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雜談》

361   持咒不能一直專注在字字分明上

 持咒不能一直專注在字字分明上
    答:它叫欲界定。
    問:現在的問題是對持咒這塊造成了一定的障礙了。
    答:怎麼個障礙法?
    問:持咒的時候就是持不清楚。現在比以前好多了,您知道吧,上師?
    答:你持不清楚就是知道咒在嘛,知道咒在但是你不是字字分明嘛。
    問:對。
    答:我們不要求字字分明,我們就是知道咒在。要求字字分明是剛開始修行的時候要字字分明,後面就是“出於聞中,入流亡所”,你入流亡所就不能夠住在字字分明上,要不然那個咒你念不快,你沒有辦法念到一心不亂,念到一念不生、念念無念。
    問:我現在好像意識做功夫,這個思維受之前影響,因為之前我修的是六字大明咒,它比較短,然後做功夫的話盯得很緊,很清楚,前面它很快的話它也能夠那個什麼,所以我現在的想法就是,可能還是想我們這個持咒還是需要能夠字字分明,哪怕持快也必須要字字分明。
    答:不要字字分明,知道咒在就可以了,不需要字字分明。這個就跟電風扇轉動是一樣的道理,你轉得慢你才能夠看到那個扇葉,葉葉分明。當它轉快之後,你還能夠看到葉片嗎?它已經形成輪了。
    問:可不可以這麼說,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還是我們功夫不夠,所以說你看不到那個什麼?所以我記得看過一個是哪個老和尚,他的那個……
    答:你那個是念念都在住,不是念念不住,我們就是通過持咒來培養念念不住的功夫。要是啥時候這個字都很清楚很分明,那就有住。
    問:有住?
    答:有住,你不住你去追求字字分明做什麼?它自然地分明就分明,不分明就不分明,但是你知道咒在就可以了。
    問:我現在的思維,就是修行的思維,我現在是這樣的,什麼境界我也不談。
    答:我們不談境界。
    問:對,我也不談境界。我現在給自己設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夢中能做主。
    答:那還是談境界。
    問:這個是功夫吧,老人也說,這是功夫。
    答:是功夫沒錯。夢中做主,那你要如何做主?跟你持咒有什麼關係?
    問:至少現在我夢中是做不了主,完全是隨著走了。
    答:因為夢中做主是知道在做主,不是夢的環節每一個都清清楚楚,夢畢竟是夢幻幻影。我們所謂的做主就是了了常覺。
    問:對對,我倒也不是說一定要說是對夢中做主怎樣。
    答:了了常覺。
    問:二六時中嘛。
    答:二六時中了了常覺我們是可以通過持咒來培養的,持咒是培養這個方向的。
    問:持咒是培養這個方向是吧?但是我這個昏沉……
    答:昏沉它是助緣,不是障礙。因為我們這個昏沉它是這樣的,昏沉它主要分幾種,一個是身體不好,容易產生昏沉。
    問:我應該是有這個因素。
    答:這個因素不大。那種所謂的身體不好,就是一種病態,病態讓他提不起精神。
    問:對,我現在是多少是有點這個情況。
    答:你沒達到這個程度。
    問:沒有達到這種程度?
    答:對,你看你現在那麼清醒,哪裡會達到?
    問:那是我剛下座。
    答:我們所謂那種病態的昏沉,他根本是一點力氣都沒有的,他就是一種什麼時候都是一種昏昏的狀態,就是你跟他講話他都說不清楚的,那種就是病態。
    問:我應該算是現在好一點了,之前我是有一點這個狀態。
    答:沒有,你哪個時候都沒有達到這個程度。你要說**師父那是有,**師父他那種就是說臨近昏迷的那種狀態。
    問:對對。
    答:那種是病態中的昏沉。
    問:您說他那種是吧?
    答:對,那種是病態中的昏沉。還有一種是疲勞過度的昏沉,疲勞過度的你去跟他講話他也不起精神,他是疲勞過度。還有一種是歲數大了的昏沉。如果這些現象都不是,而是打坐中出現的昏沉,它是短暫的,它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問:它持續十年。
    答:師父,你是認為你是打坐中的昏沉,但是我跟你說你這種昏沉它是一種定,禪宗叫冬瓜定,也就是昏沉定的意思。它不是像我們剛開始打坐出現的那種昏沉,那不一樣的。但是你要認為你是那種剛打坐出現的那種昏沉的話,一昏沉你就下座,那你就超越不了。因為這種昏沉呢它在座上,你保持在座上的狀態一直在持咒,為啥我們說嘴巴一定要動呢?嘴巴動就是防止出現那種昏沉。
    問:我之前是嘴巴微微動,我現在是改為嘴巴動得比較大,幅度比較大。
    答:對,必須要這樣。而且是嘴巴動的頻率大的情況下出現的昏沉就是昏沉定,因為我們嘴巴在動在持咒,還有這種昏沉的現象出來,這個就是昏沉定。如果是嘴巴不動了,出現那種昏沉,那就不是昏沉定,那的確就是昏沉,那種昏沉是咒都提不起來的,但是我們昏沉定是可以在念咒的。
