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雜談》
  • 61

     61. 知道咒在,而且一直知道下去

        感恩上師!感恩師父、師兄們!
        心歷、心願行師兄做的這種軟件的形式非常棒!
        談點我個人對上師有關開示的粗淺體會來隨喜讚歎。
        1.座上打坐要抓住根本,沒有這個根本就談不上對諸境界的超越。抓住根本要有方法,上師關於抓住根本的方法是這樣對我開示的:“知道咒在,而且一直知道下去。”,知道咒在即是指示心念耳聞的精髓,也是直指當人自心。“而且一直知道下去”又是講的什麼呢?座上是怎樣體現出來的呢?這就是粗住、細住、微細流注、能所雙忘等等。沒有“知道咒在,而且一直知道下去”這一句,我們在修行打坐上就失去了根本和下手處,於心念耳聞不能得其門而入。所以上師講粗住乃至講能所雙忘都是隨我們的進度為這一句作跟進指導,以免我們籠統真如,瞞頇佛性。古時臨濟祖師講三玄三要,一句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這“一句”即是根本,哪一句?“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要識這無位真人麼?即今說法、聽法者是。”有了這一句學人才能一門深入。如何深入?還得祖師以三玄三要相機指導。我們今天也是一樣,從上師處得到了“知道咒在”這個心念耳聞的根本法門,才能一門深入——“一直知到下去。”如何一直知道下去?上師從字字分明、念念分明、念念清淨、念念不住、念念不隨、念念無生一路苦口婆心地開示下來,以及“不取不舍、不即不離”等等開示作的跟進或進一步指導,我們才得以從粗住、細住、微細流注、能所雙忘一路超越過來,即一直知道下來。
        2.座下的觀照同樣也離不開“一直知道下去”,這個一直知道下去就是座上的定力在座下的體現,或者說座下的慧力就是座上培養出來的定力。如何是一直知道下去?上師有個絕妙的描述:“不取不捨,不即不離。”更有“自然觀照”、“了了常知,一切不住”的開示。
        3.心願行師兄在前面轉發的上師有關觀心力、觀照力、覺照力等的開示,個人覺得也是對“知道咒在,而且一直知道下去”這一句一步步更深入的開示,包括粗住、細住……以及字字分明、念念分明、念念清淨、念念無生等開示也是如是。其實上師是把赤肉團上的勿一個形段孤明給我等凡夫說破了,用“知道咒在,而且一直知道下去”這個心地法門,只能自覺,加上咒、印,身、口、心三密加持,在上師的攝受指導下,就只能走自覺這一條路了。上師是橫說豎說,長說短說,為的是我們能入“座上心念耳聞,座下綿密觀照”這一心地法門。所以不管初修老修,個人覺得都須從座上“知道咒在,而且一直知道下去”做起,才能一門深入。建議在彙集上師的開示時,要突出這一句,強調這個心地法門,使師兄們知道下手處。和師兄們交流時,也要反復講,師兄們明確了方法,再交流字字分明、念念分明、念念知道、念念不住就相應了。對粗住、細住……大家也能相應地體會到從完全住著到逐漸無住的過程了。
        一直知道下去,本就是不住的,本就是了了常知。上師的開示妙就妙在對機上。如一上來就說了了常知,那我們或高推聖境或當耳旁風,於自心自性毫不相應。但要說“知道咒在,而且一直知道下去”,即便對於初修,也能豁然開朗,即便還不至於說有省,但知道了方法,就能深信不疑地一座座做下去,在不知不覺中了知能所,在不知不覺中咒念合一,在不知不覺中咒念消融。這裡的不知不覺是指不起意追求。所以心中心密法是八識起修,所以是身、口、心三密加持。
        歡迎大家交流指正
        ----2019.08.27 心照
       

