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翻得越快證明心空得越快
答:見性成佛,念阿彌陀佛也可以見性,也可以成佛啊,為什麼要打坐打得那麼辛苦啊?我們打坐都知道一個詞——翻種子。你來的時候我也跟你說:“這種子翻得太厲害了!”
問:是。
答:為什麼要翻種子?
問:我真不知道。
答:不翻心能空嗎?咱們的佛經上不都說嘛:心空不住。自性本空,所以就心空不住嘛。誰都知道自性本空,但殊不知空不了,怎麼樣才能讓它自性本空呢?翻種子,把種子翻掉。這世界上講翻種子的法門只有兩個:一個是禪宗,一個就是心密,尤其心密講得更細。而且心密講的翻種子結合所有的宗教來講都可以講得通,不光是佛教。因為任何一個宗教,雖然不講有個八識田,但這個八識田是本有的,不是虛構的,每個人都有,每個眾生都有,只要你是人,是有情眾生,就有八識田。如果上帝是人的話,上帝也有八識田。所以這個八識田呐,並不是佛弟子才有,也不是修心中心法的才有,是一切眾生共有的。所以這個八識田裡的種子,也是人人本有,個個不無,你活著或者死去,這個種子都會翻,同時也會種下種子。
像我們說“起分別”,起分別就是造業不斷嘛,是吧?那業是什麼?業就是種子,業識種子啊!我們所講的翻種子,翻的就是業識種子。我們平時造業,造出來的結果就是種子啊,都種到八識田裡面去了,一層一層、層層疊疊的不停地往裡面種。都是各種執著、各種煩惱、各種妄見、各種各樣的妄念紛飛,這都是種子,都不停地往裡面種。所以這個八識田也叫寶瓶、寶藏,裡面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有,有垃圾也有寶貝,反正都裝在裡面,越裝越多,越裝越硬。所以這個心呐,就如同頑石一樣,堅固不化。所以人一開口就是貪嗔癡慢疑,做什麼事情都帶有巨大的煩惱。沒辦法啊,用的是煩惱,同時又被煩惱所困。所以我們說打坐翻種子,你坐兩個小時翻兩個小時的種子;坐三個小時就翻三個小時的種子;坐四個小時就翻四個小時的種子;同樣,坐八個小時也在翻八個小時的種子。翻得越快越好,種子翻得越快就證明你的心空得越快。
所以說打長坐有什麼好處啊?就是翻種子翻得快。那至於什麼時候根塵脫落,那看你翻的程度啊,是吧?你翻得不徹底,能嗎?不可能啊!不用打坐就能根塵脫落,那你是古佛再來呀,那還修什麼心中心法?不用修了,哪位大德一句禪語就把你點開了,那不古佛再來嘛,乘願再來,不需要打坐。
問:老師,種子是不是也有深淺之分呢?
答:種子有多種,各種各樣的,你看我們說有粗住,也叫作粗妄念;細住,細妄念;再下去,微細住;最後,微細流注,微細流注裡面的寶藏就多了。我們粗住的時候看到全是妄想,很大的執著,我們所講的貪嗔癡慢疑都在很大執著當中體現出來,所以根本坐不下來,感覺坐下來了就想馬上站起來跑掉,別坐了,太難受了,又痛又煩,而且又要發無名火,剛開始都這樣的。
——2015-2016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1.以慈悲心和歡喜心來修行
不管做什麼事,帶著歡喜心去做,帶著慈悲心去做,不要帶嗔恨心,要帶慈悲心、歡喜心去做,因為我們今生今世,能夠遇到六字大明咒這麼殊勝的法門,已經是非常大的福報了。這個佛經上有講,能夠得人身,福報已經很大了,六道眾生,這芸芸眾生是數不清數不盡,能夠得人身已經是福報很大了。而且能以人身當中得生佛中之國,就是存在佛法的國家,就叫佛中之國,你能夠生在佛中之國,又是大幸。在此大幸當中又能夠發心學佛,那更不可思議呀,是吧?而且我們一學佛又能夠學到這麼究竟的法門,那這個是福報都不知道好到什麼程度了,才能夠有這樣的環境,有這樣的法門讓我們來修學。所以,不論是修行也好,做事也好,對這個社會,對我們身邊的人,都要感恩,要感激。所以要以慈悲心、歡喜心來修法,不要帶著怨恨,不要帶著埋怨來修,要帶著歡喜慈悲。所以說,你二六時中都是以歡喜慈悲來作為修行的,你不是佛誰是佛啊?這個佛是做出來的,所以說學佛就是學佛的樣子,座上是這麼修,座下又是這麼做,這就很相應了。
2.彌陀大法是一個法系
問:我在來之前,也是有這種因緣吧,在網上曾經遇到一個活佛,他講那個密宗的彌陀大法,一切眾生皆是彌陀化現,一切眾生的念皆是彌陀的念,自己也即是彌陀,然後自己所有的念也是彌陀的念,當下一切皆是淨土。
答:也是相同的一個說法。彌陀大法包括我們念的這個佛號阿彌陀佛,包括阿彌陀佛心咒,包括長壽咒,還有包括這個往生廣咒,統稱它叫彌陀大法。它是一個法系,胎藏界的一個法系,叫彌陀大法。
問:這一套修行的方式下來,也可以打開本來,是吧?