    問:我那個昏,姑且稱它為昏沉吧,有過好幾個階段,一個階段是什麼呢?好像一打坐,然後整個人進入一個混亂的空間裡面,整個思想包括持咒什麼的,好像無數衝擊而來的像那種什麼亂流式的那種,那是一種狀態。
    答:如果還有這種,肯定還是昏定。
    問:昏定是吧?
    答:對,不屬於昏沉。我們說昏沉和昏沉定這個邊界其實它是很清晰的,不是很模糊的。昏沉的話是咒念不起來了,那就是太昏了,那種就不叫昏沉定。昏沉定是咒還可以持,我們一直在持咒,這種是叫昏沉定,昏沉定也叫欲界定,它屬於欲界定。
    問:就是我這十來一直在入定當中,怎麼會一直在入定當中?糊裡糊塗地做了十年功夫。
    答:沒有錯,它是屬於一種定,這種定它是可以培養注意力的,就是我們的注意力能夠放在咒上。
    問:對,從這個當中然後把注意力放在咒上。
    答:沒錯,它是可以培養注意力的。
    問:我那個時候座上昏沉,打比方那個時候我是念穢跡金剛咒嘛,我會在第一個字“空”一下子放個重音,第二遍又是放個重一點,這樣子保持咒語的清晰。
    答:那個是你有點壓念啊。
    問:對,沒辦法,你要不那麼做的話完全提不起,完全就隨著昏跑了。
    答:有點壓念。壓念就是你怕那種昏,或者怕那種亂,它就會出現壓念,那種壓念會讓你停留在這個階段很長時間。
    問:我是當時差不多說這麼修的話,大概兩到三個月時間,然後我的持咒的攝心的力量會上來,而且就是說斷念會斷得很快。現在這個咒因為太長了,沒法這麼用。
    答:咒再長它也會變到一念不生,它有個過程,再長的咒都可以出現一念不生。
    問:如果這麼說的話,我要翻下我的老皇曆,我只是疑問。我當時持咒字字分明的時候,座上就有想瞌睡或者瞌睡的過來,我專心持咒,好像那個瞌睡就沒有了,它就遠離了,那種感覺,我那個時候感覺瞌睡就是一個念頭,你不隨它走……
    答:就是一個念頭。
    問:就是個念頭是吧?
    答:對,瞌睡就是個念頭,這個念頭也就是個種子。
    問:也就是個種子,哦。那我那個時候那個狀態是對的,其實瞌睡就是個念頭?
    答:對的,沒錯。
    問:後來那個時候坐的,之前我提問的,不光是座上是這個狀態,包括睡覺的時候眼睛一閉一睜正好就是三小時兩小時過了,那個時候一天好像就睡兩個三個小時。
    答:比較精進,也比較清淨。
    問:對,包括座下的時候,那個時候基本上是在第二念,就是第二念的時候基本上能看到自己的妄念起來了,第二念我看到然後就轉。
    答:就化掉了,那力量很大。
    問:對。所以我現在說想重新做回那個功夫,因為我自己在想,如果當時,我打比方可能在半個月或者半年,我應該能做到夢中能夠做主這樣的一個功夫。但是當時是那個因緣就那樣修的,現在好像怎麼樣這個緣分也不具足了,只能說可能是……
    答:可以的師父,你不要停留在回憶上就可以了。
    問:我倒也不是說那個,就是說……
    答:你停留在回憶上,你老要去找過去的方法。
    問:對,所以我就說我這麼說,我那個咒語我得字字分明,因為我字字分明的話,這個是起心動念或者有妄念來的時候,我可以一下子不隨它走,我就知道了,我就專注在咒上面。因為你這個時候如果不是字字分明的話,我就是……
    答:只要你還在字字分明上做功夫,它那個妄念出來就一直都是粗念。
    問A:你看是不是就會回到過去的念頭,一直過去的念頭,粗念?
    答:哪怕你不管哪個階段,哪怕出現細念甚至微細念,你把力量專注在字字分明上,它馬上回到粗妄、粗住,就是這樣的。
    問A:它是相應的。
    答:因為在這一塊,粗住、細住、微細住這一塊用功夫,我們也是反復用了很長時間了,後來老人給我的開示就是你知道咒在就可以了,我們說入流亡所就是知道咒在,你不要住在咒上,入流亡所。
    問:那我現在持咒……
    答:知道咒在,後來就用知道咒在去做功夫,很快就到達咒念合一,然後極力追頂,形成咒輪。
    問:咒念合一,極力追頂。
    答:就是我們說咒念合一、極力追頂甚至咒輪這些,老人在《恒河大手印》裡面都有開示,但他不是放在一起做開示的,因為在老人做指導的那個時候,沒有幾個人打長坐,打長坐完全都是自己要求自己的。老人後來,特別是在96年之後的開示老提到要打長坐,那個是因為那時候我們有幾個人一直在打長坐,然後老人發現的確要回歸到長座,後面他再要求修法就一定要打長坐,一定要把時間加上去。
    然後再問老人說:“上師,您以前都沒有要求打長坐,為什麼您現在要求打長坐?”老人說:“我們大愚祖師就要求打長坐。”老人就這麼說。他說:“以前我們跟大愚祖師參學的時候,喜歡聽大愚祖師講法,就跑去找他。大愚祖師在講法的過程當中,看著幾個師兄就停下來問:“你們一座多長時間?”大家說:“我們就坐兩小時、兩個半小時。”當時祖師就搖頭:“不行不行,你們要坐到四小時一座。”然後大家回去,好,我們就四小時一座。修了一段時間又去聽愚祖講法,他就給他們講公案,講了講了突然間又停下來問:“你們現在一座坐多長時間?”大家說:“我們現在都是按您上次說的四個小時做標準。”大愚祖師又搖頭了:“不行不行,要六小時一座,難怪你們聽不懂我在講什麼。”所以老人就講了這一段故事。
   

