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雜談》
  • 311

     311. 談戒煙

        師兄G:上師,那個我愛人也剛修六字大明咒。
        師兄H:還不到一個月呢。
        師兄G:他也剛進來,他那時候說一修法,就是他愛吃蔥啊蒜啊什麼的就都不吃了,說戒煙吧,我看他挺費勁的。
        師兄H:這唯獨這煙不好戒。
        師兄D:我這有戒煙香,上師這,我從上師那請的戒煙香你試試。
        師兄H:你看酒,還有那個蔥、蒜。
        上師:你知道這個煙是從哪來的,你知道嗎?
        師兄G:問你這個煙從是哪來的?
        上師:傳說,知道嗎?
        師兄G:傳說沒聽過。
        師兄H:這個還真沒聽過。
        上師:沒聽說過,我給你講個故事啊,關於煙的故事。
        師兄H:啊。
        上師:這個煙,香煙出現比佛陀時代晚一點,這釋迦佛在的時候這個香煙還沒有,但是釋迦佛他在那個《百業經》裡面有預見,他已經預言了“兩三百年後,我們這個國度,會出現一種就是會污染人的心靈的,這個東西是魔王波甸變現出來的。就這魔王波甸看到印度各個地方善男子都在學佛,人心向善。
        師兄H:嗯.
        上師:人心向善時候執著就少了,執著少了魔王就失去供養。”因為魔王得到的供養就是從人的執著那裡得到的,你的執著心越大,魔王得到的供養就越大。它這個供養也是無相的,它是通過有相變成無相。
        師兄H:其實抽煙就是一種執著。
        上師:唉!非常大的一種執著!但是他觀察幾百年了,他才觀察C出來:噢,印度的男人們平時,就是休閒的時候啊,會摘一種樹的,那樹枝含在嘴巴裡面,。那種樹枝呢會釋放輕微的興奮劑,就這個樹枝呢,人們可以用它也可以不用它,但是習慣了,習慣了就變成一種執著,總要去摘、扯一下,然後含在嘴巴裡面。所以這魔王啊,他就讓魔女們到印度的各地去收集女人用過的月經布,。那時候的女人來了月經啊,她是用布,她這用布呢,然後洗不乾淨呢就隨手扔掉了,非常髒非常的污垢,女眾。然後收集來這些月經布啊,在一場大雨之後,從空中灑向大地,掉在地上呢就變成了煙葉。
        師兄H:非常像我現在抽的那個煙。
        師兄G:你別抽了。
        上師:所以你看那個煙葉,其實你那個煙葉曬乾之後,你看那一片一片的,看上去就像女人用過的月經布。
        師兄G:多髒啊。
        師兄C:還抽呢。
        上師:然後讓魔女們把它卷成卷,發給印度的男人們。當然呢有些人會用,有些人不會用,這魔女們就誘惑他們“你用火點上,深吸一口,你就可以飄飄然,能夠像神仙一樣吞雲吐霧。”那印度男人們聽完之後,這麼一用果然能夠吞雲吐霧,還能夠飄飄然。這一用就有了執著,有了執著這魔王呢就得到了供養。
        師兄D:戒煙吧。
        師兄B:嗯,快戒掉吧,這一聽都戒了,嘎嘣下就沒了。
        師兄G:你趕緊。
        師兄A:想想上師講的小故事。
        上師:對。
        師兄A:一想抽煙就想起上師的小故事。
        上師:所以我們好多師兄煙癮都很大,一天抽三包呢,一拿起那個煙葉,“哎呦,這是女人用過的月經布!”(眾笑)
        師兄H:從心理上就反對了。
        上師:我們有很多師兄是一天三包煙,聽完我講這個故事之後,一下子就斷了。
       

  • 312

     312. 所有定離不開心不亂

        所有定離不開心不亂
       
        問:上師,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入定的感覺真的很好、很美。可是為什麼它不是天天都入定呢?
        答:你那是假定,不是真定,真定沒有出入。
        問:什麼時候能到真定的時候?
        答:真定沒有出入,在座上是輕安流露出來了,下座也是如此,它就沒有入定和出定之說,沒有出入之說。
        問:越打坐越這樣。
        答:觀照有出入嗎?哎呀,我要入觀照了,一會我要出觀照了,有嗎?沒有,觀照也沒有出入。
        問A:就覺得那個定其實還是挺淺的,就是有一點入靜。
        答:什麼東西淺啊?
        問:就是這個定,只能說手腳不痛吧,然後法喜充滿在其中,就是出入很快,但是就是有時候想動那種,還是自己要受影響的。
        答:嗯,心亂不?
        問:不亂。
        答:不亂就是定。
        問:但是不說有甚深禪定嗎?就是很深的那種。
        答:四禪八定,有啊。還沒到時候,但都在定,定是一樣的,只是你的覺受不同。再怎麼定都離不開心不亂,不管什麼樣的甚深禪定、楞嚴大定、金剛大定,都沒離開心不亂。這禪定上叫“一心”,“一心”就是一心不亂,心不亂就叫“一心”,各個禪定當中都有“一心”,就是不亂的意思。
       
        ——2015-2016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 313

     313. 非想非非想定、有妄念在就有咒在

        1.非想非非想定
        問:老師,我在小的時候,就是那個蘇聯要過來了,趕緊跑。
        答:過去心不可得。
        問:睡覺的時候家人始終叫不醒我。這一次也是,就是誰叫我,我也不醒,就是聽不見。那可是小時候才有的,幾十年都沒有了,怎麼會這樣呢?
        答:翻種子翻出來了,翻到小時候了。
        問:這一次又發現我一個晚上睡得很死,第二天誰叫我,根本都不知道,就像小時候一樣。
        答:你那個叫什麼定啊?非想非非想定,誰叫都叫不出。
        問:對啊,從小都這樣。
        答:不錯。
        問:這次怎麼又發生了?
        答:非想非非想定。
       