  • 62

     62. 【轉貼】戒塵法師:我與虛雲上座

        【轉貼】戒塵《關中寐語》
       
        光緒二十七年秋,法忍老人有赴終南之舉。先命月霞法師去營辦道場,余與復成上座隨侍月公往終南。
       
        適有虛雲上座在山結茅自居,因與之相談禪理,口若懸河,機語不讓。
       
        虛曰:“汝此強辯,閻羅老子未放你在!孽鏡台前不怕人多口。須知古時人障輕,可重見處,不問工夫。故六祖云: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今之人習染深厚,知見多端;縱有一知半解,皆識心邊事。須從真實功夫樸實用去,一日徹底掀翻,從死中得活,方為真實受用。縱得小小受用,生死之際,依然不能作主。縱悟門已人,智不入微,道難勝習,捨報之際,必為業牽,須以綿密功夫,坐斷微細妄想,歷境驗心,不隨境轉,一旦懸崖撒手,百尺竿頭,再進一步,方為自在人。此亦不過是小歇場,還有後事在。”
       
        余曰:“我亦親近德公、修公、大老、赤山來,自謂道契無生,更有誰耶?”
       
        虛曰:“汝所謂道契無生者,作麼生契耶?”
       
        余曰: “若人識得心原無念,則知生自妄生,滅自妄滅,生滅滅盡處,自契無生。”
       
        虛曰:“此是古人的,如何是你的無生?”
       
        余無語。
       
        虛曰:“汝乃學語之流,口頭禪而已,只騙瞎眼漢。不信你我同坐一時,始見真實功夫。”
       
        虛一坐七日,余則妄念波騰,加以八識田中有漏種子發現,到此全不得力,半日亦坐不住,自愧向來所學之禪不濟事。
       
        待其起定而問之曰: “汝在定中,為有知耶?為無知耶?若有知者,不名為定;若言無知,自是枯定,所謂死水不藏龍。”
       
        虛曰:“須知禪宗一法,原不以定為究竟,只求明悟心地。若是真疑現前,其心自靜。以疑情不斷故,不是無知;以無妄想故,不是有知。又雖無妄想之知,乃至針杪墮地皆知之,但以疑情力故,不起分別;雖不分別,以有疑情不斷故,不是枯定;雖不是枯定,乃是功用路途中事,非為究竟。又此七日,只是覺得一彈指頃;一落分別,便起定也。須以此疑情,疑至極處,一日因緣時至,打破疑團,摩著自家鼻孔,方為道契無生。”
       
        余聞此,十分欽仰,因與為友,同作聯袂偈一首。
       
        虛兄言:“孤身游世兄弟無,暗悲獨自向外馳。”
       
        余和曰:“禪兄若欲有此念,相結蓮友睹吾師。”
       
        同住茅蓬年余。
       
        一日,自念根鈍,如專修此道,不能發明心地,生死到來,又隨他去,況諸佛法門無量,未知余與何法特有因緣。且法門雖多,而中土學者,略分禪、教、律、淨、密五宗。即嚴淨佛堂,懺悔三日,用紙寫禪、教、律、淨、密五阄,請虛兄為證盟,跪在佛前三拈,皆是淨阄。當時自謂我今專學參禪,如何偏得淨阄,尚不以為然。
       
        是年山中請月公法師講《楞嚴》,余與虛兄皆在座聽講。一日,虛兄復講《大勢至菩薩圓通章》,力贊念佛宗旨。余與之辨駁曰:“《楞嚴》宗旨,文殊只選觀音耳根圓通,如何偏贊念佛,豈不違背經義乎?”彼此相辯者數日。月公聞之,呵止乃已。
       
        聽經畢,回茅蓬,因受風寒,晝臥床中,夢一同道者西歸,為之念佛,繼念《往生咒》數百遍,及至念醒,猶念不歇,見茅蓬忽然漸大,至十余丈,房中物件亦隨之變大,金光奪目。余當時只有念咒之心,未起分別。因念久疲極,動念翻身,則金光不現,茅蓬亦自復原。即起身坐,念數百遍,而金光亦不復現,惟病魔從此頓愈。即以此事告虛兄,虛曰:“汝與淨宗有緣。”余亦不以為然。蓋此時尚未深信淨土宗故也。
       
