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雜談》

201. 實修才能理解理論(2021)

   實修才能理解理論(2021)
    2021.12.30
    問:最近修行感覺好像知道脈絡,比較清晰,之前在疑,這樣對不對,這樣對不對?反復在疑。
    答:所以實修不是理論派,你得要實修才知道脈絡在哪裡。回頭你再結合二祖的開示,二祖的書那脈絡就更清晰了。還有一個就是我們元音上師的《恒河大手印》,先讀《恒河大手印》,再讀《略論明心見性》。老人寫的時候,他先寫的是《略論明心見性》,後面因為是跟我們這些弟子們交流多了之後,發現基礎不扎實的人很多,所以再專門講《恒河大手印》。也就是說根據《略論明心見性》來講《恒河大手印》,也就是他後面的《恒河大手印》是在解說《略論明心見性》。
    問:當時讀的時候覺得《恒河大手印》更深一點,不知道現在可不可以看。
    答:現在可以啊。《恒河大手印》就是講實修的,我們所講的極力追頂、形成咒輪、業力掙扎,這些名詞《恒河大手印》裡面都有。還有我們所講的八觸十功德,《恒河大手印》裡面也講過,所以不實修也看不懂。
    問:之前是只是知道名相。
    答:剛開始是沒有《恒河大手印》的,老人著書最早是《略論明心見性》,後來就是《禪海微瀾》講一講,《碧岩錄》也講一講,後面《佛法修證心要》就出來了。《佛法修證心要》出來之後,那裡面都沒有包括《恒河大手印》,後來是單獨加了《恒河大手印》,我們把它又重新再彙集在一起。

202. 手印震動要控制(2022)

   手印震動要控制(2022)
    2022.11.30
    師兄A:上師啊,我有的時候,持咒語的時候,越到後來快的時候,那個手印還有那個頭,上半部都震動的。
    上師:震動啊?
    師兄A:震動,那個手一直立起來好像很累的,一直震動。
    上師:你控制嘛。
    師兄A:沒控制啊。
    上師:控制,要控制。
    師兄A:要控制啊?
    上師:那叫妄動。要控制,不控制你會累的。
    師兄A:就是累了我就沒力氣了,一下很累。
    上師:不光會累,你會感覺到筋疲力盡。而且還會招附體。所以要控制,不要動,一動不動嘛。能控制你就控制,控制不住了你就不能打坐了,得找他了。控制住,不要動。
    師兄A:哦,控制自己不要動,不要動它就會回到原來的時候,我有兩次啊,抖,那個手印都抖的。
    上師:要控制,一定不能動啊。

203. 有執著可能在境界中停留很久(2022)

