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心法」有六個手印和一個咒語,修法簡便易學,既不用修加行與前行,更不須觀相或觀想,因為和禪宗一樣從第八識起修,且有佛力加持,故易直下見性。

印心道場-心中心法

  •   凡初學人修最廣大殊勝圓滿具足的心中心大法,不發廣大心,實不能與之相應,茲簡單標明十款如下:

       一、於法當生淨信心,所謂正信,信愈堅,則中途自無退轉。
       二、發平等心,上至佛,下至眾生,一律平等,對於不修法者或慢法者,勿生驕慢瞋恨,莫自贊,莫見他過。
       三、所持契印,莫非時結,莫不淨用,莫為名聞利養而用法。
       四、莫自輕法而妄傳,莫輕他法而起謗,先斷己謗,莫使他謗,使他謗即同我謗,有分門戶之見,非佛弟子。
       五、持戒不缺,常攝在定,修不殺戒及諸惡行。
       六、敬佛敬師,並敬善知識,對同參者,勿生嫉忌邪見。
       七、時時發廣大心,以救度群生為旨。
       八、志信堅固,不辭勞疲。
       九、修六度以對治一切病執,所謂以布施對治慳吝,以持戒對治貪染,以忍辱對治瞋惡,以精進對治懈怠,以禪定對治散亂,以般若對治不覺。
       十、專求通慧,先破無明,勿妄求神通。

          以上十條,每日看一遍,提醒一次,使心不放逸。---元音老人

    大愚祖師鉛槧本-->《十種行願》

     十種行願--大愚祖師鉛槧本

    佛言:善男子等。如是行願。能一一受持者。是持法證。決定直至無上正等正覺。更不退轉。欲證菩薩及金剛身。滿足不難。

    一、佛佛俱信。法法無礙。清淨僧眾。尊視如師。
    二、持戒不缺。攝心常定。諸法空相。平等無著。
    三、慈心眾生。勵行戒殺。視眾生如己。不忍食其肉。
    四、人有所求。等心施捨。溫和謙下。驕慢不生。
    五、不違本願。常利自他。不自稱讚。不見他過。
    六、貧富貴賤。性本不二。口常軟語,令生歡喜。
      心意質直。遠離諂媚。隨順人情。善轉俗諦。
    七、佛說教誡。體會力行。護持佛法。如護己命。
      救護眾生。而不望報。眾生驕慢。亦不退心。
    八、不輕正法。不使他輕。不謗三寶。不令他謗。
      有輕謗者。善言開解。令其信入。不墮邪網。
    九、常護正念。不虧暗室。勝行堅固。不厭疲勞。
      發弘誓願。攝心不退。常住大乘。破除邪見。
    十、所修本法。一一遍持。清淨密印。莫污染結。
      須為自利利他而修。不因名聞利養而用。

      大正藏法本--->《十種行願》《佛心中心十二種相貌》

     十種行願--大正藏法本

    爾時如來告諸菩薩諸善男子。今當宣說。證修佛地有十種持必定成就。何等為十。

    第一持心。於法無礙於佛生信於心平等。於眾生生慈於色無著。
    第二持戒不闕。常攝在定修不妄語。好施眾生斷除憍慢。
    第三莫行惡。修不殺戒勿食惡食。慎莫自讚莫見他過
    第四於諸求法莫生譏嫌。於諸佛教遮護過惡。於師僧中如父母想。
    第五若行願教慎莫遺失。於諸貧富等心觀察。須懷世諦而順諸人。
    第六於佛句偈常須警察。所修諸法必須遍持。有所乞求應心即施。慎莫觀察上中下根。
    第七所持契印。莫不淨行莫非時結。莫為名聞利養而用。有所行法亦不得捨非眾生。
    第八於一切所有莫生偷竊斷非理惡莫行諂佞。於佛法要護如已命。乃至良賤莫存二心。
    第九所救諸苦際不至誠者。實莫退心。莫自輕法莫使他輕。須斷已謗莫使他謗。必須質直常行耎語。勸存善道起大慈悲。
    第十斷除邪行莫損虛空。志信堅固不辭疲苦。常勸不捨慕善知識。或於林泉清淨之處發廣弘願。慎莫怯弱。念念存攝勿令邪見。常住大乘有善知識承迎禮拜。

