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雜談》

191. 做功夫時如何超越五蘊(2021)

   做功夫時如何超越五蘊(2021)
    2021.12.16
    問:像用功的說要念起即覺,這個我覺得好像對於我們還是比較難的。真的,怎麼樣用功夫才能達到念起即覺,念頭未起之前就去覺知它了。
    答:念起即覺就是一切念頭、一切事境、一切境界現前的時候,你都不要跟它跑,你安住在本位,朗朗自照。
    問:但是有的是說它念起即覺,念頭剛還沒起之前,你就覺知它,就不會有念頭出來的情況。
    答:你先這麼做功夫。
    問:先這樣的。
    答:先這麼做功夫,就朗朗自照,一切不住。
    問:再慢慢地成熟,就比較……
    答:功夫是做出來的,不是猜出來的。所以我們知道怎麼去做功夫,那就要去做,而不是聽過了就算了,然後整天在那裡猜想怎麼做功夫。不要停留在思考上,思考、猜測、分別、判斷、審度,這些都是六識作用,所以我們不要停留在上面。要一切不住,直心道場,不要落在思維上,不要落在分別上。
    問A:能所雙忘才到了法身邊是不是?座下觀照旁觀者,這也不落能所嗎?
    答:旁觀者清,是還是不是?
    問A:當然是。
    答:旁觀者清容易,還有當局者覺。
    問A:當局者覺旁觀者清。
    答:當局者覺,我們要時時刻刻當家作主。
    問B:這就是承當是吧?
    答:嗯,是。
    問A:所以有時候如果就會容易落在文字上,沒感覺自己能所雙忘,你座下功夫怎麼做旁觀者清?
    答:像剛才**師父說,唉呀,我這裡還痛是吧?**師父這裡還痛。我們說五蘊皆空,色受想行識。色,就是身體上的所有的一切煩惱,那麼如果說我們過於關注身體,我腰痛、我腿痛、我手痛、手起泡了,這過分關注色身的一切反應,這個就是色蘊未了。所以我們說這個是過程,你不要在乎它,只管打坐。那麼你打坐的過程當中,它會出現八觸:麻、癢、酸、脹、輕、重、滑、澀。這些階段就包括在我們色、受、想這三蘊裡面,主要是在這三蘊裡面。我們說不要住它,超越它,你就一心用在咒上,持咒上。先是字字分明,之後當我們妄念變了微細之後,持咒的速度加快了,我們就不可能是字字分明了,那就是知道咒在。知道咒在,我們為什麼強調大家嘴唇要動的幅度一定要大,這樣的話我們翻種子翻得透,你一旦說這個嘴唇動得沒有那麼大的話,它翻種子就翻得比較微細,不會那麼透,而且會加長我們打坐的階段,這個階段會延續很長時間,而得不到正受用,因為它的翻種子翻得不透。這個是結合我們所謂的五蘊皆空來修,先是身體上的各種反應,我們不去理睬它,接下來他會出現歡喜,歡喜也不可得,之後又出現師父所講的明亮,這想蘊出來了,想蘊的東西出來了,有光有明亮是想蘊的東西,都不可得,還有一些影像這些都是想蘊裡面翻出來的。
    之後在我們平時座上和平時的功用裡面,容易被外境所轉,這是行蘊未了。所以我們這個也不住它,超越它。到識蘊,從七識裡面出來的分別,各種分別意識冒出來,很微細,但可以察覺得到。我們也是強調了一切不住,同樣用一切不住來超越它。所以這時候我們持咒它會出現兩種狀況:一個是持咒持得很吃力,這個就叫澀;一個是持咒持得很輕快,很流暢,這叫滑。滑、澀體現在持咒上,我們所講的極力追頂就屬於持咒持得比較輕快流暢,所以叫滑。我們所講的八觸、五蘊和我們所講的持咒的粗住、細住、微細流注,它是結合在一起的。我們可以細細在這方面去體會,而不是每天一來就是問“我這個腿疼怎麼辦”,“我見光又怎麼辦”,是吧?這些都要超越,都不可得。
    問A:這個超越就是相當於我們說受蘊了了,然後這個色蘊……
    答:我們這個叫作修證上的一路風光,各種反應它是正常的。但是我們是直奔主題,不理睬周邊所發生的這些,直奔主題。主題是什麼?願此生速開智慧成佛,救度眾生,不求餘果——這就是我們的主題。直奔主題,直奔究竟,這些路上的一路風光,都不要去停留,不住它,都不要去住它。

