩。
        答:沒了就是即用即捨,用了就捨掉了。
        問:然後就當下那個時候,我說這不就是念頭嗎?就好像沒有了,一看到它又出來了,就這麼一直來回。
        答:念念不住。念念不住叫念流,不是念頭了,住才會存在念頭,念念不住就是念流。
        問:很小很小的那個。
        答:很微細,不叫很小。
        問:那就很微細。還有一個就是淩晨這一座的時候,到了亡所以後,等了一會兒馬上就會犯昏沉,這怎麼辦?
        答:昏沉就昏沉,昏沉沒關係。
        問:沒關係嗎?然後我就不敢讓它昏沉。
        答:這是定,它那種昏不是你往常的昏,它是一種定境、定相。
        問:它是定相?我還害怕自己偷懶,就這麼昏睡了,我就趕緊起來。
        答:趕緊起來也對嘛。
        問:對,就把這個咒一直抓起來。
        答:那能持咒就持,不要偷懶。
        問:對,就是怕偷懶。
        答:也不要有怕在,有怕在還不對,怕也不可得,不要有怕。
        問:我有怕,我怕自己偷懶。
        答:不要有怕在,不偷懶就不偷懶,但也不要有怕在。
        問:那昏沉就給它昏沉一下?
        答:昏沉一下也沒關係。
        問:沒事了哦?
        答:沒事。
        問:我就不想讓它昏沉,所以就趕緊把咒……
        答:你沒體會到那個昏沉跟平常的昏沉不一樣。
        問:沒有,它好幾次剛要……哎呀,我怎麼又要昏沉了,我就趕緊又出來了。
        答:試試看,不要怕,允許你昏沉。
        問:好的,上師慈悲!
        答:開前門給你昏沉。

  • 335

     335. 心念耳聞是讓我們心無所住

        心念耳聞是讓我們心無所住
       
        問:上師,那個心念耳聞,我就感覺它不是嘴念就是心念,是嗎?
        答:心念耳聞就是知道咒在,而不是在耳朵聞上,還是在嘴巴,或者是在心上。它是借助口念來讓你知道自己這個咒一直是在的,這就是心念耳聞,而不是停留在哪個地方。你說在心上也不對,在心上那你這個嘴巴在幹嘛?耳朵在幹嘛?就通過持咒,把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攝持在一起,攝持在咒上,知道這個咒在。你注意力在哪裡,哪裡就是心,這叫心力,也叫心所。
        問:我感覺嘴如果不動了,這個咒就集中起來了,耳朵好像還能聽得見,然後就比較容易安靜下來。
        答:不要住在哪裡,有住都不對,說哎呀,是我的心在念呢?還是耳朵在念?這都是有所住,不要住,無所住。這就是心無所住,心念耳聞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心無所住,心無所住自然就沒一切執著。
        問:知道。我就感覺嘴巴如果不念了的時候,咒還是能聽得見的。
        答:嗯,知道咒在就可以了。
        問:知道咒在就可以了?
        答:對,知道咒在,而不在什麼地方。
        問:對,就是挺安靜的,就挺好。
        問A:似乎她是想咒去了,和金剛持不一樣。
        答:嗯,她也有想咒,想咒就是嘴巴不念了,光坐在那裡想,以為這個叫心念,其實這不是心念,這叫心想,想咒,不叫念咒。
        問A:是,我發現有的時候念累的時候我也容易這樣。
        答:這個心想是一直都在作意,實際上就是在壓念不起。用心想來把咒給壓住了,別的妄念起不來了,所以你會覺得說很安靜。
        問:要心想也是不對的是吧?
        答:心想會傷血,對身體不好,也會壓念。
        問:哎呀,覺得腿軟,沒力氣。
        答:傷血嘛,它會傷身體,而且這樣子修十年也沒有結果,種子翻不出來呀。種子翻不出來,你的心就空不了,智慧也出不來,因為智慧也是種子啊。
        問:哦,不能靠想,還得是嘴,還得動。
        答:嗯,嘴巴得動。
        問:嘴巴還得動?
        答:對,通過口念耳聞去體現心念耳聞,不能夠嘴巴不動了,坐在那裡幹想,這個叫想咒,不是念咒。
       