    如是十事能斷除者是持法證。決定直至無上菩提更不退轉。欲修菩薩及金剛身滿足不難。

     佛心中心十二種相貌

    佛告阿難。我與汝說心中心相貌。不離一切眾生。有十二種心。是佛心中心事。何者是耶。

     一者自身相苦而不辭苦。自心處苦而見一切眾生受非苦時念念稱說。大悲愍生決定心。自身不見苦於法無所得。能見眾生苦救護以命。徹到得出離者是名第一心。
     二者觀一切苦。如現前想而不動轉。觀一切苦作不定想。自身有苦如入三昧想。有諸惱亂來相及者。作入四禪想。一切怨家來作父母想。欲救諸苦觀此苦人。如孝順子向父母想。是名第二心。
     三者將自心事同他心行。將他心事同自心行。乃至一切身分與己身分等。一切所欲與己所欲等。一切邪心與正相等。世間一切法寶重如己命等。世間三光如己眼光等。乃至所有食飲妙藥差身病等。是名第三心。
     四者於佛念處作成佛想。我當住持常不放捨。如毘沙門王掌舍利塔。如十金剛藏共持一金剛珠。如十世界跋折羅神共持一跋折羅杵。如十世界觀一日光。亦如十方眾生同一世界。是名第四心。
     五者能於諸佛一一言句辨論。一一說法一一法樹。一一印契一一神通及大小力用而歎己身於法堪作下劣想。一一思惟不入睡眠決定生心。為大千界是信非信但無所損。是名第五心。若能如是者。即得五眼清淨明見世界。
     六者於六度中攝諸心。入慈定門攝毘那夜迦為六種善知識。
    ◎第一毘那夜迦名為無喜。此人來時令人心中喜怒不定。多行殺法。師即以羼提波羅蜜。攝入慈忍定作慈忍王。
    ◎第二毘那夜迦名為幻惑。此人來時心所動亂令人不定。於眾法中亦不印受。於動亂時即以禪波羅蜜攝入。號為不動智。
    ◎第三毘那夜迦名為妄說。此人來時多喜。於綺言中生決定心。於誑語中生直信。於清淨中生貪欲心。生染污心令人顛倒。即以尸羅波羅蜜攝入號為善巧方便主。即令此人無所能為。
    ◎第四毘那夜迦名為執縛。此人來時即令行者翻禮魔王。其此毘那夜迦常與一切魔王共為伴侶。所以現魔大身令歸依。攝入信心轉動惑亂。既覺知已。即以毘梨耶波羅蜜攝。號名為大方便王。
    ◎第五毘那夜迦名為可意。此人來時令人悕望心成就專行劫剝廣求財物將為麤用。先以財心後乃方施其人。常與餓鬼王居野。令此人常無厭足。無厭足已。此一切法力俱失。即以檀波羅蜜所攝。號為大施主王。從此攝已貪心亦盡。
    ◎第六毘那夜迦名為作偽。其人來時純辨非法不得正智。多見過患妄生法相。無利求利廣行異說為眾導首。於正法中起謗法心。即以般若波羅蜜所攝。號為智慧藏王。復有毘那夜迦名為斷修。此人來時一切念心。俱時都盡惛惛重睡。復生眾病發動外魔。為作內障令人怖懼。多起妄見念異法想。如是諸想即以無畏所攝但行大悲願為眷屬。其人即自臣伏。得臣伏已。物非呵責是為第六心。
     七者於七菩提分我常懃求。所修功德常施一切。攝一切眾生苦。我身待受令一切得見聞覺知。令一切眾生去離魔境是名第七心。
     八者於八聖道中常無厭足。常生十信存十善行。不說非人過。不自讚不毀他。無想施不望報。常行施誓持法無疲厭。如願教行不失本心。是名第八心。
     九者不欺眾不嫌法。不我慢不增上不執著不誑他。常行質直所修行願一一記持。佛及僧寶接足承事。所禮尊像不輕慢禮一一如法是名第九心。
     十者須存十信具足。
      一者知佛常住在世有大神通。
      二者信法深遠具大方便力有決定力。
      三者信佛慈愍廣施法要拔濟眾苦。
      五者知佛於五垢中常現慈光。
      六者信佛於六賊中如父母。
      七者信佛於七孔常出佛音。
      八者信佛於六十二見無愛憎想。
      九者信佛於五濁世常度眾生。說無礙心無有邊際。
      十者信佛菩薩及諸金剛常現神力。能化眾生一一成佛。
      若如是者名第十心。
     第十一心者。於諸法中一切言論義辨慎勿自讚。不讚已善不近豪貴不捨眾善。深觀菩薩如在目前。一切怖懼漸自降。攝章佛菩薩自然除盡。是名第十一心。
     第十二心者深觀自身若有少慢自當加持。若有怠惰自當捨身。若有麤橫捨豪貴友。若有多慢自須調伏。若有多誑觀利刀境。若有多貪執火而居。若有多欲當觀臭肉。若行污穢先觀牢獄。若能如是者。是佛心中心法決定。佛心更無疑也。是名第十二心。

