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6穩固的培養定力可以讓信心不退轉
座下用的是三昧耶定,就是觀照。座上座下打成一片,那叫禪定,也叫禪那。所以定有三種:奢摩他定、三昧耶定和禪那。禪那就是座上座下打成一片,就連你喝茶喝水都是禪的味道,所以叫禪茶一味,就心不散亂,是觀照的一種狀態。從禪那角度講,觀照即是見性,所以觀照是成佛的根本,也是見性的入門。
打坐手印和咒語的配合叫三密加持,身口意三密加持,讓我們能夠培養出座上的奢摩他定和座下的三昧耶定,就是老人所講的座上持咒綿綿密密,座下觀照。老人所講的打坐第一要義:一切放下,死心塌地。這個就告訴我們座上是不能動的,如果你座上還動,那就不能說是死心塌地。
打坐培養定力是有方法的。我們是不用單盤,因為單盤打長坐,脊樑骨會坐歪的,會坐出坐骨神經痛,所以對打長坐它是有危害的。所以我們不建議用單盤,那麼雙盤和散盤都可以。
我們培養定力是從半個小時開始,不是從四個小時開始。先半小時一動不動,這一座做到了,而且坐得很輕鬆,那下一座可以加十分鐘,四十分鐘一動不動,也不打嗝,這個做到之後,再加十分鐘,一點點時間加上去。絕大多數師兄是半個小時坐一個星期,然後加十分鐘。我們是可以從半個小時每週加十分鐘,半年內可以坐到四個小時一動不動,它這個基礎就比較扎實,後面遇到什麼事情的話不會變。這叫作穩固地培養出來的定力,他的信心是不會退轉的。修行人就怕信心退轉,信心一旦退轉,他連佛號他都不念了,就完全沉迷於三界當中了。退心了連願都發不起來了。
——淨明上師2023年04月16日開示
20241209大眾化的開示是指明方向(瀟湘)
問:晚上坐的兩個小時,一座都會經常出現五、六次左右那種呼吸很……
答:呼吸沒有了啊?
問:不是。
答:還是呼吸變得深沉了?
問:哦,深沉了。
答:呼吸變深沉也正常。你身體需要氧氣,所以它會變得深沉,深呼吸。
問:頭很脹,那個天靈蓋這裡。
答:天靈蓋還有沒有啊?
問:有就有。
答:還有沒有?還是清涼了?
問:清涼了。
答:清涼了?清涼了還是暖和了?那個叫覺受增長,無論是清涼還是暖和,還是感覺這個天靈蓋在動,那都是覺受增長。
問:對啊,我都沒出現,那些都是……
答:最終的情況是你突然間那額頭以上這一塊沒了,化掉了。
問:曾經以前試過。
答:洞然明朗了,跟我們這個藍天連成一體了,那個就是有點小成就了。就是感覺除了額頭這一塊全都沒了,空掉了。
問:在塔光也試過。
答:然後體現出來叫無比清淨,跟任何師兄、任何師父、上師、還有普通人交流都是無上清淨,那你就證道了。
問A:證道了?
答:證道了。
問A:八地?
答:哎。
問B:太高,太高了。
答:你怎麼跳出個八地來?他這個證道是無論多少地都是如此。八地是你表現出來的方方面面,體現出來就是,這心永遠是不動的,八風不動,那就是八地了。
問C:上師,證道以後就完全了生死了是吧?
答:沒有啊。
問C:證道以後還沒有?
答:你不是發願度眾生嗎?你不入生死如何度眾生呢?