   有執著可能在境界中停留很久(2022)
    2022.11.30
    師兄A:還有,上師,以前就說我們要進入這種無念狀態的時候,以前是要經過,就是在座上可以做那種表情了……
    上師:還要進入啊?
    師兄A:那種表情相真的很不好看,但是現在我發覺這種狀態很快,有時那個微細流注後馬上就進入到這種無念的狀態,以前是要好像一個過程吧。就是在座上的全身的,好像是有東西把它全部扭緊一樣,甚至整個身體都扭起來這樣子的一個過程,好像嘴巴張口要張得很大,張得很久,甚至……
    上師:那你那是作意了。
    師兄A:那是作意嗎?
    上師:作意了。
    師兄A:現在不用到這樣的情況,就馬上進入微細流注、馬上進入這樣子。
    上師:因為你跟某些師兄學,要張大嘴巴,拼命張大。人家這麼暗示你,你就這麼做了。
    師兄A:沒有,上師你跟我講說,去年還是,你跟我講說嘴巴閉上,我就馬上跟著閉上。
    上師:我說你不閉上等下蒼蠅飛進去了。
    師兄A:是,我有試過當時,每次就是。。。
    上師:從嘴巴飛進去從鼻孔跑出來,看你怎麼辦?
    師兄A:所以,當時有請教上師,上師這麼講後,我就一直嘴巴。當然雖然不是容易馬上閉上,但是還是可以閉到。所以像上師這麼講的一個過程,以前真的有點久。但是現在基本上馬上微細流注後就進入到這種無念的狀態,這種狀態呢,一個座上呢,就是整個過程有十幾次,有十四到十五次,有些時間比較長,有些時間很短,馬上就有念頭。
    上師:所以有追求在裡面,有追求。你有追求就是有住著,有住著了,你這個修行的階段,本來你出現這種現象它是很快就翻過去的。
    師兄A:就是一直翻不過去。
    上師:但是你有追求了就一直落在這個境界當中,你翻不過去。就反反復複,長年累月都是這樣。這個境界可以持續一千年啊。所以不能有追求啊,一定不要追求。你有追求了反正每座都是這樣。最後你就感覺到不知道修行是一種享受呢,還是一種折騰呢。自己都說不清楚了。不能有追求啊。不要喜歡這種境界。
    師兄A:好。這種其實我也知道這種境界跟上師交流來應該是前兩年已經開始有了。
    上師:你看,好幾年了。
    師兄A:但是今年這種情況就很經常有。
    上師:你超越不了了,就停留在這個境界上了。
    師兄A:經常有,特別是近半年來基本上一個星期就有。
    上師:而且也很喜歡說,跟誰都這麼說,我告訴你,要這樣,結果帶著一堆人跟你這樣。
    師兄A:沒有,上師,我哪有這樣帶啊。
    師父:像這種情況啊,你可以體會一下,一上座你就口念心聞,體會一下,然後再閉著嘴巴,按照你現在的境界又體驗一下。
    上師:不說,不說,師父,不要體會。一切皆不可得。念念都在超越。不要停留在哪個境界上。沒有一個境界是可得的。
    師父:我意思是說這樣一體會就能夠知道是心是作意,就是說,不出聲,嘴不張的情況下。。。
    上師:師父您自己體會就行了。但是你表達出來了,別人就想照你這麼去做,那不就成作意啦?所以自己體會就行了。
    師父:哦,自己體會。
    上師:對。

204. 五蘊在做功夫中的體現(2022)

   五蘊在做功夫中的體現(2022)
    2022.11.23
    上師:輕、重、滑、澀。滑就是你有時候持咒念的很快;有時候持不動啊,持的很慢,這就屬於澀。
    師兄A:有時候就是懶得持。
    上師:懶得持就是澀嘛,你不想持了嘛。
    師兄B:那個咒持得啊……
    上師:持得好、持得快,那就叫滑嘛。
    師兄B:我持的我不知道到底自己在持,就是變成不是那個“嗡巴拉巴拉……”,不知道是什麼咒了,但是那樣子又感覺很順。
    上師:很順,那就是滑嘛。
    師兄B:哦,如果我重新又搞原來那個,就感覺有點二。
    上師:那你回到字字分明上它就澀了。
    師兄B:對,那怎麼辦,那這樣可不可以呢?
    上師:滑跟澀的都沒關係。
    師兄C:滑澀很重也沒事啊?
    上師:輕重都沒關係。
    上師:身體的五蘊,受蘊未了,身體表現出來的嘛。
    師兄B:哦,那原來身體……
    上師:色受想行識嘛,色蘊就是著相,受蘊就身體上的覺受嘛,想蘊就是你所翻的種子嘛。
    師兄D:阿賴耶識的種子翻出來。
    上師:行蘊就是你起心動念嘛,都是屬於行蘊,識蘊就是內在的。
    師兄D:這些都是種子在翻出來的。
    上師:觀照、作意、分別,這都是識蘊嘛,就是你做功夫體現在識蘊上,所以我們說轉識成智。
    上師:你現在是受蘊,色蘊跟受蘊,在做功夫……
    師兄C:色蘊跟受蘊,他這個做功夫,現在呢,很明顯……
    師兄B:它是自然而然的……
    上師:肯定是自然而然,在過程當中嘛,一路風光。
    師兄B:就我們只能去受啊。
    上師:這受它是自然而然表現的,色受想行識嘛,五蘊,形成我們這個人體的一切,就是五蘊造成的嘛。
    師兄C:這個《心經》裡面這個“生般若”是什麼意思?那這個菩薩心……
    上師:啥意思也沒有,就是“生般若”。
    師兄C:就是生般若。
    上師:啥意思也沒有。
    師兄B:那我們現在都是在五蘊的覺受。
    上師:現在是在妄我上做功夫……
    師兄B:對。
    上師:妄念的妄,妄我,由妄我轉成真我,這個過程。
    師兄B:哦。
    上師:在妄我上做功夫,還沒到真我,也叫作假我。

