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雜談》
  • 281

     281. 控制夢還是在做夢

        問:感覺都很難控制夢境。
        答:哦,來這裡打坐之後夢境反而多了是吧?
        問:不是,不是反爾多了,就是好像比沒來打七之前還難控制。
        答:哦,你一直在控制夢啊?
        問:沒有,怎麼講呢?
        答:控制夢還是在做夢,是不是啊?你在控制夢那還是在做夢。
        問:那應該怎麼講?就是……
        答:那叫故意做夢。
        問:就是夢,不會跟著夢境跑。
        答:對,就跟著夢境跑是吧,還是不會跟著它跑?
        問:就是現在跟著它跑好像還更多一點,原來好像有時候還不那麼會跟。
        答:是這樣,夢它有幾種狀況;(一種)是做過了夢,但是不知道是在做夢,這個就是迷失得比較深的那一種;還有一種呢,知道自己在做夢,但是把握不了這個夢,就隨夢流浪但他自己知道,一個晚上做了幾個夢他也知道,在夢中的場景也能夠知道;還有一種夢呢是自己不光是能夠做夢,而且還能夠控制這個夢裡面的景象,這個夢有點力量了;還有一個是完全就沒有夢存在,師父是屬於完全就沒有夢存在。
        問:難受嘛,還做夢?我是難受才倒下的。
        答:哦,難受,還有難受在。
        問:睡覺就不難受了。
        答:難受也是夢,為什麼說難受也是夢呢?因為我們現在坐在這裡,這就是一場夢啊,我們現在是醒人說夢還(huán)歸是夢,還是在夢,所以你請問老師做開示,老師還是在夢中做開示,因為這也是個夢境,它也不是真實不虛的,還是個夢境。所以你看我們今晚的開示就是說夢話,這麼多人跑來聽我們說夢話,有一點委屈,呵呵呵。
        問:凡所有相都是夢。
        答:嗯,對,你這個夢裡喝茶不錯。
        問:夢裡夢外一樣。
        答:所以說,知夢是空花那就要離開它,因為夢幻嘛,知幻就要離開它,離夢即覺。
       
        ——2014-2015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 282

     282. 怎麼樣才能夠讓這六識翻出來的都是我們的觀照、菩提自性

        問:怎麼樣才能夠讓這六識翻出來的都是我們的觀照,都是我們的菩提自性呢?
        答:就看你白天這個座下是怎麼修的。所以想要從睡覺變成睡覺(jue),也不難,就隔著這麼一層紙,就看我們平時白天是怎麼修的。白天怎麼修啊?我們是有方法的:心清淨就是觀照,如果心清淨的話,直接就是觀照了。心清淨就是觀照,所以,我們白天儘量地不去胡思亂想,儘量地一切放下。“那不行噢!”有的師兄說,“我還要工作啊,還要做事啊!”沒關係,該工作工作,該做事做事,因為這個工作和做事肯定總要放下的,不是什麼時候都綁得緊緊的,總要放下的,一放下我們就一切放下,維護我們的自心清淨,回到自性清淨上面,而不是回到無明當中。
       
        那如果說我們不能夠體會到這個自心清淨怎麼辦呢?我們還有方法:發願,時時刻刻發願。因為發願不妨礙你做事,也不妨礙你工作。除非是當老師啊,我們這裡有幾位師兄是當老師的,那他要講課,沒辦法,不可能在講課中或者課堂上發願是吧?所以,平常人,除了老師之外,除了講課之外,平時是可以發願的,時時刻刻發願,因為發願的當下我們的心是清淨的,這也是培養心清淨的一種方法。
       
        那還有師兄說:“我念佛、持咒可不可以啊?”可以,當然可以嘛,交替地進行。因為總是念佛持咒它會變成口頭禪了,總是發願也會變成口頭禪,所以我們可以交替進行。還有就是也可以用徹卻法,念一聲“斷!”斷的這當下前念已過,後念未起,當下這個心是清淨的,了了常知,蕩然無住,這也是觀照。借用一個“斷”字,我們這個叫徹卻法,來起觀。
       
        ——2016年6月淨明上師南寧道場隨緣開示摘錄
       

  • 283

     283. 三昧正受

        座上不斷地能所脫落,座下時刻都是三昧正受,很快就能所雙忘,很快就根塵脫落。三昧正受也叫不受一切受——我們剛才所講的不取不捨、不即不離、綿密觀照。三昧代表什麼?三昧代表心空不住,但是又了了常知,這叫三昧正受。
       
        ——淨明上師

  • 284

     284. 如何能正確如法打坐?