192. 如何理解“動靜二相了然不生”(2021)

   如何理解“動靜二相了然不生”(2021)
    2021.12.21
    師兄A:上師好。今天心*上師他跟我說:“今天晚上要跟上師交流,你要準備。”我說:“我沒問題。”他說:“沒問題也要問。”我就馬上下午這一座,逼得我猛打。我想沒辦法,拼命地用心在心念耳聞、心念耳聞、字字分明,沒多久進入狀況了。那所謂的前面的症狀又全面出現了,到後來瞬間化空的時候,我就看到它那個覺性的時候,我就想:“咦,不對啊,它就是關於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的修行方法。我現在就是‘初于聞中,入流亡所’,
    我就在這個境界,是不是?到後面就是‘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可能就,在這我講後面的按照這次第走。”是不是啊?上師。請上師指正。
    上師:你是說?你現在在這個狀態是到哪一句了?“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師兄A:應該可以進入這個狀態。
    上師:可以進入,“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還有狀態啊?
    師兄A:不是,它本身就是只有覺在這裡嘛。
    上師:有沒有狀態?
    師兄A:沒有,只是形容它。
    上師:“動靜二相,了然不生”是個什麼狀態?
    師兄A:說它不無也不是,它還是能夠表示,說它不無也不是。
    上師:是什麼狀態?
    師兄A:就是只有空性,但有覺在。
    上師:我跟你總結一句話,我們常說的:了了常知。了了常知就是不生不滅,所以叫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師兄A:對,感恩上師。後來的次第是還是要往後走,是吧?就是還是按照耳根圓通的觀音法門這樣修,也是我們的將來的修行次第是不是?
    上師:沒有次第,只有過程。過程是可以很快就超越的,所以我們說不講次第,只講過程。如果有次第之說的話,它是有標準,到哪一步有什麼樣的標準,那這個標準就是次第說。但我們說過程,有可能這個過程就在一念間,或者說是很快就超越它,所以過程是講超越性。那麼我們前面所講的,也就是師父您剛才所講“初于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下一步呢?“如是漸增”,這個階段屬於覺受增長,就是“動靜二相,了然不生”之後會出現覺受增長。所以你講的階段這個階段是覺受增長前一個階段,就是可以說痛也不可得,身體上的八觸這一個關已經過去了,是痛也妨礙不了我們,痛也不可能得。就是到了超越了身體疼痛的階段,就會出現覺受增長階段,也就是這個過程很快。那覺受增長體現在哪一方面?這個你事先要做好這個,要瞭解,要有一定的瞭解。覺受增長就是我們所講的十功德相,十功德相啊。就是空、明、智、定、善心、柔軟、喜、樂、解脫,境界相應,這個階段十功德相,還有一個說法叫做未到地。覺悟之前會出現種種定相,就是表現出這十種相應。然後在這十種相應的過程、示現的過程當中,還要看我們有沒有住在相上。如果有住,它就會出現停步,出現停留。如果是一切不住,那就時時刻刻都在超越。
    師兄A:感恩上師。

193. 認取是座下的事(2021)

   認取是座下的事(2021)
    2021.12.27
    問:那個心那種柔軟呀,還有那種法喜哈,就會有那種自然而然升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是,它是也是有定相,這種感覺,我們就說是去認取還是就是隨它就是升發起來?就是在這種很清淨的時候。
    答:你是說座上的境界啊?
    問:對呀。
    答:座上的境界是無常的、變化的。
    問:就是出現這種非常清淨,嗯…
    答:那座下呢?
    師兄:座下也是一樣啊。座下好像這種…
    答:你就座下認取吧,座上不理睬。
    問:座上不理睬,座下認取?
    答:對。座上不理睬,座下認取。
    問:哦。那我座下就是在?
    答:認取是座下的功夫。
    問:哦,這點剛開始沒有弄明白,不清晰。
    答:對,這回弄明白了。
    問:呵呵呵。
    問A:座上是知道,座下認取。