362   正法的傳承以直指人心作為開導

 20231219正法的傳承以直指人心作為開導
    問:對世間的任何一切東西怎麼去看待?那看到了就慢慢著上去,聊著聊著就忘了。
    答:這些世間的一切都是自性本來清淨的作用。我們《六祖壇經》前面那幾句話:“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這個就是整部六祖壇經的中心,它的提綱就是這樣的。為什麼要把這句話放在最前面?因為佛法是直指法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跟釋迦佛的傳承是完全一致的。釋迦佛做開示第一句話就是直指人心:“善哉善哉,原來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就是直指人心。所以,我們說法做指導,要以究竟直指人心的方法來做開示,這個接的就是諸佛菩薩歷代祖師的衣缽,正法的傳承都是用直指人心作為開導,也是引首文,直接告訴你真心所在。所以這是我們佛教正法脈的傳承,都是這樣的。
    問:那其餘一切都是方便,都是安人心的。
    答: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讓大眾在這句話當中就能夠開正法眼藏,入佛知見,直證諸佛本性。其他那些方便法,是看個人所求而來定的。那麼大眾的同一本性,就是我們的真心,大家都是一樣的,所有一切眾生都源自這一法緣、源自這一自心。所以開示的第一句肯定是以究竟為主。那麼我們說法門不同,根器不一樣,那是方便門,叫廣開方便門。禪宗也一樣,也是廣開方便門,所以禪宗的祖師就這麼說:“我們是門門可入。”哪一道門都可以進來,都可以回歸到自性本位,所以叫門門可入。既然是門門可入,也就是無門之說,所以又叫作無門關。
    問A:無門慧開法師。
    答:所以我們一聽禪宗,禪宗就是無門關,為什麼呢?因為門門可入。

363   修印心宗適合參閱《圓覺經》

 20231223修印心宗適合參閱《圓覺經》
    問:上師,講做功夫的有沒有相關的書籍啊?
    答:有啊,念起即覺,《圓覺經》講做功夫講得最細了。
    問A:而且講得最圓的就是它了。
    問:念起即覺。
    答:修心密結合《圓覺經》是最容易通的,這《圓覺經》整部就是在印證我們的修證。
    問B:我前兩天在看《六祖壇經》,這兩天在看《圓覺經》。
    問:《圓覺經》多少字啊?
    問A:不知道。問多少字這個有點……
    答:一個字也沒有。
    問A:你要問多少字,《圓覺經》不就三個字嗎?
    答:一個字也沒有——無字真經。
    問B:都在一個覺上。