        問:請問如何能正確如法打坐?
        答:剛開始的打坐我們要知道打坐的姿勢,雙盤也可以,單盤也可以,散盤也可以。但是我們一般不建議用單盤,因為如果是打長坐的話,這個單盤它不會固定一個姿勢一直坐到底,如果是固定了一個姿勢一直坐到底呢,又容易引起坐骨神經痛,所以我們一般不建議坐單盤,這是多年打坐積累下來的經驗。所以先要坐穩,身體不能夠彎,要坐穩。怎麼樣才算坐穩呢?大家注意看,我們坐穩是有方法的,這一座坐上來之後,先把手印結好,之後,你可以有意地去擺動一下身體,往左邊擺一擺,往右邊擺一擺,你這麼一擺動之後就放鬆了,身體就會自動搖晃,搖到某一個點上它就固定了,好,這左右搖擺是固定了,你再前後動一下,搖兩下之後呢,身體它又固定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基本上就是最正的啦。這樣坐上去之後呢,我們就儘量的不要動了。
       
        但是在這個打坐的過程當中呢,特別是剛剛開始修學的師兄,坐了一會兒,這個腰就會彎下來,然後修學了一會兒之後它又會直起來,這個是允許的,這個不屬於亂動,不屬於搖擺,這個是允許的,這個幾乎影響不到我們的定力。因為你越坐越有定力之後,這個次數會越來越少,最後會一動不動,如果連這個都不允許,很多人根本就坐不下去,所以這個是允許的。我們所講的一動不動是不換腿,或者說不要搖擺。這個腿要坐到一半你就換腿,有師兄剛才說動來動去,這個動呢,有時候是主動的要動,有時候是沒有意識的,身體它會自由的擺動,這些都要控制,不管你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都要控制,一定不要動。
       
        因為我們打坐目的是什麼?培養定力。這個在坐上動,只能夠說是培養動力,培養不了定力。所以我們建議大家不管是被動的動,還是主觀意識上要動,都要控制。特別是我們所講的自發動,一定要控制住,好多人不願意去控制它,說這樣動了之後很舒服,那我要告訴你這很危險,這容易導致我們氣脈亂竄,而走火入魔。有的人是動完了之後、不控制之後,這個手自己都會抬起來,手印散了,抬起來,這邊也會抬起來,他說這不是我控制的,自然要抬起來。我說這已經是很危險的臨界點了,我們俗稱叫鬼附體,這個動會招來鬼附體,這是走火入魔的一種表現。大家如果以後有這個條件可以到寺院去,跟師父們一起打坐,你試試動一下看看,你只要稍微動一下,這個板子就下去了,有時候會直接把我們給打暈了,打了就直接趴在那裡,下一座還看你動不動。
       
        ——2016年6月淨明上師南寧道場隨緣開示摘錄

  • 285

     285. 凡是釋迦佛所講過的任何一個佛、如來的名號都是他的化現,這就叫做化身佛。

        師父:上師,《阿彌陀經》上面對極樂國土世界的景象,它是描述得很具相的……。
        上師:是啊。
        師父:迦陵頻鳥啊。
       
        上師:誰描述的?
        師父:釋迦佛呀?
        上師:啊,釋迦佛。不是阿彌陀佛描述的?
       
        師父:不是阿彌陀佛,是釋迦佛講的。
        上師:哦,那為啥不是阿彌陀佛描述呢?啊?
       
        師父:這個不明白。
        上師:為什麼?
       
        上師:啊,因為阿彌陀佛正是釋迦佛的化身相。
       
        上師:藥師佛也是釋迦佛的化身相。我們所講的釋迦佛就是法報化三身成就,代表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法報化三身成就,所以叫做圓滿證果,圓滿成就,就是法報化三身成就。
        所以我們聽到的任何一個佛、如來的名號都是來自於釋迦佛,所以凡是釋迦佛所講過的任何一個佛、如來的名號都是他的化現,這就叫做化身佛。
       
        師父:上師啊,佛與佛就沒有區別了。這樣說的話……
       
        上師:沒區別,有差別。
        師父:釋迦佛也可以說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上師:不可以。不能這麼反過來說,啊?除非阿彌陀佛開口了,說這個釋迦佛如何如何莊嚴,啊?但你看哪一本佛經是阿彌陀佛講的——講釋迦佛?有沒有啊?
        師父:沒有。
        上師:啊?沒有吧?
       
        上師:沒有,就不存在這回事嘛,啊?不要猜測。“可不可以?”啊?你說可不可以啊?
       