答:念念都可以打開本來,因為本來不迷。我們之所以迷惑,就是認假為真,這就叫迷惑。迷失就是迷惑已久導致迷失。
問:我看了老人的著作,剛才我又重看了一遍,因為以前看的都忘了。他講到心中心就是六印,那麼彌陀大法需不需要修這個六印呢?
答:不需要,我們前面不是已經說過了,傳法要當機。那麼我們現在所看到三代祖師的著作,講來講去都沒有離開六印一咒,離不開六印一咒。那為什麼他們只講六印一咒,同時在傳法的過程當中,又是因人而異呢?因為建立這個法系的理論要有一個主導修持的方法,要建立這個宗門的理論,要依據六印一咒來作為根據。就是無論是誰,修這個宗門,修這個法系,六印一咒是必修的,但有個前提,要有基礎。
——2015-2016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問:我現在對您非常有信心,我想誠懇地請教該從哪裡開始?
答:這個是這樣,你光對我有信心還是不夠的。
問:應該怎麼做?
答:要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
問:怎麼建立?
答:我們不是在交流嗎?要把你的信心建立起來。因為信心是諸法之母,也是成佛之母。你要只是對釋迦佛有信心,對哪位祖師有信心,對哪位老師有信心,對自己沒有信心,那也是沒有用的。
問:但是對老師有信心,我就依教奉行。
答:這叫作什麼啊?佛、法、僧三寶。這個佛法、老師、我們自己,這都是三無差別、三位一體,所以自己這個信心也要建立起來。
問:信自己也行,是吧?
答:你要是對自己沒有信心的話,那你求法幹什麼啊?
問:因為我想著把這一百多斤交給蔡老師就完事,您怎麼說,我怎麼做。(眾笑)
答:這個話也沒錯,因為佛、蔡老師與我同為一體嘛,所以自性本來就是一體的。而我們所講的所謂的建立信心呢,就是在我們自心、自身上能夠具足一個最基本的立足的依據,就是我為什麼要跟這位老師修學?為什麼非要學這個法?這個是很重要的,要不然的話,你雖然說把身心全部交給蔡老師了,沒准哪一天跑了。因為你這個信念沒有建立起來,你會跑的。那等於說,我們是在幫你建立這個信念,但是一定要建立起來。這個信念建立起來了,它才可以在無論是大風大雨,無論是什麼樣的挫折,無論是在什麼地方,我們這個信念能夠恒常不滅,才會具足真修佛法的因緣,就是我們所講的根、道、果。你的根本建立起來了,才會如法地去修行,才會有自己的心得體會,心得體會就是道,最終結出自己的佛果,這叫根、道、果。所以要先幫你建立起根,沒有根你會跑吧?
每一個宗門它的修行方法是有原理的,要知道它的原理,為什麼要這麼修?知道這個原理,才會通過祖師的著作也好,佛經也好,找到它的相應點,找到這個相應點,那麼修行就簡單了。佛經是印證我們的修行的,那我們的修行同時也是在印證佛經,這叫相應。所以說這個佛經不光只是在印證我們,那麼通過我們的努力去修證,同時也可以印證佛經的存在性,這叫作相應。尤其是密宗,心密它畢竟是密宗嘛,密宗最講究這個相應。其實禪宗也講相應,禪宗是最究竟的密宗嘛,最究竟的密宗、最圓滿的密宗就是禪宗,叫作密中之密。它也是講相應,它是跟祖師相應。它不講相應是因為現在這個時代,能夠建立起這個相應的祖師太少了,沒有辦法建立起相應。所以出家這麼多年,想找一個能夠依止的師父,好好跟他參學。當然我們所講的參學,是心地上的參學,而不是學各種器械、各種懺法,不是學這些哦,這些與心地無關,這些是吃飯的本領,跟心地沒有關係。我們所講的是要能夠學到心地上的功夫,那這不是個容易的事。
——2015-2016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打長坐會越坐越輕鬆
答:這打七前要做什麼樣的準備啊?