364   回歸到本位時攀緣心也不可得

 20231223回歸到本位時攀緣心也不可得
    問:我現在偶爾是比較清醒狀態,那個時候持咒很清爽。
    答:找到感覺?念念當自覺?
    問:還沒有,功夫還沒做到那麼細。
    答:也是念念當自覺。
    問:還是挺粗的,也沒做到念念當自覺,還沒做到那麼細。
    答:粗的念念當自覺。
    問A:上師說了,就是現在不能打成一片就是了,現在沒辦法打成一片。
    答:你呼吸能不能打成一片?呼吸?呼吸能不能打成一片?
    問B:二十四小時都是,二六時中都是一片。
    答:本來就是一片,是你的執著障礙你不能打成一片。觀照也好,打開也好,不要往難處去想,不要把它認為很難,為什麼?因為自性人人本來具足,它本來就是具足的,它怎麼會很難呢?
    問B:回歸就行。
    答:對。你也不要總認為我非得要二六時中念念都在清淨當中,那不可能,你總要用,你總要起作用。就是回歸的程度綿密一些就可以,所謂的你在本位綿密的程度就決定你這一輩子的修證。但也不是說什麼時候都是在這裡,還要做事,所以做事就是起用,也不要認為自己肯定是流浪造業去了。
    問A:我也這樣認為。
    答:所以你要讀《圓覺經》。《圓覺經》講得很究竟,一切行為皆是梵行,連殺盜淫妄都是梵行。
    問A:都是清淨的,離不開這個清淨。
    答:所謂梵行就是清淨的菩提道,就叫梵行。這個它是從究竟處來講,就說你做功夫也要有這種坦坦蕩蕩、毫不粘著的程度出現。
    問C:你功夫做得好的話,應該不會起殺盜淫妄的心。
    答:就是啊,對對。起攀緣心了,哦!我們起攀緣心了,知道馬上就回歸了。也不要說:“哎呀,我剛才起攀緣心。”這樣就不好,有懊惱心就不對了,有懊惱心反而就是妄起煩惱了,過去就過去了。
    問B:一刻不停留。
    答:對,不要停留。
    問C:攀緣也是在自己鍋裡哦?
    答:知道是攀緣了,哦!馬上打住了,回歸到本位上,攀緣心也不可得。
    問B:如是做功夫,打成一片。
    答:是,如行雲流水,做功夫就是這樣。也不是說完全地就沒有攀緣心,有也沒關係,不要往心裡去。培養出來的定力就是即用即捨,用了就舍掉,就像我們喝茶一樣,拿起放下,即用即捨,毫無粘著。
    問A:水上寫字一樣。
    答:對,就如同水中作畫,反正畫我也作了,有沒有留下影子無所謂。
    問B:上師,座下用的時候,比如說經常會有粘著這些情況,怎麼樣讓它更快地去掉座下粘著的這種情況?
    答:粘著好啊,多粘著嘛,這不就去掉了?(眾笑)即用即捨嘛。
    問B:對,即用即捨,時時都是即用即捨。

365   一心不亂。再下去就是一念不生

 持續的持咒,沒有別的妄想執著,什麼情況都沒有,這也是一種定。絕大多數是這樣,什麼情況都沒有發生,感覺我們所持的咒語跟我們起心動念它是一致的,相向而行。這是一心不亂的開始。下一步就是我們所出現的這些念頭,跟我們所持的咒語形成一條直線,由相向而行形成一條直線。這就是修到一心不亂。剛才是相向而行,是一心不亂的開始,然後兩個變成一個,那就是一心不亂。再下去就是一念不生。大概知道這個方向就行了,也不要去思索該怎麼做,它是自然而然做到的。
   