        2.有妄念在就有咒在
        問:然後想念咒,老是提不起來。
        答:想念咒,提不起來。
        問:但是有妄念。
        答:有妄念就有咒在,咒跟妄念是並起的。
        問:就是提不起來,是不是氣不夠?
        答:不是氣的問題,是懶的問題。
        問:懶的問題?那我想念啊。
        答:想念就念嘛,有妄念在就有咒在,有妄念在就有能所在,有分別作意在就有能所在,妄念是屬於分別作意,屬於能所。
        問:我感覺氣不夠。
        答:不是沒有力氣的問題,咒並不需要力氣,咒與妄念是同時並起的,也就是說,念咒要念到跟妄念是一體的。不是力氣不夠的問題,也不是心力的問題,就是綿密的程度不夠。
        問:念慢了?
        答:嗯,念慢了就有可能會有這種情況出現。
        問:想快,快不起來,有點累。
        答:嗯,比較累。
        問:念快了就比較累。
        答:一個是累,一個是怕累,怕累也是一方面。
       
        ——2015-2016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 314

     314. 極力追頂的條件和表現

        極力追頂的條件和表現
       
        問:今天下午這個八小時感覺比家裡邊要慢,感覺時間要長。
        答:哦,環境變了嘛。
        問:持咒的時候,我讓自己極力追頂盯在這個咒上,但是盯著盯著好像就一下沒感覺了,就是沒知覺了似的,再等有感覺的時候發現已經在妄念上了。
        答:妄想起了咒不就起了嗎?咒有沒有起啊?
        問:嗯,我那時候就好像這個手印都已經倒下來了,但不是說倒成這樣,就是已經在這個位置。
        答:咒不在了?
        問:應該是咒還在,但是肯定是妄念很清晰了,然後我就再把手印拿起來,繼續追頂這個咒。
        答:這個時候不需要追頂。
        問:不需要追頂,好的。
        答:追頂是建立在輕鬆的狀態下,不是勉強的,勉強追頂會很累。
        問:今天下午這一座,就是從十點多這一座一直到六點,基本就是在不停地重複這個事。
        答:你這個是故意去追頂,那會很累,追兩天你就垮了。追頂是自然的,前提是心念耳聞已經是很輕鬆,咒語跟妄念形成念流,咒語形成咒輪,兩者圓融在一起了。這個咒就是念,念就是咒,形成一體的情況下,身體出現了輕安,很受用、很舒適,這時候極力追頂它會自然出現。這個極力追頂是很輕鬆的,跟時間快慢、地方好壞或大小一點關係都沒有,就是完全不在這個時間、空間上,你的心不在這上面,就是在咒上。整個身心世界都是明明朗朗、清清透透的,這種情況下極力追頂,而不是說勉強地去極力追頂。而且你本身的這種心態就是在定中,極力追頂是在定當中建立起來的。所以不是說我們故意要去極力追頂,那是很累的。所以說打了長坐了,不是說去體會座上怎麼樣,主要是座下如何。都打那麼長坐了,這個座下的觀照應該是很綿密的,能夠成片的。
        問:上師,座上持咒的時候,手印就倒下來了。
        答:這個沒關係,不是散印,這個才叫倒印,還在這裡那不叫倒印,這個叫手印持平。這樣也是在定中,這都是定。
        問A:那您說那個追頂是在定中自然追頂,但是我發現,上座以後不久,也沒有進入多深的狀態,那個時候稍微把咒一提就可以了。
        答:我告訴你,這個追頂心肯定是定的,不一定說是在什麼樣的定中才追頂,你的心肯定是不亂的才能夠追頂,不亂就是定嘛,不是說你非得要入一個禪定才能夠去追頂。禪定有多種,有一些定是已經一心不亂了,能所雙忘了,那時候還用追頂嗎?不用了。
       
        ——2015-2016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 315

     315. 入定了就不管手印、座下觀照的時候不念咒

        1.入定了就不管手印
        問:老師,結那個三印的時候就會出現這個手掌分開,這些手指錯開,都不用管它嗎?
        答:不用管它,打長坐不用管手印。
        問:只要手印在就行。
        答:手印不在也沒關係。只要不散印就行了,手印不在也沒關係。
        問:入定的時候有沒有可能出現手倒下或者說手印散開的?
        答:有可能,但因為那是入定了,所以就無所謂了。
        問:有這種可能是吧?
        答:有這種可能,就是散不散印都可以。
        問:但大多數時候倒下來了是因為昏沉或者身體太累,要不就是不如法。
        答:你說的那個昏沉也好,累也好,這手印倒了是屬於掉舉,不屬於入定,入定不存在昏沉。
        問:對對,這兩個是不一樣的啊。
        答:也不存在很累。因為什麼呢,入定有一個標準,不管是淺定、深定還是金剛大定,這個標準是不變的,那就是心不亂,入定肯定是心不亂的。那你說昏沉、累裡面都有亂、都有煩惱,那跟定是沒有關係的。
       
        2.座下觀照的時候不念咒
        問:上師,我們觀照的時候,念咒是念哪一個咒?
        答:觀照的時候不念咒。
        問:有時覺得力量不能自然觀照,可以念咒嗎?
        答:不能自然觀照就發願吧,念咒還是在座上念比較好。
       
        ——2015-2016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 316

     316. 最後佛號掉了也不管它就行了

        問:上師,有時候念佛號會丟掉一個字,把最後那個字丟了,“阿彌陀、阿彌陀......”
        答:以後還要丟掉整一句的。
       
        問:丟掉反正也不管它就行了?
        答:佛也不可得,你不丟掉整一句?丟掉整一句你都不怕,你還怕丟 掉一個字?
       