問:休息。
答:休息,對,懂得休息才懂得修行,要養身,養好身體。有人一聽說:“哎喲,這一座八個小時,那挺耗身體的。”其實最耗身體的打坐,是三個半小時左右,那是最耗身體的。一到四個小時就輕鬆了,四個半小時就更輕鬆了,六個小時會發現比四小時還輕鬆,八小時也是這樣子,坐了八小時簡直跟沒打坐一樣。
問:越坐越輕鬆啊。
答:越坐越輕鬆,而且這個身體也不怎麼消耗了。好多師兄打了八小時一座下來呀,都不想吃飯。我說,那肯定嘛,他都沒有餓的感覺,為什麼呢?法食。這個天人在空中供養,不需要吃了,毛孔都在呼吸,毛孔都在跟大自然吸收營養,所以沒有饑餓的感覺。這個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因為這個人體的細胞結構已經變化了,跟以往凡夫俗子的細胞略有差別了,所以能夠向空中吸收營養。
問:要是打坐打到最後,平常的時候也能向空中吸收營養,多省糧食啊。
答:是省糧食啊,但該吃還是要吃一點吧,只不過會少吃很多,甚至不吃也沒關係。我們那個師兄在這裡辟穀,每天吃一個蘋果,打坐十個小時。還不錯啊,從一百五十六斤,兩個月之後變成一百零六斤。
——2015-2016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1. 不要追求極力追頂
答:不要追求極力追頂,極力追頂只是個短暫的過程,主要是心念耳聞。你看,我們剛才讀的那個啟七的開示文裡面講到一個:由身密門入語密門,證心密門。身密門就是一動都不動,語密門就是心念耳聞,最後證到心空不住。密宗裡面身密、語密、心密,它是三個不同的修持方法,我們把它聯繫在一起。
問:上師,那個身密門到語密門,心念耳聞的時候,你身雖然不動,但是你的心在動啊,你也不能達到心念耳聞啊?
答:那個妄念是什麼呢?妄念是種子翻騰啊。
問:就是啊,這裡翻騰得太厲害了。
答:種子翻騰就我們宗門才有啊。禪宗的種子翻騰沒那麼厲害,禪宗要用四十年左右才能夠把種子翻完。心密是三到五年,能夠把種子翻完,當然也有個別人翻得快的,一百座內就翻完了。
2.座上動會種下種子
問:上師,我覺得持咒的時候,如果持得專心的時候,有時候感覺那個身體要晃一下,怎麼回事啊?這幾次都這樣的,它自己就想動,我就穩坐自己念咒嗎?
答:那個屬於種子翻騰。
問:感覺動就好像很舒服,我就沒讓它動。
答:嗯,因為你以前就是動慣了嘛。那是屬於種子,你動也種下種子,所以說越動越想動。種下種子了,有時候一輩子都轉不過來。所以,這個初期的指導就顯得特別重要,必須要告訴不允許動,一動都不能動。如果沒有人講這個的話,他動習慣了,一輩子都改不了。
——2015-2016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問L:那塵沙惑呢?
答:塵沙惑是很微細的。凡是遇到各種事境,起了迷惑,不能看破就是塵沙惑。
問M:這個惑應該是只能平時座下來破,不在座上破吧?
答:座上座下都包括。
問M:座上座下都包括嗎?
答:是的,座上座下都包括。比如打坐上出現了的境界,你會產生迷惑嗎?
問M:我嗎?我一般是不會。
答:一般不會,關鍵的時候還會。
問M:座上境界有時候會起疑惑。
答:對,所以我們說座上座下全破。但是,也不要落在這個概念上,說見、思惑沒破就不是見性,也不要落在這種概念上。有這種概念還是知見,所以這個知見也要破。
問L:破這個總歸有個方法啊?
答:返聞聞自性就是方法。自性清淨,有惑在嗎?
問L:就是這種方法?
答:這告訴你方法,返聞聞自性,觀照就是方法,回歸自性本位就是方法,念念回歸自性本位。自性什麼時候迷惑過你啊?
問L:什麼時候都沒有。
答:本位不移。從來沒有迷惑過,從來就沒有迷過,這就是開悟,知道吧?什麼叫開悟啊?開悟就是悟到自己從來不迷。沒有什麼境界能夠迷惑我,所以叫破見惑、思惑。所以叫悟到自己從來不迷,不是說昨天還迷,今天就悟了,從來不迷,因為自性是從來不迷的。小時候迷過嗎?在娘胎裡面迷過嗎?娘未生時迷過嗎?所以說從來不迷。
——2015-2016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六識、七識、八識
問:有時候回憶,想問題,靜坐想問題,也翻種子嗎?