        師父:我就是不知道,請教上師。
        師兄:釋迦佛給我們講無上淨土,描述得很少。
       
        上師:每一句話,佛經上每一句話都描述了。
       
        師父:上師,那個極樂淨土它也是有相的,有相還是有生滅的嘛,還是會消亡的嘛。
       
        上師:嗯,極樂淨土是有相的嗎?
        師父:但這個從經上講它是有。比如描述得有具象嘛……
       
        上師:它這個相是幻相還是實相啊?
        師父:幻相吧?
        上師:幻相才有生滅,實相沒有生滅。
       
        上師:如果說“釋迦佛描述的這個世界是幻相”的話,那就相當於打妄語。
       
        上師:佛不是妄語者,佛是實語者,他講的是真實不虛。
       
        師兄:上師,佛經說有些佛好多壽命,多少劫有佛出世,成佛壽命多少劫。怎麼講?
       
        上師:嗯,它是相應地來講,相應地。就是說這個佛,“人壽八萬歲”,是吧?
       
        上師:是有這個吧?
        師兄:對。
        上師:這個就是說所講的這一切,就說我們現在所講的科學吧,它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但他的目的並不是去講這個科學道理,而是描述一切法的興衰;你看我們所講的一切法離不開成、住、壞、空,就是描述這個成住壞空的種種表相,說的是現象,以現象來告訴你一切相都是幻相,不可執著,最終的目的還是要生起解脫、出離之心;所以諸佛菩薩是用盡種種方便,描述種種法,對吧?
        --淨明上師

  • 286

     286. 每天堅持打坐,總有一天定力會建立起來。

        答:因為我們剛開始的打坐,這個身體是在消耗,因為定力還沒有建立起來,定力建立起來了這個身體才不會消耗,或者是消耗得少。在定力沒有建立起來的情況下,這個身體一直都在消耗,只要你打坐這身體都在消耗,所以說打坐可以慢慢來,不用急,慢慢培養定力。照我們剛才所講的,每隔一個星期加十分鐘,到一個小時之後我們可以每週加十五分鐘,如果覺得說加十五分鐘還加得太快,那還可以繼續每一個周加十分鐘,就這麼慢慢加上去,半年內我們就可以參加共修群裡的打長坐,可以坐到四個小時一動不動。時間慢慢加上去,半年可以做到四個小時一動不動。所以打坐修行不是叫大家拼命去吃苦,每天這麼按部就班的打坐,固定一個時間的打坐,一般在三個月左右,我們的定力就可以開始建立起來了。
       
        三個月的時間,這個定力建立起來它是有表像的。如果我們每天都是固定在一個時間去打坐的話,一到那個時間你想睡都睡不著,而且內心是歡喜的。有時會流露出歡喜來,哎呀,我該打坐了,這就是定力啊。定力建立起來是相應的,它會出現什麼呢?座上表現出來每一個念頭都很清晰,不像以前那麼煩亂。每一個念頭都很清晰,這個叫念念分明,定力的形成建立在念念分明上,每一個念頭都能夠清晰,連下座都是這樣。下座以後,我們平時在做事的時候,事情還沒做就已經知道了,不像以前糊裡糊塗,啥都不知道。所以通過念念知道,修行到念念分明,當然我們相對地講三個月、四個月、五個月,或者半年,也有可能會一年兩年,沒關係,只要我們每天堅持打坐,就像我們每天堅持吃飯一樣,就像我們每天堅持呼吸一樣,每天堅持打坐,總有一天這個定力會建立起來。
       
        ——2016年6月淨明上師南寧道場隨緣開示摘錄
       

  • 287

     287. 六識審而不恒,五識非恒非審,八識恒而非審,七識亦恒亦審

        大圓鏡智性清淨,此性本來清靜,屬於東方發心門。為根本智,又名無分別智,即八識阿賴耶識。禪密二宗,由此入手,所謂先破無明者,即由此也。行者證此智廣大無邊,擬如圓鏡,凡一切妙覺,無明,無不由此幻化而出,故屬同體;正妙覺時,智鏡亦不因之而增而生;正無明時,智鏡亦不因之而減而滅,故曰本來清淨。平等不動,發心門者,修行以此為起點也。平等性智心無病,此即七識末那識,分別為病,屬於南方修行門。正對除習氣時,為已明心地後之功用,此為後得智,由分別而轉入平等無分別,由有病而轉入無病是也。妙觀察智見非功,此第六意識,為西方成就門,亦後得智也。由妙觀而入不二,漸入無功用之功用,故曰見非功也。成所作智同圓鏡,以此前五識,乃北方涅槃門,與八識同體,故曰同圓鏡。蓋六識審而不恒,五識非恒非審,八識恒而非審,七識亦恒亦審,五八相似,同入無分別智也。五八六七果因轉,此言禪密二宗,根本由八識下手,合前五識之成所作智,為由果尋因。而他宗先除枝葉,從六七識下手,由因尋果。一則大乘了義,由下轉上,先破根本無明,後除習氣,名果上轉,五八是也;一則方便初學,由上轉下,先除浮面習氣,後破無明,名因中轉,六七是也。用法不同,隨眾生之機而轉,立論遂異,非有所勝劣之見存乎其間,只一假名,非實有體性之可說也,故曰但用名言無實性,行者知其意可耳。若於轉處不留情者,言當精進勿自姑息,亦勿於轉處著意,執取於法,自增情見,則自定矣。繁興永處那伽定,此定者,即自在禪定。
       