205. 淨明上師隨緣開示語錄精選

   淨明上師隨緣開示語錄精選:
   
    世間福報,是指供養和佈施的程度。
   
    藥師法古代是曹洞宗傳,現在主要在日本、韓國。
   
    唐密的藥師法和漢密(印心宗)修法上的區別:
    唐密從觀想入手,漢密從觀照入手。
   

206. 淨明上師隨緣直指開示

   有信就有力量。信就是人心所向,不管正信還是迷信,有人信都有力量。無所求、無所住即是正信,有求即是迷信。佛教以正信為主,迷信是以欲勾牽,從有所求到無所求,信是有程度的,包括迷信也是有程度的。剛開始求佛菩薩保佑,是有求的,修證到一定程度,發現是自己保佑自己,是自己的善行在保佑自己。最大的善是慈悲,所以,佛教的宗旨就是慈悲為懷嘛!
   
    禪茶一味,那是禪是茶呢?還是茶是禪呢?最重要的是把根本的東西抓住,根本的東西抓住了,禪飯也是一味啊!這個根本是什麼呢?根本就是觀照,一邊喝茶一邊觀照,就是一味了嘛!所以,我們不是沒說到,而是沒有做到,做到了就是自然流露啊,禪飯也是一味了嘛!
   
    修證加發願,才會有虹光身。虹光身不是修出來的,而是證出來的。身化虹光就是證明啊!要做給眾生看啊!虹光身不是最大的本事,最大的本事是天天坐在那裡給你看,好比六祖慧能大師,已經坐了一千多年了。文革被衝擊破壞,身體還會流出血,但是,身體不會腐敗,這才是最大的本事!六祖這個就是涅槃相,南華寺祖師殿的三位祖師都是證得不生不滅的涅槃相,這是本事,給眾生示現表法啊!
   
    財寶天王是多寶如來的化現,財寶天王的座騎是獅子,手印也是文殊定印,也有說是文殊菩薩的化現。文殊菩薩是代表智慧,智慧就是講用嘛!因為求財的眾生多,求財是以欲勾牽,那想求財,要先供養三寶。先捨後得嘛!捨掉一部分,得無上福報,也要量力而行嘛!
   
    道就是自己的心得體會,得道高僧,不單是自己有心得體會,還要能幫助大眾。僧有兩種,有出家僧,有在家僧,在家居士弘法利生就是在家僧啊!文殊菩薩的大智,觀音菩薩的大悲,普賢菩薩的大行,地藏王菩薩的大願,悲智行願是一體的,八大菩薩應緣現各種相度脫眾生,他們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化現啊!還分別嗎?還著相嗎?著也麻煩,不著也麻煩!
   
    禪宗公案,很多都是通過師父提點指示,弟子言下大悟,也沒有打坐啊!這個言下大悟就是認取承當啊!那有的直接脫開也有啊!更多的就是在這個地方入手了,承當就是不疑了,形成公案,這是讚歎這個承當不疑啊!我們雖經點化,還是承當不起來,那也沒關係,時節因緣還沒到嘛!就好好打坐吧,促進這個時節因緣早日到來嘛!但是不能存有求之心啊!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修行如法不如法,要看修證的目的嘛!所有的法都是應時節因緣而示現,只是名相變了,根本沒變。指導方法看不同時代的大眾接受的程度而變化,根本沒有變啊!
   
    禪是什麼?禪宗是講認取、承當,沒有不敢。嬉笑怒駡都是自然流露,要實事求是嘛!謦欬掉臂、運水搬柴,都是嬉笑怒駡都是承當。禪的體現就是無欲無求!只要無欲無求,行住坐臥無不是禪。方法是過程,肯定自己的方法,肯定自己的過程,肯定就是得道嘛!肯定自己的修行過程,才是有道嘛!他自己不承當自己,你會給他肯定嗎?
   
    ——淨明上師隨緣直指開示

207. 什麼情況需要修藥師懺呢?

   師兄:噢,什麼情況需要修藥師懺呢?
   