答:那不是種子翻出來嗎?
問:那回憶也是?
答:回憶不是種子翻出來嗎?
問:也是翻種子啊。
答:你八識田裡面的種子嘛。
問:我以為是記憶呢。
答:你這個記憶藏在哪兒?藏在八識田裡面。大腦它就是個器官,它不斷都在思考,這個大腦的思考它是留不住的,能夠讓它留住是七識的作用:七識分別作意、分別審計、分別計量,七識的作用。七識就是八識跟六識之間的橋樑,七識在產生作用。意識這個器官就是思考,它沒有儲存作用。第七識藏在六識後面,它才產生作用。這個第六識相當於什麼呢?相當於電影螢幕上的那個螢幕。那這個圖像從哪兒來?放映機裡面儲存很多資訊,這個鏡頭把它放出來,這個鏡頭就是第七識。那放映機就是電影片,電影片通過這個鏡頭放出這個光來,反射到六識上,就是這個螢幕上,我們在上面可以看到人物在動。那你把這些拿掉,看電影你就看那個螢幕,那叫看電影嗎?那個螢幕就是第六識。它只是體現出來表面上的作用,就相當於螢幕一樣。就好比我們把電視擺在那裡,我們不插上電不接上天線,那個電視它會有影子出來嗎?你就是看著電視機而已,這電視機就是六識,它沒有儲存功能。
問:那膠片就是第八識?
答:對呀,膠片是第八識。把這個膠片裡面的東西作用出來就是第七識,作意嘛。
問:那邏輯推理也是第七識在作用啊?
答:對,邏輯推理、猜想、分別都是第七識。第八識就是資訊庫,它不起任何分別,好的壞的全部往裡面種,各種種子往裡面種,翻的時候,好的壞的它也往外翻,各種種子往外翻。這來龍去脈經過哪裡?經過第七識。
問:但是第七識有可能是有色眼鏡,它有分別作意,它就不是完完全全放出來,有的帶黃色,有的帶紅色、帶綠色,它在分別執著。
答:對啊,我們說的七種色彩、七色種子全是第七識作用出來的,體現出來的。
問:本來是無色。
答:嗯。
——2015-2016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七識起橋樑的作用
問:上師,我們打七是打掉七識,七識打掉了它怎麼作用?
答:第八識直接作用。
問:第八識直接作用,那第七識是?
答:第七識轉了。
問:第七識是平等性智?
答:嗯,它轉了。
問:但它還是有作用。
答:平等性智了,它就不起分別。
問:就不執著分別。
答:它不起分別了,直接就第八識顯現,它還是橋樑。
問:其實它還是在,只是說不執著。
答:對,這個橋,你看,六識、八識。這個橋就相當於什麼呢?它是個哨兵,有人守在這個橋上,它是來回傳遞消息。同時,你這個八識的東西要作用的時候,會產生阻力,要經過它,它產生阻力,因為它是有意識的。第六識的東西要到八識去,也產生阻力,為什麼?它有分別啊——它有善惡、高低、好壞、圓扁、黑白,有各種各樣的分別,它都要產生阻力,所以這個就不是直心道場。因為它是賊,它雖然是橋,同時也是賊。它老在用做賊的意識產生作用,用賊的思想來產生作用。你把它打掉了,賊給打掉了,賊心打掉了,這橋還是橋嘛,直通過來,這叫真心流露。你這個八識裡面的真心直接作用到六識去,它不用起分別,這個賊心已經打掉了,不需要起分別了,自然通達。
問A:那這個哨兵在做功夫,到哪一步算是打掉?
答:橋樑還在,賊心打掉了。作意就是賊心,分別作意就是賊心,這個打掉了。
問A:那我們怎麼描述這個?