        問:是啊。(眾笑)丟掉一個字,但是它是連續的、很清晰的。
        問:我就是納悶,怎麼丟掉一個字?
        答:念念清淨嘛,清淨才是真佛,不是佛號是真佛,清淨才是真佛。什麼叫念念清淨啊?念念無分別就是念念清淨,所以這個咒“阿彌陀 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最後變成“阿......”,“阿”就是“阿 彌陀佛”嘛,所以說“阿”也不可得了,你看,能所雙忘了,這就是 念念清淨。
       

  • 317

     317. 心結化開的表現

        心結化開的表現
       
        問:上師,我逢到八小時一座的話,都是一動不動,但是到臨下座的時候,大概一個小時我的這個胸口好疼好疼,絞得很難受,都想下座。但是還是得堅持下來,然後今天我出去行禪的時候,也感覺這個胸口疼一下子、疼一下子,但是緩緩就好,這都是長座八小時以後才出現的。
        答:這心結要化開了,還要疼一下。
        問:疼,它有點氣不上來。
        答:悶,疼悶、疼悶。
        問:好悶,胸悶,疼。
        答:多長時間了?
        問:我來打了那個前面的三、四個小時一座的,預七的最後開始到現在都有,不斷地有。
        答:是越來嚴重還是越來越輕呢?
        問:輕一點了,最嚴重的是第一次的十小時,疼得我受不了,就連凳子也搬不了,手印也不散就睡了,那個最難受,但是現在就是不斷地出現。
        答:那就可以了,不管它,心結要化完了,心結化完了中脈就通了,那是通中脈。
        問:哦,我原來這個腰很疼的。
        答:人家修幾十年中脈才通,我們心密修三、五年就可以了。
        問A:那上師我這裡也疼,跟她的情況一樣嗎?
        答:不一樣,你是天生就疼,疼幾十年了。
        問A:不會吧?是不是有時候沒感覺?
        答:那你什麼時候開始疼的?
        問A:反正一陣陣的,如果是天生的話,可能以前疼忘記了。
        答:有啊,以前有疼過吧?
        問A:好像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
        答:有,那就是以前就疼過嘛,你跟她這狀況不一樣。她這個是打坐才能夠體現出來的,很用功、很用功才體現出來。
        問A:那我這個是?
        答:你還沒到很用功、很用功的時候嘛。
       
        ——2015-2016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 318

     318. 如何超越我執、不能觸碰入定的師兄

        1-如何超越我執
        問:上座我就是馬上能空下來,可是持續了一個多小時以後就出來了,出來了以後就不像剛開始那麼好、那麼空,那種一切靈空的那種感覺。
        答:不要追求境界。
        問:不追求境界啊。
        答:什麼好境界也好,壞境界也好,都是過程,座上所表現出的一切都不要理睬它。
        問A:說得太對了。上次我回家就感覺,哎喲!說中我最重要的一個毛病,我必須得回去安靜下來想。剛開始我真的起煩惱,點得我特別到位。剛開始真有點接受不了,上師怎麼這樣說我呀?後來我覺得,哎呀!說到重點了,一下子我就能改掉了這毛病,要不然我就改不了,這是進步吧?
        答:是,超越,超越。
        問A:好長一段時間,我一犯這毛病就想到上師那天批我的那事兒,確實,哎呀!點到重點了,這是特別受益的一點。
        答:你感覺到難受,那就是重點了。誰都一樣的,只要感覺到,哎呀!我很難受,你怎麼這麼說我呢?很難受,那個就是重點,那就是我執所在。所以你一旦能夠接受,全盤接受,你看馬上就超越了。
       
        2-不能觸碰入定的師兄
        答:初禪、二禪你一碰他就回不來了,所以入定是不能碰的。就是說時間到了敲引磬,他不下座,我們還可以再拿引磬在他耳邊敲。
        問:他這個昏沉跟入定怎麼判斷?
        答:你不用去判斷他,他們自己知道,他們會跟我交流,你只能夠判斷你自己昏沉還是入定,不能夠去判斷別人。這個需要交流了,不是說,我這樣看就能夠看得出來,我們看人人都是佛菩薩。那你記住,千萬不能碰,這個道場昏沉的人不多,不用管他。
        問A:上師,這麼一來,我們在家裡打坐豈不是挺危險的,家人來來往往的。
        答:所以你要入定就要入很高境界的定,別人怎麼碰你都無所謂的定。
        問:那是大定。
        答:對,就是把你搬起來了,狠狠地砸一下了,你就“哎呦”,要入這種定。有執著並不可怕,怕什麼?怕坐化是吧?不怕,坐化了就再來,乘願再來嘛,不要怕。我只是跟師父說不能碰,但沒有說怕坐化,坐化怕什麼?
        問A:對。
        答:我們都不知道坐化多少次了,再坐化一回也不怕嘛。
       