問C:我說就是自己的生死。
答:那也要有過程,了變異生死和了分段生死,還是要說的,要看修證。但是我們現在所接觸到的這些理論是籠統的。講到了生死得解脫,到了菩薩階位,從三地以上,三地叫登地菩薩,三地以上才開始有這個力量去了見惑、思惑,他才逐步逐步去了。那麼所講的了變異生死、了分段生死都是七地八地以上的事了。就從這個菩薩階位上來講,它是還有很細很細的分段,不是我們籠統所接觸到的這個層面,它有很微細的說法。這個它歸入唯識當中,唯識這方面的教理就講得很細。
問C:就是證道以後,相當於脫開以後,很可能就三地……
答:在微細說裡面,它有微細說的功夫。那麼我們現在所講的就是我們所接受到的歷代祖師的開示,是指明這個方向。但它是一種籠統的概念,要是按照唯識去評判的話,這些祖師說的都有問題,就不是朝究竟方面去說。那如果是細細分析起來是這樣,但是方向是沒有錯的,這個指導方向是對的,就是說到了你所證到什麼程度,它會有什麼程度的說法來跟你描述它,來印證的。所以這個印證它是一個很微細的功夫,他要用經論來論證的,不是隨隨便便一句,“哦,你證到四地了,哦,你證到五地了”,不是這麼說的,他是有微細的論說,你自己看都知道了,一目了然了,這佛經上都有。
問A:確實是。我們之前就是有法師講法的時候,這些東西很籠統,確實講得很籠統。
答:是的,它是指導性的嘛,指導性的,對大眾化就必須要籠統說。細說的話,大家一聽到的話,這個理論這輩子都搞不完了,不要說這些實修實證了。從指導上來講,籠統沒有關係,因為方向是明確的。但是到細分的時候,它有細分的作用。所以我們的指導就是在籠統方面做指導。
如何修行才能和上師相應 (2)
問A:那回去一天打四個半小時,怎麼也得打兩個小時。
答:這無所謂,你自己要求嘛,目的是一動不動,一定要一動不動,你動沒有用,你坐十個小時還是在動有什麼意義?
問A:還想問問您,這個腰提起來,然後這種坐下去是如法的嗎?
答:這個沒關係,這個我們已經說過多次了,這個不屬於動,主要是你這個腿不能換。
問A:腿已經好多了,但是還不行,我感覺基礎還是不行。
答:你這個基礎一定要打牢固,你不牢固你求灌頂沒有用,又回到以前了,那種修法有什麼意義?所以我們要求的就是基礎打好,你基礎打好了,我們指導上的這一系列的修法你才能夠延續下去,你才會按照我們這個步驟一步步來。我們剛才所講的最初的粗住,一直到細住,微細住,微微細住,微細流注,一步一步這麼修下去,到能所雙忘,到根塵脫落,它就是一路風光這麼修下去。但是你這中間,你出現打嗝、換腿、身子動,完了,後面那些都不會出現,因為還有能所在,有能所在不可能能所雙忘。
問A:還有身體在,是吧?
答:還有身相在,所以這個不可能的,那你就怎麼修都達不到,修十年、二十年還是這樣。
問A:前幾天是有點著急。
答:著急沒有用,要如法,你原先是沒有人指導你修行,沒辦法說如何如法,如何不如法,談不上這個。就是說你那種灌頂是一個不負責的灌頂,對傳承沒有任何意義,傳一個人壞一個人,把他的慧命給壞了,不是壞一個人嗎?得不到任何好結果,這種傳法有什麼意義呢?沒有意義。
所以我們這個傳承就是按照要求嚴格來的,我們二祖的開示裡面就講:來人修法的過程你要瞭解,他修過什麼法,修到什麼程度,都要打聽,都要瞭解。然後再看他的根器如何,才能夠告訴他能修什麼法,該灌哪一個頂。如果達不到要求了還得指導他怎麼去做,那都是我們二祖的要求。
問A:那就徹底把心中心法先斷了是吧?真是有點捨不得那種感覺,能不能兩個同時打那種?
答:你聽我講,所以說一般像你們這種老修行的師兄來到我面前,我一般不做交流。
問A:也就一年多點,上師,不算太老。(眾笑)
答:你看這一年多點時間都那麼執著了,那幾年那不更完蛋了?
問:就是,也是愛上這個法的原因,執得有點深了。
答:這個不是愛上不愛上,你連手印都是錯的,你愛上個錯手印,是吧?我們是有老人的相片的,指導都按照老人的相片來指導。
問B:手印錯了修這麼多年,種下去的種子你還得翻出來,你還得把它翻空了以後再學,多麻煩。
問:就是把心中心斷了是吧?