  •   「心中心法」有六個手印和一個咒語,修法簡便易學,既不用修加行與前行,更不須觀相或觀想,因為和禪宗一樣從第八識起修,且有佛力加持,故易直下見性。密咒為佛、菩薩于禪定中將自己的心化作的密語,如同發電報時所用的密碼;手印則如文件加蓋的印信,又如電視機上的天線。通過結印持咒,使學人與佛、菩薩之心靈溝通,打成一片,故加持力大,證道迅速。心密的六個手印作用各不相同,依次修習可以淨除學人業習,鞏固入道之基,進而證體起用。
    仁知阿闍黎-入佛明宗答問102: 《心中心特異之點》

     心中心特異之點--仁知阿闍黎

    茲將心中心特異之點,擇出如下:
    (一)禪宗以起疑起參為入手,認識本心既透,即無所疑。心中心法,則一切不管,只如法而修,即鈍根人,修過三百座,無不得定者,過一千座,即不必再修矣。以體力已具,引之得法,自己肯用心,無不得個入處。故上座時,不許起疑起參,也不許夾雜他課,以分其力,得定自速,此根本不同處也。
    (二)禪宗只意密一門,淨土只口密一門,此則三密加持,鐘點又長,剋期以求證者也。
    (三)律宗為初學人入手法門,由戒而定而慧;此則戒定慧三法同修,以手持印為身密,戒殺盜淫也,口持咒為口密,戒口業四惡也,意無所染,湛然明淨為意密,戒貪瞋癡三毒也,此寓戒於密者也,以戒體具足,故得定亦易,未有能戒定而慧不起者也。
    (四)心中心法,不外由定生慧,然心難制一,今得三密,由戒以制之於自然,故不許其有所思議,及既得定,則於下座後,師以般若引其機,再教之起參,反證在座上所得之定相,移用於起參時,故啟發極易。
    (五)禪宗怕心有外馳,此則三密合力,不許不定,亦不會不定。
    (六)禪宗怕昏沉;此則不會昏沉,以有咒印也。
    (七)禪宗怕落無記空;此則有咒印在,常翻種子,雖有時意念紛起,然可剎那止於無形。
    (八)心中心法修至深入時,忽然入於寂滅,但不入於斷滅,以咒未停,手印不散,見聞了了,而意則寂寂也,故無倚輕倚重之弊。
    (九)禪宗以強制力過強,氣體不易調伏,必走香以濟之,此則雖日坐十二小時,亦無不調之病,惟至多許坐四七日。上上根人,經三七日苦行,無有不得三昧者。其所不許多坐者,恐其貪著寂滅之樂,反使慧機不靈活耳。
    (十)禪宗坐久,劣慧人往往死執成顛;此則多坐無病,至多不起用而已,至於初開般若者,不免有驕慢之病,但兩家同有此病,於法無關,乃人之咎也。
    (十一)修心中心密,於已得三昧定後,師必用法以啟其般若,必借用宗下語錄諸書,此時於心中心法,已脫離關係,以坐亦可,不坐亦可也,惟坐多則力量亦增,只不許過多,以一千座為限耳。
    (十二)心中心法,包括淨土一門,因修證初步,即阿鞞拔致,譯言不動地,惟修此法,方有往生西方之望,再加上願力.則行得其全,此法中第四印,即有入成就門,往生極樂之望,佛說如是,何可疑也。余初亦有輕視淨土法門之罪,今始自信堪以修淨土矣,如我者,其惟自己乎。故心中心法者,集律宗禪宗密宗淨宗諸法而合修者也,以各宗無不以印心為主也。先證入華藏法界以為體,起妙法蓮華以為用,運般若以會通世法,通佛心而無法我,其理至微,其用至廣,立場又與各宗不同。此佛最後之法,如香之法界普薰,雖領會各各不同,而受薰則一,豈劣慧人所可淺測哉。

