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雜談》
  • 401

     401. 用“斷”的方法來體會觀照

        20241205用“斷”的方法來體會觀照
        問:請上師開示一下,座下綿密觀照的方法,怎麼觀照自己?
        答:綿密觀照。
        問:怎麼樣去綿密?
        答:你能體會到心清淨嗎?
        問:有時候,我就是跟著妄念跑,我就往內看,一看,妄念就沒有了,很清淨了,一個妄念都沒出來。但是時間一長了,沒有這麼專注的時候,妄念就跑出來了,又跟著上去。
        答:那你在這個手上,用筆在這個位置寫個“斷”字,你看到這個字,馬上就“斷!”你就念出來了,“斷”,一切不住。寫呀,這個好方法教給你了,我最初的觀照就這麼練出來的,寫個“斷”字。你看到字你就念個“斷”,體會前念已過後念未起,這個空靈不住。
        問:就是這樣做功夫?
        答:對,這個比你往內看力量要大。
        問:斷就不用往內看了?
        答:對啊,這個比你那個力量大。你走路看一看,走路你一看到“斷”馬上就斷,不停地斷,一天斷它個幾百次。
       

  • 402

     402. 座上昏沉是意識心還在

        20241205座上昏沉是意識心還在
        問:上師,我前天打坐,感覺在找自己,找了好久才找到。
        答:找什麼?
        問:自己,不知道在幹嘛,也不知道這是哪裡了。
        答:沉淪苦海已久。
        問:在座上,是入定了,還是睡著了?
        答:昏沉了。
        問:昏沉了。昏沉定?
        答:昏沉定,多長時間呢?
        問:挺長時間的。
        答:那就是昏沉定。
        問:想這是在哪裡?在幹嘛呢?
        答:你沒持咒啊?
        問:後來想起來在打坐才持咒。
        答:那是睡著了吧?昏沉定也不會這樣,睡著了?
        問:感覺一下子意識心沒有了。
        答:意識心沒有了,那還有“在哪裡”在,那不是意識心?那怎麼會說沒有了呢?明明還在嘛。就是昏沉了,只不過這個昏沉的時間比較長。然後座下呢?哦,座下忙著做飯,沒時間照顧自己了。
        問:挺清淨的。
        答:也沒離開哦,反正也沒離開,是吧?起碼手指還在,這就是沒有離開嘛。
       

  • 403

     403. 跟進指導包括了解釋修行現象的根由

        20241203跟進指導包括了解釋修行現象的根由
        問:我今天上午的那一座後半段的時候,大概有個一二十分鐘的樣子,我能確定我那個是生起了菩提心,就是看到自己的念念都在增長,念念希望他人好在增長,有點像光幕,在眼睛那塊,一道金光一點點往上長那樣子。
        答:諸相,一切相嘛。
        問:然後那個時候就是……
        答:你現在是看一切相的表現。
        問:就是無所畏懼,勇往直前。那個時候明顯就知道願力大於業力。下完座之後看大家,明顯地看到自己心態的轉變,從分別心轉變成恭敬心,對誰都必須要恭敬,而且這種恭敬是發自內心的,每個人我都是一樣地恭敬。
        答:肯定是啊。
        問:那種就是菩提心生起,對吧?
        答:菩提心的生起。
        問:但是它不長。
        答:有那麼一刹那也不錯啊。
        問:大概有十幾分鐘吧。
        答:有這麼一刹那就不得了了。
        問:其實這種心我小時候就有過,經常有。但是我能感覺到這次不太一樣,它的意義不太一樣,具體的哪裡不一樣不知道。我是想問一下如何讓這種心真正地持續。
        答:之所以不知道哪裡不一樣叫什麼呢?叫作得未曾有,因為之前沒聽說過,沒有人講過,你自己也體會不到,所以叫得未曾有。《楞嚴經》上的一句話:得未曾有。
        問:我小的時候,聽見有人生病了,或者有動物死亡,想幫它幫不了,那種心很迫切。今天發起的那種心沒有小時候那種迫切,三分之一的力量都沒有。
        答:所以你問我的時候不知所以然嘛,我就回你了,之前沒聽說過嘛。你看了沒有?
        問:不是那個性質,我說那是昨天的,昨天我修那個釋迦佛根本印,感覺很舒服。
        答:你現在所描述的也跟那個也差不多,所以我就回你這句話。
        問:就是如何讓這個心再生起來,而且時時刻刻讓它具足?
        答:對,這就是我們所謂的跟進指導。你的功夫做到哪一步,出現什麼景象,根由在哪裡,我們就會根據你這個情況跟你解,這就是跟進指導。
        問:那我接下來該如何做,讓這個心再發得勇猛一點?
        答:對,就持續嘛。你還要繼續地持續,持續之後它會出現相續,就是相應的功夫出現。
        問:但現在這種狀態好像不是我能夠找到的。
        答:根由是一樣的,根本是一樣的。現象不一樣了,根本是一樣,緣起是一樣的。
        問:我是因為什麼緣起發起這個心,同時我在這個緣起上面繼續。
        答:對,這個表現是多樣化的,但是緣起是一樣。
        問:比如說,可以回想小時候對動物、對病人的那種憐憫,經常找這種心。
        答:那也是一種表像。

