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密歷代祖師 佛教的法脈傳承是明心見性,以印心為宗,以般若為用,以總持為法,以淨土為歸。

印心道場-歷代祖師

  •   大愚祖師…于南京寶華律寺出家,後至廬山東林寺礪志苦修。初修淨土法門,雖屢經厄難而不稍懈,繼而發心修般舟三昧,歷盡艱辛而不悔初衷。經過一番堅苦卓絕的奮鬥,終至偷心死盡,泯然深入大定,感普賢菩薩現身,授以「心中心法」,併告訴《大藏經》中原有此法,甚為善巧,可檢而修學。此法借佛、菩薩加持之力,對于打開本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用以補禪宗僅恃自力修行之不足,與當今眾生之根機最為相宜。大愚祖師依菩薩所授,于大藏中覓得《佛心經》,詳參法要,經七年苦修,終于徹證本真,成就悉地,二十年代中下山傳法,開印心法門,為印心宗之初祖。

    初祖大愚阿闍黎

    二祖仁知阿闍黎

    三祖 元音老人

  • 淨明上師 蔡奕忠老師

    為本站導師
    老師身體力行祖師遺訓,秉持當面親傳、跟進指導的傳法風格。根據學人修證的不同程度,……一直到最後的大徹大悟等不同階段,都給予系統而細緻的相應指導,傳法具有系統性和嚴謹性。

    元音古寺 陳寧老師

    壯志未酬身先死 常使英雄淚滿襟 懷念全身心為了佛教事業付出的悟宗法師-陳寧老師,根據2006年訪談整理,陳寧老師製作一部名為 《元音老人與心中心法》的記錄片,及修復元音古寺的緣起和宗旨。

    河南鶴壁 齊志軍老師

    經元音阿闍黎多番錘鉗,終得首肯:空假不立中亦無,化作春泥群倫護。並付傳法灌頂資格,囑以廣弘心中心法。自此,齊志軍老師不辭辛勞,大江南北,建寺迎僧,傳法灌頂....

    山東元音寺住持 達照法師

    中國佛教協會理事 / 中國佛教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佛教協會副會長 / 山東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 溫州市政協常委 / 溫州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 山東省母音寺住持 / 溫州市妙果寺方丈 / 文成縣安福寺住持

    video_call

    清淨傳承-優酷

    何謂清淨傳承?幾種灌頂?本尊灌頂、無相密金剛乘灌頂?自性灌頂?…手印咒語不是隨隨便便上網查一下就可以,每個灌頂是相應法的開始,每一階段有每一階段的灌頂要清淨圓融……淨明上師于 2013年塔光共修開示

  • 元音老人講「心中心法十種行願」

    前往觀看
    十種行願--大愚祖師鉛槧本
    佛言:善男子等。如是行願。能一一受持者。是持法證。決定直至無上正等正覺。更不退轉。欲證菩薩及金剛身。滿足不難。
    一、佛佛俱信。法法無礙。清淨僧眾。尊視如師。
    二、持戒不缺。攝心常定。諸法空相。平等無著。
    三、慈心眾生。勵行戒殺。視眾生如己。不忍食其肉。
    四、人有所求。等心施捨。溫和謙下。驕慢不生。
    五、不違本願。常利自他。不自稱讚。不見他過。
    六、貧富貴賤。性本不二。口常軟語,令生歡喜。
      心意質直。遠離諂媚。隨順人情。善轉俗諦。
    七、佛說教誡。體會力行。護持佛法。如護己命。
      救護眾生。而不望報。眾生驕慢。亦不退心。
    八、不輕正法。不使他輕。不謗三寶。不令他謗。
      有輕謗者。善言開解。令其信入。不墮邪網。
    九、常護正念。不虧暗室。勝行堅固。不厭疲勞。
      發弘誓願。攝心不退。常住大乘。破除邪見。
    十、所修本法。一一遍持。清淨密印。莫污染結。
      須為自利利他而修。不因名聞利養而用。