        二十九年春,與虛兄下山朝峨嵋,順至雞足,住山二月。及來滇省,有江南會館法悟住持,留兄掩關,余為護關。三年出關,至筇竹寺,輔夢佛和尚辦戒期。法會完時,即擬過南洋覓養道之所。因有麗江金山寺正修和尚,請虛兄在大理雨銅殿講《楞嚴經》,余為代座。經畢時,再朝雞山,恰遇大覺寺道成長老,敦請虛兄住缽盂庵,改建十方。虛兄進院後,余亦在此住下,當監院。
       
        次年春,辦戒期一次,余即於此掩關三載。在關中,因功用難得純熟,特效古人行般舟行。般舟者,立佛三昧也,九十日不坐不臥,一心念佛。行至第二日晚,兩腳站腫,加以夜深,昏沉太重,不覺跌倒於地,難以進行。自愧業障雖重,然誓不中止。只置一小凳,疲極時,略坐少息;昏沉重時,仍起經行,方得行滿九旬。繼又打七一次,至第七日,疲倦已極,欲再行三天,助成百日,已不能也。雖愧未獲三昧,然較前功夫,已略純熟矣。不過,余此時尚未決志求生西方,只是將一句佛號,當作話頭參究耳。
       
        當余進關後,因常住初辦,毫無租石,故虛兄即往南洋募緣,至宣統元年,方由北京請《龍藏》回山,改缽盂為祝聖。余出關同辦戒期,定例每年傳戒一次。
       
        宣統三年,值民國反正,余觀世界變亂,若常助虛兄辦事,不免妨害自己用功,欲覓靜處精修。適有了然和尚,留余結茅於筇竹。未住一年,因虛兄有事至申,祝聖常住為砍樹起糾紛,余即將茅蓬交平光和尚,回山排解。
       
        民國二年春,辦戒期後,又與正修、遠參諸德,在大理開辦佛教會。會成立後,余即發意續下三江參學,因道經省垣,值虛兄在省辦佛教會,會內兼辦僧學,留余與普常法師任教員。
       
        迨放暑假時,余遂辭職赴上海,再睹月老法師於哈同花園,聽講《摩诃般若》。是秋詣觀宗,聽諦閑法師講《法華》。三年春,余受南京香林寺請,講《彌陀要解便蒙鈔》,至夏,方研究淨宗。至民國十七年,值修圓和尚受虛兄命,特來靈巖關中,約余旋滇。余喜滇地氣候溫和,故出關將靈巖交妙真法師主持,八月與修師來滇。是冬,受王竹村居士請,就其府講《金剛經》。十八年春,受虛兄請,在雲棲講《法華》。
       
        余自出家以來,已四十年,雖蒙諸方知識提攜,然成我者,四友也:
       
        一虛雲兄,余之禪友也。余與兄終南相遇後,幾三十年,同在各處為佛法因緣,且常相警策,受益良多。雖於禪學未足踏實地,然於此道得過信心,實虛兄成之也。
       
        二慈舟兄,余之律友也。余與兄學《華嚴》後,十余年為佛事因緣,或行道,或辦學,或講經,未嘗分袂。兄戒律精嚴,每誡學者,皆以身作則。余學律之因緣,實慈兄成之也。
       
        三機通兄,余之教友也。余與兄學《華嚴》後,同辦學校於九蓮,同谒五台,同講經於北山寺等處,同辦蓮社於蓮溪,皆得兄助。且兄雖一生各處講經宏法,但謙和自抑,齋莊中正,剛毅木讷,專以利生為己任,實愧煞現世之一班新派法師,不重行持、只講外式者,真余之教友也。
       
        四照空大師,余之蓮友也。余於民十七年,二次來滇,講《金剛》、《法華》等經,辦淨業社於佛教會,成佛護蓮社於貢院,皆得師助。邇來諸方師家與學者,或尚新派,或自稱佛教革命,或順潮流,或貪名聞利養,或辦世事,虛度光陰,無不多溺於名淵利薮之中。照師超然高蹈,善能擺脫世事,立志精修淨業,不為浮華所牽,真余之蓮友也。
       
        然此四友之道念、德行、智力、戒行、弘願等,皆高超余萬倍,既能匡余不逮,又能逆耳忠告,以身作則,不尚虛誇,躬行履踐,可為季世之優昙也。古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又云“從師不如訪友”,誠哉然也。切勸後之學者,莫學戒塵一生虛度,須學余四友淨行,方可為真佛子,堪紹如來家業。願共勉之。
       