答:不是告訴你們了嗎?分別識變成了平等性,就這樣,你不就描述了嗎?平等性是等持的,出入無礙,它不需要起分別作用。你像我們現在說,打個比方我們吃的東西,你們買來的那一箱的東西裡面,有些東西針對個人來講它是好吃的,有的東西針對個人來講它是難吃的,那這個起分別作意的就是第七識。雖然都是在吃沒錯,但是它總要執著這個好、那個不好,那麼你這個八識田裡面它就記住了:“哦,這個好吃、那個不好吃。”那這個八識田由於第七識產生作用,分別好壞之後,八識田裡面它記下來了這個好、那個不好。等到它回饋到六識的作用,同樣也是這樣:這個好、那個不好。它是對等的作用,但是起分別作意是第七識的作用。到這個第七識被打掉了,不起分別了,吃什麼都無所謂。你不會去分別這個東西好,那個東西不好,凡是有吃就好,不起分別,吃什麼都無所謂,就是這個道理。那麼八識田反映出來的直接流露也是,無所謂啊,吃什麼都可以呀,你點什麼我就吃什麼,這就是平等性啊。
——2015-2016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三昧正受
問:下午我跟師兄在回來的路上還在討論,就是從能所雙忘到根塵脫落這一步,這個功夫應該是怎麼做?
答:座上不斷地能所脫落,座下時刻都是三昧正受,很快就能所雙忘,很快就根塵脫落。三昧正受也叫不受一切受——我們剛才所講的不取不捨、不即不離、綿密觀照。三昧代表什麼?三昧代表心空不住,但是又了了常知,這叫三昧正受。下午不是有個師兄來問嗎?跟他講三昧正受,後來我發了一條“什麼叫三昧正受”,你念一下。
問:“三昧,華言正定、正受。正受者,不受也,言不受一切受,名為正受。如見境而惑,隨緣而移,受所緣境,入於顛倒,非正受也,此因不定故。若得三昧正定,自不搖惑,不受一切,並不受亦不受,名三昧正受。此即塵沙德用,發于神通大光明藏,根本不失不壞,永遠住持,故曰光嚴住持。”
答:這個是二祖說的,我們拿二祖的東西來用。
問A:二祖全集沒看到有這段話呀?
答:有,就是二祖的開示。這證明二祖在印證我們的修行嘛。
問:“不受一切受”,這種三昧好像不光是觀照,它應該是覺照吧?
答:其實二祖講的很多東西都是佛經裡面來的,一讀佛經,這句話好像我們二祖講過。
問:上師,這個“受所緣境”,什麼是“受所”?
答:“見境而惑”,這個是講“入於顛倒,非正受”。“受所緣境”就是你這個受來自於各種境界。境界是變化的,你這種覺受來自於各種境界,隨著各種境界的變化而變化,這個就不是“三昧正受”。
問:跟著境界在跑。
答:對呀,跟著境界在跑,入於顛倒。一步一步來,一步一個腳印,步步蓮花開。
——2015-2016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
1.願力破無明
問:上師,我現在有時候坐得還是感覺無聊一樣的。
答:嗯,那是平時的發願發少了。
問:平時發願發少了哦。
答:這無聊就是無明,無明核子。
問:怎麼能夠把它打破呢?
答:發願嘛。
問:發願,就是座下的話,就不停地發願。
答:對,座下。
問:沒事就不停地發願。
答:座下多發願,就是靠願力。你那願到這個時候,無明現前了,你可以看破它,超越它。
問:嗯,下午的時候,我就是感覺這樣子有點煩,也比較清淨,但是又覺得沒意思一樣的感覺,我意識到可能是發願的問題。
答:那就是無明嘛。
問:是發願的問題,然後我就在座上就開始發願。
答:你實在避免不了就座上發願也可以,也是願力不夠嘛,所以在這關頭座上發願也行。這回就知道這個願力不能退了,這個初發心是不能退的。
問:嗯,那差不多半個小時,後來這種願力自然湧現出來了。
2.夢境中驗證功夫
問:上師,睡覺的時候,有時候感覺好像是睡著了,又好像沒有睡著。
答:不要執著這個睡覺,這睡覺叫作小死,死亡叫大睡,境界是一樣的,所以不要去執著它。這個睡不像是睡,睡的時候好像是醒著的,若說是醒著的實際上是在睡覺。能夠知道自己在這其中的話,你是可以把咒語提起來的,把觀照提起來,或者把願提起來。你要能夠做到凡是在睡夢當中都能夠把佛號、咒語、願力提起來,那你這功夫就差不多了,而不是跟著這個夢境去顛倒。如果是這樣,那也要恭喜,你也往生了。
問:夢裡做夢的時候,總是念的“嗡嘛呢叭咪吽”,可是我沒有修六字明,怎麼會總念這個咒?知道自己在做夢,遇到什麼人什麼事,就只會念“唵嘛呢叭咪吽”。
答:那可以嘛,你本來就是念“唵嘛呢叭咪吽”嘛,哪個都是一樣的,能夠提起來就可以,哪怕是“唵阿吽”也可以。
——2015-2016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