194. 宗門的特點:一動不動的打長坐

   宗門的特點就一句話:打長坐,一動不動的打長坐。你不要求馬上會有個什麼結果,你這個過程越長越好,哪一天一頓開,那就是大菩薩,十地大菩薩都有可能,一旦頓開,十地大菩薩。所以不要急著說,哎呀,要在這幾年內得到個消息。你繼續打坐越熬越好,越深厚越好,你證到的果就更大。
    ——上師應機開示38

195. 愣神和觀照的異同(2021)

   愣神和觀照的異同(2021)
    2021.12.27
    答:座下呢?
    問:座下就是……
    答:座下就是在想座上的境界,是吧?
    問:也沒有想,座下就不行了。
    答:還是沒時間想?吃了飯就去睡覺了,睡醒了又打坐,連想的機會都沒有,是不是這樣子?
    問:在這裡是。想請教一下上師,我們在座上或者在座下去轉的時候,轉念有什麼樣的一些方法?
    答:轉念你可以用“斷”,前念已過後念未起,直接化掉,就是“斷”。
    問:是我們想這個“斷”字,還是說我們說出來,還是心念耳聞說個“斷”?
    答:你在這裡寫個“斷”字,一看到馬上就斷了,看到馬上又斷了。
    問:那還是想著這個?
    答:你不是想,是直接說“斷”。
    問:說斷。
    答:對,不是叫你去想。
    問:如果我們在座下這麼一說,人家會不會覺得我們有問題?
    問A:就金剛持吧?
    答:一天至少斷四十遍。
    問B:默念,斷。
    答:我是說他,沒有說你。這個方法是因人而異,你本來就無念了,你還要去斷,那不是頭上安頭嘛?無念,體會過無念沒有?座下無念。
    問:座下還真沒有,座上的時候有,就是要起這個念好像起不來。
    答:這個無念叫非有想非無想,這是自然流露的一種定,非有想非無想定,有沒有體會過?非有想非無想。
    問C:上師,這個是不是屬於我們平常所說那個愣神?
    答:不是,愣神是發愣。
    問C:就瞬間什麼都不想,人處於一種……
    答:你那個叫定,非有想非無想也是定。愣神的定是跟斷差不多,前念已過後念未起,只不過你這個持續的時間會長一些。你是什麼時候體會到的?
    問C:我以前經常有體會。
    答:以前哦,那以前不是。
    問C:坐著坐著就過去了。
    答:以前不是。你愣神的時候心清不清淨?
    問C:清淨,什麼都沒有,就在過程中這段時間是空白的,別人喊一嗓子我才能想回過頭。
    答:你是打坐之後吧?還是沒打坐?
    問C:打坐之前也有,打坐之後也有。
    答:是打坐之後吧?是修法之後,不是說還沒修法之前。
    問C:都有。
    答:沒修法之前就有啦?
    問C:也有。
    答:時間長不長啊?
    問C:得有個一秒以上。
    答:哦,這個是應和佛和歷代祖師所說:每一個人一天二十四小時當中至少有兩秒鐘是在做佛的,就是這個刹那間。每天都會有,每個人都會有,一天當中至少有兩秒鐘是在做佛。修行人出現的次數就更多了,它跟觀照唯一的區別就在於有沒有連成片,觀照是連成片的,這個是沒有連成片的。那麼在我們共修道場,這種現象一天當中會出現很多次,共修是有力量的,這個力量可以幫助我們剋期取證。所以共修的時候,一個是體會我們修證的過程,跟歷代祖師的開示很容易達成相應。第二,就是出現定境的次數也會多,而且時間也會加長,觀照不像以前那樣子不容易提起來,而是很自然。而且共修道場大家都很相應,所修學的過程也相似,所以這裡叫做道合。我們知道 “志同道合”這個詞,而不知道道合從哪裡來,大家修得都很相應,這就叫道合。志向是一樣的,以解脫、了生死為目的,有共同的願望才會有共同的相應點,所以叫志同道合。還有一個成語叫“物以類聚,人與群分”也是這個意思。所以每天跟什麼人在一起,他就會有不同的果報出現。

196. 一念無明和一念清淨(2021)