        (摘自戒塵《關中寐語》)

  • 63

     63. 元音阿闍黎談觀照

        不睬它
        它一冒頭,你就看見,哎,不睬它!說起來這是禪宗辦法,也是密宗的辦法,密宗大手印,大手印就是這樣說,大圓滿也這樣說,念頭起來的時候啊,我們用一字訣,就是:“呸!”它用一字訣,它就是看見念頭起來,呸!不跟念頭跑。就像水上畫圖一樣,拿盆水來,拿根筷子這麼畫畫,畫過了之後,這個水就沒痕跡了嘛,像水上畫圖,念頭一起,就消掉,沒有痕跡,這是密宗的辦法,不是也等於禪宗的辦法嘛,是吧。所以禪、密的辦法其實是一樣啊,到家都是一樣啊。
        ——《上海寓所隨緣開示(3)》
        怎麼觀,就是念頭一起就看見,就是觀心,那個很便當,喔喲,一起念頭,看見了,不跟它跑。哎,念頭來了,我不睬它。這就是境界來了,你不要動心,不隨外境跑。
       
        ——《上海寓所隨緣開示(21)》
       
        照破
        念儘管起,但一起我就能看見它。一看見它,不理睬它,就照破了。照破就是毫不散亂,這才是真正修中之王。
        ——《恒河大手印淺釋》
       
        脫開
        我們修心中心法是,今天脫開,明天就脫不開,哎,什麼緣故?噢,還是妄念在動啊!努力修啊,時時在下座時觀照啊,把這個境界脫開的時間(間隔)縮短。可能我們第一次見,打開來見,要隔幾個月才現一次,要把它縮短,縮到每個月見一次。半個月見一次,每週見一次,天天我能做到,靜中相繼要做到很不容易,是吧!還要動中(相繼),是吧。
        ——《上海寓所隨緣開示(二)》
       
        若不觀照,就不會能所雙亡,就不會脫開,所以一定要觀照。
        ——《恒河大手印淺釋》
       
        凜然一覺
        由張三聯想到李四,由李四聯想趙五,由趙五聯想到王六……妄念紛飛不停息,那就壞了。此時要凜然一覺,不去睬它,妄念就被斬斷了。
        ——《恒河大手印淺釋》
       
        不管妄念是粗的或是細的,“均須起滅隨無而善護修。”妄念來了,你必須覺察到它,然後凜然一覺,不去理睬它、不跟著它跑,它自然就化於無形。這就叫“起滅隨無”,隨著你的覺醒而化空了念起念滅。
        如果你覺察不到或者不凜覺,妄念總是動個不停,念念相續,沒有間斷,那就成為輪回的業因了。“善護修”就是好好地保護修正。保護什麼?修正什麼?保護靈明無住的真心,修正遷流不止的妄念。覺察到妄念,要立即凜覺,立即“起滅隨無”,不要跟著走一段路才去凜覺。
       
        有的人,妄念起了他也知道,但他捨不得停下,他說:讓我再考慮考慮,先讓我想想再凜覺。你既然已經曉得是妄念了,幹嘛還想下去呢?這不是愚癡透頂嗎?這分明是隨著妄念遷流!不應該這樣,要趕快凜然一覺,起滅隨無。要時時地保護我們的真心,了了常知,無所住著,無所粘滯,這就是“善護修”。
       
        ——《恒河大手印淺釋》
       
        保任
        256 問:現在保的程度比以前有進展,睡覺有時也能明明了了,騎摩托車也能保住,座上座下一樣。有時不保而自保,偶爾丟失一下,旋又覺起。今天轉入第二輪的第一座,定力不可同日而言,第一座止息幾分鐘。前幾天修六印有兩座身心皆空,止息有一個多鐘頭。
       
        答:很好,再努力用功,不可怠忽。等你遇事無染,念起不隨,微細流注化去,即到家矣。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
       
        保護就是任何境界都不要粘上去,其要點在“內不隨念轉,外不為境遷”,時時保護這靈知之心,空靈無住。保熟了,就放任其自由行動,隨它走東走西,都不會犯它禾稼,這就達到無修無得無證的境界了。所以修法越放下越好,越著急越不行。
        ——《心中心密法打七開示》
       