    上師:需要懺悔一些事就可以修了嘛。它不是專門講懺悔,它的名字叫做藥師懺,實際上你念起來全是發願文,懺悔跟發願是一回事。
   
    修藥師懺,主要就是我們說消災延壽。因為現在這個社會不安定,有很多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災難。所以一個,修這個藥師懺主要是消災。消掉我們這個世界的各種災難,包括個人的災難。身體不好的要祈請、要延壽所以叫消災延壽;有些事業上有障礙,事業上有障礙那麼就修這個藥師懺,做藥師供。
   
    ——上師開示於海口 2020年7月13日

208. 化空是未到定表現(2022)

   化空是未到定表現(2022)
    問:上師,我接著剛才的問題問一下。這個化空對我們來講到底有什麼意義?我這幾年來修法……
    答:沒有意義,空就空嘛,不空就不空。
    問:對。
    答:空和不空都是自性作用。
    問:自性作用,是我們修法中的一個過程。
    答:空和不空都是自性作用的,所以空也不可得。
    問:這個空是不是可以印證一下心經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答:它是定的一種表現。
    問:定的一種表現是嗎?我現在我覺得座上……
    答:未到定,第一個就是空,空、明、定、智、善心、柔軟……
    問:就是在座上追頂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個響動就很容易化空。
    答:那都是外力。
    問:晚上躺在床上的時候,然後師兄就關那個開關,“啪”的一下也空。然後那天早上起來一點響動一下,也化空。
    答:空也是力量大表現的。
    問:力量大,這個力度不夠大。
    答:心力強大了就容易化空,化空也是短暫的脫落,我們叫輕安,輕安就是短暫的脫落。
    問:這個力量還不夠。
    答:這也是力量的表法,力量的流露。
    問A:這化空跟虛空粉碎不是一樣的?
    答:是一樣,也不是一樣。你這個覺受肯定是一樣的,但是力量不一樣。
    問A:虛空粉碎是在座下。
    答:座上座下都有可能。但他那個是徹底的,粉碎得很徹底,身心都沒了,身心徹底化空了,持續的時間比較長。
    問A:那可以正常地做事情嗎?
    答:可以啊。吃飯睡覺不在話下。
    問B:他說的是不是化空那一下子還能做事嗎?
    答:你不要猜測他講什麼。
    問B:不是我想……
    問A:是不是是虛空粉碎才算根塵脫落?
    答:嗯,理論上是這樣,實踐上也是這樣。

209. 一斛舍利抵不過一句轉語的公案(2022)