  • 404

     404. 你不好好修定,能成就嗎?

        根器好不能代表修行好,識得幾句禪妙也不能代表就是禪心清慧,微細流注裡的七色種子,雖然很美,但也是亂,能所雙亡,自成壇城,所以,法性本具,法城自結,法慧放光,法緣道廣。
       
        你不好好修定,能成就嗎?
       
        淨明上師開示於2015年7月13日

  • 405

     405. 觀照就是八識起修

        問:微細流注的時候就是八識起修了?
        答:觀照就是八識起修,不用到這一塊。我們說開始做觀照,有始覺存在的時候,這個階段就已經有了,細住就開始有觀照存在了,就開始用八識的起修了。我們這個修就是除了打坐就是觀照,從時間相上來講,一般就是三個小時以上,三個小時以上就差不多開始有觀照了,但是四個小時是比較明顯能夠體會到。
        問:我們的觀照算第八識起修,那和一些平常的宗門的第六識起修有什麼區別?
        答:六識也講觀照,但他們是作意的,我們也要經歷這個作意的階段,但是很短暫。普通人是看不到第七識的,有功夫才能看到,所以打坐功夫不夠的話來談觀照,其實用我們的話來講叫培養注意力。注意力再進一步是觀心力,觀心力之後就是觀照。觀心力就是你知道自己的一行一動,知道自己的心念所在,這就是觀心力。但是你還不能夠回歸你的清淨心,這個階段叫作觀心力,我們是把這個說得比較微細,這個過程說得細一點大家好做功夫。但是別的地方可能把這一塊統稱都叫觀照。我們是說得細一些,說得透一些。
        問:注意力還是在第六意識上?
        答:注意力和觀心力都是在第六意識。觀照就是第八識起修,覺照就是如來藏的流露。覺照是證體之後,覺照就有攝受力了,你說法我都愛聽。
        問:別的宗門的修法,比如說持名念佛,也可以到這個階段?
        答:其實都一樣的,我們這裡面的解釋,不管是哪一個宗門都用得上。我們這裡的要點看懂了,不管禪淨密,都可以用得到。所以我們原來取的名字叫《佛法修證長座指導》,你修的是淨土、禪宗或者密宗,只要打長坐,都可以看懂這本書裡面所講的。
        問:禪宗本來就是八識起修?
        答:祖師禪是八識起修,如來禪要經過六識起修。
        問:我們宗門的四禪八定和外道的四禪八定是不一樣的?
        答:可以用。我們可以說通它,它看不透我們,但名相是一樣的。
        問:我們的離生喜樂地是什麼?
        答:初地,這個諸相生滅已經破了,所以叫離生喜樂地。
        問:但是外道的定義跟我們不一樣。
        答:不一樣,它那個“生”指的是不住生息相,但是我們所講的是念頭的生滅沒了,就是已經不形成妄念了。這叫離生喜樂地,法喜充滿了。
        問:那我們宗門到身心化空的階段呢?
        答:離生喜樂地身心就已經化空了,是可以講得通的,但是我們要講這個念頭的生滅已經沒了,他們聽不懂。
       