        我們在做保任功夫,即守護自心時,不要起任何對治、取捨、修正之心,時時處處放下一切,空靈無住,方與真心契合。這樣才能證成大道。無二心(我們有工作,怎麼觀照法子呀?)
        ——《恒河大手印淺釋》
       
        你們可能說,“哎呀,我們有工作,怎麼觀照法子呀?” 有工作也好觀照,也就是無二心。就這個做事情的一心,無 二心,做這個事情就這個事情,叫一心,第二個念頭沒有。做過等於是沒做過一樣。做的時候像是別人做一樣,做過以後毫無留戀,如沒做過一樣。
        ——《1995年在河南鶴壁市青岩寺開示》
       
        做事時,就是做這個事的一個念頭,沒有第二個念頭起來,那麼這個就是保。所以保也要知道並不是看著什麼地方,住著某一個點。
        ——《成佛的訣竅》

  • 64

     64. 金剛延壽法(誦普賢延壽陀羅尼咒修之)

        王驤陸阿闍黎諱宰基,字驤陸,號仁知居士。文章來源於《王驤陸居士全集》,養生論,金剛壽。
       
        壽有二種。一為性壽。即無量壽,乃人人同具之不生滅金剛性,萬古常存,永無變滅者是,故曰無老死。今之生死者,若金器之還爐重冶,器之形狀,隨時可易,而金體終不變也。二為身壽。最古之世,人壽有八萬歲,退至今日,八九十為上壽矣。其可貴者,為比較稀有耳,然未足以言其勝也。壽之可貴者,在德不在歲。此身而可保持八九十歲,乃至百齡以上,其能保持之功能,自有其不可及處,此可貴也。茲有七義:
        一、人生住世,如器之厚薄強弱,堅固者永久。人以氣為主,氣厚者壽。此德之可貴者也。
        二、 壽者必有前因。凡仁慈不好殺生者長壽,誠實不虛者長壽,少氣惱者長壽,氣宇凝重而量大者長壽。此德之不可及者也。
        三、 壽者經歷必多。天必留此榜樣以利後生,故老人者,乃人世經驗之顧問,關係世運極大。週末以至秦漢,其間老人甚多,焚書而後,博采古時文化,皆賴老人背誦而得,可見老人之可貴可敬。此世壽之可重也。
        四、 洪範五福,維壽居先。世俗每言福祿壽,而西藏則以壽為上,謂壽福祿,此言福祿本虛,維壽較實。此亦重其德性也。
        五、 仁者壽。仁不專指仁慈而言,仁者通達人情物理,仁從“二”從“人”,言盡人道也。又仁即“天”字,天為二人合寫,言合乎天理也。惟仁者為能盡人道合天理,以不專是為己,且以為人。從人為大,即不離大悲。此德之尤可貴也。
        六、 一家之有老人,如得大樹之蔭覆,澤及後昆,故曰家慶。國由家而成,有德之家,影響目及於社會。此可敬可賀者也。況有壽著必多福,有福者,人且利賴之,亦一鄉一黨之光榮也。昔前清乾隆時,嘉興有一壽者,年一百二十歲,政府賜匾為“花甲重周”;至一百四十歲時,又賜匾為“古稀再見”,舉國以為榮,歎為人瑞,其寶貴如此。
        七、 世有長壽者,人必推求其所以得壽之故,見其慈祥愷弟也。可以明世俗之涼薄而易其風氣,民德自厚;見其歡喜自在也,可以自警,少氣惱,多寬和,且學其先苦後甘,不爭一時之榮利,用權未來之福田。如是,人人得享長壽矣。其尊貴尚可言乎?至壽者之平居懿德,自有其一鄉之人知其詳,為之稱頌以為表揚。今為此語,用以勸世之求長壽者。長壽,人之所喜,而長壽之因,在乎修德,此身壽也。身壽有限,故尤在乎學佛,此性壽也。性壽無窮,由世壽而晉于金剛性壽,斯為無上之珍貴。
       