    • room
      第一印為菩提心印 乃教學人立大志、發大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鞏固修道之初心。如造百丈高樓,須先打好地基,基礎如不牢固,樓要倒塌。學道如不立大志,不發大願,勢必知難而退,遇挫即止,絕不能百折不撓地奮鬥到底,證成聖果。所以此印最為重要,在密宗的一萬六千餘種手印中,以此印為諸印之王。
    • room
      第二印為菩提心成就印 修習此印可以消除宿障,治療諸病,為開慧之前奏。
        《佛心經》上說:若善男子善女人,得此契持者,轉業消障,速證無上正等菩提。常持此契,得聞持不忘,于諸法要自然通達。從久遠來所未持者,應心所作,皆悉契合。   修持此印者常會出現腹瀉現象,蓋得此印加持之力,將宿世污染、垢穢盡從大便排除之故。
    • room
      第三印為正授菩提印 乃諸佛、菩薩發光加持學人,之前進,迅速入定之要印。學人于修法期間,若遇事煩心亂,加持此印,即能迅速改觀而深入禪定。如遠方有親朋好友生病,或有不如意的事,為其加修此印,亦能于修法後痊愈,或轉好。
    • room
      第四印為如來母印 是為開慧、成道與往生淨土之要印。 《佛心經》上說,修持此印者:諸佛長生,我亦長生;諸佛成道,我亦成道;諸佛度人,我亦度人;諸佛無礙,我亦無礙;諸佛化身,我亦化身;諸佛放光,我亦放光;諸佛寂定,我亦寂定;諸佛三昧 ,我亦三昧;諸佛說法,我亦說法;諸佛不食,我亦不食;乃至種種諸佛所作之事,皆悉能為能作。
        所以當六印修完開始專修二、四印時,第二印只修一天,而第四印須修六天,可見此印之重要。很多同仁都是在修此印期間打開本來,得見真性的。
    • room
      第五印為如來善集陀羅尼印 乃集合諸佛密咒之功德 、威力與妙用于一體之印。其力至大,其勢飛猛,能降服魔障,破除外道邪法,而且能移山填海,消除翻種子等的煩惱。故修「心中心法」無入魔之惡,亦無受外道邪法困擾之患。
    • room
      第六印為如來語印 若行者修持此印,所有諸佛所說之經與菩薩所造之論,均能一目了然,理解通達,無稍疑惑。持此印契為能召請諸佛、菩薩的加持,滿足諸願。當我們把貪、嗔、痴、慢、疑和各種欲望都化空了,依靠佛菩薩加持的力量,能迅速顯發本具的神通。
      1997年12月2日,元音阿闍黎親自傳授印心宗輩代訣於淨明上師,並諄諄教導:傳法不可馬虎,傳承更應嚴謹,心密的傳承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像某些宗門那樣最後只剩下個法卷傳法,更不能跟搶佔地盤一樣去壟斷佛法及佛弟子。要一心一意地如法接引指導直至印證,不能少了慈悲心及包容心,不能求出名求利養而濫傳諸法!宗脈傳承要相機親授,要清淨圓融,絕不可沽名釣譽。現在是心密傳法的初級階段,三百年後才是鼎盛時期的開始,給你立個十六字輩代訣,我念你寫“明心見性........”你就照這個去好好地傳吧!  《淨明上師經驗分享》
    • link
      修心中心法門-元音老人 修密應注意事項、發廣大心、修法次第、修時設備
    • link
      融禪淨密於一體的心中心法 元音老人 1994/2/27講於杭州
    • link
      心中心密法灌頂開示 元音老人
    • link
      心中心密法打七開示 元音老人 1995/1/25~1995/2/2講於廣州
    • link
      佛法修持長座指導 淨明上師:學佛的下手處:先要打坐培養定力,而不是先從理論上、知見上去下手;印心宗修學的整個過程,需要老師做相應的系統的指導,直到大徹大悟。
    • link
      修心中心密證體啟用之過程 在六印時,當遵師所囑如法而修,勿壞規矩,勿貪多,勿性急,勿爭勝,勿怕難,勿雜他課。…
    • link
      如何修證心中心法 淨明上師
    • link
      佛心經品-網路版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 get_app
      佛心經品PDF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 get_app
      佛心經品PDF 大愚祖師鉛槧本
    • get_app
      六字大明咒儀軌 灌頂前可先修此法此咒又為一切咒之心,所以又叫大悲心咒,為大乘之精純,而且只有六個字,便於持誦。持誦此咒之人,沒有貧富男女老幼之分,皆可使七代祖先超升解脫,《大乘莊嚴寶王經》,專明此咒功德…
    • link
      佛法修証問答集、入佛明宗答問 佛學常識、關於禪密、座上修行、座中反應與境界、種子翻騰與座下觀照、見性與保任、與修法相關的...