        ——淨明上師2024年2月27日開示

  • 406

     406. 關於《金剛經》的開示

        20231013在應無所住上做功夫才是究竟
        要在應無所住上做功夫,不要在有所得上做功夫。讀《金剛經》沒有?“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在應無所住上做功夫,就是了無住著,一切不住,在這裡去做功夫才是究竟的。做功夫是從生疏到熟透,熟透了才會出現脫落。
        ——淨明上師2023年10月13日開示
       
        所有無上竅訣都離不開《圓覺經》,還有《金剛經》,講得都是非常直白,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都是無上竅訣。在藏地你看不到《金剛經》,你讀不到《圓覺經》,它都是藏在藏經閣裡面,你要有閱經的權力才可以去讀它,但是一般人沒有這個機會。在我們漢地,誰都可以請到《圓覺經》和《金剛經》,誰都可以讀得到,這個是傳承體係不一樣。
        ——淨明上師2023年10月14日開示
       
        問:上師,我想請教一下,我現在覺得疑根特別難破,我想知道怎麼樣能夠徹底的破掉疑,因為很多時候比如說我是有一段時間是堅信的,然後再慢慢的就有一段時間可能會去流浪,然後就開始懷疑自己的修行,就是很反復。我發現一旦疑生起來,前面破的那些都沒有用,然後就白破了。然後就貪嗔癡慢,就本來你可以慢慢破掉的,但是一旦疑心一起,馬上前面四個就全面又回來了,然後又要再來一輪。
        答:是有這個過程。所以要多讀《金剛經》。《金剛經》就是破疑立信,也叫破疑立見,具足正知見。多讀《金剛經》,因為《金剛經》一天讀20遍都可以。
        問:我再多讀一讀,因為我發現疑根真的很難破。
        答:《金剛經》最重要的作用是破疑。
        問:好的,尤其是在不順的時候就特別容易對人心疑。
        答:疑沒關係,疑是屬於大根器。大根器的人,他的障礙就在疑上,他這個疑一旦破掉了,成就很快。它是這樣:貪嗔癡慢疑,我們稱它叫五毒,為什麼叫它是五毒?因為它不管是哪一個,他隨著後面他會來一個惡見,惡見就是他要起壞的念頭就叫惡見,破壞性很強。所以就是說這貪嗔癡慢疑的背後就是惡見,由貪生起噁心惡見的人那是太多了,每天看新聞都看得到謀財害命這些,或者是為了自己達到自己一個貪欲的目的而去害人,是惡見的造成的惡行。疑也會產生惡見,而且從疑方面產生的惡見一般是大修行人,你像達摩祖師,他也是被學佛的人毒死的,由於疑,認為這達摩不行,他傳的不是正法,所以要把他毒死。就是說由於疑產生惡見,一般是表現在大修行人這方面。如果說他又是大修行人,而且所有的疑都被破掉了,那就一下子成了大成就者。所以我說疑是有大根器的,一旦疑被破掉了成就很快。用《金剛經》來破掉這個疑。
        問:好的,這個疑其實還是還會反復的對嗎?就要需要一直在破它,對嗎?
        答:你那根本沒有破掉,你現在破的還是疑想,還不是疑根。疑根一旦破了,從此不再疑了。什麼疑沒有了,就變成“老百信”了,什麼都信,所以叫“老百信”。
        ——淨明上師2023年4月10日開示
       
        20201204念經要念得歡喜清淨
        問;《金剛經》按照您的指示是多長時間念完這一部?
        答:念經不要追求時間,要念得歡喜,念得清淨,不是追求多少時間。你歡喜就可以了嘛,你還去追求時間幹嘛?時間越長越好,長到什麼程度好?念一個字拜一下,那叫拜經。你說多長時間好,就告訴你越長越好,要不然你就不要著時間相了。
        ——淨明上師2020年12月4日開示
       