    ——淨明上師2023年10月28日開示
   

366   疑是最大的妄想

 20231229疑是最大的妄想
    問:上師,我感覺我對這個,就是法執還挺嚴重的,這一次來……
    答:對什麼嚴重?
    問:就是對很多境界的一些執著。
    答:執著?
    問:就是很執著那個根塵脫落。
    答:哦,執著根塵脫落那是好事。
    問:因為我之前聽說只有根深脫落了才是剛找到方向,然後沒有根深脫落的時候還是盲修瞎練,我就挺執著這個的。
    答:對,沒錯。
    問:心裡沒有一直揪著它,但是一直挺期盼這個的。
    答:對,每天坐在那裡想什麼時候根塵脫落,是吧?
    問:這次打七的時候,就是……
    答:你什麼時候把這個想放下,就脫落了。
    問:我現在覺得我好像離脫落還挺遠的,所以也就放下它了。
    答:是啊,這個說近就是遠,說遠就是近。所謂脫落就是從此不再拖泥帶水、心空不住、坦坦蕩蕩、一絲不掛、毫無粘著。
    問:上師,這個也是需要心有力量才行的,對吧?
    答:其實人人本來就是這樣的,這個並不是要修到什麼程度才會出現,人人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就是粘著攀附太多了,才把這個本來具足的給迷失了。所以我們說放下一切粘著、攀附、執著,統統放下,就可以回歸到解脫當中,所謂解脫就是根塵脫落。
    問:這一次打七的時候,我就發現了很多自己的問題。
    答:是,打七就是發現問題的嘛。就是在各種問題各種事境當中得到解脫,這要打七才能夠有這個力量。
    問A:她每座基本上都不落下。目前那麼多人,一個是她,一個心*,兩個人基本上都有按時上座。
    問:然後上師我就發現每一個師兄修得都比我好。
    答:這個我沒聽清楚。
    問A:每個師兄修行都比她好。
    問B:我也是這樣認為的。
    問A:我也是這樣的。
    答:這是大家的共識。(眾笑)
    問A:誰都比我修得好。
    問:因為剛開始的時候……
    答:人人皆是我師。
    問:對。
    答:這是大家的共識。
    問:剛開始的時候,我又還會在相上去兜來兜去、轉來轉去的。有一次我聽有一位師兄跟我分享了幾句話,我就一下子豁然開朗了,我就覺得原來就看著很一般的師兄,他們修得都這麼好,他的話一下子讓我發現了我自己一直在想……
    答:改天你聽到螞蟻叫你也會豁然開朗的。
    問:覺得自己打坐,就是打著打著後邊感覺不知道怎麼去打了,我好像不知道怎麼去坐了。昨天晚上睡覺前跟給心*上師聊了一下,我就說我老是在座上妄念比較多,然後上師說有妄念是正常的,我就問上師一個問題,我說:“心*上師,有妄念的話跟心清淨不清淨有關係嗎?是不是有妄念心就不是清淨的?”心*上師說:“你怎麼會有這種問題?”我說:“我感覺我的心是清淨的,但是我就是很多妄念。”心*上師跟我講:“他說有妄念是正常的,他們也會打妄念。”我說:“你們也會打妄念嗎?我以為只有我自己這種人會打妄念,那麼多妄念。”然後上師說:“打妄念是正常的,他們也會有妄念。”然後就放下了這個執著,因為心*上師是一直跟我說……
    答:啥叫打妄念?
    問:我會自己有很多妄想,比如說在坐著的時候,我會想很多東西,這個不是之前經歷過的,是我自己就像一個導演一樣自己在那編的,自己在那打妄想。
    答:打妄想,在推著念頭跑是吧?還是念頭自然而然在翻滾?
    問:我給您舉個例子,有一次我在打妄想,我就在坐著持咒的時候,腦海中突然之間我就打一個妄想,我就想著這只是其中一個,在座上會有很多種。
    答:那你就是思想在推著念頭跑,那個就叫打妄想。
    問:對,打妄想。
    答:如果是念頭自己在翻滾,你不理睬他它了,只是知道而已,那就不叫打妄想,那個就叫念頭多,念頭多是正常的,但是打妄想不正常。
    問:上師,我好像能感覺到打妄想和妄念的區別。
    答:念頭多都沒關係,打妄想就不可以了。你在持咒還打什麼妄想?
    問:對,就嘴巴在那持著咒,但是還在那打妄想。
    答:那就不對了,你持的咒去哪了?速度慢了?
    問:嗯,對,速度慢了。
    問B:嘴沒動,就最近這段時間。
    答:一個是嘴唇沒動,一個就是速度慢,就會打妄想。嘴唇要動起來,而且速度還要加快,就不會去打妄想了。那可以發現妄念在翻滾,妄念翻滾的程度,它就分粗住、細住、微細住、乃至微細流注,這是念頭翻滾粗細的程度不一樣。所以我們這個持咒就可以培養念念不住,就是這些妄念在翻滾我們不住它,它由粗到細到微細這個過程就是念念不住的過程。
    問:上師,打妄想的時候,比如說我在打妄想,我就發現了……
    答:打妄想就要吃棒子,在打七的時候你在打妄想,那就要拿棍子打你,幫你把妄想打掉。
    問:昨天晚上跟心*上師聊了一下,我就覺得我整個修行的過程,我都一直有這個問題。
    答:有這個問題你要改進,要提升。
    問:不是這個問題,上師,是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我老是會疑,我會懷疑自己。
    答:肯定會疑,你打妄想就是疑,所謂打妄想就是一直不停地都在疑,疑就是最大的妄想,這個疑就是你打妄想打出來的。
    問:打妄想打出來的?