        ——2016-2017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

  • 336

     336. 打坐必須要從一動不動做起

        打坐必須要從一動不動做起
       
        問:就是打坐一直不得力,上座之前心裡面就發願,這一座要好好打,堅持這個腳不要動,一直持著咒,但是到座上的時候,老想動一下。
        答:這個不容易克服,已經培養出來了,不容易克服。
        問:那怎麼辦啊?
        答:你要克服的話還得從頭開始。
        問:對呀,還得從頭開始。
        答:從一個小時一動不動開始。因為你已經動習慣了,想一下子克服很難,要慢慢培養定力。
        問:對,打六個小時的時候,前四個小時就是沒動,沒動後面這個心就收不下來了,亂了,再加上那個腿疼,所有的這個覺受出來了。我要從哪兒下功夫啊?上師,你看我這心中心也上了一年多了。
        答:不是這個問題,你如果說是動來動去,這個很影響入定的。
        問:嗯,對對對,就很少入定。
        答:所以我們剛開始說培養打坐的時候,從半個小時開始,就培養一動不動,慢慢加時間,加到四個小時還是一動不動,六個小時還是一動不動。如果你已經養成了動的習慣,要改,還要從頭開始。
        問:慢慢地堅持。
        答:慢慢地加。
        問:一個小時以後或者兩個小時慢慢地往上加時間?
        答:對。
        問:嗯,這樣堅持下來。
        答:是啊。所以你用這個打七期間來改是很難的,幾乎做不到。
        問:對,就是到最後,前面還行。
        答:動習慣了你叫它不動,那這個太難了,所以要慢慢培養。我們這個道場要求的是跟其他道場不一樣,人家是可以動的,我們是不能動的,一動都不能動。
        問:對,也知道這個動不好,不容易入定,也不想動,哎呀,但是就是到座上的時候就不行。
        答:養成習慣了嘛,以前動慣了。
       
        ——2016-2017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

  • 337

     337. 菩提心就是歷劫以來的種子

        菩提心就是歷劫以來的種子
       
        問:上師,我感覺嘴動的時候,就好像靜不下來了。
        答:對,要讓種子翻滾。
        問:就得讓它動?
        答:就得讓它翻。
        問:嘴動的時候就靜不下來。
        答:你以前修什麼法的?
        問:我一直就是六字大明咒。
        答:六字大明咒,誰教你的?
        問:最早是師兄帶我修的。
        答:修了多少年了?
        問:好幾年了。
        答:好幾年了,你的嘴巴都不動啊?他沒告訴你嘴巴要動嗎?
        問:其實嘴巴一直是動的,但是就到這兒以後,我就感覺嘴不動的時候,就在這有那一次,就有感覺動不了了。
        答:所以你就永遠都不動了?那不行,要動。每天這個嘴不動了是自然而然的,由動到不動,自然而然的,不是你故意不動,故意不動就不對了。
        問:哦。
        答:故意不動就不對了。
        問:哦,那動的時候就靜不下來。
        答:不能靜,要讓它翻種子,你要靜的話就不是修我們這個法門了。我們這個法門是翻種子的法門,要把各種種子給它翻出來,翻到心空不住,心空自然就不住了。要不然你累,你雖然座上是靜,但下座妄念紛飛,還要流浪,還要執著,還要煩惱。那我們座上翻種子了,下座就自然觀照了,心是很清淨的,起心動念都在觀照當中了,打坐的妙用就在這裡。
        問A:幾十年前的事翻出來了。
        答:幾百年前的還沒翻出來。(眾笑)
        問A:我覺得好像平時沒有這麼多東西嘛。
        問B:翻到什麼時候是頭啊?
        答:無始無明,哪來個頭啊?翻到煩了,就乾脆就來一句:“翻你個頭啊翻。”(眾笑)這就到頭了。
        問C:我有時候在想,這個七能把它翻完嗎?
        答:那你不是打七,是在翻七。
        問C:我發現不能深入禪定,是因為這個七識太活躍了。
        答:所以要平等嘛,心要平等。
        問D:是不是我們翻完種子,深入禪定了才會翻歷劫以來的種子?
        答:歷劫以來是什麼種子啊?
        問D:沒翻過不知道啊。
        答:菩提心就是歷劫以來的種子。你哪一天看到哪個師兄上樓下樓都在笑,這是翻歷劫以來的種子。誰走路上樓下樓還是愁眉苦臉的,那是今生的種子都沒翻完。
       
        ——2016-2017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
       

  • 338

     338. 坐墊軟硬和種子問題、化空不等於脫落...