        20240717從究竟下手是最簡單的
        答:一般正法的大德回答你,你就是佛。
        問:這個究竟,但是有塵垢。
        答:大德指出來的是你的自性,垢是影子嘛,影子是不可得的嘛。讀過《金剛經》嗎?《金剛經》上有沒有講你有垢啊?
        問:那個境界太高了,道理懂。
        答:為什麼《金剛經》要講高的境界?因為那是根本。
        問:那是六祖的。
        答:《金剛經》不是六祖的,《六祖壇經》才是六祖的,《金剛經》是釋迦佛說的。佛、歷代祖師說法都是從究竟處從根本處來說,是不講垢,不講塵,只講究竟,因為從究竟下手是最簡單。從方便下手,給你一堆法,最後找不到解脫的路子,就繞來繞去,是沒有用的,一輩子繞不通。
        問:道理懂,就是承當不起。
        答:這要講福報,你跟到哪樣的師父,那都是你的福報。跟到究竟的、直指的、實修的,那是最大的福報;你要跟到整天帶你繞圈子的,那也是你的福報。
        問:就是好像次第臺階的感覺。上師,道理懂了,怎麼一下子到?
        答:你要實修,直接進入實修。
        ——淨明上師2024年7月17日開示
       
        問:上師,您剛才講的這個大徹大悟,是一定要從第八識上面做功夫,才叫大徹大悟,是一定要從第八識上面做功夫嗎?
        答:如來藏。第八識是沒見性的人之說,就說叫八識。見性之後叫如來藏,不叫八識田。
        問:就是說他講的大徹大悟是不是一定要從如來藏上面走?
        答:我們所講的就是第八識跟如來藏這個名相上不同的,就是如來藏是破一切見的,第八識還有各種識的作用在裡面。破見,破一切知見,就叫如來藏。唯有如來藏有這個作用,能破一切見。《金剛經》所講的能破一切法,同時不被一切法所破,所以叫如來藏。
        問C:那從第七識,第二個是從第七識上面做功夫,這個叫什麼?平等性智上做功夫。
        答:第七識是分別識啊,還不是平等性。平等性是如來藏之後的啟用,叫根本智之後的作用。
        問C:啊,這樣?
        答:對啊。根本智,你先要證得根本智,根本智就叫如來藏性。之後在如來藏性上得後得智。後得智就我們所講的佛的五智嘛,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大圓鏡智還有法界同體性智,這就諸佛五智。這個是在你征得根本智之後才能夠用的,不是在根本智之前用的。
        ——淨明上師2022年7月25日開示
       
        20190630關於我執我見的開示
        我執我見,法執法見。這個我執描述起來就是以我為中心,無論做什麼都是以我為中心,這就叫我執。我見是無論說什麼看什麼,都是以我的知見為中心,這就叫我執我見。所以說這個是最不容易破的,那要是能破掉我執我見,就是完全不住我相的。所以在《金剛經》上所講的“無我相”,你看首先就是破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首先破的就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我們所講的我見、法執、法見。
        ——淨明上師2019年6月30日開示
       
        無論是《金剛經》、《圓覺經》、《心經》、《維摩詰經》、《法華經》、《楞嚴經》,乃至《華嚴經》,都是在鼓勵大家承當自己的根器,唯獨現在有一些法門說話是罵自己的根基是低劣下等的,認為自己我不是那種上根利器的,我們這個根基是低劣下等的,所以念一句阿彌陀佛就行了。如果出現這種現象,證明我們的佛門已經衰敗到無地自容了,已經是很衰弱了,才去懷疑自己的根器。所以你看有一些這視頻,一個豬在佛像面前都在頂禮,大家說這個豬的根器不錯,連豬的根器都不錯,我們人還是下根劣器,那豈不是連豬狗都不如了?
        ---淨明上師於2019年6月2日開示
       