    答:對,最大的妄想就是疑。你看過古代的寓言嗎?這個木匠他的斧頭丟了,他就懷疑是他的鄰居偷的,他就注意觀察他的鄰居,一舉一動都像個賊,他認為這斧頭就是鄰居給偷的。終於過了幾天,他在樹林裡面找到他的斧頭了,說:“哦,這斧頭是我自己丟在這裡的,不是鄰居偷的。”然後回去又觀察鄰居,一舉一動都不像是個賊,所以這個就是疑心在作怪。
    問:我還一直老是覺得自己是不是這樣子不如法,那樣子不如法。
    答:肯定不如法。你速度念慢了怎麼會如法呢?嘴巴也沒動,怎麼會如法?
    問B:回到你前期的那種就可以了。
    問:對,剛來的前幾天還行,後邊就開始各種懷疑。昨天晚上跟心*上師聊完之後,我覺得今天淩晨這一座就不是那種狀態了,沒有那麼多妄想了,但是還是會有。
    答:肯定的。你這個至少要修到微細住,這個疑才會破得掉。
    問:上師這個疑我在疑是嗎?疑自己?
    答:各種疑。先疑自己修得好不好,然後就開始疑這個法跟我相不相應,疑法之後就開始疑這個師到底有沒有修證,先是疑自己,接著疑法,最後疑師,再到最後整個佛教你都不相信了,最終就是這樣的。疑的力量是很大的,疑破了你就成佛了,疑重了你就成凡夫了,就是這樣的。
    問:我現在疑自己疑得最多。
    答:還沒發展到疑法,它是慢慢發展的,它叫有個異熟的過程。各種現象都有一個成熟的過程,這個過程叫異熟。
    問:“容易”的“易”?
    答:“變異”的“異”。異熟,異熟識嘛,它有這個過程,變異的過程。
    問A:你應當如何破這個疑?
    答:破的方法告訴她啦,持咒嘴巴要動,速度要加快。
    問C:上師,座下怎麼破疑?
    答:座下可以啊。座下發願也是這樣,念咒也是這樣。
    問C:它這個妄念一過就完事了?
    答:妄念你不要理睬,不理睬它嘛,妄念來就來走就走,跟我們沒有關係。
    問:上師,是不是一旦把疑破了,然後恐懼也就破了?
    答:對,恐懼都從疑中來。
    問D:上師,我也有她說的這個問題。
    答:你不是沒問題嗎?
    問B:先等一下。
    問:還有就是前期的話,我問心*上師之前,我沒有發現,後來跟心*上師交流,心*上師就說我老是會住在那個境界上,我當時也沒有感受,我就想著我沒有住著這些東西,但是我現在回過頭來……
    答:它這個住著不一定就是我們所講的很明顯的住著,住著也有隱藏性,它會過一段時間又翻出來,它平時是隱藏起來的,就有點反復。我們說的反復就是有時候它隱藏起來了,有時候又表現出來,這叫反復。不要隱藏嘛,直接把它破掉,不讓它隱藏。
    問:怎麼破?上師。
    答:觀照,觀照可以破一切萬法。
    問:我現在可以做到某一個念頭一起來我就立馬能看得到它,看到之後我就……
    答:不要去看念頭,要體會清淨無為、一切不住。因為這個念頭它是無常變化的,它是沒有實性的,你說你能看到念頭,那你拿出來我看看?
    問:比如說上師……
    答:拿不出來就證明它不是個東西,你不要把它當成東西來看待,它也是空靈不住的。
    問:我明白了,也就是這個觀照的話,一旦發現就立馬照破它,就是當下清淨。
    答:嗯,當下清淨。在清淨面前一切都了不可得,這就叫當下清淨。你就去體會這個嘛,多多體會就是多多觀照。你要是能體會到,但是這個功夫你又不做,過一段時間你又不知道怎麼做了。
    問:對。
    答:所以要多多體會,每天都要這麼做。
    問:就把它做熟了,做熟練了。
    答:把這個功夫做熟了,它就能夠打成一片,時時刻刻都是如此。
    問:對。它會斷斷續續的,現在是。
    答:嗯,去吧,出去做觀照功夫吧?走在路上可以做。
    問:現在嗎?
    問B:你就順著上師開示給你的這種加持,你的心是清淨的,去體會它,順勢就入了。
    問:好,感恩上師。
    答:一切放下,毫不粘著。去啊,跟著去,對,排隊最好,排隊地去觀照,大家一起去觀照。
    問C:還沒說完。
    答:說完啊?還有掛礙。
    問C:今天在禪堂我想出來,就是我知道……
    答:那都不可得了,去觀照吧。
    問C:為啥我動不了呢?我想動也動不了。
    答:現在能動你又不動。
    問D:上師,剛才師父就是說打妄想的階段,但我是念到後面應該是咒念並行的階段,雖然是有點打妄想,但是身子是直的,咒輪很快,手印也不倒,也是了了分明,但就是會有這個,上師不是說咒念並行這個階段,但是你自己打妄想一下,你一念回來,馬上就可以繼續心空無住那種。這裡就有時候你一不覺,就跟著這個想事,就想想想,又編很多故事,就像這些導演一樣,自編自演自導。
    答:那還沒到咒念並行。
    問D:那還不是咒念並行?
    答:還沒到。那個叫微細念,微細念它是會有圖像的。
    問D:對,有圖像是前面這句我越念越快,一步步的像上師說的,這次打七……
    答:有故事情節的。
    問D:故事情節沒有發現,就是很多雜念。
    答:有,你會自己推。
    問D:但是你咒念得越快,它就一副副這樣子走,一下子的也很快很快,有些是人像什麼的,反正也模模糊糊看到一點像。
    答:那就是屬於細的微細住。
    問D:微細住,對,一直沒有體會到微細流注。
    答:馬上就是微細流注了。
    問D:但是就一直這樣也是在追,一直念得很快,反正就是不行。
    答:還沒出現。
    問D:就是沒有體會到。
    答:座下觀照沒到位,座下觀照少了,所以你這個速度加不上去。
    問:這段時間座下,因為睡不著覺,心*上師叫我在床上躺著,躺在床上也很容易打妄想。
    答:觀照少了。
    問D:好了,感恩上師。