        --二祖仁知阿闍黎

  • 288

     288. 帶著歡喜心來修法

        帶著歡喜心來修法
       
        所以這個修法,不管是修什麼法,我們既然求了,就要安心,不能夠三心兩意。無論是修什麼法,我們都要當成是一種無上的享受來修,我們修學佛法是在實踐佛法。因為我們今生之所以能夠學到佛法,那都是諸佛菩薩、歷代祖師辛勤地傳承下來傳給我們的,都是很難得的。所以大家在修持任何一個法門的時候,都要當成是一種無上的享受。因為這是佛菩薩傳給我們的無上法門,所以我們要當成享受才行。能夠得到那麼殊勝的法門真的不容易,所以內心要感激,要有感恩之心,認認真真地去修證每一個法門。每一個法門我們都把它當成一種解脫大法,當成讓我們能夠得以離苦得樂,離開這個煩惱苦海的一條智慧之舟。把它當成一個非常非常歡喜、非常非常殊勝的法門認認真真地去修。
       
        所以說修法你是什麼樣的心態,就會得到什麼樣的果報,所以我們說持咒念佛的時候要心生歡喜。好多人說:“我這個歡喜生不起來。”為什麼?因為你沒有感恩的心態,你沒有認識到修學佛法是離苦得樂,它的作用是離苦得樂。所以,在修學過程中你只能體會到:“哎呀!我痛苦得要命,我煩得要死啊。”因為你上座的時候,你帶著的還是過去沒有修法的那種心態。那麼請問:“你如果帶著這種痛苦的心態來修學的話,你這個生死什麼時候才能夠了啊?”所以,有一個佛法讓我們去修證,我們要好好地去運用它。佛法是讓我們得解脫;佛法是讓我們脫離苦海;佛法是讓我們親證法喜充滿。所以說內心要有感恩之心,要感激諸佛菩薩、感激歷代祖師,同時我們要帶著歡喜心來修法。
       
        你座上是帶著歡喜心修法,下座你這個臉上很自然地流露出歡喜來,所以我們說這個座上和座下是相應的。旁邊的人看你這個人修行修得好不好,就看你下座,你這個臉上掛著的是煩惱還是喜悅。如果說你這個臉上掛著的還是過去的愁眉苦臉,你說你得解脫了誰相信啊?你說你得到佛法的利益了誰相信啊?沒有人會相信你。所以我們說這個歡喜不是裝出來的,是自然流露的,是你內心自在歡喜,自在的一種喜悅淡淡地流露出來。雖然是淡淡地流露出來,但是我們每一個人是可以察覺得到的。你看我們經常開玩笑:“哎喲!你看這個人,好‘莊嚴’呐!”後面再來一句,“裝得好嚴呐。”那個歡喜是裝出來的,不是自然流露,那人家也可以感受得到。接受大家供養的時候表現得很莊嚴,到大家一散一臉都是煩惱相,那這不是裝出來的嗎?裝得好嚴。因為我們所講的每一句佛號、每一句咒語、每一個咒音裡面都蘊藏著無上甚深的密意,所以大家如果是帶著歡喜、帶著喜悅去持咒的話,這每一句佛號、每一句咒語、每一個咒音聽到我們內心,都是一把喜悅的鑰匙,可以把我們內心的寶藏打開。
       
        ——2015-2016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 289

     289. 把疼痛覺受視為佛菩薩加持、打坐治療業障病

        1.把疼痛覺受視為佛菩薩加持
        問:這兩天打坐感覺好像錐子在錐一樣的,是怎麼回事呢?
        答:就是皮膚上感覺好像有螞蟻在爬,是吧?
        問:好像就像針刺一樣。
        答:針在刺也是一種覺受。
        問:難受得不得了。
        答:身體上濕氣重,內臟有一些毛病,你把它當成針灸就行了。藥師佛在給我們紮針灸,那你就很歡喜,“哎呀!佛菩薩在給我紮針灸啊!”是一種享受啊。
        問:這兩天難受,前兩天就是身體很難受。
        答:你看你這身體已經這麼龐大,內臟都是在受壓迫。就是說這個體態比較肥胖的人五臟六腑都在受擠壓,所以我們腦部就容易昏沉。你看,五臟加上六腑,十一,再加上我們的頭部大腦,十二,這代表著藥師法當中的十二藥叉大將。
        問A:剛好。
        答:藥師法裡面稱十二部,十二部首。
       