問B:不是斷了,你就沒有開始修過。
答:六字明就是心中心。
問:對對對,都是一個宗門的兩個法脈。
問C:只要你修法的過程中心念耳聞都一樣,都能成就。
答:心念耳聞叫心中心,不是指哪個法叫心中心,六印一咒叫心中心法,不叫心中心,心念耳聞、一動不動叫心中心。所以我們祖師弘揚的是心中心,包括心中心法在內,而不是只傳一個心中心法。
問B:最穩當的就是半個小時起修,你真的要死下心來這樣修,這樣你可以很穩當做到一動不動。
答:因為你要打基礎啊,你說我這個打基礎我用心中心法來打基礎,從半個小時開始修,那叫修心中心法嗎?那也不叫修心中心法。
問A:不夠兩個小時不行啊。
答:那你兩個小時了,又要動,又要換腿,那也叫修心中心法嗎?那也不叫修心中心法。那你雖然說我是結這個印,沒錯,是在結這個印,但你還不是屬於修這個法,你做不到一動不動,做不到心念耳聞,那還是不等於修心中心法。
問A:我這兩天還是很執著,我一直在修心中心,還沒修六字明。
答:沒關係,你可以繼續執著,執著個十年都可以,我們給你時間嘛。(眾笑)
問A:心中心翻得更厲害了。
——2017-2018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
20240521自性本來清淨
答:解脫有兩個標準,不是一個標準。一個標準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解脫了;還有一個標準叫明心見性,這也是解脫。根本上的解脫就是明心見性。
問:我們去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明心見性?
答:也是見性的。
問:就是說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就已經算了?
答:是的,他到那裡就見性了。
問:就是說比如很多師父講法的時候說性在作用處。
答:是,沒錯,這個話誰都會跟說,那作用處是怎麼作用?
問:就是在他會聽、會說話、會跑、會動的這個功能,是不是這樣?
答:功能,阿貓阿狗也會動,它能見性嗎?
問:就是說它不見性,但是它在性的範圍內。
答:它是怎麼在性的範圍內?
問:它就是說它有這個功能。
答:有這個功能,殺人放火也是這樣的,那跟見性有什麼區別?
問:那個是性的作用,和見性,就是說你必須要知道性在什麼地方。
答:你不是說在作用上?那殺人放火也是作用。
問:也是在作用。
答:那是自性作用嗎?
問:也是自性的作用。但是並不是說殺人放火就是好事。
答:那怎麼辦?你說在作用上,殺人放火也是?
問:對,我認為是。
答:他見性了還會殺人放火嗎?
問:難說。
答:難說啊?
問:見性了還會殺人放火嗎?按照道理應該……不懂。
答:你要研究一下,不能亂講。
問:殺人放火它只有這個功能,我們是講功能,並不是說他做好事壞事。
答:那就問你,殺人放火是不是自性作用?
問:這個肯定是。
答:你那麼肯定啊?
問:我不知道。
答:難怪你還沒見性。
問:那個放生儀軌上不是說會走會動……
答:那個是開示,開示你這個就是佛性。但是殺人放火是不是佛性作用?
問:我認為是。
答:是嗎?
問:是佛性的作用,但是它……
答:是佛性作用嗎?
問:是性的作用,佛性就是性。
答:佛性是慈悲的哦,佛性還會殺人放火?
問:你說阿貓阿狗它……
答:它見性了?
問:它肯定是沒見性,但是它有性在作用,是吧?是性在作用。那上師,那見性不是能看到性的作用就是見性?
答:誰沒看過性的作用?每個人都看到。
問:我不知道啊。
答:他知道,她知道,他知道,都見性了?
問:這個問題有點模糊,所以請教上師開示。
答:現在不是開不開示的問題,是看你掌握了幾分。你不也天天看書嗎?你天天聽大德開示,你懂了哪些?在不在根本上?先要瞭解你知道的程度,考證一下你見性沒有。你的目的不就是要肯定,是吧?上師肯定我見性沒有啊?所以就看你怎麼說怎麼開口。你這個理上說的是沒錯,都是自性作用。我們就問殺人放火也是自性作用嗎?你又說對啊。
問:對啊。
答:日本鬼子殺人放火也是自性的作用,那不是執著的作用?
問:也是執著。但是他……
答:不是魔性的作用嗎?
問:如果是這樣講也對。
答:你看看這就糊塗蟲。你這打坐修行這麼多年的人還那麼糊塗,把那些剛學習的人給嚇跑了,那是執著、貪欲、魔性的作用,不能說它是自性的作用。自性表現在哪裡?
問:自性表現在功能上。
答:又說錯了,你說在功能上那就殺人放火也是功能,殺人放火也是自性作用,你不也是一直都這麼認為嗎?所以你就跑到一個自性作用上、功能上,你就沒有立足點了,變得殺人放火也是自性作用,那李*志叫人自焚也是自性作用?你不是顛倒了?李*志傳邪教,也是自性作用?
問:性,就是說……
答:看看又來了,性。所以最麻煩的這個,看了一點書一知半解,就胡亂去說。這是毀滅佛法,不是弘揚佛法。你老修行你到處去這麼說,那不是在毀滅佛法?所以這邊要把你錯誤的理念糾正過來,你要認識到根本在哪。根本在哪?