    大正藏法本--->《十種行願》《佛心中心十二種相貌》

     十種行願--大正藏法本

    爾時如來告諸菩薩諸善男子。今當宣說。證修佛地有十種持必定成就。何等為十。

    第一持心。於法無礙於佛生信於心平等。於眾生生慈於色無著。
    第二持戒不闕。常攝在定修不妄語。好施眾生斷除憍慢。
    第三莫行惡。修不殺戒勿食惡食。慎莫自讚莫見他過
    第四於諸求法莫生譏嫌。於諸佛教遮護過惡。於師僧中如父母想。
    第五若行願教慎莫遺失。於諸貧富等心觀察。須懷世諦而順諸人。
    第六於佛句偈常須警察。所修諸法必須遍持。有所乞求應心即施。慎莫觀察上中下根。
    第七所持契印。莫不淨行莫非時結。莫為名聞利養而用。有所行法亦不得捨非眾生。
    第八於一切所有莫生偷竊斷非理惡莫行諂佞。於佛法要護如已命。乃至良賤莫存二心。
    第九所救諸苦際不至誠者。實莫退心。莫自輕法莫使他輕。須斷已謗莫使他謗。必須質直常行耎語。勸存善道起大慈悲。
    第十斷除邪行莫損虛空。志信堅固不辭疲苦。常勸不捨慕善知識。或於林泉清淨之處發廣弘願。慎莫怯弱。念念存攝勿令邪見。常住大乘有善知識承迎禮拜。

    如是十事能斷除者是持法證。決定直至無上菩提更不退轉。欲修菩薩及金剛身滿足不難。

    如果上面的十大行願唸了尚不知如何實踐於想念行為之中,我法二執堅固,觸目成滯,那就是心量的問題,可加唸《發廣大心》,心量廣大才能與最廣大殊勝圓滿具足的心中心大法相應!   《發廣大心》

     發廣大心--元音老人

    凡初學人修最廣大殊勝圓滿具足的心中心大法,不發廣大心,實不能與之相應,茲簡單標明十款如下:

    一、於法當生淨信心,所謂正信,信愈堅,則中途自無退轉。
    二、發平等心,上至佛,下至眾生,一律平等,對於不修法者或慢法者,勿生驕慢瞋恨,莫自贊,莫見他過。
    三、所持契印,莫非時結,莫不淨用,莫為名聞利養而用法。
    四、莫自輕法而妄傳,莫輕他法而起謗,先斷己謗,莫使他謗,使他謗即同我謗,有分門戶之見,非佛弟子。
    五、持戒不缺,常攝在定,修不殺戒及諸惡行。
    六、敬佛敬師,並敬善知識,對同參者,勿生嫉忌邪見。
    七、時時發廣大心,以救度群生為旨。
    八、志信堅固,不辭勞疲。
    九、修六度以對治一切病執,所謂以布施對治慳吝,以持戒對治貪染,以忍辱對治瞋惡,以精進對治懈怠,以禪定對治散亂,以般若對治不覺。
    十、專求通慧,先破無明,勿妄求神通。