   一念無明和一念清淨(2021)
    2021.12.27
    答:座上座下是相應的,由不得我們去想,它是自然會表現出來。
    問:那就是在座上坐得好更好一點。
    答:你座上體會到冷暖,座下就表現出什麼?你知道嗎?這個人對我好,那個人對我不好。
    問:哦,人情冷暖,原來是這樣的。
    答:這也是相應點嘛。
    問A:上師,我也會,我以為是排寒氣。
    答: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問:以前我覺得打長坐就想突破痛關。我覺得以前有些突破過,就是覺得怎麼也沒進步,也不容易入靜,這兩天我就體會到這個境其實是在轉,座上也在轉。我覺得很難受的時候轉一下看看,難受過了繼續坐,就像今天晚上一樣,坐得不想下來。
    答:痛關過了?
    問:應該過了,不會明天又有吧?
    答:痛關過了基本上這個世間沒有什麼事情能夠煩得住你了。
    問:這樣啊,那還是有啊。
    答:有啊?
    問:那看來還是沒過。
    答:你這個痛還是沒徹底過,痛跟煩是相應的,痛過了,煩就沒有那麼大了。煩過了,這個座上會表現出無明,無明出現了。
    問:無明就是很無聊,今天早上就很無聊。
    答:無始無明出來了,因為無始無明出現的時候,首先表現就是沒有明確的目標,這就叫迷失,沒有明確的目的。也沒有煩惱,也沒有痛苦,也沒有歡喜快樂,坐在這個地方乾燥無味,一點意思都沒有。
    問:今天早上是有這種感覺。
    答:有啊?這就是無明現前,所以這是痛和煩這一關過了才會出現無明。
    問:那這個應該怎麼樣突破?
    答:所以你就要知道,煩惱和痛苦皆是無明緣起,煩惱和痛苦就是無明的助手。無明想控制人,就用煩惱和痛苦來控制,所以我們通過修行打坐,把痛苦超越了,把煩惱看破了,他背後這個黑山大王就露面了,所以就出現無明核子,無始無明怎麼來破它呢?用覺來破它,但這個時候覺起不來怎麼辦?發願,所以發願也叫發覺,發明心地。
    問:座下發願。
    答:發願。座上也行,有的師兄無明出來了,覺得沒意思,他就下座了,他坐不下去了。他說坐在那裡太沒意思了,沒意思,我坐在這裡幹什麼呢?我乾脆下座了,這就是被無明打敗了。所以要發願,發願就是發覺,發明心地,所以發願可以破無明。
    問:是用心念耳聞?
    答:心念耳聞。
    問:這個座下的心念耳聞跟座上的心念耳聞有沒有區別?
    答:相應的。你座上微笑沒有?
    問:座上這兩天有。
    答:座下都沒看到你微笑,那是相應的。能把握住哦?這提前告訴你這些現象,就知道怎麼應付了哦,無明現前的時候不至於下座走人了。
    問B:上師,這個無明我們都知道,這個無明和無始無明它倆是一個不?
    答:是。無始無明也叫根本無明。我們所講的無明就是比較粗大的,念頭比較粗大的就是無明現前。簡單說叫無明,念頭起處就是無明緣起,所以說能不能看到念頭起處啊?能看到念頭起處就可以看破無明。
    問B:哦,這比較直接。
    問C:上師,我有個問題想問一下,剛剛講到無明緣起,無明緣行的這個“行蘊”的“行”到底是什麼一個概念?
    答:起心動念就是行。
    問C:會流動的就叫行?
    答:對。它持續下去了就是行,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再下去就形成了六入,眼耳鼻舌身意開始起作用了。
    問C:就是說起心動念的相續是因為無明導致的?
    答:起心動念?
    問C:就是這種行蘊的相續。
    答:啊?
    問C:是因為無明才會生起起心動念?
    答:無明就是開始起心動念叫無明緣起嘛。
    問C:從無明就已經開始了?
    答:無明是根本。這個無明怎麼表現你知道嗎?
    問C:不想打坐?(眾笑)
    答:很有意思的。“咦”!這就是無明。“咦”!很有意思的,所以這個“咦”裡面包括一切的緣起。
    問A:好奇、攀援。
    問C:哪個“咦”呀?
    答:就是這個詞嘛,“咦”!
    問A:好奇,嘆詞。
    答:怎麼說?
    問A:就是好奇嘛。
    答:對,好奇就是無明緣起,這個“咦”不只是好奇,有時候高興起來也是“咦”呀。咦!你怎麼在這裡?
    問:就是發現了,但是發現了有點晚了的感覺,是這個意思吧?
    答:對。
    問A:好像我經常看到念頭,看到的時候已經不是念頭了,而是念中和念尾,再想打……
    答:回歸本位也有這個過程的。回歸本位跟無明緣起是相似的過程。我們說見性的時候它也會有這個表示,叫猶如十字街頭撞見親爹。那也是,咦!你怎麼在這裡呀?所以無明緣起也是它,見到本來也沒離它。所以《圓覺經》上說兩種根本,這兩種根本都是自性本來具足的。那麼師兄前面問過認取、親證,這個認取、親證是從我們的自性本具,從清淨本來這一塊來說的。那麼在無明緣起那個方面,從迷失的那個方面是怎麼說的,知道嗎?它有相應的對詞,相應的詞彙,叫妄認。妄認四大和合為己身,六塵緣影為心,這叫妄認。所以一個叫認取,一個是妄認。也就是說妄認是著相的,認取是無相的,所以叫真心無相。
    問C:上師,這個認取就是說你得到之後,然後你也不覺得自己是得到了什麼,是這樣嗎?
    答:嗯,怎麼做?怎麼落實?