        今為普天下老人祝福,特普傳金剛延壽法,願大家福慧雙修,長壽無量。金剛延壽法(誦普賢延壽陀羅尼咒修之)
       
        嗡。哇計拉。欲山司哇哈。
        (欲字甚重要,音油 ?U,上聲拖長。山音sa)嗡。哇計(子)拉。欲(U)山(sa)司哇哈。
       


        不論男女,凡多病或年高,恐修佛法不及者,可先修此法。每日用念珠輕聲持三十串,計三千二百四十遍,不可分兩次念,如一隔斷,即不算,當重修。每日勿過亥時修(亥時:唐前22:00-24:00,唐後21:00-23:00,今時22:00),至三十四天圓滿。中間如停一日,則起頭重修三十四日。修時最好面向北,每日發願回向,不專為自己一生求壽而修,為修佛成就,用以度眾生而修。以盡大悲本願,則靈應不可思議。修時當恭敬禮拜,勿草草是要。又病人亦可臥修,但切勿出聲持。
       
        民國三十四年乙酉三月仁知居士王驤陸謹誌
       

  • 65

     65. 2019.12海口打七見聞紀錄

        2019.12.16
        心現:大恩根本上師每天三座都要帶大家巡七,特別是每天第一座淩晨2—3點!今天待民宿和羊莊巡七完後,上師坐在餐廳走廊睡著了!
       
        心式:上師每座都巡七,天天早上大眾休息時,上師在調甘露供壇城,下座後師兄們又排隊找上師解惑,上師慈悲開解。晚上又逐房間答疑解惑,24小時都不離大眾,第二張照片已完全體現出上師疲勞至極了…上次隨師甘南之行,上師也是忙裡抽時的休息一下。上師悲心大願、功德圓滿!將此身心奉塵刹…實乃宗門、大眾的無上福報啊!
        頂禮大恩根本上師淨明阿闍黎!!!
       
        本明:上師為了整個打七法會,為了師兄們能早日解脫,白天為輪流來私聊的師兄答疑解惑,關注整個打七的進展,晚上除分別開示外還要時不時地巡七,特別是淩晨師兄們容易疲勞出狀況的一座更是親臨查看。為了大眾已是不分晝夜,疲勞至極。問上師的睡眠時間為幾何?1小時?2小時,我們都不知道,只知道是很少很少,白天夜裡都能看到上師的身影,對照自己所謂的發大願,為大眾發心承擔,實在是汗顏。
       
        隨緣:弟子應以師為榜樣,多發心,多做事
       
        心禪悅:@印心 心曌 頂禮師父
        能不能有些環節大家一起來承擔做事,安排下讓上師休息的時間呢?哪怕兩個小時的休息。
        上師也是肉體法身,身體不能太透支
       
        心禪:弟子零七年始連續二年在塔光道場舉行打七之中護七,我在二樓住,發現上師好象都沒怎麼休息,因為那時打上座下座的板都是上師一人在幹,巡七開示等都是上師,我還經常問上師,上師您都不需要睡覺的呀,上師也沒回答我。總之上師的慈悲不可思議,上師的境界亦不可思議
       
        本明:@印心 心禪悅 我們也嘗試過,但上師太慈悲,有來問問題的師兄上師總是不讓阻攔。
       
        心禪:上師的慈悲、上師的攝受力不可思議
       
        心悟真:願親證諸佛菩提妙果!不負師恩浩蕩
       
       

  • 66

     66. 淨明上師對死心塌地的開示

        2019.11.08交流主要內容:
        死心塌地和一動不動。
       
        淨明上師的開示死心塌地:
       
        1、腿不動。那死心塌地我們是有細節的,首先這個腿不能動,不管你是單盤也好,散盤也好,雙盤也好,既然是結上去了就不要動,一動不動;
        2、腰不能動,不能左右搖擺。
        3、眼睛不能夠睜開,眼睛要一直閉著。
        4、手印不散,咒不斷,不到時間不下座。
       
        一動不動,前面要把坐姿調整好,結合自己的身體特點,摸索自己的打坐習慣。
       
        一、坐姿:
       
