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雜談》
  • 81

     81. 座上持咒

        座上持咒
       
        出家師:現在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妄念大的時候不知道咒在不在,就是覺醒了就快速拉回來了。
        上師:昨天到現在座上你體會了沒有呢?
        出家師:昨天座上主要是字字分明了, 但是感覺就好像那個妄念直接管不住了,好像已經飄得很遠。
        上師:管不住了,飄得很遠,讓它飄嘛, 沒事。
        出家師:啊?
        上師:管不住了,這個妄念管不住了。
        出家師:我試了一下,好像不太……
        上師:飄得很遠,飄……
        出家師:飄得很遠,然後我又回來了。
        上師:回來的時候清爽嗎?
        出家師:回來不清爽,回來的時候,一會兒又走了,不像以前很快就拉回來了。
        上師:以前是怎麼拉的?
        出家師:以前我就,噢,完了,跑遠了, 趕快嗡嘛呢叭咪吽,把注意力集中到咒上。
       
        上師:就是加快速度,集中一下就行了嘛。集中一下之後就放下了嘛,不要老集中,也不是完全的不理,就是說提示一下,咒語還在,可以了。那時候要馬上要放下了,不能夠老是執著在這個“咒語還在,咒語還在”上,不能這麼去想。這個要自己調節一下。就像手中捏這個小雞一樣,手松一點它又跑了, 又重一點,把它捏死了。所以說既不能夠捏得太緊,又不能夠讓它跑了,就是這種調治方法。你看我們說這個持咒不緊不慢、不即不離、不取不捨,還再加上一個不壓不隨。不壓不隨、不緊不慢、不即不離、不取不捨,記住了吧?
        出家師:記住了。
       
        上師:記住啊,要不然一下子又忘了。不壓不隨,不緊不慢,不即不離,不取不捨。
        出家師:這個不取不捨是取什麼捨什麼?是指的取咒和捨咒嗎?
        上師: 沒抓住它也沒有捨掉它。出家師:沒抓住咒也沒捨掉咒。
        上師:沒有執著它,也沒有去放棄它。
        出家師:是指的咒嗎?
        上師:嗯,咒啊。由咒入定。定是什麼, 定就是念,念力就是定嘛,心力嘛。
       
        ~淨明上師
       

  • 82

     82. 修心密更應恭敬僧寶,嚴持戒律

        修心密更應恭敬僧寶,嚴持戒律
       
        弟子D:以前我修淨土法門,這次見了蔡老師,我很有信心修這個法。我以前對往生沒有把握,我二十多歲開始學佛,現在五十歲了,感覺到人生無常、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害怕。我走到蔡老師這裡來,我很有信心修這個法,我對蔡老師也很有信心。我要堅持下去,我想當生成就。
       
        上師:有沒有把握是看你時時刻刻有沒有把握,我們所講的是,時時刻刻有沒有把握,當下一念有沒有把握,關鍵在這裡!能不能把握自己,就看當下一念,看時時刻刻,看在在處處!
       
        上師:師父說兩句吧。
       
        出家師父:我補充一下,我也不敢指點大家。希望大家每走一處,還是注意一下我們自己的形象、戒律。真的,我看到好多修法的師兄弟到哪個道場都是懶懶散散的,除了打坐能過關,其他方面點點滴滴都不過關,讓人家小看。我想在修法裡面,把這個戒條戒律強調起來,希望蔡老師能夠支援我。
       
        上師:是啊,我就缺這樣的人才。要把這個方面完善起來,這個目前還是空白的,師父提出來了。
       
        出家師父:因為的確有好多人看到修心中心法的人懶懶散散的就不修了,我們修心法的弟子要比修其它法門的弟子更懂規矩,更能嚴持佛的戒律,因為我們一切法就是從三寶來建立的,離開佛的戒律是無法成就的,需要在威儀上、戒律上下功夫。
       
        上師:是啊,我們好多地方的居士在當地的僧眾當中有一個很不好的稱呼:二寶居士。就是不恭敬僧寶,眼中只有佛寶、法寶,沒有僧寶,就叫二寶居士。
       
        出家師父:這個僧寶呢,不單是指僧人的形象,像蔡老師也是僧寶。你看觀音菩薩,還有文殊菩薩,這都是僧寶,他們未現出家相,都現菩薩相,這是大乘僧寶。不管是哪一種僧寶,我們都要尊重,是不是啊?普賢菩薩這樣說了:“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我們這個法就是普賢菩薩傳的嘛,所以,我希望各位師兄弟們能夠從嚴於律己做起。
       