    問C:怎麼落實?就這麼落實。
    答:就這麼認取啊?即用即捨,認取的方式就是一切不住,一切不住怎麼表現出來?即用即捨,不即不離。想說啥?
    問D:剛才上師說的認取,認取就是我們座上的一個體驗,然後座下即用即捨就是妙用了?
    答:這個要多體會。我說是歸我說的,但你們在操作的過程當中要多多體會,培養出自己的心得體會。有了心得體會要拿出來用,怎麼用知道嗎?
    問D:我這一段時間就是座下的時候該去幹就幹,幹完了就幹完了,沒有用心,也不起念。
    答:跟大家交流就是用,有心得體會要拿出來交流,這個你越用它會越通達。
    問D:那這個就是應手處了?
    答:是啊。每一個人的修行過程都跟我們是相應的,所以拿出來交流才能夠達成相應。
    問D:以前在這裡確實是有誤解的,就覺得自己認識到了我自己去用了,就是說我覺得我自己有收穫了,給大家分享還是交流好。
    答:交流交流。
    問D:現在這時候其實還是有疑在,就說我這個是嗎?其實有時候自己內心不確定。
    答:這個正常。就是因為有疑,所以才需要參嘛,參學破疑嘛。所以這個疑也是資糧,恰到好處就可以了,疑太大了就把自己給嚇跑了。
    問C:上師,像她說的那個認取是認取個什麼?
    答:認取真心,真心無相,如是生清淨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清淨無相。
    問C:就是說無相的本身就已經算是一種認取了。
    答:對。你體會到無相就已經是認取了。
    問C:要是覺得還有個認取的就不算是認取。
    答:認取是名相。
    問C:對,就這個意思。
    答:也代表著肯定。
    問E:上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在這個過程中,你一認取的話不就已經有作意了嗎?感受這個狀態。
    答:你有沒有呼吸在?
    問E:有。
    答:作意了沒有?
    問E:沒有。
    答:你這就是認取啊,認取到有呼吸在,但又沒有作意,它是恰到好處的。你肯定要有個說辭嘛。
    問E:比如說我現在打坐的時候,一直是清醒的,除了了了覺知,剩下就是妄想紛飛。現在妄想少了的時候,有些時候就會特意用持咒,微笑持咒去做作意一下,增加一下面部表情。或者說心裡面內視的時候,就會有一種感覺,就是說一微笑持咒就特別舒服,並且有任何一個作意的情況下,會突然手往上略微往上抬一點點。
    答:持咒是不是作意啊?
    問E:也是在作意。
    答:是啊。
    問E:比如說我現在是手略微往上稍稍一抬,就是在作意的時候稍稍一抬一點,或者往前……
    答:它是這樣的,我們持咒相應會出現妄念,也就是說這個妄念在形成微細流住之前,前面的這個階段,就我們所講的粗住、細住、微細住這三個階段都是在六識上體現出作用。六識,第六識,也叫意識,在意識上體現出作用。
    只有進入到微細流住的時候,才是第七識的作用。那麼這個七識作用的時候,我們是能夠發覺這個念頭很多,但看不出它是什麼東西,也就是七識背後的八識已經開始作用了,就是我們所講的第八識,八識田已經開始作用了,就是翻種子。翻出你都看不清楚它是什麼的時候,這八識作用體現出來了。這時候八識作用體現出來了,我們會發現什麼?我們所持的咒跟妄念是同步的,妄念快我們咒就快,妄念翻滾得少、翻滾得慢,我們咒念得就慢,所以它是同步的,在一條平行線上。這個時候已經是一心不亂的開始了,已經開始形成一心了。
    所以我們所講的極力追頂形成咒輪,之後出現能所雙忘,這能所雙忘就是一念不生。由一心不亂證入一念不生,那麼這一念不生的時候,它還有表現,有一念無明,還有一念清淨。一念無明就是我們所講的無始無明,一念清淨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那麼我們在能所雙忘出現的時候,絕大多數的能所雙忘它是落在一念無明上,不是落在一念清淨上。因為是落在一念無明上,所以他會出現反復。一會有念頭起來了,又開始持咒了,它會出現反復,這個反復我們就叫業力掙扎。業力掙扎其實也是在培養我們回歸到一念清淨的力量,最終會出現真正的能所雙忘,就是我們所講的一念不生,一念清淨。出現一念清淨,它就不單只是我們所講的能所雙忘了,它會伴隨著根塵脫落出現。
    問D: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坐是吧?打長坐就會不斷的反復增強這個能力。
    答:反反復復。有好多人能所雙忘出現了好多次。這書上說能所雙忘之後就是大徹大悟,我怎麼沒有悟?還有那麼多疑問?這是業力掙扎的現象。在這裡沒有人給他解釋清楚,沒有人給他開脫,他就開始懷疑自己的根器。是不是我根器不好啊?跟這個法不相應啊?都出現能所雙忘了,都沒有證到本來。所以這個過程是很微妙的,能夠通過打坐出現能所雙忘,這個已經是極少數了。那麼在大多數出現能所雙忘的人當中,想要當下一念清淨的那更少了。但這個要有人給他解說清楚,否則的話又耽誤了,一懷疑自己根器不相應之後,他就會做別的打算了,馬上又要錯過了。
    問D:對。這時候出現氣機是非常頻繁哦?
    答:氣機是吧?那是亂還是不亂?
    問D:不亂。
    答:開始有定力了,休息去吧,沒啥問題了。