        2.打坐治療業障病
        問:我有類風濕,到時候想調一調。
        答:你不要認為它是病,那是你自己的業障,也是因果。打坐可以治,我前兩天就告訴過你,打坐治你這個類風濕是最有效的,你還不相信嗎?
        問:相信。
        答:一定要相信。不要說,哎呀,相信是相信。我們不可能看到了結果才來相信,對吧?那還用信嗎?用打坐來治療,你就努力地去打坐,哪怕是拼命地打坐都好。什麼藥都治不了,這個是業障,而且就跟你自己的業障有關,在你那裡形成。但是它還是可以治的,所以說是業障病,如果是因果病那就治不了。我們先通過修行,把這個病因給它去掉,讓它永遠都不會變成因果。
        問:業障形成因果,是這樣子嗎?
        答:業障會形成因果。到了因果的時候,那就沒得治了,什麼方法都不管用了,那就叫因果病。
       
        ——2015-2016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 290

     290. 打長坐有助世間事業

        打長坐有助世間事業
        做事業的人要好好打坐修行,我們所修的一切法門都包含著事業上的成就。對,你不要怕失去供養。你只要很如法地去修行,我們說的那些修羅部、天道部,它都會化裝成人來供養你。突然間來了一個老闆,素不相識,不知道誰介紹來的,給你買了個大房子。你看,這三年都不愁吃啦,莫名其妙買的,之後再也找不到這個人了,這就是天人供養。所以不要愁這些,好好修行。我們之所以能夠得到一個這麼好的身體,這麼健全的一個身軀來這個世上,我們是來修行的,不要去求享受。享受種的是苦因,我們現在享受多少,你只要認為這是一種享受,那麼你種的是苦因,來世就很辛苦了,所以不要追求享受。所以說我們佛教就有這麼一句話,不光是佛教啊,修道之人都有這麼一句話:“貧窮出道心,富貴生淫欲。”你只要認為這是一種享受,我們要享受,那麼種的就是苦因,你有貪執、有貪戀、有貪愛嘛,這種下的就是苦因。
       
        那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這個身體上所表現出來的種種苦、種種難受、種種煩惱,這些就是過去世種下的苦因,那麼通過我們這個打坐反映出來,所以這個是好事。我們再把這個苦因轉化成菩提道根,最終變成根道果。當然,經過一番痛苦的修行,我們這裡說是痛苦,大家的心態就是:“哎呀!這個修行本身就是痛苦”。所以說經過這種痛苦的修行之後,自己的真如自性徹見無疑了,那個時候啊你的心態跟現在完全是兩個世界,你就不會認為這個人間處處是苦了,這就是得離苦海的表現。這個人間所體現出來的一切,我們天天所能夠面對的這一切,表現出來的都是平平淡淡、真真實實的歡喜,所以這叫極樂佛土,就這個意思。一切都是法喜充滿,那這所謂的法喜充滿,沒有說像我們平常人所感受到的那種大喜,有大喜必定有大悲嘛。我們所講的那種歡喜,它是平平淡淡的,但時時刻刻都在流露,所以叫法喜充滿。這個在身心上是一種無法描述的,我們這裡不說享受啊,因為不追求享受,所以就不要說享受。
       
        ——2015-2016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淨明上師蔡奕忠老師

  • format_quote 上師讚:

    禮敬上師我至誠
    無量方便演實義
    不辭疲苦走四海
    救拔群迷出塵埃
    大象漫步截流處
    來歸遊子皆醒悟

      學佛的目的:一是了脫生死,二是深入經藏,啟用諸佛菩薩的智慧,救度眾生;學佛的下手處:先要打坐培養定力,而不是先從理論上、知見上去下手;印心宗修學的整個過程,需要老師做相應的系統的指導,直到大徹大悟。
  • 傳法風格 力行祖師遺訓,秉持當面親傳、跟進指導的傳法風格。老師灌頂時,一個一個弟子逐一灌頂,並親授每一位弟子咒文、咒語、手印以及打坐要領及其他細節...都給予系統而細緻的相應指導,傳法具有系統性和嚴謹性。
 佛弟子 © 2004-2020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