        1、拜墊不能坐的太靠後了;
        2、腰不能挺的太直了,這樣不持久;挺直的坐,腿會麻。
        3、要自然坐直,頭要抬起來;
        4、拜墊的高度、腳下墊的高度、軟硬,都要調整好。
       
        二、手印:
       
        1、手印位置,要在下巴和胸口之間;
        2、雙肘要貼在肋骨兩側;
        3、手印蓋上黃布以後,只管一心持咒;不要糾結是否變形了,發現變形後,調整回來即可。
       
        三、我個人對死心塌地的體會:
       
        死心塌地,是貫穿整個修行打坐的過程的,不只是初修時,以後也是一直都要堅持下去的。
       
        1、有痛在的時候,這個痛正是培養定力的;歷代祖師都要經過這個階段。一個字:忍!
        2、無痛在的時候,無明習氣翻騰,這時候才是考驗,座上無緣無故就想下座。破此無明,需要解脫生死的大願力;
        3、精進不力或者懈怠時,坐不住、煩惱、妄念翻騰時,或者莫明其妙想下座,這時正是進功時,要把心一橫,不到時間堅決不下座。
       

  • 67

     67. 享受種苦因,修行轉道果

        享受種苦因,修行轉道果
       
       
        上師:要少攀緣,特別是做事業的人,做事業的人要好好打坐修行。我們所修的一切法門,都包含著事業上的成就,你不要怕失去供養。你只要很如法地去修行,我們說那些修羅部、天道部,它都會化裝成人來供養你。突然間來了一個老闆,素不相識,不知道誰介紹來的,給你買了一個大房。你看,這三年都不愁吃啊。莫明其妙買的,之後再也找不到這個人了,這就是天人供養。所以不要愁這些,好好修行。我們之所以能夠得到一個這麼好的身體,這麼健全的一個身軀,來這個世上,我們是來修行的,不要去求享受。因為享受種的是苦因,我們現在享受多少,你只要認為這是一種享受,來世就很辛苦了,所以說不要追求享受。有這麼一句話,不光是佛教啊,修道之人都有這麼一句話:富貴生淫欲,貧窮出道心。對於世俗的享受,你只要認為這是一種享受,追求這種享受,那麼種的就是苦因,因為你有貪執嘛,有貪戀嘛,有貪愛嘛,這種下的就是苦因。那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這個身體上所表現出來的種種苦、種種難受、種種煩惱,這些都是過去世種下的苦因。我們通過這個打坐反映出來,這個是好事,我們再把這個苦因轉化成菩提道根,最終變成菩提道果。
        當然了,經過一番痛苦的修行,我們這裡說是痛苦,因為大家的心態就是:哎呀!這個修行本身就是痛苦。所以說經過這種痛苦的修行之後,自己的真如自性徹見無疑了,你的心態跟現在完全是兩個世界,你就不會認為這個人間處處是苦,這就是得離苦海的表現。這個人間所體現出來的一切,我們天天所能夠面對的這一切,表現出來的,都是平平淡淡、真真實實的歡喜,所以這叫極樂佛土,就這個意思,一切都是法喜充滿。那這所謂的法喜充滿,沒有說像我們平常人所感受到的那種大喜,有大喜必定有大悲嘛!我們所講的那種歡喜,它是平平淡淡的,但時時刻刻都在流露,所以叫“法喜充滿”。
       
        ——淨明上師

  • 68

     68. 瘟疫持甚麼咒好?

        師兄:上師,這次的瘟疫好可怕啊,人心惶惶!這就是一個真正的鼠年全國人都歸洞了。
       
        請教上師,我念什麼咒好了,請求上師幫教導教導徒兒了。
       
        淨明上師:六字大明咒或者大光明咒。
       
        師兄:上師有沒有要求規定念多少遍?要結手印嗎?
       