    • 修六印之期: 本法的六個手印須依次而修,不可跳躍,每個手印修八天,四十八天為一個循環,共修兩輪。此為打基礎時期,六印修滿即可關閉三惡道之門,斷除輪回之因,此既是密法之殊勝處也。
    • 專修二、四印之期: 六印之後既進入心中心的專修階段,在此期間以七天為期,第一天修二印後六天修四印,循環往復至大徹大悟止。只要行法者如法而修,不無故隨意缺座,千座之內即可得好消息。至于千座內未曾打開,而繼續努力用功,精勤不懈,至七、八年後方相應者,也有人在。
    • 打七之期: 在專修二、四印之期間,可以插入「打七」之法。「心中心法」的打七選在冬季進行,時間不超過四個七,需要有善知識主七,每日三座,每座四小時,前兩座打四印,後一座打二印。最後一天打三次共九座,只打四印。
    • 見性後保任除習之期: 修法的目的是為了見到人人本具的佛性,若真見性人則心性已明,道眼已開,諦觀佛與眾生當體平等,有情無情同圓種智,起心動念無非般若,舉手投足皆是妙用。見性以後由于無始以來妄習還在,仍需從心地上反復歷練,但因為已證無住無為之空性,雖時時用功而心無所執,此時再說修與不修是兩頭話。初悟之人因為妄習很多,未滿千座者還應繼續打座,彼等雖然根本已明,但定力未充,遇到境緣還會妄念頻生,需借打座以培養定力。千座之後若習氣弱者,即可放棄打座,而于事境上磨練心性,涵養聖胎。如果習氣依然深厚,則不妨繼續打座,借修法的力量逐漸打磨習氣,但不可再執著于坐,否則法見不除,難入自在之境。
  •   在不滿兩小時,不得下座,不得開放手印,不得停止念咒,不得說話,念咒不要太快或太慢,約每分鐘十二遍為度。上座時,切勿干涉他事,手印用黃布罩好,一切不管,只是口念咒,手結印,心不想什麼,叫做三密相應,修到無相悉地,就是成就。六印不可越級而修,必次第修滿。
    • 一、 心中心法共有六印、當依次修習。每印修八座,每座兩小時,共修四十八座,為第一循環。圓滿後,再從一至六修四十八座,為第二循環。然後,以一星期為期,第一天修第二印,後六天修第四印,週而復始,直修至大徹大悟為止。修法時,每次必先默求諸佛、菩薩、金剛、護法神祇護持我,使我修法順利,圓滿成就,不致中途停頓。因六印大法為成佛之重要法門,非福德全具,不易承當也。
    • 二、 修時,第一結印,在兩小時內無論如何手印不得散放;第二持咒,口勿停,不可說話,不必出聲,唇要微動;第三心勿外馳,如覺知妄念起,立刻勿理,不可壓制(此亦妄心也),不可隨之流浪。只一切勿著、勿理、亦勿恨、妄念之來,亦勿喜意念之空,一概勿理。坐的好、坐的不好均是進步,以不在坐上見功,而在下座後,自然有不可思議之效力。
      第一印第一座(即第一次)為開山第一斧,功力最大,無論如何必坐足兩小時或多過幾分鐘,所以咒不熟極,不得遂坐,以免上坐忘記而妄憶。第一印為諸印之首(兩手共有一萬六千八百餘印)、諸印之王、諸法之母,十分重要。手或酸痛,是業障出來,要生歡喜心,從此三惡道永斷,必證菩提,故名菩提心印。前三印為證體,為得定、為拔根之無上法門。後三印為起用、為開慧、為永離三惡道之無上捷徑,故必鄭重。
    • 三、 可坐在床上,坐時忌背後有風,前面受寒氣,腿在秋冬時要蓋好,飽後勿坐,要隔一、兩小時,亦勿太餓(各自酌定),又氣惱時切勿坐,待氣平再坐。下座勿急,兩腿稍舒,再下座。隔十幾分鐘,再大小便(可先便後再坐)。打七或九座後,忌有房事,平日坐一座勿忌,但必隔離四小時。又病時與過勞後勿坐。
    • 四、 坐時手臂或兩腿酸痛,那是有風,正是出病之時,只要忍到不痛時其病即除。座上肚漲、舒氣、出下氣,均是好象,切不可摒止,所以座要高六七寸(可以各人舒適而定),兩腿右壓左,交叉在墊子之下,但必後高,單趺後面亦須稍高、平坐。雙趺者平坐,後面忌高,如不能連續雙趺兩小時者,切勿雙趺,因中途不能散印也。又不許掛腳坐,防腿腫也。至於有老病之人,舊病往往因坐翻出,是好不是壞,切勿疑而中止,亦勿貪坐而過勞,功夫進於不疾不徐之間也。
    • 五、 座上設備:1.黃步一方,蓋好手印;2.鐘一具(開好);3.痰盂一具;4.勿用好香,可點在門外;5.勿戴帽;6.腰帶宜鬆;7.門勿閉,任人出入,小孩聲鬧,可勿理,正資以練心;8.勿用背靠。
    • 六、 手印勿高舉,正當胸,稍靠兩脇,有時不覺放下在腿上,覺即提起,腰勿亂動,伸降宜慢,亦勿伸直。
    • 七、 上座練定,慧在定中,下座練慧,定在慧中,於一切時,不稍放鬆,方不致一曝十寒,當體會在座上時,心中寂然湛然,無一毫念頭時,是什麼光景?這個光景是靠座上印咒(佛力)修持(自力)合逼出來的,不可小看,不到根塵脫落時,是不會證到如此地步的,行人往往得此景氣,忽略過去,所以拿不住,還是自己不用心,不痛切的緣故,但此景象,在座上切不可去求他,一求即是有心,如水上生波,水的光相就不見矣!所以要斷,逼到六根與六塵脫開,前後際斷,於斷處,在其間得個好消息,自然覺見實相,此是真功夫,不是理解,是真入道的悟見,不是在道理上的解義,到此地步切勿鬆懈,時時體會,處處保護到熟極時,如子母相依,又如自己的姓名,永不記忘失。功夫由淺而深,由深而忘形,法見一空,便可打成一片。