        20190527讀佛經功德不可思議
        答:所以像這些經上說的什麼什麼功德,我們都是讀到的時候就已經是定了信念,不會有絲毫的懷疑。你讀《金剛經》就知道了,《金剛經》就是講建立信心。《金剛經》告訴你讀這本經的功德是不可說、不可思議、不可思量。還有什麼要跟你說?就是你只要有信心就可以,不要去懷疑。
        問:其實我覺得有信心讀哪部經都可以,只要是這個佛菩薩的。
        答:是,他既然說他這個咒有這麼大的力量,我們也就相信了,不會說對它生絲毫懷疑,就是相信就行。
        問:他就說地藏咒念一遍相當於念一遍地藏經,然後這個是相當於九萬千遍。
        答:因為有很多不可思議的東西我們肉眼是看不到的。
        問:對。
        ——淨明上師2019年5月27日開示
       

  • 407

     407. 根本欲望要到八地才能斷掉

        20241201根本欲望要到八地才能斷掉
        問:就是夢見我婚姻終於自由了,我老想要自由。因為剛開始修法的時候一個師兄跟我說,她說男女這個事情如果不斷的話,根本就修不成,所以說她給我種下了這個種子。
        答:這也是個種子。這個徹底要斷了那是到了八地,八地菩薩,不動地菩薩,就這個欲望徹底斷掉,他就不退轉了。那麼在初地到七地的時候都會存在退轉,因為這個欲望還沒有斷掉,他就會存在退轉。但是退轉也不至於退轉到地前,你再怎麼退轉還是在五地到七地之間來回退轉,不會退轉到五地之下。我們這個世間修證到初地菩薩,都是很了不起的事,能夠修證到初地菩薩就已經是見性成佛了,這個成的是因地佛,所以目標不要一下子放得太高,先證初地。
        問:我不是很懂這一塊。
        答:正因為你不懂我才告訴你這一塊。
        問:我可能是理解錯了。她跟我說了這個事情之後,我以為只要兩個人在一起……
        答:我們佛經上說,欲望不斷,出不了這個塵世,這個講的是根本欲望。“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問:“塵不可出”是根本欲望?
        答:對,根本欲望。根本欲望最終斷掉是在八地以上,才是斷根本欲望。那麼在這個修證的過程當中,我們要發願利益大眾,發願要乘願再來,這個都是要入塵世間度眾生。所以說你有這個大願是可以的,就是要斷掉一切欲望,這個也是我們的目標之一,但是並不代表說今生今世一定能夠實現。就好比我們發的願“願此生速開智慧成佛,救度眾生,不求餘果”,我們這裡所發的這個“成佛”,成的也是因地佛,不是果地佛。就是靠發願來成的佛是因地佛,不是果地佛,如果說是果地佛那我們就成了打妄語了。你看我們後面還有“救度眾生,不求餘果”,還有眾生可度他就不是果地佛,果地佛是無眾生可度的。
        問:就究竟成佛?
        答:對,果地佛他看一切人都是佛,在他眼裡沒有眾生,所以度眾生是菩薩的事,菩薩是因地佛嘛。因為菩薩有一念無明,這個一念無明就是:“哎喲,還有這麼多人在受苦啊。”所以奮不顧身來接引大眾,來救度眾生,這個就是菩薩的一念無明。什麼叫無明啊?著相就是無明。那麼為什麼稱讚菩薩有一念無明呢?這是讚歎,菩薩有一念無明是一種讚歎,讚歎菩薩發的大願,因為他還著眾生相嘛,他要救度眾生嘛。所以說菩薩有一念無明是一句雙關語,一個證明他還沒有證得果地佛,還是因地佛,同時讚歎他發願度眾生。
        問:乘願再來就是這個。
        答:乘願再來。