   一斛舍利抵不過一句轉語的公案(2022)
    師兄A:上師,我請問一下,這個打七有點像那個人將死的時候,臨死以前就是你一生的這種境相都翻出來。
    上師:對。它是一個很微妙的種子。
    師兄A:一段一段地翻翻翻,從最早最近的慢慢翻到小時候,什麼時候翻也不知道,反正它一翻出來就是那一段。
    上師:對。翻到小時候翻到嬰兒時代,又翻到父母未生之前。
    師兄A:是不是翻到翻到出生以前?
    上師:對啊,父母未生前。父母未生前跟你未生前是一回事嘛,翻嘛。
    師兄A:挺有意思的。
    上師:這就跟順治皇帝《出家偈》做的那個偈子一樣。
    師兄A:翻到後面反而就沒意思。
    上師:“未生我時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師兄A:對。我今天就想這句話。它這個翻了以後它不會再種種子吧?
    上師:會,會。你作意了就種種子了,不作意就法法本無生,作意了就種種子了。你說:“咦,我翻到小時候了,小時候在幹嘛幹嘛。”你看這作意了,又種回去了。
    師兄A:那我講也種回去了。
    上師:這種子又種回去了。
    師兄A:那不能交流嗎?那這樣子沒法交流。
    上師:交流可以啊,交流也種種子,交流也是種種子。
    師兄A:種種子也不怕。
    上師:你怕種種子嗎?這都是菩提種子,種子也是不生不滅的,也是不增不減的。
    師兄A:對,它也是妙用,就是你了了覺知的時候都是一樣。上師,我再請問一下,情見是屬於哪個範疇?比如說親人的情感,這種情感這一塊是屬於五蘊的哪一個範疇。
    上師:情見是無明,無明緣起就是情見。
    師兄A:無明緣起就會產生情見。
    上師:無明緣起就是情見,緣起性空就破掉情見了。
    師兄A:破掉以後還它可以再用?
    上師:再用就叫性空緣起,這叫妙用。
    師兄A:就覺有情了。
    上師:是啊,覺有情就是願了。覺一切有情,那就是願了嘛。基本上這些名相就弄懂了。無明緣起,然後識不為冤,然後緣起性空,就回歸本位了,這本位起妙用叫性空緣起,這跟無明緣起不一樣了,無明緣起是做不了主的,性空緣起是當家作主。
    師兄B:你說的做得了主做不了主的話,好像有一次我跟您有說到這個問題,就是說“舍利三斛,不如轉語一句”。有一個出家師父走了以後,首座他想頂這個位置,旁邊侍者說,其他話都不用說,就是一條白練去,你要解讀先師意。他說了以後,這個首座他不許可,他就打一座就坐脫立亡了。燒出來有很多舍利,很多人很讚歎,他就摸著他的舍利說……
    上師:一斛舍利。
    師兄B:他說一斛舍利,你可惜啊,不如轉語,轉語你都轉不出來。
    上師:一斛舍利,不及一句轉語。
    師兄B:對,所以說他這個裡面……
    上師:他那句話是怎麼說呢?這一句轉語是什麼話?
    師兄B:休去,歇去?
    上師:不是,前面要給他發寒衣嘛,他不穿嘛。他說老身自有娘身褂,不穿你的寒來衣。
    師兄B:好像這個好像又是另外一個公案。
    上師:是一樣的。然後就問他嘛。那南泉就問:“那娘未生時,著何衣?”就這句轉語,他說不上來了,他就白練練地去了,一條白練就走了嘛,坐脫立亡。就是這個公案:娘未生時著何衣?他說,老僧自有娘生褂,不穿你這寒來衣。侍者說這個人似乎有所悟處,跑去跟南泉大和尚說,南泉說,你去問他“娘未生時著何衣”?然後又跑去問他了,和尚說了:娘未生時著何衣。那答不上來了。答不上來也不要緊,南泉說:“你且修且坐,啥時候說上來再說。”結果人家就坐在那裡走了,坐化了,那也是有功夫,所以就燒出三千舍利。所以說也有說是一斛舍利抵不過一句轉語,也有說三千舍利抵不過一句轉語。
    師兄C:上師,那他沒開悟也能坐脫立亡走掉,也能夠坐脫立亡的?
    上師:你說他沒開悟嗎?
    師兄C:他不是沒有?
    上師:轉語。
    師兄C:他後面是參透了這個轉語,他就坐脫立亡走了?
    上師:他沒勘破就走了。他不是一下子就走,他也是參了好長時間,參不透就走了,他不是當場就走了,他也參了好長時間,沒參出來,所以就走了。
    師兄C:就參話頭嗎?
    上師:這不是參話頭,這是參轉語。
    師兄B:有時候師徒之間包括禪師之間,一問一答,他這個轉語他肯定有一個根本處。
    上師:根本處人家肯定是知道,但是還得要看答得上來答不上來。
    師兄B:老和尚有一次臨走之前手下有五百個出家師父,他看了一下都不行,只有一個燒飯的可以。他說你熟了沒有,他就問點好了那個木頭,就擠一下。老師說你熟了,你熟了我就可以走了。
    上師:熟了沒有?
    師兄B:熟了沒有。
    上師:熟透了沒有,有個“透”字,熟透了沒有。這個要觀機啊。
    師兄B:是不是有時候開悟的話,它也會有時節因緣,有時候一屋的參禪,幾十個都開悟了,有二十個六十個都有,有時候五百個一個開悟的人也沒有,它這個都有時間因緣。
    上師:開悟有初見道,初悟,還有破見,還有大徹大悟,你說的是哪一個?
    師兄B:師父叫弟子說,他一說上語叫弟子下個語,很多人這個轉語都沒法轉了。
    上師:禪宗的祖師要求都比較高,他不是講初見,他講的“熟透了沒有”是大徹大悟。他們要求的比較高,但也不是聖境高推,看你怎麼用。
    師兄C:上師怎麼樣算大徹大悟?
    上師:這個待你大徹大悟,你再開口。
    師兄D:以後見上師都不敢開口了,一開口……
    師兄C:開口就錯了。
    上師:這個它是這麼說:初地菩薩,不說自己是開悟的,要二地以上才是開悟的。二地菩薩也不說自己是開悟的,要三地以上才是開悟的。一直到十地菩薩,他也不說自己是開悟的,他說自己沒開悟,等覺妙覺才是開悟的。到等覺妙覺了,他也不說自己是開悟的,他只有釋迦摩尼佛是開悟的。
    E:大家都好謙虛。
    師兄C:二地三地的話他知道自己……
    上師:所以說,悟還是沒悟自己知道嘛,待你大徹大悟了,你再開口,就是這個意思。還有一句話這麼說:佛的眼裡無旁人。佛的眼裡無旁人,眼裡全是佛,哪有旁邊人?旁就是落在兩邊就旁的人。佛的眼裡人人是佛,所以佛的眼裡無旁人。
    師兄C:佛不也是相嗎?不也是落在我們眾生的?
    上師:沒有。佛是無眾生之見,你讀《金剛經》就知道了?連菩薩都不能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既非菩薩。沒有人我對立,人我分別。
    師兄C:那這樣他說的佛相就是無相的意思?
    上師:對。所以說佛的眼裡無旁人嘛。
    師兄A:你說這我記起來。我破了個相。昨天我和見*做飯,她說上師說每頓都要吃番茄,還要涼拌。上師說每頓都要吃大白菜。我們連著吃了好多頓了。昨天剩菜又剩飯好多,我就說你沒有妙觀察,你要破這個“上師說”。今天要上師開示一下,上師說,是我破了相呢,還是她對?我要執著。這叫著相嗎?執著還是?
    上師:上師說那是過去說嘛,不是現在說。
    師兄A:你一說怎麼樣了,我們頓頓都在吃對吧?不好意思,我們也共同學習,主要我破了上師說這個……
    上師:上師說也是過去心不可得。
    師兄F:方便說……
    上師:方便也有。過去現在未來。