        ~淨明上師

  • 83

     83. 金剛乘無上瑜伽之十四條根本大戒

        金剛乘無上瑜伽之十四條根本大戒
       
        一、譭謗或輕蔑傳法上師
        密乘佛法以金剛上師為尊。因上師已修證至與本尊無二無別,又因佛與菩薩不能親臨灌頂傳法,上師乃諸佛菩薩之代表,故不能輕蔑譭謗上師,亦不能對上師生嗔心或邪見。上師偶現世間之陋習, 皆是對弟子修行之驗證,故對上師誠信之心決不能退轉。若違戒應及時于上師前虔誠懺悔,還淨戒體,否則臨終必墮金剛地獄。
       
        二. 輕視或忽視所受戒律
        戒有:居士五戒、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三昧耶戒等,如密乘弟子已受持某種戒律,心中卻輕視於戒,而持無所謂的態度,此即屬違戒。戒乃修行之約束,成就之因緣,如受戒而違戒,即與修行背道而馳,自毀善根,若違此戒,應及時于上師前虔誠懺悔, 還淨戒體,否則臨終必墮金剛地獄。
       
        三. 譭謗或非議金剛兄弟
        上師之弟子乃同門金剛兄弟,由上師灌頂後,於法界出生,法脈相連。同胞兄弟雖一母同生,但死時修法者往生壇城,不修法者重入六道輪迴中,即使他日相見,亦當不識;金剛兄弟悉為上師之眷屬,今朝同依上師門下修法,他日同歸上師本尊壇城,法緣永結,一同成就聖果,故當互相關心,互學互勉,而不應互生嗔恨、抱怨、妒嫉等種種心。金剛兄弟爭鬥則令上師壇城不寧,而魔眾歡喜,此乃破壞佛教之極大罪惡,死後直墮金剛地獄。若違犯此戒,應及時于上師前虔誠懺悔,還淨戒體,否則臨終必墮金剛地獄。
       
        四、畏難捨棄殊勝菩提心
        在皈依上師時,已發願要解脫輪迴,為利益眾生立誓證得佛果;行者一旦發起菩提心,十方諸佛壇城同被震動,因菩提心為諸佛成佛之本,息息相連,諸佛菩薩均因行者之發心同時為行者作證;若行者于修法之中,畏難怕苦,信念不堅,而生放棄修行之念,退失菩提心,此舉即同于欺騙諸佛菩薩,生無邊無量惡果。能依止上師,修行密法,乃累世積福而得。六道輪迴苦無邊際, 暫時之苦所為者為殊勝解脫,應知貪圖世間安逸享受,難以解脫輪迴,故當立斷心中業根,常以密勒日巴祖師苦行事蹟勉勵自己,勿斷法緣。若違此戒,應及時于上師前虔誠懺悔,還淨戒體,否則臨終之時必墮金剛地獄。
       
        五、由嗔怒而捨棄慈悲心
        為圓滿菩提心之修證,故要對一切眾生發慈悲心,應生起無分別之平等心,尤其對身邊具惡業者或對行者製造違緣者;如行者心生嗔恨而對眾生捨棄慈悲,即等於推六道父母于惡道深淵中,此惡業等同殺親生父母,命終必墮金剛地獄。而對譭謗佛法者應心生憐憫,但不應與之為友,否則仍屬違戒。應常觀上師本尊之無漏菩提心加持此具邪見者,令之生起懺悔而入佛門。若違犯此戒,應及時于上師前虔誠懺悔,還淨戒體,否則臨終之時必墮金剛地獄。
       
        六、論顯密法非佛所宣說
        世尊因眾生根器不同,依方便而傳佛法,法門八萬四千,凡顯密之弟子,各依因緣,各承所學。如對佛法妄加評論,自持惟己所學為殊勝佛法、貶低其他宗派,或生好、壞之分別心,即屬違戒。當知佛法本來不二、為治千萬種心,而設千萬種法,故理法未明,勿得妄論。若違戒, 應及時于上師前懺悔,還淨戒體,否則必成墮金剛地獄之因。
       