        ——2015-2016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 319

     319. 閉關專修之倡議

        閉關專修之倡議
       
        古人欲求一法義、一妙句之通透,不惜數月、數年,行腳數百、數千里參訪善知識;一聞知識開示,亦肯離塵緣境,做如是功;直至稍有把鼻,方可入世練心,於塵昏境裡起三昧,處名利場中離遊戲,則一生大事,終有克證之期。
        乃至大愚、仁知兩代阿闍黎時,兵荒馬亂,生靈塗炭,觸目耳聞,哀鴻遍野,諸仁者離苦之真誠,了生死之迫切,絕非今時之人能同感;又至元音阿闍黎之時期,文革迷亂,正信難生,附佛功法,充斥人間,欲求大道者,忽聞阿闍黎明心見性之法語,心中心法之妙勝,有若狂風雨裡得逢舟,昏天地裡見大日,無不感恩戴德,倍加珍惜,刻苦用功。
        時至今日,資訊愈加發達,節奏愈加緊張,求法問道者多被世間雜務所轉,多於財色名食睡中奔波,已非古時修法辦道之心境也,根機亦與古人相去甚遠也。修心中心法者,不做艱苦卓絕之功夫,只以每日苦苦堅持兩小時,而妄求三年即可明瞭根本,體證大道,有此心此行者亦不在少數矣!夫妄心難以止息,無明無以堪破,只此光影門頭裡做活計,識心意解裡談解脫,忽然倥傯幻夢,無常現前時,卻於何處生也?
        是矣,吾等後生小子,不揣冒昧,以己身之陋劣淺薄,而呼籲諸方同修放下萬緣,以七日、十日、半月、一月、三月之期,或短時閉關,或精進專修,以期如法行持,入毗盧海,報祖佛恩也!
        然閉關者,須具根基,須明道理,須具資糧,亦須身健。根基者,是否曾得如法之指導,是否能身心不動打長坐;明道理者,是否具足解脫正知見,是否於經典開示有契入;具資糧者,是否家人能理解,是否衣食事業無妨礙;須身健者,是否有血壓、心臟之舊疾,是否有精神鬱亂之干擾;乃至其他種種因緣條件,皆須導師之觀察首肯方應機對緣也,不可草草為之,難收其效!
        古德云:六根即關門也,應物隨緣,六塵不染即真“閉關”者也!諸方同修以此核之,歷練身心,深植大眾,荷擔如來,不須他日,自能光明大放,通達諸妙矣!後學心地以此呼籲,亦願同行,以做大眾之方便助緣,同此願者可與吾等報備,以善做護持,共成佛道。
        農曆二零二四年正月十五
        佛弟子:心地
       