197. 功夫要做到綿密才可以了手(2021)

   功夫要做到綿密才可以了手(2021)
    2021.12.27
    問:這個落處問題,執著就有落。
    答:執著就是落,念念清淨的時候沒有執著。
    問:不執著他怎麼答都是對的。
    答:沒有執著他所體現出來就是赤裸裸、脫灑灑、意氣風發,自然流露啊。
    問:對,自然流露。
    答:這個還是在應手處,所以念念清淨它是朗月當頭、朗朗自照,這個是在應手處。
    問:但是這個功夫已經做得很好。
    答:這個功夫要做到綿密才可以了手,這個功夫沒有達到綿密的時候那是了不了手的。
    問:但是這種功夫做到也可以,上師你所說的那個叫業力掙扎階段,算嗎?
    答:已經過了,業力掙扎已經過去了。
    問:已經過了哈。
    答:對,已經過了。這已經是一念清淨之後的表現。
    問:哦。
    問A:上師,我想請教一下您剛才講的有落無落,就是比如講我在這裡看,但是我知道自己的人或者是知道這些……
    答:哎呀,沒有必要講得那麼遠嘛,你那工人還在找你發獎金呢,這個獎金沒著落,這就是落嘛。
    問A:哦,這有點像視而不見,或者是看了就是說不對這個……
    答:哎,你表現出是無所謂呀。
    問A:無所謂,不取不捨這樣的一個感覺。
    答:人家找到你了,老闆你還欠我的錢呢?雖然是無所謂,還得給他。(眾笑)
    問:哦,這就叫落處。
    答:對。
    問A:不會粘上去。
    問:不粘上去的就很少,它關鍵是粘上你都不知道,這是比較多的。
    答:是,那很微妙的,很微妙。
    問:沒有人開示、解釋,誰懂?不懂。明白了,慢慢地練習,就按上師所說的練習,那就熟練了。