        七、對未具緣者宣講密法
        密乘之"密"字,乃因密乘以灌頂承傳法續,如對未受傳承灌頂,對身心及法緣俱未成熟者宣授密法,即屬即違戒;或者同門之間因所修次第不同,對未授某法灌頂者私傳該法,亦屬違戒。未得傳承灌頂修持密法,不得傳承之加持力,難生覺受,百害無益;未得上師允可而私授密法,乃對密法之不恭敬,易斷法緣,且修法不生覺受。此二者皆屬於泄"密",如不及時于上師前虔誠懺悔,還淨戒體,此生難證即身成就,臨終墮金剛地獄。
       
        八. 損苦五蘊自身不如佛
        佛說五蘊,五蘊者,乃指人之色、受、想、行、識。如依佛法修持,可轉變五蘊而證得佛之五種智慧,眾生皆具佛性,皆可現佛之五智;若妄自菲薄,言己之有漏五蘊色身不能成就五佛身者,即屬違戒。佛說眾生皆可成佛, 如自損者,則對佛語缺乏信心,此念即等同謗佛。如違此戒, 應及時于上師前虔誠懺悔,還淨戒體,否則臨終必墮金剛地獄。
       
        九. 愚癡故捨棄、拒絕空性
        佛法所言空性,乃宇宙之實相,此空性即真如菩提,捨棄空性即捨棄佛果,即不承認有佛果可得,此屬斷滅邪見,違背密乘佛法即生成佛之根本義理,犯根本大戒。應及時于上師前虔誠懺悔,還淨戒體,並請上師開示空性正見,否則臨終必墮金剛地獄。
       
        十、自輕色身而損佛壇城
        密教以行者色身之身語意三密現身證佛果三身,灌頂後色身每一處皆具佛身種子,皆佛之壇城,故意損毀自身,自傷、自殘、甚或自殺者,如破佛壇城,罪同殺佛,此業命終將直墮金剛地獄。若有自傷、自殘而違戒者應及時于上師前虔誠懺悔,還淨戒體,否則臨終必墮金剛地獄。
       
        十一、落實執背離空觀正見
        行者于修生起次第本尊時,應觀本尊身雖現微妙色相而無實體,不應觀本尊身為有實質之神。若觀本尊為實,即如以大我執之染汙心識強名為佛,此為謗佛;若不解空觀正見而以實執繼續深修,則所修本尊將成以本尊形像顯現之大自在魔天,令行者入大我慢我執中不得解脫,若再以此見而傳法授徒,將貽禍眾生,命終直墮金剛地獄。修法中若有此現象之行者,應及時向上師前祈請開示,並虔誠懺悔,還淨戒體,否則臨終必墮金剛地獄。
       
        十二、由我慢故破信眾信心
        若行者遇到法緣成熟者不能應機宣說佛法,甚至譏諷對方無資格修學密法,令信眾退失皈依上師三寶之心,此屬大我慢見,違根本密戒。當常思密法得之不易,發心令更多眾生早入佛門,盡力予人方便,若違此戒應及時于上師前虔誠懺悔,還淨戒體,否則臨終必墮金剛地獄。
       
        十三、於密義三昧耶不生信
        行者于修密法時,不能領悟甚深法理,如對手印、真言、觀想之三密相應方便未具足信心,或對鈴、杵(與“楚”同音)等法器之密義產生疑懼之心,此即屬違戒。一切法皆為解脫之路徑,產生疑惑輕視者,將退失修行精進心。若違戒應及時于上師前虔誠懺悔,還淨戒體,否則臨終必墮金剛地獄。
       
        十四、譭謗具真善體性女眾
        密續中言,行者應離男女相,無分別心,女人之真善本性原屬智慧,如諸空行聖母;行者當把具真善體性之女人皆視做空行母,而莫加以譭謗, 否則即屬違戒。若違戒應及時于上師前虔誠懺悔,還淨戒體,否則臨終必墮金剛地獄。
       
        ------------------------------
       
        備註:
        尋找正確的上師需要大量的福德。若無福德,甚至連遇見心靈導師的願望都不會生起,更遑論能以正確的發心培養出清明的能力,來辨別上師是否既純正又適合自己。找到上師是一回事,有足夠的福德不去懷疑自己的選擇,並能一直相信他又是另一回事——這需要有海量的福德。事實上,在你與上師的關係中,每一階段都需要福德。
       