    • 八、 每次持咒,必熟極而快,當慢持幾遍,字字分明,以免油滑漏句。
    • 九、 心密祖師們的論著,當次第參究,但初修六印時先勿看,對於同門,當儘情告授,不可隱瞞,但亦有先後,此是大悲心中方便法也,且可練習說法,為日後度生預備,增長慧力。
    • 十、 經灌頂修法後,有一、二次腹瀉現象,此是法力加持換肚皮,是好現象,切勿驚疑。
  •   記住這六點,照之修行,決定能打開本來,親證佛性。做好這六點,絲毫不懈,保證能圓證菩提,得大成就!
    • 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 戀著世間事物放不下,有什麼用呢?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緣合成,無有實體,猶如過眼雲煙,虛而不實,求不得,拿不走。即連各位自己的身體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東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認事物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達者一笑的愚癡之事,學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業,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勝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開悟,假如在座上想這樣、想那樣,妄念紛飛地亂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像個死人一樣才行。
    • 二、打坐持咒,心念耳聞。 這是修心密的要訣,對入定開悟,關係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無折扣地照之實行。人的妄念動慣了,不專心致志地傾聽持咒的心聲,把意根攝住,妄念息不下來,妄念不息何能入定、開悟?所以必須心念耳聞,一個字一個字從心裏念出來,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才能攝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漸漸入定。
    • 三、念起即覺,不壓不隨。 念頭來時,要能看見,如果看不見就跟著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紛飛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覺,既不隨之流浪,也不壓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 四、按時上座,不急不緩。 每天按時上座,養成習慣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時不要急於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種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緩地從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開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開悟、發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門,非但不得開悟,而且不能入定。
    • 五、下座觀照,綿綿密密。 把打坐中的靜定功夫推廣到日常動用中去,在行、住、坐、臥當中冷冷自用;綿綿密密地觀照,一切無住,既不讓境界拉著跑,也不隨妄念流浪。
    • 六、心量廣大,容納一切。 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寬宏大量地容納一切,縱然別人對我不好,我對他還要更好,沒有絲毫愛、惡、喜、厭的觀念。隨緣隨份地做一切善事,時時處處瀟灑自在,沒有患得患失之心,亦無毀譽成敗之念。這就是最大的神通。