問:根本?
答:不知道根本在哪,就只知道自性作用。打人也是自性作用,殺人放火也是自性作用,那魔鬼也是自性作用啊?你要知道根本在哪。
問:我認為根本就是自性。
答:那是名相,表現在你身體的哪一部分?作用在哪裡?你知道六祖說的一句話嗎?《六祖壇經》開頭的那一段:“菩提自性,本自清淨。”清淨就是根本。你的心是清淨的,你還會去殺人放火嗎?所以見性就是見我們的自性本位是清淨無為的,清淨無為才能夠流露出慈悲心。
——淨明上師2024年5月21日開示
20240523慈悲心建立在證道上
答:慈悲心是建立在證道上的,沒證道前都不是真正的慈悲心。所以,我們讀經都說佛菩薩發慈悲心,沒有說魔王發慈悲心的,也沒有說凡夫發慈悲心,都說是佛菩薩發慈悲心度眾生。就是在沒有證到菩薩位的時候,我們只能說是學佛菩薩發慈悲心,而不是真正的發慈悲心,它叫學,學習怎麼去發心。跟佛菩薩一起發願,這已經是在學了。
問:那區別是什麼,我以前那種見不得人受苦的,但現在淡然了,那種不是慈悲心是什麼?
上師:你看到的是表面的一種現象。眾生為什麼受苦啊?根由在哪?煩惱所在,根源在煩惱上。你能解決他的煩惱嗎?沒有力量。佛菩薩就可以。佛菩薩說你有煩惱嗎?那跟我念佛吧,念到一心不亂,念到一念清淨,這就把煩惱給破掉了。佛菩薩才有方法。你的那種發心是什麼?他在受苦啊,你對受苦的人是“你想要什麼,我就給你什麼”,那你在助長他的貪嗔癡、助長他的煩惱。
——淨明上師2024年5月23日開示
答:你說的這些還是相,如果這些境相你還喜歡的話,又會回到無明中。
問:它是自然而然的呀,不存在喜歡不喜歡。
答:自然而然的話就不會這麼描述了,就不會再加一個“非常、非常、非常”,你加這些“非常、非常”上去了,還是粘上去了,粘上去很容易又回到無明中。所以說旁觀它、觀察它,無明現前了也不討厭它,也不要討厭它怎麼說呢?還要學會享受它,因為它只不過就是個境界,討厭它是沒有意義的,討厭它只能夠妄生煩惱。這個無明生起了,怎麼辦?我們同樣也要承當它,也要能接受它,同時也不住它,既能夠承當它,也可以不住它,不住它的當下就是轉念,一轉念無明就給破掉了。所以不住就是轉念,無明就是一個空洞無昧的境相,空也不可得,這就是轉念。這個空也不可得的同時也就是我們所講的正念現前、正覺現前、自性現前,自性一現前就是像他剛才所講的洞明一切,就是覺破無明,洞明一切,了了常知,朗朗自照。
問:是的,只要有一念輕安歡喜,那一念就成了無明了。
答:粘上去就是無明,不粘上去他就輕安歡喜,他會法喜充滿。但是法喜充滿我們不加以更深的描述,就是一個法喜充滿,一個平平常常,一個清清淨淨,平常也了不可得,清淨也了不可得,同樣歡喜也了不可得。這就是正受用時不作受用想,不作受想,這就是即用即捨,即用即離,毫無粘著,這就是我們禪宗所講的轉身處便是了手處,轉身就是了手。
問B:上師,您講的這個堪破了這個無明核子它就是無明殼子,無明殼子的體現它又是什麼呢?
答:就像蛋殼一樣破掉了,豁然開朗,便能朗照十方。
問B:那這個殼子也不可得了呀。
答:是啊,變成妙用了。
問C:上師,這個轉念是不是也是一種觀照?
答:觀照就是讓你培養轉念的力量。
問C:然後轉念以後就是不住它是嗎?
答:對,所以說觀照也不可得嘛。
問:是大智若愚,就這樣哦,就像個傻子。
——2017-2018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
長座的目的在於觀照
問:上師說從未到定進入初禪定以後,就不再強調打坐時間了,但是它不是從念念知道到念念分明那個過程當中嗎?
答:沒有說初禪定不強調啊。
問:哦,沒有說哦?
答:沒有這麼說,沒有這個說法。
問:初禪定以後還是該打長坐的還得打長坐?