198. 如何是“即用即捨”(2021)

   如何是“即用即捨”(2021)
    2021.12.27
    問:上師,您開示說即用即捨,即用的時候它其實就已經即捨了。
    答:每天都妙哦,每天都有相應的妙處出來。即用即捨接著就是不即不離,也叫不取不捨。
    問:就是功夫已經起來,就是即用即捨的功夫上來了。
    答:是啊。這裡面所講的即用即捨、不即不離跟我們所講的一心三藏,又是有密切的聯繫。
    問:怎麼聯繫的,上師?
    答:你體會到空,空就是不住,然後體現在不空,不空就是即用即捨。
    問:最後就是中道了。
    答:空就是不住,不住就是安住,安住本位,應用萬千就是即用即捨。不即不離,不取不捨。
    問:不取不捨就已經挺圓滿了。
    答:是啊,這就是說對一切法了無所得就是不取不捨。
    問:這個時候對一些法有所取捨也沒關係吧,可以這麼理解嗎?
    答:是啊。我們佛經講的是很妙的,比如金剛經上這一句話:如是生清淨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說他這個是有住還是無住?他是很微妙的,你要說他無住,那麼他還有如是生清淨心在。那這個清淨心是有還是無啊?
    問A:都是方便說。
    問:知者自知嘛。
    答:所以清淨心就是無住、就是不住。了知,了知就是清淨心,所以說了了靈知、了了覺知、了了常知,它是一回事。
    問:這個時候就已經沒有當下的概念了。
    答:時刻都是當下,所以這也是本位也是用,所以叫體用一如,既是本位也是用。
    問:就是文殊菩薩說的法爾如是,不過如此。
    答:法爾如是,如是我聞,體用一如,體相用三位一體,佛我眾生三無差別。

199. 什麼樣的人會墮入金剛地獄(2021)

   什麼樣的人會墮入金剛地獄(2021)
    2021.12.27
    問:在修行過程中也會有起伏,也不是一下子就越修越好,馬上就修上去了,是這樣嗎上師?
    答:起伏是相。從證量上來講肯定是越修越好,證量上是這樣的,由初地、二地、三地這麼上去。有起有落是相,還有悟後迷,悟後迷是大相,大相,很多人看傻眼了,就悟後迷啊,其實人家一轉念又到本位去了,只是相是那樣。
    問:示現。
    答:是個是示現。這個悟後迷還有一個名相,我們知道他是示現了就可以用另外一個名相來解釋它,這個名相你一聽到了你會讚歎不已。
    問:什麼名相啊上師?
    答:倒駕慈航。
    問:哦!(眾笑)
    問A:但是元音上師舉的悟後迷的例子好像很可怕。
    答:不,他是什麼呢,就是說不謗佛、不謗祖師。
    問A:有這個前提?
    答:對,要有這個前提。
    問C:謗了呢?
    答:不謗佛,不謗你的根本上師,不謗我們的祖師們。因為謗佛、謗祖師、謗師,就叫作狂妄。
    問B:狂禪那就是。
    答:狂妄自大。
    問A:就是談不上悟了。
    答:對。
    問C:謗了下一輩子怎麼樣?
    問B:那上師他說那個,你說不謗這個我能理解。但是說他見地比較好的一點。
    答:那些無所謂的,那些都是短暫的。
    問B:他認取比較徹底。
    答: 他一轉念就又回歸了。
    問B:腳跟比較穩的,他說跟祖師無二無別,他那不是狂嗎?
    答:但是謗佛、謗祖師、謗師,他後果就不一樣了。
    問:會迷失吧?是這樣吧上師?
    答:他不是迷失,倒不一定是迷失,他會到金剛地獄去,金剛地獄就是大修行人待的地方。
    問C:那應該也會很快出來,是不是,上師?金剛地獄?
    答:金剛地獄。
    問C:也會很快出來。
    答:金剛地獄是他自己設的,他自己製造的,不是誰給他設的。
    問C:能有出來的時候嗎?
    答:等他的上師去救度他吧。
    問C:那就是有哦,可以。
    答:可以。他上師發現了,這人怎麼掉到那個坑裡面了?再去把他挖出來。
    問B:從坑裡邊掏出來。那有的人修到一定的時候,說最後他腳跟比較站穩。
    答:你可以超越,超越祖師他所表現出來的對祖師是讚歎不已。
    問B:我知道是讚歎的,那個人假如說“他跟祖師跟佛無二無別”這種說法。
    答:無二無別那是肯定的。
    問B:不算狂是吧?
    答:從自性上來講,這也是佛說的,這個不是屬於謗的。
    問B:不叫狂。
    問D:金剛地獄是他自製的,那還要他上師來救嗎?
    問B:那指定要上師救。
    問D:他是怎麼自製的,他能自製,還不能自己破嗎?
    答:上師自有辦法。
    問B:他自己造金剛地獄他自己破,這個難度很大。
    答:破不了。
    問D:破不了啊?
    答:那是破不了的,他自己破不了。
    問:他是故意自己想下去的嗎?
    問B:他已經對他上師有很大的疑心了。
    問E:他做這個事情他就下去了。
    問B:才會墮這個地獄。
    問:不是那個地獄嗎?
    答:它跟十八層地獄沒關係的。
    問B:一點關係沒有。
    答:造業,造六道業,造六道業得六道惡果,那叫十八層地獄。修行人他不一定會造六道的惡業,但他謗佛、謗法、謗師,那叫金剛地獄。
    問B:唯有他的善知識能度他。
    答:唯有他的上師能夠救度他,別人一點辦法都沒有,頂多看到了也就這樣。咦?
    問B:咦?掉坑裡了,不知道。
    問E:上師,有沒有可能他的上師修證不夠。
    問B:跟他上師修證不夠有什麼關係?你的想法很遠。
    答:修證不夠就看不到嘛。
    問E:就是有這種可能。
    答:有,那怎麼沒有嘛,肯定有。
    問E:那等他修證好了,他才能得救。
    答:修證不夠,他就連這個“咦”都沒有嘛。
    問B:想墮這個地獄還得有點修證的人才能進去。
    答:那是要有功夫的。
    問B:沒有功夫的不好使,他墮不了的。他是對他的上師起大疑了。而且對他上師辱駡或各方面誹謗是很大的,才能墮這個地獄的,不是說兩句話就能墮的。