367   座上持續的動要控制

 20231229座上持續的動要控制
    答:是一陣子還是持續地動?
    問:它有時候有一股氣,這是驅動身體動,但是現在……
    答:我問你是持續地動,還是指刹那間動一下就沒了?
    問:它也是有持續的。
    答:有持續就是你想動了,要控制。因為持續是可以察覺到的,那你就要控制它,你不控制就證明你自己想動。我們所謂的氣動是一下子很突然,你控制不了的。
    問:它也是一下子。
    答: 但那一下就沒有了,你想控制也沒有用了,它已經過去了。你如果是持續的就證明你是可以控制的,那你就必須得控制。
    問A:我在她後面我發現她是“唔”就沒了,好久時間才有一下。
    答:她說她持續的哦。
    問A:沒有。
    答:如果是這一下子你那是控制不了,那就不用控制,但是說你如果持續的……
    問A:她不是一直一直的。
    答:這樣那就持續了,你是可以控制的,因為你有意識在。
    問:它有一種力的話,它要動。
    答:你要控制。這種叫妄力,妄力作用讓你去動,這個是可以控制的,必須要控制。
    問:還有,有一股氣的話,身體就是一拉緊緊起來那種。
    答:那個可以放鬆,你有意識可以控制的你就放鬆,必須要放鬆。你不要被它拉了,那就著相了。
    問:就是不要被它拉?
    答:不要被它拉,一定要放鬆,對,就一切放下,就放鬆,輕輕鬆松結手印就可以了。我們有師兄這樣,我們看他打坐,他說我是氣動氣頂著我放不松,那是有作意在裡面了,跟著跑了。這種一定要把手收回來,放鬆,保持身體端正放鬆。也有的是結著印,然後頭往後仰嘴巴張得大大的,有一股力量讓他這樣,那也是可以控制的。
    問:有時候就咒也沒有了,沒有咒。
    答:你如果那種情況肯定是能夠念咒的,它有念頭在。
    問: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念咒,咒語自己就是連起來的,就找不到那個頭和那個尾。
    答:那個叫咒輪,咒輪是那樣的,沒有頭尾之說了,頭尾連成一片了。
    問:有時候痛的時候,它都是那個力壓下來這樣,那時是挺起來,還是持咒讓它慢慢地挺起來?
    答:慢慢挺起來。
    問:哦,感恩上師。

368   有相密和無相密的區別

 有相密和無相密的區別
   
    問:上師,我最近一打坐,這邊身體不太有熱那種,感到冷。
    答:相當於藏地的拙火定。
    問:它這個對身體有沒有什麼不好的影響?
    答:好事,這個冷熱是屬於我們所講的八觸之一。冷、熱、麻、癢、輕、重、滑、澀——八觸,就是禪定的過程當中會先講八觸,身體上的各種變化。
    問A:上師,我是覺得上身在冒汗,背後就冷得不得了,是不是這種感覺?
    答:這是冷熱交替。
    問A:對對,上面就熱,冒汗,接著又冷,冷得不得了。
    答:冷熱交替都是在調整這個色身,就是剛才師父所講的色法;通過心、通過呼吸來調整色法,息法調整色法這麼個過程,這是藥師法上說的,也是藥師經上有講的。我們不關注在這裡,我們用在哪裡?心念耳聞,這個叫心法,通過心法來超越這一切。所以說色法、息法、心法也是一體的,同時起作用的。
    問A:上師,有意識地止息可不可以?有意識地止息。
    答:那你會停在那裡。
    問A:感覺到這個氣就往下降。
    答:嗯,你還是要持咒。我們的藥師法主要不講調息,印心宗的藥師法主要講的還是調心,用心來超越一切,它跟心中心法是一樣的——無相密。你要是用吳立民老上師那邊的藥師法,它主要是觀想加咒語結合的,它是屬於唐密。唐密是從有相法開始修的,從觀想開始,咒語會念得特別慢,聲音會特別大,它是通過這個來調的,跟我們印心宗的這個無相密還不一樣。
    印心宗是無相密,它不是從唐密來的,它是從漢密來的,漢密是誰傳進來的?達摩祖師傳進來的,北魏時代的後漢時期傳進來的叫漢密,比唐密還要早個三、四百年。漢密傳承是無相密,不是有相密,所以有一些人誤以為我們是唐密,唐密它是從有相觀想開始,我們沒有這個下手處,也不需要經過這一步,所以修法還是有區別的。
   