  • 408

     408. 證到根本才不枉此生

        20241201證到根本才不枉此生(塔光)
        問:上師,我今天早上那個夢,就是夢見我流了很多血,就是像要死掉了,那種感覺很真實。而且我曾多次類似做這樣的夢,就是我要死掉了。
        答:要死了啊?
        問:對,還有一些很恐怖的夢。比如說爬在死人堆裡面,還有踩在死人堆上面,還有看到很多抬棺材的,就是很多很恐怖的畫面。還有宇宙爆炸了,地球要毀滅了,我要去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了。
        答:哦,要去到火星上了。
        問:就是經常會做這種自己要掛掉了的夢。
        答:嗯,要掛掉了,這是地獄的夢嘛。
        問:地獄的?
        答:嗯,地獄。這時候看到死人堆要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要發大願啊。
        問:可能是願力不夠吧,在夢裡好像沒有辦法發。
        答:你現在是在活人堆裡面還是在死人堆裡面啊?
        問:活人。
        答:活人啊?我們每個人在沒有見性之前都是拖屍鬼,拖著個死屍,走來走去,拖屍鬼,知道嗎?我們那天說了,大事未了,如喪考妣,其實自己也是如同個死人一般,只不過是活著的屍體,整天拖著它來來去去,總在流浪,這叫流浪生死。所以跟你夢境當中夢到到處都是死人沒什麼區別。人家是抬棺材,我們是抬屍體,活著的屍體,叫行屍走肉。
        因為這個身體是個修行的工具,我們要在短短的四十九天內剋期取證,利用這個將要壞掉身體。這個叫無常歲月增中減,我們的年歲在增長,壽命在減少,所以叫無常歲月增中減,只是短暫地活著。我們說了,要有迫切的大願,來這裡修行,來這裡求證,證到我們的根本,才不枉此行,證明我們來這裡共修沒有白費。同時對我們整個人生來講,同樣的道理,也是不枉此生,要不然你看,活了這麼多年不知道自己是誰,豈不很冤枉?
        所以你們這次來這裡打七,所學到的東西並不是用在這裡,日後你回去到了家裡,只要你沒有親證到本位,那麼你在這裡所記的這一切都是資糧,都可以讓我們產生迫切的修證。所以這個打七是要延續下去的,在家中也是打七,也是剋期取證,把塔光道場所學的東西帶回去,給它作用起來,也是不枉此行啊。
        問:嗯,可是上師這裡的加持力是很大的,但是一回到……
        答:那才是加持,你沒體會到啊,各種業障圍繞著你,讓你生不起信心,那個加持力才大。
        問:對對對,所以上師這次我為什麼會來打七,我感覺是冥冥當中註定的,因為我確實是靜中靜是可以的,但是回到世間做事,動中靜我很快就被……
        答:埋沒了。
        問:對,所以說我感覺自己的那股力量真是非常弱,我打算是自己一個人在家,我就想像上師當年一個人在這個地方打坐,我就下定決心這樣打,哪知道我關這裡半個月根本打不下去。這時候我就想,我要換一個地方吧,我就說我要去惠州,然後我就定票,它怎麼都定不了。這時候呢,心**就打電話給我,他說:“我要去海口,要不我就幫你買票一起?”剛好這個節點,就來這個地方,所以我覺得這個打七對於我來說,現階段,太迫切了。
        答:太難得了。
        問,對,很難得。所以說我就很珍惜這一次的機會,當然我感覺前面這一段時間上師也在幫調身體,我感覺身體慢慢地有一個微妙的一個變化,所以很感恩這次有這個機會。
        答:要感謝自己啊。
        問:嗯。所以上師,我還是想通過這次打坐能夠把自己的定力培養起來,智慧打開,以後去世間做事,在世間當中去磨我的各種的心性,去看到自己的一些弱項,因為我知道我在世間的這一塊是我很弱的這一塊。
        答:嗯,那叫業力掙扎。
        問:業力是吧?
        答:在業力當中掙扎。
        問:嗯,所以說上師我有這個念想,是不是也是因為我的業力在指導著我要去這麼做?就是非得要在世間去做,其實就是有一股這樣的業力。
        答:對啊,在世間要怎麼做?
        問:發願,利益大眾。
        答:那在這裡要怎麼做?
        問:也要下座……
        答:沖廁所去吧。
        問:嗯。