        1,坐墊軟硬和種子問題
        師兄:上師您好,我上次聽您說打座的坐墊如果太軟的話可能會不喜歡念咒,我這兩天就換成硬的,好像硬的以後就會出咒了。我還是要盡力念咒,只要能念得出來的話,是吧?
        上師:對。
        師兄:我也覺得我以前那個好像有點問題,因為白天肯定種下很多種子,但是一上來就沒有咒了的話,好像不應該是那樣。
        上師:嗯,也有可能會那樣。因為你白天雖然是在做事,但是你沒讓它形成種子,所以它就沒有種下去。你讓它形成種子了是多多少少有作意在嘛,它就會形成種子。我們打個比方,好比你在馬路上走,每天不知道要看到多少人,多少輛車,因為沒有在意,所以就不存在這個作意。那就不會變成種子種下去了。
       
        2,心不亂和心清淨沒有差別吧?
        師兄:上師,心不亂和心清淨沒有差別吧?
        上師:我想聽聽你的體會。
        師兄:我覺得沒有差別。
        上師:你如果敢肯定它就沒有差別,你如果不敢肯定那還是有差別。
        師兄:對對對。那其實心不亂它就是見性了?
        上師:恩。佛經上有,一心不亂。
        師兄:哦,對對對。所以您平時那個表述,看著像是固定的,其實可以換來換去囉。心不亂就是見性,心清淨也是見性。心清淨就是入定,心不亂也是入定。它都一樣的。
        上師:恩,我們一直在講不亂就是定嘛。
       
        3,為什麼和師兄交流後就不疑了?
        師兄:上次您跟我說要交流嘛,我覺得跟師兄們交流多了一些,好像真的交流完以後就不會懷疑了。這個是什麼原理啊?
        上師:這個就是你在肯定別人的修行,也就是在肯定自己的修行嘛。
        師兄:但是他們修行的那些問題還是相對比較初級一點的問題,我肯定了他們初級的問題,我也能肯定自己相對比他複雜一點的問題嗎?
        上師:你別把它看成是初級的嘛。我們有一個詞就是“不慢初學”。
        師兄:哦,不怠慢初學。
        上師:不怠慢初學也證明了不小看初學。
        師兄:這裡在跟他交流還要修一個自己平等心在裡邊。
        上師:那當然啦。
        師兄:我有段時間是認為人家可能不聽你的話或者怎麼樣,這裡就有一個怎麼去磨練自己。其實磨練自己還有多方面了。每一種磨練可能都包括在跟人交流裡邊。
        上師:是啊,就是說每一個剛剛來跟我們參學的人,我們都要重視他。你重視他,他的成就就快。他的成就快就證明我們用的方法是很如法的。
       