  • 320

     320. 九品往生的條件

        20240413九品往生的條件
       
        答:時節因緣不到他不會出來。就好比我們說淨土法門,淨土法門也是佛說的,但是淨土宗的初祖可不是釋迦佛,初祖是慧遠禪師,是我們中國的。
        問:對。
        答:就是他正好那個時節因緣,在那個時候傳淨土法門最殊勝,所以就開啟淨土法門,他就是開山祖師。你非要追究說這個不是佛陀傳的,那就不是了。怎麼不是佛陀傳的?佛陀說了這部經那就是佛陀傳的。佛陀說了《佛說阿彌陀經》,那就證明是佛陀傳的,這個就是依據。所以佛弟子修行是有依據的,並不是心中心法是我們創造的,並不是這個意思,是正好這個法門比較適合這個時代大眾的修行需要,所以它就出現了。那你非要說八宗,八宗也是龍樹菩薩建立的,也不是釋迦佛建立的。
        問:是,它是到了漢地,傳到漢地以後就分出來的。
        答:龍樹菩薩又不是中國人,他是印度的祖師。
        問:對。印度的,八宗共祖。比如說心中法的第一代祖師是?
        答:大愚祖師。
        問:大愚阿闍黎哦。聽說他以前也是在東林寺修行。
        答:對,他也在東林寺修行。
        問A:他剛開始出家在東林寺。
        答:他是太虛法師的弟子。
        問:太虛法師,民國時期了。
        答:民國三大高僧之一。
        問:民國時期。上師,現在好像是說能修行到禪定的人好像不多吧?現在末法時代。
        答:什麼是禪定?
        問:就是能夠證到初禪的、二禪的。
        答: 心不亂就是禪,心不亂就是定。
        問:這講的是?
        答:這個並不是說末法時代的人心不定,是末法時代明師少了,眾生根器並不缺,缺的是明眼人。明師少了,眾生是迷茫的啊,他要有明師指導。我們這個時代根基是差了,但並不等於沒有根基。
        問:對,還是有的。
        答:還是有的。那你如何去發現他的根基,發明心地?他靠的是師父指導。所以眾生的根器什麼時候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明師少了,明眼人少了。明眼人少了,看誰都是凡夫,因為本身他的眼光就是凡夫的眼光,所以他看誰都是凡夫,他說現在人都沒有根器。
        問:佛經上好像有這麼說過,說是正法時期持戒可以成就,然後像法時期就是禪定成就,末法時期呢就要靠淨土成就,是有這個說法?
        答:淨土是心清淨就是淨土,不是只說你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才是成就,是你的心清淨了,你就是淨土。換一句話,你心不清淨,你也往生不了啊?
        問:是啊,沒錯。
        答:不是說我們先到極樂世界才成就。
        問:祖師說的是說信願具足臨終就可以往生了。
        答:是,沒有錯啊!那什麼時候是臨終呢?
        問:臨命終時。
        答:臨命終時是啥意思?是不是沒有氣了叫臨命終時?
        問:就是屬於中有那個時候。
        答:淨土也有中有之說啊?中有是密宗說的啊。
        問:就是人不是有四有嗎?生有死有中有?
        問A:生處中有,死位中有,夢境中有,禪定中有……
        問:就是臨命終的時候有一個叫死有,這個時候如果能夠信願具足,然後感通佛力加持,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答:那你如何能夠保證那個時候就一定能夠信願具足啊?
        問:要靠平時。
        答:對嘛,還得靠平時嘛。所以說平時你的心清淨了,這是最重要的。淨土也是度活人啊,並不是只度死人啊!
        問:就好像淨土求的是往生極樂世界,但是其他宗派好像求的是明心見性,是這樣嗎?
        答:噢不是不是,你聽我講,是這樣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分九品,對吧?對不對?
        問:對,對。
        答:那中品以上的往生是什麼樣的往生,你知道嗎?
        問:中品的話……
        答:中品以上,還有上品以上。
        問:那應該是要到一心不亂吧?
        答:對啊,一心不亂就見性了。
        問:事一心不亂還是理一心不亂?
        答:我們所講一心不亂是理和事都是一體的,理事都是一心不亂,那是上品以上的往生。
        問:但是祖師說九品往生是屬於凡夫位,不屬於聖位。
        答:阿彌陀佛!這麼厲害!你們祖師那麼厲害呀,你是說第九品是吧?
        問:九品往生,就是《觀無量壽經》裡面講的九品往生都是屬於……
        答:那上品上生呢?上品上生也是凡夫嗎?上品上生是相當於十地菩薩,那怎麼會是凡夫位啊?
        問:就是那個……
        答:你們祖師眼裡全是凡夫。
        問A:還沒看透,自己領略不到,不是祖師這樣子。
        問:是有的祖師出處不同,我是看那個大*法師講的那個就是……
        答:下品的往生指的是罪業深重的,但罪業深重也有程度。我們所講的下品下生,那就是幹盡了壞事,包括殺父母、殺佛、殺眾生、極大罪業的、五逆十惡的,那麼在臨終時,有人給他做開示,讓他心念清淨,亦得往生,這個也是可以往生的。雖然是造了惡極之事,但是他臨終時刻心念清淨也是可以得到往生的。那麼下品中生就是罪過沒有這麼大。下品上生也是造了很多殺業,但他的罪不像殺父母的罪業這麼大。那麼中品下生以上,就是平時一心念佛,善業隨身,就是一直都是行善佈施的,但他這個念佛的程度也不是說能夠時時清淨,那麼在臨終時刻得到指導,也是可以往生的。那麼中品中生,就在這個基礎上用功一些。那我們一般說中品上生的信士、或者是居士,平時念佛都是很綿密的,但是他平時還沒有證到一心不亂。平時證到了一心不亂,那就是上品以上的往生。我們說這個上品下生……
        問:念佛三昧嗎?
        答:念佛三昧,一心不亂,這些在他活著的時候,都已經經常出現了,這個時候已經不是凡夫位了,就是見性以上的修行。
        問:見性是要入聖位,應該是要斷掉我執,斷掉見思惑?
        答:我執是要斷的,法執也斷了就是上品中生。
        問:斷法執是上品中生?
        答:上品上生是證到法雲地了,十地菩薩,那是大菩薩的往生。
        問:個人說法不一樣的?
        答:這些有佛經為依據,不是隨便說的。