        ——宗薩仁波切

  • 84

     84. 六根一體

        六根一體
       
        我們說你這個舌頭一定要動啊,嘴唇也要微微動,你才能夠跟在咒上。嘴唇動是有幅度的,剛開始能夠看得到,慢慢地,嘴唇動我們自己能夠感受得到,但是邊上的人看不出來,這個時候它體現出來是舌頭一直在動。
        我們說用這個舌根來攝持住耳根,耳根攝持住意根,它是配合在一起的。我昨天就說了,大家通過一段時間的打坐之後,你就能夠發現六根它是一體的,眼耳鼻舌身意它是一體的,是在一起作用的,這些都是等到有了一定的定力才能發現,剛開始是發現不了的。
       
        ----淨明上師《佛法修持長座指導》

  • 85

     85. 持咒停止了,種子也會停止翻騰

        問:頂禮淨明上師,最近在反複溫習您的《佛法修持長座指導》一書,隨著打坐淨化,才體悟到上師書中種種開示的微妙,對自己幫助很大。總是不太好意思給上師發資訊,但還是想請上師慈悲開示,弟子有幾個問題想請教上師。
        弟子近期修法的過程中,每天堅持最少6小時。對於持咒這個部分還是有些不掌握要領,記得上師說只要能持就要繼續持。有時候感覺提起咒語的力量變得微弱了,此時會想起能持還要繼續持,持咒的力量就又起來了,下座有時感覺很累,是否在此關鍵時刻,無需再刻意地提醒自己提咒呢?
       
        淨明上師:持咒停止了,種子也會停止翻騰,人會進入一種輕安無念的定境,會很舒服,但是會讓你執著在這個空靈的狀態上而放棄修持心中心法。我們常說,印心宗的持咒打坐的方法,是所有宗門法門中最難修持的法門,所以就是成就最快的法門,但是要有深厚的打坐基礎才可以持續地如法修行
       
        ~淨明上師
       

  • 86

     86. 什麼是與上師相應

        什麼是與上師相應
       
        問:老師,請問什麼是與上師相應?
       
        答:與上師相應就是遠離貪嗔癡,與般若智慧相應,不是心外求法,另求他力,不作自覺。具格上師是智慧化身,以使弟子覺悟成佛為目的。不是僅僅在弟子心目中增加一個崇拜者,更不是成為弟子命運的控制者,是教育者、啟迪者。于弟子妄言福禍,增盛取捨,非愚即狂。我們學人也要有這方面取捨甄別的擇法眼。
       
        ~淨明上師
       

  • 87

     87. 怎樣打坐才是進步?

        怎樣打坐才是進步
       
        問:師父,打坐修行是不是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答:打坐修行的確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修行是超越,它不是越級,它是超越。我們這個宗門的特點叫頓超,它超得很快,你只要如法,它超得很快,頓超法門。
       
        問:如果超得很高了,沒有修行它是否會掉啊?
       
        答:沒有止境。你只要每天按部就班打坐,你不要去管境界。境界是時好時壞的,你不要去理睬境界,每天只管打坐,時間到你才下座,那都是進步。境界跟八識的這個作用有關係,比如說今天上班事情少一些,那麼相對的我們打坐妄想就少一些。如果今天做的事情、接見的客人多了,話說多了,那晚上種子就翻得厲害,這個是相應的。我們不用去管它境界好壞,種子翻得厲害那是好事。
       
        所以,攀緣心在這裡就起到作用了,攀緣心讓我們觀照不了,它起到作用了。
       
        問:種子翻得厲害是好事?
        答:那是呀,種子不翻,心怎麼會空呢?
       
        ~淨明上師

  • 88

     88. 因果報應

        因果報應
       
        師兄們能體會到有時侯這一座很輕鬆、很舒服、很放鬆,但是有時候又煩得要命,難受得要死。那跟老師說:哎呀,昨天那一座很好、很舒服,今天這一座很難受、很糟糕,今天沒打好坐。其實不管座上是難受也好,還是舒服也好,大家只要能夠堅持打坐,那麼這一座都打得很好。痛苦、難受、煩惱的簡直受不了,實際上這是在培養定力。因為我們內心的種子是一層一層地翻出來,不是一下子翻完的。今天翻完了,明天可能他會心很空,身體很舒服,感覺就是在輕安當中度過的,在自在當中度過的,那換了一天呢,馬上又翻出一層業障來了。所以我們管這個叫種子,業識種子,它是一層層地翻出來的,也叫作無明種子。這都是因為我們累生、累世、累劫造業受報種下來的種子,都是由於作意而種下來的種子。執著就是作意,作意就是執著。一作意,你看這個種子就種下來了,種到八識田裡面去了,時節因緣成熟了,我們作意來的這個種子它就會爆發,我們所講的這個就叫作因果報應,因果報應就是這些無明種子爆發出來的。
       