        淨明上師:無數遍,一切不住就是大手印
       
        師兄:好的,感恩上師弘法開示,謝謝您。

  • 69

     69. 越多諍,越是醜態百出。

        世人顛倒煩惱,就無一件事不當真,連空言虛論,一點也不放鬆,所以有諍成了習慣,人事紛紜,相爭不已,失去了社會上平等共處、相安互利的原則,無非一苦引眾苦,一盲引眾盲,造成個苦海世界。
        因此量小福薄的人,稍有一點勝人處,便驕態滿面,不知越多諍,越是醜態百出。你如得了天耳通,普世間幾萬萬的音聲來入耳鼓,無非演唱三個字,個個人說“我不錯”。
        你想偌大一個社會,竟分成一個個人的單位了,人人成了敵對,是何等苦惱呢?
        ……摘自王驤陸上師《金剛般若經白話》

  • 70

     70. 元音上師,幾十年如一日,每天都打坐。

        我97年在上海時候我問過上師,我說:“師父,您歲數這麼大了,您老還打坐嗎?”他說:“打呀,我一天最少還打一座!”我說:“您這一座打多長時間啊?”“打三個小時!”我說:“是咱們的六印一咒嗎?”他說:“對呀!”所以我就給大家說了,我說:“你看我們元音上師,幾十年如一日,每天都打坐。”我當時問他的時候,他已經是修這個座,打了六十七年。
        所以我們說他六十七年都沒有停止過打坐。結果我說出來之後,我們就有老師說我了,說我說這個話是在埋汰老人。我說沒有埋汰老人啊,這是我跟老人交流的結果,他就是這麼告訴我的!還有我經常也是跟大家交流了,我說:“我們大家得這個心中心法不容易啊,如果只修這三年,我們是不是感覺自己對不起這麼殊勝的一個法門哪?”我說好比我們大愚祖師,大愚祖師我們大家看他的傳記都知道的,廬山東林寺上修了七年,在山上修了七年,每天最少一座六個小時,你看他的蒲團都坐爛了!你看我們在上海打七,一天六小時一座,一天坐三座,師兄們最多就是坐到屁股痛也沒有看到把這個坐墊給坐爛了,是吧?把坐墊坐爛了是個什麼概念哪?然後我們大愚祖師是何等根器,還要在山上苦修七年!我們如果說他一天一座兩小時來算,那他七年也要有兩千多座吧。但是一天他是最少是六個小時,那我們這兩千多座還要再乘以三,所以我們的祖師這七年,你要按照兩小時一座來算的話,他不少於七千座。他目的是為什麼啊,是不是根器比我們差呀?啊?我們只坐三年!
        所以你看在座的很多師兄,如果要按照兩小時一座來算,他們遠遠都不止五千座了,還在修呢,還在打坐。你這次到了上海你也聽到了,那個師兄修一個根本咒,那個師兄修一個藥師法,那個師兄又修准提咒,這些咒全部都是印心宗內的啟用法門,也就是說我們這個印心宗不止是傳承六字大明咒跟心中心法,還有很多啟用法門。這些啟用法門也是方便大家修心中心法之後,能夠在接引大眾中應各種機緣而傳各種各樣的法。所以這次你到上海也見了元音上師這麼多弟子,也瞭解了我們這個印心宗不只是心中心法,還有其他的法門。這個印心宗是一個很龐大的傳承體系,我們三代祖師建立這個傳承體系,目的是接引更多的人,接引不同根器的人。建立這個龐大的傳承體系,這個指導是要花費很大的心思的,所以叫作系統的傳承、系統的指導。
        -淨明上師2017年上海打七開示摘錄
       

淨明上師蔡奕忠老師

  • format_quote 上師讚:

    禮敬上師我至誠
    無量方便演實義
    不辭疲苦走四海
    救拔群迷出塵埃
    大象漫步截流處
    來歸遊子皆醒悟

      學佛的目的:一是了脫生死,二是深入經藏,啟用諸佛菩薩的智慧,救度眾生;學佛的下手處:先要打坐培養定力,而不是先從理論上、知見上去下手;印心宗修學的整個過程,需要老師做相應的系統的指導,直到大徹大悟。
  • 傳法風格 力行祖師遺訓,秉持當面親傳、跟進指導的傳法風格。老師灌頂時,一個一個弟子逐一灌頂,並親授每一位弟子咒文、咒語、手印以及打坐要領及其他細節...都給予系統而細緻的相應指導,傳法具有系統性和嚴謹性。
 佛弟子 © 2004-2020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