        問:我是聽善*法師說的……
        答:講經說法,不能夠只停留在哪一個法門上,而是遍說。他們要通經通教,不能說我只會淨土,我光講淨土。禪和密你要說得通,你說得不通的話呢,還是一知半解。
        問:很多淨土宗的祖師都是……
        答:你好比我們說藕益大師、蓮池大師,這些在其他宗門裡面他也是祖師。他不光只是淨土宗的祖師啊,他也是天臺宗的祖師,也是唯識宗的祖師,他是通經通教的,他不光只是淨土宗的祖師。我們有人說這個慧遠禪師,他是禪師嘛,他建立了淨土宗,但他是禪師,他是禪宗的祖師嘛。
        問:有禪有淨土。
        答:對,他是通的。那麼我們說憨山大師,憨山大師是禪淨密全通,他的肉身還在南華寺供著呢!弘揚什麼法是這樣的,根據信眾的根器來決定說哪個法,他是這樣的,信眾的根器。因為這些法都是釋迦佛建立的,都是我們佛教的歷代祖師在傳承。這裡面法和法之間沒有什麼矛盾之說,矛盾的產生是在於你對法的知見、你理解的程度,在這方面產生矛盾,這就是法執。
        問:密宗講的即身成佛跟那個禪定好像很接近,是不是一個意思?
        答:即身成佛也就是明心見性,見到佛性就是成佛,禪宗也這麼說。
        問:淨土宗講了這個念佛三昧也是見自性佛,好像是?
        答:對啊,他見自性佛。你見到自性佛就是成佛,只不過這個佛它不是圓滿成就的佛,他叫因地佛。因地佛是在果地上修行,那果地就是菩薩的品位,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這是他的品位。這些品位都是果地。
        問:祖師們這麼說,就算見性了,見性了也不一定能出六道輪回,有這個說法哦?
        答:他有乘願再來啊。他乘願再來,你好比我們說地藏菩薩,他有沒有出六道?有沒有出?你說地藏菩薩。
        問:地藏菩薩他是已經是成就的菩薩。
        答:成就是什麼意思?是往生極樂世界了嗎?
        問:他應該是古佛世界。
        答:我是問你嘛。不是要應該嘛,你認為他有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
        問:他有啊,他分身千百億。
        答:那這個說的,哪個不可以分身千百億,你到底是哪個菩薩分身再來?
        問:我不知道,我是凡夫。
        答: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佛就是我們的法身佛,所有一切凡夫眾生都是他的化現。
        問:比如說蘇東坡就是五祖戒禪師轉世,他前世是一個禪師,但是他輪回到下一世他也迷了,做了蘇東坡。
        答:聽說蘇東坡再來就是憨山大師是吧?
        問:沒有吧。
        問A:有。
        答:這是憨山大師自己說的,不是別人說的。
        問:憨山大師,好像是說虛雲老和尚是憨山大師轉世的?
        答:他還有肉身在,他用不著轉世,他肉身在那裡。
        問:他留下的是肉身舍利。
        答:肉身體現的就是不生不滅,他用不著轉世。你要說是他化身可以,人人都是佛菩薩化身。為什麼佛菩薩化身來他還要迷呢?
        問:入胎迷。
        答:那證明他沒有成就。
        問:是要八地以上才不會迷吧。
        答:八地,他能夠化身了,還會有迷在嗎?
        問:八地以上就不會迷了,進入了不退轉位,是這樣嗎,上師?
        答:八地菩薩能不能確定他一定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問:往生極樂世界是一個凡夫眾生到那邊就不會退轉出來,就這樣子。
        答:那他還要不要再成立一個世界?我問你吧,這個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誰?
        問:阿彌陀佛。
        答:有沒有第二個阿彌陀佛?
        問:沒有。哦阿彌陀佛,你要說是他的法身還是化身還是報身,他的化身那就有很多。
        答:其他人去那裡是不是都是他的化身呢?是不是全部都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問:也可以這麼說吧。
        答:那你也是他的化身哦。
        問:那裡有凡聖同居土,凡夫也可以去那裡修行。
        答:是沒錯,這裡也有凡聖同居土。
        問:但是在這裡娑婆世界眾生容易迷,容易下惡道。
        答:你為什麼不讓娑婆世界眾生都容易覺呢,為啥要讓他容易迷?
        問:眾生隨業流轉,自己造惡業。
        答:所以說那不叫容易迷,是業力輪轉,不叫容易迷。所以你要認為說這個世界的眾生容易迷,那這個容易迷就是否認了“隨業流轉”這個詞。
        問:一念無明就迷了嘛,對吧?
        答:那一念清淨呢?
        問:一念清淨就覺了。
        答:你能不能一念清淨?
        問:我也不知道我清不清淨我現在,應該是作為凡夫還很多妄念。
        答:能不能做到一念清淨?
        問:一念清淨。
        答:能不能做到一念清淨?
        問:目前難以做到。
        答:所以是沒有方法就做不到。做到一念清淨是有方法的,現在有這麼一句話,你念它就可以做到當下一念清淨。這句話是這麼念的,你不光是念了,你發自內心也要這麼做: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一切皆不可得,全體放下,當體即空。你就念這一句話。
        問:這是《金剛經》裡面的。
        答:你不要管它哪部經,我們是有方法的,就看你願不願意做。你要不願意做,那你就只能說我看還是等我斷氣的時候有人來度我吧,那只能夠把這希望寄託在未來。所以說不是沒有方法,是現在人沒有這個福報能夠得到無上的方法,讓我們證得一念清淨。所以說這是福報問題。
        問:怎麼知道自己清淨?
        答:所謂知道自己清淨不是聽說的,是要自己身心力行。誰也沒辦法讓你清淨,他如果能夠替你清淨的話,他早就替你成佛了。
        問:那是。
        答:所以能不能清淨是自己體會,別人也沒有辦法強迫你清淨,所以是說有方法: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一切皆不可得,全體放下,當體即空。這是方法,你自己去體會。