    以上十條,每日看一遍,提醒一次,使心不放逸。

     佛心中心十二種相貌

    佛告阿難。我與汝說心中心相貌。不離一切眾生。有十二種心。是佛心中心事。何者是耶。

    一者自身相苦而不辭苦。自心處苦而見一切眾生受非苦時念念稱說。大悲愍生決定心。自身不見苦於法無所得。能見眾生苦救護以命。徹到得出離者是名第一心。
    二者觀一切苦。如現前想而不動轉。觀一切苦作不定想。自身有苦如入三昧想。有諸惱亂來相及者。作入四禪想。一切怨家來作父母想。欲救諸苦觀此苦人。如孝順子向父母想。是名第二心。
    三者將自心事同他心行。將他心事同自心行。乃至一切身分與己身分等。一切所欲與己所欲等。一切邪心與正相等。世間一切法寶重如己命等。世間三光如己眼光等。乃至所有食飲妙藥差身病等。是名第三心。
    四者於佛念處作成佛想。我當住持常不放捨。如毘沙門王掌舍利塔。如十金剛藏共持一金剛珠。如十世界跋折羅神共持一跋折羅杵。如十世界觀一日光。亦如十方眾生同一世界。是名第四。
    五者能於諸佛一一言句辨論。一一說法一一法樹。一一印契一一神通及大小力用而歎己身於法堪作下劣想。一一思惟不入睡眠決定生心。為大千界是信非信但無所損。是名第五心。若能如是者。即得五眼清淨明見世界。
    六者於六度中攝諸心。入慈定門攝毘那夜迦為六種善知識。第一毘那夜迦名為無喜。此人來時令人心中喜怒不定。多行殺法。師即以羼提波羅蜜。攝入慈忍定作慈忍王。第二毘那夜迦名為幻惑。此人來時心所動亂令人不定。於眾法中亦不印受。於動亂時即以禪波羅蜜攝入。號為不動智。第三毘那夜迦名為妄說。此人來時多喜。於綺言中生決定心。於誑語中生直信。於清淨中生貪欲心。生染污心令人顛倒。即以尸羅波羅蜜攝入號為善巧方便主。即令此人無所能為。第四毘那夜迦名為執縛。此人來時即令行者翻禮魔王。其此毘那夜迦常與一切魔王共為伴侶。所以現魔大身令歸依。攝入信心轉動惑亂。既覺知已。即以毘梨耶波羅蜜攝。號名為大方便王。第五毘那夜迦名為可意。此人來時令人悕望心成就專行劫剝廣求財物將為麤用。先以財心後乃方施其人。常與餓鬼王居野。令此人常無厭足。無厭足已。此一切法力俱失。即以檀波羅蜜所攝。號為大施主王。從此攝已貪心亦盡。第六毘那夜迦名為作偽。其人來時純辨非法不得正智。多見過患妄生法相。無利求利廣行異說為眾導首。於正法中起謗法心。即以般若波羅蜜所攝。號為智慧藏王。復有毘那夜迦名為斷修。此人來時一切念心。俱時都盡惛惛重睡。復生眾病發動外魔。為作內障令人怖懼。多起妄見念異法想。如是諸想即以無畏所攝但行大悲願為眷屬。其人即自臣伏。得臣伏已。物非呵責是為第六。
    七者於七菩提分我常懃求。所修功德常施一切。攝一切眾生苦。我身待受令一切得見聞覺知。令一切眾生去離魔境是名第七心。八者於八聖道中常無厭足。常生十信存十善行。不說非人過。不自讚不毀他。無想施不望報。常行施誓持法無疲厭。如願教行不失本心。是名第八心九者不欺眾不嫌法。不我慢不增上不執著不誑他。常行質直所修行願一一記持。佛及僧寶接足承事。所禮尊像不輕慢禮一一如法是名第九心。十者須存十信具足。一者知佛常住在世有大神通。二者信法深遠具大方便力有決定力。三者信佛慈愍廣施法要拔濟眾苦。五者知佛於五垢中常現慈光。六者信佛於六賊中如父母。七者信佛於七孔常出佛音。
    八者信佛於六十二見無愛憎想。
    九者信佛於五濁世常度眾生。說無礙心無有邊際。
    十者信佛菩薩及諸金剛常現神力。能化眾生一一成佛。若如是者名第十心。
    第十一心者。於諸法中一切言論義辨慎勿自讚。不讚已善不近豪貴不捨眾善。深觀菩薩如在目前。一切怖懼漸自降。攝章佛菩薩自然除盡。是名第十一心。
    第十二心者深觀自身若有少慢自當加持。若有怠惰自當捨身。若有麤橫捨豪貴友。若有多慢自須調伏。若有多誑觀利刀境。若有多貪執火而居。若有多欲當觀臭肉。若行污穢先觀牢獄。若能如是者。是佛心中心法決定。佛心更無疑也。是名第十二心。

  • format_quote 行就是實修 解就是理論: 心念耳聞拿來擱我們這個道場試一下,管不管用?我們這道場就是個磨刀石,你這個刀是什麼材料的?來這裡磨一下就知道了;所以平時說法說得天花亂墜有什麼用啊?拿到這裡擺一擺就知道了。離開了實修就沒有宗在!宗就是靠實修!宗就是傳承。
      學佛的下手處:先要打坐培養定力,而不是先從理論上、知見上去下手;印心宗修學的整個過程,需要老師做相應的系統的指導,直到大徹大悟。 format_quote
      淨明上師獅吼,評心密現況,看得驚心動魄,四方志士自當奮起實修…… 更多…
 佛弟子 © 2004-2020   :tang.fsvs@gmail.com