注意事項

  • 心中心法

    此法乃諸佛之心髓,王冠之寶珠,說其圓含萬法,總括諸宗,實非過語。

    珍重本法

    大愚祖師.....于南京寶華律寺出家,後至廬山東林寺礪志苦修。初修淨土法門,雖屢經厄難而不稍懈,繼而發心修般舟三昧,歷盡艱辛而不悔初衷。經過一番堅苦卓絕的奮鬥,終至偷心死盡,泯然深入大定,感普賢菩薩現身,授以「心中心法」,併告訴《大藏經》中原有此法,甚為善巧,可檢而修學。此法借佛、菩薩加持之力,對于打開本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用以補禪宗僅恃自力修行之不足,與當今眾生之根機最為相宜。大愚祖師依菩薩所授,于大藏中覓得《佛心經》,詳參法要,經七年苦修,終于徹證本真,成就悉地,二十年代中下山傳法,開印心法門。


    修法關鍵:心念耳聞

    持咒法有五種:一記數;二不記數;三高聲持,於昏沉思睡時,持數十遍;四低聲持;五金剛持,口微動而不出聲,自聽甚分明者。修法上座時,適用金剛持。


    百座內暫勿參閱經論

    修心中心法時,暫不許參閱經論,恐分其心也,即從前已閱已讀之經,亦得暫時擱置,俟其百座後,證得三昧,點開心要,自然意境不同,再起而讀經,必別有一境界,此時當時時親近善知識,為之啟發校正,至徹悟後,方可閱經,庶不為經所轉耳。