        問A:體驗一下,馬上體驗。
        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是這樣嗎?上師您怎麼樣體驗清淨呢?
        問A:上師告訴了你方法,你就按上師剛才說的馬上放下。
        問:如果清淨了會有什麼樣的體驗呢?
        問A:你先按方法做嘛。
        答:清淨沒有妄念。
        問:清淨沒有妄念。眾生如果說一念佛就不打妄想……
        答:師父,這是福報問題,他停留在概念上,那叫所知障,知見障礙自己的道心,這勉強不了。
        問A:你就聽哦。
        問:感恩上師。
        問A:你就坐吧,坐吧。
        問:我不佔用上師太多時間。
        答:我們沒有時間,時間全是你的。
        問B:你坐在那個位置上就是你的福報,你趕快問。
        問A:真的很好。他能問出這個也是……
        答:他問是他有疑惑,但是他不願意去改變現狀。他認為現在眾生的根基都不行了,只有靠念阿彌陀佛才可以往生了。
        問B:他把自己固定到眾生上了,他把自己認取到眾生裡頭了。
        答:他已經固定在這個方框裡,這個就是所知障。
        問:淨土宗講的是佛力,當然自力佛力都一樣。
        答:哪個不是靠佛力?我只要信有佛可成,這就是佛力加持。這不光是淨土宗講的,這是佛教所有的一切教法都是這麼指導的,都是講佛力加持,自力只有三分,這三分就是信願行,這就是自力,信願行。七分佛力,三分自力,它不是完全都是佛力,你連信都沒有哪來的佛力?所以佛力加持是建立在信願行上的,這信願行就是三分。如果我這個信還是半疑半信,我又沒有發願更沒有修行,那這信願行都沒有,佛力怎麼加持你?如果你信願行都沒有,佛力還能加持你,那這個世界早就沒有眾生了,佛都替我們成佛了,哪裡還有眾生呐?但是佛有三不能,佛不能夠替眾生成佛,佛不能夠替眾生了生死,佛不能夠替眾生消業障,所以個人生死個人了,個人業障個人消,這是佛都做不到的事。所以就得靠我們來發心,我們堅定自己的信念,然後發願做利益大眾的事,包括求生淨土,還有一個就是如實如法如理地去修行,這叫信願行。這個信願行是沒有法門知見的啊,它是沒有法門知見的。
        問:淨土宗講信願行,其他法門講的是信解行證,是這樣的。
        答:都講信願行。
        問A:念佛也講信願行啊。
        問:淨土宗是講信願行三資糧哦,但是其他宗派講的是信解行證。
        問B:那不是一回事?你說的這兩個概念是一件事啊?
        答:信解行證的要求高一些,信願行是基礎,因為信解行證他講一個即身成就,即身成就你要親證了,那也不是別人說你親證你就親證的,你自己要能夠體會到。但這個不是其他宗門講的,這個是佛陀的教義,我們釋迦佛講的就是這個。這些信解行證的建立並不是哪個祖師建立的,是佛陀時代就已經建立了。
        如果說只有一個念阿彌陀佛可以往生,其他都不行,那佛陀那麼費事幹嘛?他就傳一個念阿彌陀佛就行了。他為什麼還要講這麼的經,講這麼多的論?他不嫌麻煩嗎?
        問:就是說有一個說法是說末法時期淨土當機,就是比較對機。
        答:末法是所有的法都在,只是沒有人願意修了,所以就叫末法,佛法沒落了。你像有的法師是這麼說的,我們不點名說是誰,他說:“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就說我們這個時代只要有一聲阿彌陀佛在就可以了,其他都可以不在了,可以不用了,這就直接把滅法時代提高到我們這個時代。因為這個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在是滅法時代的象徵,只剩下一句阿彌陀佛了,其他的法門都不在了,佛經也消失了,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在。所以這個法師說的這句話就相當於把滅法時代給它提前了。如果我們說滅法時代距離我們還有一萬年,那麼法師已經把滅法時代提前到現在了,已經超前了一萬年了。所以這就相當於魔說了,你知道嗎?
        問:這應該是對某一些眾生說的是吧?
        問A:不管對誰說,說這一句就……
        答:不管對誰說,你說這一句話就相當於否認了所有的佛經、佛咒了,連大悲咒都不能念了。
        問:這句話好像是以前的淨空法師說過。
        問A:是誰我們不追究他,只是說這種說法是不如法的。
        問:是太激進了,方便說。
        答:這不是方便說,這是滅佛說,這不是方便說。
        問A:他直接跟佛經相違背。
        答:直接就把佛經給滅了,已經是滅佛了。
        問:因為最後一部經滅是《無量壽經》。
        答:所以這不能夠信口開河。
        問:祖師講淨土宗是橫超法門,其他宗派講的是豎出,就是要像走階梯一樣,要一步步往上面走。
        答:他講的是淨土法門,不是指淨土宗。
        問:淨土法門。
        答:淨土法門跟淨土宗還不一樣,淨土法門是所有的宗裡面都有淨土法門,你包括密宗也有淨土法門,禪宗也有淨土法門,不只是淨土宗有淨土法門,因為佛法是離不開淨土的。
        問:淨土為歸。
        答:對啊,以淨土為歸,所以淨土是修證的結果,而不單純是修證的起點,它也是修證的結果,人人歸於淨土。那淨土也不是單指西方極樂世界,東方藥師琉璃世界也是淨土,南方寶生如來世界也是淨土。淨土是遍虛空滿法界的,不只一個西方極樂世界是淨土。而且西方極樂世界,也不是單純只有一個世界叫西方極樂世界,你讀過《阿彌陀經》嗎?
        問:這只是接引眾生的方便。
        答:你看,你這個不要躲哦,你要敢於面對。《佛說阿彌陀經》上面怎麼說的?“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有這句話吧?
        問:是啊。
        答:“十萬億佛土”是什麼意思?佛土就是淨土啊,十萬億佛土就告訴我們,不只是一個西方極樂世界,十萬億個如是多的佛世界,都是淨土世界,所以叫作“有世界名曰極樂”,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是在十萬億佛土當中,它不是單純的一個西方極樂世界。
        問:佛土還有淨土和穢土嗎?
        答:阿彌陀佛!你這個話要依經說法哦,不然就變成謗佛謗法了,那很危險啊。對,佛土就是佛世界啊,你不能說佛世界裡面還有穢和淨。