答:打長坐,但是不是說一直都是強調這個打長坐的重要性了,而是把注意力轉到座下觀照了。因為打長坐已經不存在問題了嘛,你沒有必要在那裡喊口號“我們要打長坐、我們要打長坐”,都已經打長坐了還喊這個口號幹嘛呢?所以說既然已經是掌握了打長坐了,那麼我們就是著重點在座下觀照上,而不是在座上打多長時間的問題上了,這已經不是問題了嘛。換一句話,你打六個小時的長坐跟你打十個小時是差不多的,也跟你打十二、十三個小時也沒太大區別。所以我們說你就不能夠光是在座上去要求,要給自己一個座下歷練的時機。換一句話我們說,這個人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打坐,你說有什麼意義?
問:那就沒有座下的用功的時間了。
答:有什麼意義嗎?二十四小時都在打坐,能夠證明什麼呢?每天都是這樣,他不吃不喝的,也不用度眾生了。
問:沒有對境歷練的機會了。
答:對,這麼個打頂多就是自了而已,頂多就是能自了——阿羅漢,對大家起不到任何幫助。好比我們這一群人都是這麼坐的,有師兄要問問題:“師父,我有個問題要問你。”你來一句:“你沒看到我在打長坐嗎?”隔一會再去問你:“師父,我有個問題要問你。”“你沒看到我在打坐嗎?”你看,這沒意義嘛,解決不了問題。我們說鼓勵大家打長坐,是因為大家不懂得打坐,不知道打長坐的奧秘在哪,所以首先要鼓勵大家打長坐。那既然大家都已經能夠很如法,一動不動地打長坐了,那麼我們要把這個修行的重點放到座下,座下觀照,座下如何去用,把我們座上培養來的定力用到座下的時時刻刻,每一個瞬間,那這個打長坐才有意義,座上座下能夠打成一片。
問:座下還不能自然觀照之前,還是以主動發願、主動觀照這樣比較好?
答:嗯,發願就是主動觀照。
問:但是對境來的時候有時候會忘失,一對境了就忘了。
答:有過程嘛。
問:有過程哦。
答:過程總要有的。
問A:上師,所謂的觀照是指那個覺知嗎?
答:清淨的覺知。
問:這個過程可能從開始一個想法,這個發願文最後到這個意識,最後到這個念頭,是不是有一個這樣的一個過程?
答:不要去假設,不要去假設一個概念,又給自己框一個、立一個圈圈,沒必要。什麼都不可得,哪來什麼條條框框?所以時刻都是轉身處,時刻都是了手時。
——2017-2018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
20240523煩惱就是地獄
問:您說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還有地藏菩薩入地獄救度眾生……
答:這就是無緣大慈的表現嘛。
問:他去地獄裡,他並不是說看見眾生比如說在油鍋裡被炸苦,我要把你救出來,或者是什麼各種受苦去救。
答:是這樣的,所謂下地獄,什麼叫地獄?煩惱就是地獄,不是說他下到十八層、十九層地獄去。我們所謂的十八層地獄也好,多少層地獄也好,都是煩惱的表現。由於煩惱造成了貪嗔癡慢疑,罪大惡極了就下地獄了,煩惱是地獄的根源。所以所謂佛菩薩下地獄去度眾生,就是幫助有煩惱的眾生修行,讓每一個修行人都能夠發明心地、見性成佛,這就解脫了嘛,是這麼個度眾生。你要說他下地獄去度眾生,是,話肯定是這麼說,他發大願是下地獄度眾生。那地獄是誰在管?閻羅王在管,地藏菩薩度他一個人不就夠了嗎?度那麼多幹嘛?
問:那之前我理解的就是錯了,之前一直理解地藏菩薩就是為了去地獄裡看見那些人在受苦,要幫助他們,不要讓他們受苦,那是錯了。
答:你要知道苦的根源。也沒錯,你講的是相,我們是講根本。苦的根源來自哪裡?好比說他幹了壞事了,把他綁在燒紅的大銅柱上,是吧?你說你只是把他解下來有什麼用,他不還是煩惱嗎?
問A:過一會在油鍋裡又碰到他。
答:你把他從油鍋裡面撈出來有什麼用呢?如果僅僅是這樣,那有什麼用呢?