        4,如何接引上根利器的師兄
        師兄:上師,比如說我最近碰到一位師兄,我覺得他可能根器很好。他沒打坐之前就已經爆炸過,然後剛剛上心密幾十座就出現身體化空,咒提不起來。那這種師兄我覺得我好像沒有能力指導他。
        上師:不是不是不是。不是這回事。不存在這個。他即便他是上根利器,你也要平等對待。你不能夠跟著他的描述走。如果是上根利器的人我們更要倍加珍惜。他如果出現化空啊等等,你別去跟他談這些。依然是照我們往常的交流,從這個粗住,細住,微細住去跟他談。
        師兄:哦,跟他談這些啊。
        上師:還是要談這些。你不要跟他境界跑。
        師兄:談這些他會不會退步啊?
        上師:這些是退步嗎?
        師兄:那也不是,他正常他一座當中這些都是要經歷的嘛,只是他打得好的話他能到一些後面的階段……
        上師:你不要去猜想他是什麼階段,也不要去單獨聽他描述什麼,你就問他這些粗住,細住,微細住,乃至微細流注,有沒有這些經歷。如果是有的話,那就可以談。如果他說沒有,那你就可以問他你有沒有持咒啊?
        師兄:哦,他有可能只是個境界哦。
        上師:對,他有可能只是個境界。就好比你說,這個人根器很好,他一上來就化空了,這種事情並不少有。但是如果說他化空了,你就認為他根器很好,那有可能對他是一種耽誤。他就不能夠好好地如理如法地去修行。
        師兄:但是他也有可能很快見性?
        上師:這個不需要猜測,因為人人本來就是見性的。只是迷失在境界上所以就不能夠證得。這不但是釋迦牟尼佛的開示,也是歷代祖師的開示。所以咱們不懷疑他會見性。也不存在快慢。因為自性就在每個人的肉體上,他為什麼不見呢?所以不存在快慢的問題。而是你的內心清淨的程度,不住相的程度,觀照的程度。也就是我們內心是清淨的,不住相的,同時觀照是打成一片的。那時時刻刻都在見性。
       
        5,化空不等於脫落
        師兄:為什麼我感覺有些師兄沒有經歷過粗住細住這些過程,他們比較早就已經化空了。這些是必經的階段嗎?
        上師:你所講的化空用我們的話來講就是只知道個輕安,不等於脫落。你不妨問他一下,你化空是有了,你脫落了嗎?他不敢說他脫落了,他只能夠說化空。化空沒什麼,就是一種輕安。而且如果說我們打坐,不是按照我們祖師所講的這個心念耳聞來修的話,上座就不念咒了,很快就化空啊。但是那不是心中心法,也不是印心宗的法門。那是屬於靜坐。
        師兄:哦,他們這個化空等於種子都還沒有翻掉。
        上師:恩,是的。
       
        6,為什麼當年元音上師不是特別強調這修行的九個階段?
        師兄:為什麼當年元音上師不是特別強調這修行的九個階段?
        上師:我們元音上師當時那個狀況一個是全國到處奔波,同時他自己呢也想寫書論著。這個寫書論著這塊一直沒有好好地建立起來。那麼絕大多數我們看到他的書和他的開示,都是根據他的講法錄音來整理出來的。唯獨一個能夠證明他親自動筆著書立傳的就是《略論明心見性》,這是他自己親筆寫下的。那麼他要描述這個粗住,細住,微細住,微細流注,要描述這一系列的修證過程,必須要著書才行。否則他沒有辦法連貫來說,而且他那個時候接引的這些師兄,絕大多數都是沒有修行過的,他沒有辦法用這個過程去描述。
        師兄:嗯,他們可能才剛剛接法,可能才見一次面。
        上師:剛剛接法,受了灌頂,然後學了手印回去修了。沒有多少人能夠像我們現在,又有手機,又有這些通信設備。以前連個電話都沒有,你說怎麼交流。你說寫信嘛,我們經常給老人寫信,這個信來來去去就是半個月,早就不當機了。
        師兄:對,怪不得呢。
        7,嬰兒胎毒可以喂一口或兩口黃連水來處理
        師兄:我們看南懷瑾老師寫的書中說嬰兒剛出生嘴巴裡的胎毒,他說是很嚴重的問題,要想辦法把它挖出來。這個我們要這麼做嗎?
        上師:這個態度,各個地方處理的方法不一樣,我們南方這邊的人是這樣做的:小孩子出生以後,喂他喝一口兩口黃連水,這個黃連水就是去胎毒的。這個小孩子喝了這個黃連水之後,他以後這個身體就不會有很多熱症。
        師兄:哦,是什麼時候喂啊上師?
        上師:就是剛生出來,還沒有餵奶。先喂一口兩口黃連水,先讓他吃點苦頭。我們南方都這麼做的。然後這樣子,他即便會有新生兒黃疸,他會表現出沒那麼嚴重。很快就過去。這新生兒黃疸本身就是胎毒造成的。
        師兄:好的,那就不用摳嘴巴裡的東西了?
        上師:摳什麼東西你看得到嗎?
        師兄:看不到。那感恩上師!
       