        問:那我們娑婆世界是穢土啊。
        答:娑婆世界是穢土沒有錯啊,它也有淨土,它是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裡面既有穢土也有淨土。你是不是在這個穢土當中聽說到佛法呢?
        問:是。
        答:那對呀,佛法就是淨土啊,你不能說佛法也是穢土吧?你要說佛法都是穢土,那這些講經說法的都是穢人啊?
        問A:清淨才是佛世界。
        問B:他的對立面立得太快。
        問A:你不能說佛世界還有穢土,那就不成佛世界了。
        答:它叫凡聖同居土,它既有佛世界,也有穢土,它是並存的。那麼佛世界的存在就是接引大眾,得到心清淨,得到往生。當然這個往生不只是指西方極樂世界,而是往生的是十方法界、一真法界。你不能夠光停留在聽某些法師開示上,你應該去廣讀佛經,佛經不會害你的,能夠豁開你的心量,讓你多聞廣見。
        問:因為佛的願力不同,阿彌陀佛他有接引眾生的願,其他佛好像是沒有寫到。
        答:你這是在謗佛啊,阿彌陀佛!
        問:就是說阿彌陀佛跟娑婆世界有大因緣,是這樣嗎?
        答:是,沒錯。你聽阿彌陀佛是聽誰說,誰給你介紹阿彌陀佛?哪部經跟你介紹阿彌陀佛的?
        問:淨土經典。
        答:淨土經是誰講的?
        問:釋迦牟尼佛講的。
        答:本師釋迦牟尼佛,那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跟我們講阿彌陀佛?他為什麼不講他自己啊?他也是佛土啊。你有沒有聽釋迦佛說過,我自己就是佛土,有沒有聽說過?
        問:諸佛共一法身,有這個說法。
        答:那你就更不能夠區別對待。但是你的話已經是區別對待了,你已經把阿彌陀佛跟其他的諸佛有區別對待的表現了。
        問:他這個是接引眾生的一個方便。
        答:他既然能夠示現這個方便,他也可以示現其他方便。所以說接引眾生要給哪一種方便,那要看眾生的根器,而不是佛的問題。你看我們淨土法門,我們講淨土法門不是講淨土宗哦,因為現在淨土宗跟我們概念當中的淨土法門不太一樣,說法不太一樣。淨土法門有實相淨土,實相淨土聽說過嗎?
        問:實相淨土……
        答:沒聽說過吧?《無量壽經》上面有啊,實相淨土。
        問:這個我沒聽說過。
        答:沒聽說過哦。觀想淨土聽說過嗎?
        問:《觀無量壽經》?
        答:十六觀經哦,《觀無量壽經》講觀想淨土的十六種聖境,《觀無量壽經》。觀相淨土知道嗎?觀相淨土,聽說過吧?
        問:觀阿彌陀佛相。
        答:觀阿彌陀佛的清淨法身,你觀你這個身體,我身如同佛身,你要把阿彌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在你這個身體上得到體現,這叫作觀相淨土。現在淨土宗有沒有這個法門?有沒有聽說過?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問:這個觀是要修止觀就是要修定,要入定才能夠有。
        答:有沒有人修這個法?你有沒有聽說過?
        問:我現在沒有見過。
        答:沒有吧。
        問:聽過這個,但是沒有見過。
        答:現在就剩下一個持名淨土。
        問:對,持名淨土。
        答:四種淨土,只剩下一個。四種淨土,實相淨土,念念是佛,念念清淨念念佛,念念是佛,念念清淨。我剛才跟你講一念清淨,你還做不到呢,它是念念清淨,這個叫作實相淨土。實相淨土講的就是即身成就。那麼實相淨土它需要大根器,它的根器是相當於禪宗根器,它是一句話當中就見性了,一句話當中就已經具足往生一切諸佛淨土的條件,這個它是要講大根器的;那根器稍差一點的,觀身相念佛。佛的清淨法身,觀想在我們這個身體上體現出來,如來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他要觀相出來的,然後這個也需要有根器;那這種根器沒有了,那就叫作觀想淨土,觀極樂世界的十六種聖境要把它觀出來;這個淨土現在沒有人傳了,現在就只剩下一個持名淨土,念一句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我前面一開口就跟你說了,不是眾生沒有這個根器,而是現在沒有明師了,只剩下讓你念一句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了。缺乏的是明師,而不是缺乏眾生的根器,眾生的根器從來就沒有缺乏過,因為每個人本具佛性,每個人都可以成佛,是缺乏明師指導,能夠指導大眾修行的明師。
        問:明師也是眾生。
        答:阿彌陀佛!
        問B:他陷在眾生裡頭出不來了。
        問A:明師就是明眼人、過來人,已經是修有成就的才能叫明師,你還把他當眾生,他跟你一樣,他怎麼引導你修行?
        問:眾生跟佛是相對嘛。
        答:阿彌陀佛!他是把眾生和佛對立了。
        問A: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答:你這個教理你都不知道,那就不要再談了,你還是多讀些佛經,豁開自己的心量和眼光,不要被某些人的話誤導了,誤導了那是錯失你自己的慧命。
        問:阿彌陀佛,他們都是照著祖師講的。
        答:你聽不到祖師開口啊,你都是聽到現在一知半解的人開口的。那人說,我說的就是祖師說的。祖師啥時候說過這些混帳話?

淨明上師蔡奕忠老師

  • format_quote 上師讚:

    禮敬上師我至誠
    無量方便演實義
    不辭疲苦走四海
    救拔群迷出塵埃
    大象漫步截流處
    來歸遊子皆醒悟

      學佛的目的:一是了脫生死,二是深入經藏,啟用諸佛菩薩的智慧,救度眾生;學佛的下手處:先要打坐培養定力,而不是先從理論上、知見上去下手;印心宗修學的整個過程,需要老師做相應的系統的指導,直到大徹大悟。
  • 傳法風格 力行祖師遺訓,秉持當面親傳、跟進指導的傳法風格。老師灌頂時,一個一個弟子逐一灌頂,並親授每一位弟子咒文、咒語、手印以及打坐要領及其他細節...都給予系統而細緻的相應指導,傳法具有系統性和嚴謹性。
 佛弟子 © 2004-2020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