問:所以實際上地藏菩薩是去地獄,說法是給那些受苦的人說,你看你們為什麼受苦,你們怎麼樣不要再苦。
答:所謂苦和苦所表現出來的惡報,都是因為不明因果、不識本來造作出來的。所以,佛菩薩度眾生就是要把因果告訴你,同時把清淨本來給你指出來讓你去修證啊。
——淨明上師2024年5月23日開示
如何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 (3)
答:嗯,但是我也看老人他自己改了很多個字,(眾笑)他自己改的。
問G:他自己肯定可以改。
答:對。
問G:那個《心經》所講的“無眼耳鼻舌身”,這個講的是身體,就是身體化空,是吧?
答:不要停留在意識上啊。
問G:昨天也是偶然地去讀了一下《心經》,它所描述的東西如果說以自己的境界來對比的話,那確實也是不需要理解,它就是這樣的,身體化空了就沒有眼耳鼻舌身,但是我不知道這樣子去比對對不對?
答:對。不對。
問G:對也不可,對也不可得。還有前天打一座的時候,可能是在上面睡了一會吧,脖子是這樣那個子的,這樣子一動不動兩個小時,然後當我醒來的時候,頭頂這個梵穴就鼓鼓地往上沖,所以我覺得睡覺也只要是一動不動,當時我就想如果說第七識沖出去了它回不來了,那我就算了唄。
答:那是神識。我們前面說了這個名相不一樣,是因為它作用不同,描述的同一個東西。離開這個身體的或者說投胎再來的這時候叫做神識。
問G:哦,就是第八識。但是老人所講的就是他說出意生身的是第七識。所以我一直以為這第八識在身體裡面流動,然後這個第七識它是可以飛來飛去的。
答:神識和八識是一體的,它是一個東西。一切識的作用離不開第八識,所以也叫它作根本識,你不管是五識、六識、七識,還是後面所講的九識、十識,都是這個根本識在起作用,都沒離開它。
問G:難怪在上海打七的時候當時候,當時一化空的話……
答:沒有這個根本識就不存在任何一識。
問H:上師,那這個根本識是體嗎?自性嗎?
答:根本識一直都是定的,如如不動,無所從來。一切的作用,一切的變化沒離開它。
問I:上師,我這段時間聽的比較多的一個詞叫作“承當”,然後我就在想這個承當是承當佛性還是在承當一個什麼東西?那如果是承當佛性的話,佛性本來就是不增不減,它如如不動就在那裡,它也不需要你去承當什麼啊?
答:承當你的時時刻刻。
問I:那就是當下?
答:是啊,承當個當下。
問I:但又如何去承當當下?
答:我們所講的這個承當,你看這兩個字,“承”,“當”是哪個“當”啊?“當下”的“當”,“承當”,不是那個“承擔責任”的“承擔”。
問I:我一直以為是“承擔責任”。
答:“當下”的“當”,“承當”。讀起來差不多哦,但寫出來不一樣。所以說“說是承當時已遲”,說的時候都已經是遲了,這個多直接啊。
問I:就是有的在承當的時候承當本身就是一種自性的妙用,但是就是有的時候這個妙用還是會進入一種分別識裡頭?
答:有分別嗎?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分別個什麼?
問I:比如說你當時那一瞬間還是會有所謂的那種想法,就是會落入意識裡頭。
答:都告訴你了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還落在意識上幹嘛?還有意識在嗎?
問J:承當就是時時認取自性?
答:對,直接認取。這個自性為什麼認取不了呢?因為有迷失在,有疑惑在,有明白在,有思考在,有分別在,這就叫迷失。
問I:那這些都是無明嗎?
答:這些都是意識作用。
問A:當下的一切坦然接受,不假分別,就是了。
答:嗯,就是了,沒錯,就是了。你這肯定得很好,這就是元音上師所講的“一把擒來”。
問K:但這要做到談何容易啊。
問A:不加“但是”就行。
答:這些唯識的東西講得太多了,頭暈。(眾笑)
——2017-2018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
20240523苦難都是回歸清淨本來的資糧
問:當面臨重大抉擇的時候、重大苦難的時候,如何去對治?
答:不住,不是對治。遇到這些事情,遇到什麼磨難、困惑,都可以一切不住,直接回歸清淨本來,回歸我們不生不滅的法身,因為這個是真實不虛的,其他的各種都是它作用出來的影相。所以,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幫助我們回歸清淨本來的資糧。你要從這一點上去認識的話,這世間本來就沒事。沒有什麼東西是我們帶來的,也沒有什麼東西是我們可以帶得走的。所以,一切東西在你這個地方存在都是因緣,因緣和合它就存在了,這個因緣的生滅出現它就消失了。所以,都不要在乎這些。
——淨明上師2024年5月23日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