    ——2017-2018海口打七淨明上師開示
   

369   持咒要自然

 20231229持咒要自然
    問:上師,本來在座上持咒應該是第一字字分明,第二個是完整,現在我在座上它不是由我來指揮它,往往持咒持到一半它就完了。前面的接到最後一句,中間有很多的就掉了,比如裡面這段的都沒有了,這個行不行?等於只有一半。
    答:主要是你看行不行。
    問:它是不要我指揮,好像自己就分成兩條路,一條路走到底,一條是岔路。
    答:你看行不行?
    問:我看是肯定是不行。(眾笑)但是不行它為什麼現在我控制不了?我在座上我控制不了,它就要從這裡走,它就要提前結束,有時候最後一句就結束。
    答:自然就可以了。
    問:自然就可以,哦。
    問A:要不然就累,是吧?就很重。
    答:要不然他坐不下去了。
    問:我往往就是持到一半的很多。
    答:自然就可以。
    問A:那就算了,一半就一半吧,先坐下去再說。
    答:對。自然就可以了。
    問:好,行,能上座就好。
    答:咒其實沒有那麼多字,本來所有的咒是一個字都沒有,是因為你要念它才出來那麼多個字。本來是一個字都沒有的,它叫一念不生,是我們要作用它,才會有這麼多個咒語出來。
    問:對,好。感恩上師。
   

370   要毫不執著才能超越一心不亂

 20231229要毫不執著才能超越一心不亂
    問:師父說誰今天咳嗽了,我沒聽到啊,誰咳嗽了呢?一點沒聽到。所以跟心*上師交流了一下,我啥都沒聽到,什麼原因啊?他說你入了深定。然後我就想原來咒音讀准了以後就有這個感覺,我好像以前沒有這個感覺,這是一點。第二個就是每座都是這個樣子,我就把這個咒語念清楚,這樣念了以後,我覺得好像真的是妄念進不來了,就順著這個,現在我覺得咒音像流水線一樣在滾動,“嗡,桑巴拉……”,就是從上到下我一直在明明了了中間。
    答:形成咒輪了?
    問:這個是咒輪嗎?
    答:還沒有啊?
    問:我不知道,咒輪我不知道,我覺得……
    答:快不快?
    問:快不十分的快,不十分的快,就是很明瞭。
    答:形成念流了,還沒有形成咒輪。
    問:對,我覺得這是念流,這是種念流。它就是說從上就這樣下來,就是妄念基本進不來了。心*上師也跟我說了,說你有妄念,你不要去壓制它或者怎麼樣,隨著它去,你就把咒音聽到耳朵裡面去,我按照這個方法做了,我覺得非常受益,就是在這個上面。
    問A:知道咒在。
    問:知道咒在。那麼就是說上師,我現在還不能形成很快的“噠噠噠”,快了以後聽不清,聽不到咒的那個,聽不清了就覺得有點。
    答:有這個執著在就快不起來。
    問:唉,也許吧。在這個上面我就有這個想法了,我現在念到這個樣子……
    答:你只要還有這個咒你要字字分明、要清清楚楚。
    問:我就想清清楚楚。
    答:那你就不會出現一念不生。
    問:我現在好像沒有啥念頭,我好像一直在咒上。
    答:一念不生是連這一念都沒有,所以一念不生,也就叫能所雙忘。
    問:對,我就有執著在。
    答:你現在是可以做到一心不亂,但是你做不到一念不生、能所雙忘,因為你還要執著這個念在。
    問:對。我在考慮這個問題,為啥說一個提不起就是,轉的就是好像還是要下功夫。
    答:要下功夫啊,要毫不執著啊!
    問:問題就是在執著上。
    答:法都不可得,咒哪裡會可得?
    問:是的。
    問A:這一念很關鍵,不執著這一念很關鍵。
    問:對,這執著,不是說不執著就不執著,有的時候還是……
    問A:執著久了,累了就放下了。(眾笑)
    問:念了這麼久的“桑巴拉”,上師,我覺得好像是一直跟著您的咒音,現在才認認真真自己聽聽自己的聲音,自己到底念了什麼。
    答:嗯,你可以認真,我不能認真。

淨明上師蔡奕忠老師

  • format_quote 上師讚:

    禮敬上師我至誠
    無量方便演實義
    不辭疲苦走四海
    救拔群迷出塵埃
    大象漫步截流處
    來歸遊子皆醒悟

      學佛的目的:一是了脫生死,二是深入經藏,啟用諸佛菩薩的智慧,救度眾生;學佛的下手處:先要打坐培養定力,而不是先從理論上、知見上去下手;印心宗修學的整個過程,需要老師做相應的系統的指導,直到大徹大悟。
  • 傳法風格 力行祖師遺訓,秉持當面親傳、跟進指導的傳法風格。老師灌頂時,一個一個弟子逐一灌頂,並親授每一位弟子咒文、咒語、手印以及打坐要領及其他細節...都給予系統而細緻的相應指導,傳法具有系統性和嚴謹性。
 佛弟子 © 2004-2020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