200. 十方淨土是一體的(2021)

   十方淨土是一體的(2021)
    2021.12.28
    問:上師吉祥,我這段時間打坐還是很受用,但我現在考慮一個問題,就說我們宗門在座上跟座下這用功過程,我是求往生西方,可能很多同修都會有我這想法,將來我臨終時我怎麼樣能夠把握,我能往生西方,怎麼做到?請上師開示,阿彌陀佛。
    答:十方淨土是一體的。
    問:是,但是它還是有個相是西方啊。
    答 嗯,沒事,你到了東方你發現那也是西方。
    問:哦,那我就知道了,這裡不求西方,哪裡都一樣。
    答:地方只是一種表像。其實佛所說的十方皆是淨土,常寂光淨土是不分東西南北中,那叫常寂光淨土,由諸佛自性顯現,所以這個說西方也可以,說是東方也可以。不過到將來往生的時候,多數人都說某某某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很少聽說某某某往生東方琉璃世界,少,但實際上是一回事。而且往生淨土,還有一個特性,不要有分別心,所以哪有什麼東方西方,那是方便說。你一心一意只求往生就對了,一心一意只求往生,不分它東南西北。你還要不要乘願再來?
    問:要,肯定要。
    答:嗯,要跟彌勒菩薩再來。
    問:是。
    答:那要到兜率內院去。
    問:但是我還是想往生西方。
    答:淨土是相通的,淨土都是諸佛菩薩示現的,是相通的。還有什麼問題?
    問:謝謝上師,沒有了。

format_quote 上師讚:

禮敬上師我至誠
無量方便演實義
不辭疲苦走四海
救拔群迷出塵埃
大象漫步截流處
來歸遊子皆醒悟

  學佛的目的:一是了脫生死,二是深入經藏,啟用諸佛菩薩的智慧,救度眾生;學佛的下手處:先要打坐培養定力,而不是先從理論上、知見上去下手;印心宗修學的整個過程,需要老師做相應的系統的指導,直到大徹大悟。
 佛弟子 © 2004-2020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