  • 409

     409. 所有法的根本印都有其他印的作用

        20241201所有法的根本印都有其他印的作用
        問:上師我問下,修藥師法打七修第幾印?
        答:根本印。打七都是修根本印,根本印就是第一印,任何一個法的根本印就是第一印。
        問A:那我從來的這幾天都修的四印。
        答:修根本印,第一印。
        問A:我是心中心,要修?
        答:我知道,一樣的。
        問A:也修第一印?
        答:對,菩提心種子印。
        問A:第一印都是菩提心種子印?
        答:第一印就是根本印,菩提心種子印。你修第四印也沒錯,但是我告訴你第一印更好。我們說修了這兩輪六印永世不墮三惡道,那是第一印的作用,因為它是菩提心永世都跟你在一起,所以你就不墮三惡道了,這是第一印的作用。
        問A:就是心中心的第一印是種子印?
        答:對,對。
        問:我明天就修第一印。
        答:藥師法也是。
        問:也是?
        答:第一印,對,根本印嘛。所有法的根本印都有其他手印的作用,既然叫根本印,第一印的功用包括了所有的手印。

  • 410

     410. 持咒要念夠遍數、持咒目的是翻種子

        持咒要念夠遍數
       
        問:請教另外一個師兄的問題,他是念楞嚴咒的,他是有一、兩年的時間一直就是這個咒不念,它自己在他耳邊一直在響。
        答:那是聽,不是念,一直在聽。
        問:他一直在聽,他就反正走路、睡覺或者什麼都有這樣的一個聲音。他是屬於要怎麼樣?
        答:是聽。這種現象有,因為我們道場是經常幫助那些有附體的,叫他念六字大明咒,結手印念,念了、念了他不念了。問他:“你怎麼不念咒啊?”“邊上有兩個在幫我念,我聽就行了。”(眾笑)
        問:哦,那他這種也屬於附體的情況?
        答:不知道,不知道是不是,但是這種現象我們遇到過。
        問:是不是這種境界就是不念而念,念而不念這種?
        答:嗯,他是聽到邊上有人念給他聽,他就不念了,他說有人念給我聽,我還念它幹嘛?我聽就行了。我們所講的持咒的目的是什麼?你要記住,我再講一遍啊。持咒的目的就是翻種子,讓我們八識田裡面的種子翻出來,你不持咒它翻不出來。持咒才能夠翻,因為持咒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都在咒上,意識是鬆懈的,不起作用了,所以這個意識一旦鬆懈了,他的心門就打開了,種子就翻出來了,所以持咒的目的就是翻種子。
        問:哦,我們的持咒跟舌頭或者嘴巴動的速度有關係嗎?
        答:有關係,因為你速度慢了,妄念就進來了,速度太快了,人又感覺到心累,所以這是可以調整的。
        問:我還想問,我舌頭動了三到五下,那可能我這個注意力就在咒上,這個咒可能念了一遍。比如講動了兩、三下,可能本身這個咒要動個十幾下,這個有沒有問題啊?
        答:哦,你是說速度是吧?
        問:我感覺到我又不是那種很快的速度,感覺舌頭動的速度跟不上我這個注意在咒上的速度。
        問A:他的意思是他的舌頭動了兩、三下整個咒就流出來了。
        問B:咒都念完了。
        問:但也不是那種很流暢地這樣流出來。
        答:沒有必要去猜他講什麼。(眾笑)
       

淨明上師蔡奕忠老師

  • format_quote 上師讚:

    禮敬上師我至誠
    無量方便演實義
    不辭疲苦走四海
    救拔群迷出塵埃
    大象漫步截流處
    來歸遊子皆醒悟

      學佛的目的:一是了脫生死,二是深入經藏,啟用諸佛菩薩的智慧,救度眾生;學佛的下手處:先要打坐培養定力,而不是先從理論上、知見上去下手;印心宗修學的整個過程,需要老師做相應的系統的指導,直到大徹大悟。
  • 傳法風格 力行祖師遺訓,秉持當面親傳、跟進指導的傳法風格。老師灌頂時,一個一個弟子逐一灌頂,並親授每一位弟子咒文、咒語、手印以及打坐要領及其他細節...都給予系統而細緻的相應指導,傳法具有系統性和嚴謹性。
 佛弟子 © 2004-2020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