210. 明心見性是親證十方淨土(2022)

   明心見性是親證十方淨土(2022)
    師兄A:上師,很多寺廟都在念佛,淨土宗說禪宗,說你除非證到了八地,他說你登地還是不能了得生死,哪怕你七地阿毗跋致也是不能了生死。除非禪境或者淨土,他說求生西方世界,這個就比較穩妥,這個又是個什麼說辭?
    上師:阿毗跋致不是七地吧。
    師兄A:對,他就七地也不能了脫生死嘛,八地法執了了以後……
    上師:阿毗跋致是九地吧,九地十地都是阿毗跋致啊。一生補處就是等覺妙覺了嘛。阿毗跋致就在等覺妙覺之下,所以九地十地就叫阿毗跋致啊。
    師兄A:實際上很多都很流行,念佛比較方便。
    上師:對。
    師兄A:說你修禪的人,哪怕你就明心見性了以後,他在那裡也生死也未必能了。
    上師:明心見性是親證十方淨土。十方淨土沒有來去之說,有個地方可去,那都不是親證了,那是方便了。所以了生死是無來去,而不是有個生死可了,就是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不增不減。所以我們心經那是印證佛地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如來自性就是如此,親證本來亦是如此。有個地方可去那叫方便接引,不叫親證淨土,親證淨土是不生不滅,哪有個地方可去。
    師兄A:就是體證無生法忍。
    上師:對啊,無生法忍就是八地以上。
    師兄A:那麼說明心見性它只能算是初地。
    上師:初地也對啊。這個我們淨土裡面所講的九品往生,中品下生以上的都是見性的,沒有見性的自己做不了主啊,靠別人去超度了,那是下品上生以下的。下三品就是靠別人去超度的。那中品以上的往生,哪怕是中品下生,他也是見性的。上品上生就是十地,十地菩薩的證地都有往生的。所以你看見性的人能不能往生,你是從九品往生上就可以看得出來啊。

format_quote 上師讚:

禮敬上師我至誠
無量方便演實義
不辭疲苦走四海
救拔群迷出塵埃
大象漫步截流處
來歸遊子皆醒悟

  學佛的目的:一是了脫生死,二是深入經藏,啟用諸佛菩薩的智慧,救度眾生;學佛的下手處:先要打坐培養定力,而不是先從理論上、知見上去下手;印心宗修學的整個過程,需要老師做相應的系統的指導,直到大徹大悟。
 佛弟子 © 2004-2020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