        ~淨明上師

  • 89

     89. 什麼才是真正的福報

        什麼才是真正的福報
       
        1.
        我們所講福報,也是回到剛才我們所講的這個本質上,我們講本位、本質、本性,其實講的都是一回事,它要有個環境,這個環境呢會讓我們去發心,會讓我們去發願,所以說它要有一個好的環境,所以佛教裡面講這個福報啊,首先它講人身難得,今已得,這個福報是第一難得,就是人身。在這個世界,這個世界裡面的生命無量無邊,在如此龐大的生命之海當中,能夠得生人身,這是第一難得,第二難得呢?是得人身之後,又能夠生在佛中之國,佛中之國的本意就是能夠聽聞到佛法。這個國度、這個地方就叫佛中之國,這是尤其難得。
        2.
        就是再進一步,能夠生在佛中之國,常聞佛法,同時又能夠發心修行,這就更難得了,所以這個福報它也是有層次、有等級的。然後在這個發心修行的過程當中,能夠得到善知識的指導和護佑,這又是更難得,所以福報就更不可思議。所以說在如此之難當中,能夠有所成就,那就更不可思議了,所以福報它還是有層次之分的。
        3.
        所以這個修行啊,我們並不一定說馬上要看到它會有什麼成果,好多人也是,就是說在這個修行的過程當中也沒有太大的願望,就是有時候想念念佛,想讀讀經,想頂禮一下佛足,想到的時候才會去做,那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說你這輩子是有這個命,有這個環境,或者說你現在有,萬一將來你改變了一個環境,沒有了這個條件和這個環境之後會怎麼樣呢?或者說下輩子,因為這輩子沒解脫嘛,下輩子還要再來,下輩子沒有這麼好的氛圍怎麼辦呢?
       
        ~淨明上師

  • 90

     90. 千座未打開怎麼辦?

        千座未打開怎麼辦
       
        我們這個心密呢,我們講的不是說一輩子都在打坐,但是真的需要這麼三五年時間好好來剋期取證。所以我們這個修法,前面這五年那是最關鍵的,如果這五年修得不如法的話,他可能會修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都沒有消息。
       
        問:那修這麼久,二三十年,他懂得觀照嗎?
       
        答:那肯定不會,只知道老師啊我每天都在堅持打坐啊。
       
        問:好像大前年我聽您說過,說是前五百座就是心中心的這個手印,後五百座就修大隨求了。
       
        答:不是,大隨求是這樣的,我們上師說修了五百座之後,可以傳大隨求,大隨求坐一個小時。
       
        問:兩個可以一起坐?
       
        答:對,在修心中心法的基礎上修大隨求,但是沒有說後五百座,是說坐到五百座可以傳大隨求,沒有後五百座這個說法。因為你講的這個,是別的師兄所講的心密只修一千座,但是我們很多老師都不認可這一個觀點,沒有說心密只修一千座啊,我沒聽哪個老師這麼說過。只是在我們的師兄當中有這個說法,說心密只要修一千座,那修一千座沒打開怎麼辦呢?沒見性怎麼辦啊?那還要不要修啊?所以好多師兄私下交流,“你也修心密嗎?”“嗯我修過。”“怎麼樣啊?”“三年一千座修滿了,沒見性啊,沒見性也沒有消息。”如果再問一句:“有沒有觀照啊?”也不會觀照,這就是修得不如法的表現。其實即使是修得如法,這個時節因緣沒到他也不會出現根塵脫落,所以還要繼續修。
       
        ~淨明上師

淨明上師蔡奕忠老師

  • format_quote 上師讚:

    禮敬上師我至誠
    無量方便演實義
    不辭疲苦走四海
    救拔群迷出塵埃
    大象漫步截流處
    來歸遊子皆醒悟

      學佛的目的:一是了脫生死,二是深入經藏,啟用諸佛菩薩的智慧,救度眾生;學佛的下手處:先要打坐培養定力,而不是先從理論上、知見上去下手;印心宗修學的整個過程,需要老師做相應的系統的指導,直到大徹大悟。
  • 傳法風格 力行祖師遺訓,秉持當面親傳、跟進指導的傳法風格。老師灌頂時,一個一個弟子逐一灌頂,並親授每一位弟子咒文、咒語、手印以及打坐要領及其他細節...都給予系統而細緻的相應指導,傳法具有系統性和嚴謹性。
 佛弟子 © 2004-2020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