    • 往生廣咒 (每天49遍) 南無啦得啦特啦呀呀 南無阿利呀
      阿米達巴呀 達他格達呀 阿啦哈帝
      三米三布達呀 大地呀他 嗡
      阿米尼地 阿米尼達烏巴威
      阿米尼達僧巴威 阿米尼達格利比
      阿米尼達比帝 阿米尼達帝際
      阿米尼達威格蘭地
      阿米尼達威格蘭地
      嘎米尼 阿米尼達剛剛奈 格利帝嘎尼 阿米尼達頓度比
      蘇哇尼 薩爾哇 阿啦達 薩他尼 薩爾哇
      嘎爾嘛 吉尼西 吉尼呀 嘎尼 梭哈

      說明:拔一切輕重業障得生淨土陀羅尼;持此咒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與阿彌陀佛結善緣,修淨土法門不修此法就太可惜了!
    • 慈氏咒 (每天49遍) 納摩啦特啦達啦呀呀 那摩阿利呀 跋羅克退
      西娃啦雅 薄底薩特娃雅 嘛哈薩特娃雅
      嘛哈克羅尼克雅 大地呀他 嗡 曼特利
      曼特利 邁特拉 嘛拉賽 曼特拉
      生啪喂 曼特路 拉啦喂 嘛哈薩馬雅
      司娃哈

      說明:願生兜率內院,就念這個咒,與彌勒慈尊結善。
  •   其中如:坐時忽如睡去但手印不散,念咒亦不停,此非昏沉睡著,正是定相現前,切勿疑而中斷。
    • 一、 窗戶不可有風,風寒處,切不可上座,不可帶帽,室內溫度宜稍暖,但不可受熱。
    • 二、 門不宜鎖,可任人出入,門外宜托人看守,及隨時照料,如遇小兒大聲哭擾時,亦無礙,切勿生瞋,用以練此心不動。
    • 三、 室內不宜放開水壺,使其鼎沸,或畜貓狗以免擾亂。
    • 四、 非有極急迫事,勿許人通知,亦勿下座,即有通知,亦必小聲。
    • 五、 先小便淨手,再行上座,下座時,切忌五分鐘內小便,恐傷氣也。又上座時,宜少飲水及食粥,食之過飽,最宜昏沉,天暖時,可赤足。
    • 六、 修滿時,勿急急下座,先伸舒腿臂,擦手心摩面,調和血氣,徐徐而下,下座後,宜多走路。
    • 七、 坐時頭不宜仰高,防心亂也,不可太低,易咳嗽也,背不宜靠後,防久靠傷肺,手印當心胸,勿臥倒,兩臂稍靠脅,兩眼下垂似閉,切忌昏沉散印睡著,不必備茶,口自勿渴也,腰宜伸直不動,不可時伸時縮,防腰酸也,初坐時,或有小毛病,但稍久即安,此係舊病翻出,不是新病,不可著急。
    • 八、 坐時忽如睡去但手印不散,念咒亦不停,此非昏沉睡著,正是定相現前,切勿疑而中斷。
  • 打七注意事項

    海口塔光道場

    打七時間規畫

    0—4點、6—10點,四印。12—16點,二印,可于中間換成四印,不換也可。最後一天,0—6點、8—14點、16—22點,全是四印。打完一個七後,第二天不打坐,不算間斷。

    打七的注意事項:
    一、把“見性””開悟”等概念一股腦全忘了。
    二、準備些下火的飲料或水果。
    三、以輕鬆自然為度,切忌用力。
    四、禁語。
    五、只管打坐,一切不理。
    六、別吃容易上火的食物。


    方便七

    每日只須打四座:前三座四印、最後一座二印,時間可以自由安排,比如:0—6點,四印;隨便找個時間,兩小時二印。

    前三座是四印,最後一座是二印。既稱方便,具體起止時間可以靈活。比如:0點上座結四印,4—6之間起座,就算是兩座,中午12點再上座結二印,14點時可換成四印(即使不換也可,換晚了也行),16點以後什麼時間下座都行。再比如:0點上座結四印,6點以後下座,就算是三座。當天再打一座二印即可。這不是正規七,正規七每天六座,時間固定,不能隨意安排。

 佛弟子 © 2004-2023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