        心性空 記錄
        2019年8月1日

  • 339

     339. 正定跟四禪八定、根塵脫落跟正定、正定與正念

        師兄:正定跟四禪八定是什麼關係?
        答:正定包括四禪八定,四禪八定離不開正定。
        問:正定也是分層次的?
        答:正定力量有大小,實質是一樣的,就我們所講的心不亂就是定,任何一種定都離不開心不亂,心亂就不是定。
       
        問:那根塵脫落跟正定的關聯是什麼呢?
        答:你只要認為還有個定在,它都屬於境界,而我們所講的正定它是 沒有境界的,所以說心不亂就是定。他的你說的四禪八定都有差別, 它還是有境界的,所以我們說正定包括四禪八定。
       
        上師:我們所講的根塵脫 落就是時時刻刻都是正定,所以叫正定無邊,沒有任何境界了,也可 以在一切境界當中定,也可以離一切境界。
        問:那也是楞嚴大定。
        答:這個名相很多,你要叫它楞嚴大定也行,叫它金剛大定也行,叫它生死大定也行,叫它出入大定也行,反正就是個名相而已。
        問:正定與正念的關聯是什麼呢?
        答:都是一樣的,同一回事,正定就是正念,我們所講的八正道實際上是一回事,它有八個名相。
        ---淨明上師
       

  • 340

     340. 知道咒在就是了了常知

        問:由它保持,或者是中斷,或者是慢下來都由它去?
        答:能知道覺受吧?
        問:能知道啊。
        答:了了常知吧?
        問:那還說不上了了常知。
        答:你不知道嗎?
        問:只知道那個咒在。
        答:咒在就是了了常知嘛,了了常知就是自覺嘛。
        問:但是這個時候有兩種情況,有一種說法就是說要像半夜裡聽診一樣的,仔細聽它,還有一種就是您說的……
        答:你不用去管那個,就知道咒在就行了,知道咒在就是覺。為什麼說你不用去管其他的?覺,而且這個覺也不可住,所以覺不是停留在那裡的,你不是停留在覺上的,是一直在用覺,因為你的咒沒有斷嘛,所以一直都在用覺。這個咒斷掉了,覺所覺空。
        問:嗯,那現在還沒有達到那個力量。
        答:那要提示你呀,下一步就是覺所覺空了,覺也不可得啊。所以不是去注重在聽上,而是在覺上。知道就是覺,知道咒在就是覺。
        問:但是感覺仔細聽就比較能攝得住,妄念基本上插不進來,如果是知道咒在的話,有時候妄念還會插進來。
        答:這時候不是妄念了,這個時候是念念。念念當自覺,不是妄念了,是念念,也就是念念不住,所以說了了常知,念念不住,它是相應的。
        問:就不用刻意去繃得很緊,但是繃得很緊的時候那個念基本上也進不來。
        答:你老去描述它幹嘛?不要去描述它。
        問:就知道在就行了?
        答:對。
       
        ——2016-2017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
       

淨明上師蔡奕忠老師

  • format_quote 上師讚:

    禮敬上師我至誠
    無量方便演實義
    不辭疲苦走四海
    救拔群迷出塵埃
    大象漫步截流處
    來歸遊子皆醒悟

      學佛的目的:一是了脫生死,二是深入經藏,啟用諸佛菩薩的智慧,救度眾生;學佛的下手處:先要打坐培養定力,而不是先從理論上、知見上去下手;印心宗修學的整個過程,需要老師做相應的系統的指導,直到大徹大悟。
  • 傳法風格 力行祖師遺訓,秉持當面親傳、跟進指導的傳法風格。老師灌頂時,一個一個弟子逐一灌頂,並親授每一位弟子咒文、咒語、手印以及打坐要領及其他細節...都給予系統而細緻的相應指導,傳法具有系統性和嚴謹性。
 佛弟子 © 2004-2020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